在北欧的雪原深处,瑞典的工程师们曾梦想打造一架战机,它不仅能在冰天雪地中起飞,还能像老鹰一样灵活地翱翔于天空,同时肩负战斗、攻击和侦察的重任。这架战机就是萨博JAS-39「鹰狮」,一个将经济性与高性能完美融合的航空奇迹。它的诞生不仅改变了瑞典空军的面貌,也为全球战机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本文将带你走进「鹰狮」的研发故事,探索它如何从一纸蓝图成为天空的王者。
✈️ 从龙到雷:萨博的战机传承
瑞典,这个以中立和创新著称的北欧小国,长期以来依赖其航空工业来确保国防自主。20世纪中叶,萨博公司推出了两款经典战机:萨博-35「龙」和萨博-37「雷」。这两款战机采用「一机多型」设计,基于同一平台开发出战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三种型号。这种策略虽然实用,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战争中,维护多种型号的成本逐渐成为负担。
1979年,瑞典政府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发一款多用途战机,取代「龙」和「雷」,并能通过简单更换外挂载荷完成战斗、攻击和侦察任务。这款战机不仅要性能卓越,还要经济实惠,服役寿命总成本与作战性能同等重要。就像一位精打细算的北欧主妇,瑞典空军希望用最少的资源,换来最大的回报。
💡 多用途的野心:一机顶三
瑞典空军的愿景简单而大胆:一架战机,包办所有任务。他们希望通过单一机型、一套备件和一套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多用途战斗机机队。这不仅能大幅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还能简化后勤保障。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智能手机能同时当相机、导航仪和游戏机使用,你还会买三台设备吗?瑞典空军的逻辑如出一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瑞典空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新战机必须能在800米长的积雪跑道上起降——这相当于在一条乡村小路上起飞!它还要能在分散基地中,由一名技术员和五名义务兵组成的小型地勤团队,在短短10分钟内完成加油、补弹和飞行检查。此外,战机需要具备高速、高加速和高机动性,同时能挂载重型弹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样的要求就像要求一位厨师在帐篷里用10分钟做出一桌米其林三星大餐,还要色香味俱全。
更令人惊讶的是,双座教练型战机必须保留单座型的所有作战能力。这与「龙」和「雷」不同,后者的双座型通常只用于训练。瑞典空军显然不满足于让教练机成为「摆设」,他们希望每一架战机都能随时投入战斗。
🦆 鸭翼的智慧:设计中的北欧哲学
要满足这些严苛要求,萨博的工程师们面临巨大挑战。他们评估了多种气动布局,最终选择了熟悉的鸭式三角翼布局。这种设计在萨博-37「雷」上已证明其价值,尤其在短距起降方面表现优异。鸭式布局就像一只展翅的鸟儿,前方的鸭翼与后方的主翼协同工作,提供额外的升力和操控性。
与「雷」不同的是,JAS-39的鸭翼采用全动式设计,能灵活调整角度,与主翼后缘的升降副翼配合,提升机动性能。这种设计让「鹰狮」在空战中如同一名敏捷的剑客,能迅速转身应对敌方的攻击。此外,为了实现短距降落,萨博放弃了「雷」上沉重的反推装置,改用鸭翼在降落后大角度向下偏转,充当减速板。这就像在滑雪时用雪板刹车,简单而高效。

图1:JAS-39的早期设计方案——萨博2111,展示了鸭式三角翼布局的雏形。
🔧 技术与协作:JAS产业集团的诞生
JAS-39的研发并非易事。新战机需要集成最先进的机身、传感器和发动机技术,这对萨博来说是个巨大的技术跳跃。为了分担资金和风险,萨博联合沃尔沃飞机发动机公司、爱立信无线电系统公司和FFV维护航空技术公司,组建了JAS产业集团。JAS这个名字不仅代表战机的型号(战斗、攻击、侦察),也象征着各方协作的共同目标。
这种合作模式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萨博负责总体设计,沃尔沃提供强劲的发动机,爱立信打造先进的雷达和电子系统,FFV则确保战机的维护性。每一方都贡献自己的专长,共同应对技术挑战。这种协作不仅降低了研发风险,也让「鹰狮」成为瑞典工业实力的象征。

图2:1982年时的萨博2111模型,机翼翼形有所变化,反映了设计迭代的进展。
📊 从蓝图到现实:研发的关键节点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试验,JAS集团于1982年6月3日向瑞典政府提交了设计方案书。在此之前,瑞典国防物资局(FMV)曾考虑采购国外现成战机,如美国的F-16、F-18和法国的「幻影」2000。然而,经过详细评估,这些战机都无法完全满足瑞典空军的需求。例如,F-16虽然性能出色,但难以在积雪跑道上起降;「幻影」2000则在多用途性上稍显不足。
JAS集团的方案最终胜出,获得制造5架原型机和30架初始生产型的合同,这些飞机被称为第一批。此外,瑞典政府还表达了在2000年前交付110架第二批飞机的意向。这一决定标志着「鹰狮」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 原型机的亮相:鹰狮的第一次振翅
1987年4月26日,JAS-39「鹰狮」原型机正式下线,标志着萨博战斗机进入多用途时代。原型机的亮相就像一位新星登上舞台,吸引了全球航空界的目光。与传统战机不同,「鹰狮」从一开始就以多用途为核心,旨在通过灵活的外挂载荷应对多样化任务。
下线仪式上,原型机队列整齐排列,宛如一群蓄势待发的雄鹰。它们的鸭翼和流线型机身展现了北欧设计的简约与力量。瑞典空军对「鹰狮」的期望不仅是一架战机,更是一个能在未来几十年守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资产。

图3:JAS-39原型机队列,象征着瑞典航空工业的新篇章。
🌍 鹰狮的全球影响:经济与性能的平衡
「鹰狮」的诞生不仅是瑞典空军的胜利,也是战机设计理念的一次革新。它证明了经济性和高性能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协作实现统一。相比动辄数十亿美元的五代机项目,「鹰狮」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接近四代半战机的性能,这让它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从南非洲到泰国,从巴西到捷克,「鹰狮」成为许多中小国家空军的首选。它就像一辆既省油又跑得快的跑车,适合那些预算有限但追求性能的国家。这种平衡的哲学也启发了后来的战机设计,例如欧洲的「台风」和法国的「阵风」。
🔍 结语:天空中的北欧传奇
从1979年的初步构想到1987年的原型机下线,JAS-39「鹰狮」的研发历程充满挑战与创新。它不仅继承了萨博的战机传统,还通过多用途设计和鸭式布局开辟了新天地。在北欧的雪原上,「鹰狮」如同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守护着瑞典的天空,也向世界展示了小国如何通过智慧和协作实现航空奇迹。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鹰狮」仍在不断进化。它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不在于盲目追求复杂,而在于找到简单而高效的解决方案。或许,下次当你仰望天空,看到一架战机划过云层,你会想起这只来自北欧的「鹰狮」,以及它背后的传奇。
参考文献
- Armstrong. (2018). 飞控之伤,萨博JAS-39诞生记(第一篇). 空军之翼, 哔哩哔哩.
- 瑞典国防物资局(FMV). (1982). JAS-39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 萨博公司. (1987). JAS-39鹰狮原型机技术白皮书.
- Green, W. , & Swanborough, G. (1998). ✅The Complete Book of Fighters. Salamander Books.
- Jackson, P. (2003). ✅Jane』s All the World』s Aircraft. Jane』s Informatio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