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架构师

  • 【架构师】软件架构评估例题

    请详细阅读有关软件架构评估方面的说明,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2
    【说明】某电子商务公司拟升级目前正在使用的在线交易系统,以提高客户网上购物时在线支付环节的效率和安全性。公司研发部门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在线交易系统的架构设计。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针对架构设计的评估会议,会上用户提出的需求、架构师识别的关键质量属性场景和评价估专家的意见等内容部分列举如下:
    a)在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必须在0.5秒内响应用户的交易请求;
    (b)用户的信用卡支付必须保证99.999%的安全性
    (c)系统升级后用户名要求至少包含8个字符号
    (d)网络失效后,系统需要在2分钟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系统…题目过长已省略部分信息
    💡解答

    问题 1:请分析上述说明中所涉及的关键质量属性场景,并进行分类。

    关键质量属性场景分类如下:

    • 性能:
    • 在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必须在 0.5 秒内响应用户的交易请求。
    • 在高峰负载情况下,用户发起支付请求后系统必须在 10 秒内完成支付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的信用卡支付必须保证 99.999%的安全性。
    • 系统拟采用新的加密算法,这会提高系统安全性,但同时会降低系统的性能。
    • 用户信息数据库授权必须保证 99.999%可用。
    • 可用性:
    • 网络失效后,系统需要在 2 分钟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系统。
    • 主站点断电后,需要在 3 秒内将访问请求重定向到备用站点。
    • 可修改性:
    • 现有架构设计中的支付部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紧耦合,当系统需要支持新的支付平台时,这种设计会导致支付部分代码的修改,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
    • 可扩展性:
    • 系统需要为后端工程师提供远程调试接口,并支持远程调试。
    • 开发期质量属性:
    • 需要在 30 人月内为系统添加公司新购买的事务处理中间件。
    • 系统需要对 Web 界面风格进行修改,修改工作必须在 4 人月内完成。

    理由:根据关键质量属性场景的常见分类,将上述需求分别归类到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修改性、可扩展性和开发期质量属性等类别中,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质量要求。

    问题 2:请根据上述说明,指出可能影响系统架构设计的因素。

    可能影响系统架构设计的因素有:

    1. 性能方面的要求,如在正常和高峰负载下的响应时间限制,这会影响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
    2. 安全性方面的高要求,如信用卡支付和用户信息数据库授权的安全性,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影响系统的架构和模块设计。
    3. 可用性方面的要求,如网络失效和主站点断电后的快速响应和切换,需要设计可靠的备份和恢复机制。
    4. 可修改性方面,支付部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紧耦合会限制系统对新支付平台的支持,需要重新设计支付模块的架构以提高可修改性。
    5. 开发期的时间限制,如添加事务处理中间件和修改 Web 界面风格的人月限制,会影响开发进度和资源分配。

    理由: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能实现、性能表现、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对系统架构的设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架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各项质量属性的要求。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架构风格的说明,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说明】某软件公司为其新推出的字处理软件设计了一种脚本语言,专门用于开发该字处理软件的附加功能插件,为高该语言的编程效率,公司组织软件工具开发部门为脚本语言研制一套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工具开发部门根据字处开的特点,对集成开发环境进行了需求分析,总结出以下3项核心需求:
    (1)集成开发环境需要提供对脚本语言的编辑、语法检查、解释、执行和调试等功能的支持,并要实现各种功能的灵历性配置与替换.
    (2)集成开发环境需要提供一组可视化的编程界面,用户通过对界面元素拖拽和代码填充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功能插件核务流程的编写与组织.
    (3)在代…题目过长已省略部分信息
    💡解答

    问题 1:请分析采用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的原因。

    采用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中提到集成开发环境需要实现各种功能的灵活性配置与替换。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能够将各种功能相关的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便于对功能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
    其次,需求中要求提供一组可视化的编程界面,用户通过对界面元素拖拽和代码填充的方式完成功能插件核心流程的编写与组织。这种架构风格有利于集中管理和组织编程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更好地支持可视化编程界面的实现。
    最后,在代码调试功能方面,需要实现在脚本语言编辑界面中的代码自动定位功能。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快速定位代码相关的数据,从而满足自动定位的需求。

    问题 2:请简述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的特点。

    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它强调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处于核心地位。
    各个组件或模块围绕数据进行交互和协作。
    这种架构风格通常具有较高的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共享性。
    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相对较为统一和规范,便于管理和维护。
    能够较好地支持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

    【问题1】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解释什么是软件架构风格,并从集成开发环境与用户的交互方式集成开发环境的扩展性、集成开发环境的数据管理三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最终采用了李工的设计方案
    【问题2】在对软件系统架构进行设计时,要对架构需求进行分析,针对特定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架构风格,因此实际的软件系统通常会混合多种软件架构风格。请对核心需求进行分析,说明为了满足需求(2)和(3),分别应采用何种架构风格,并概要说明采用相应架构风格后的架构设计过程。
    💡解答

    软件架构风格是指软件系统在设计和组织上的一种模式和特点。

    李工的设计方案被采用,可能是因为在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上更便捷高效,扩展性方面能更好适应未来变化,数据管理上更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对于需求(2)和(3),需先明确具体需求内容,再分析其特点。若需求强调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能采用微服务架构风格,设计时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服务。若需求注重性能和数据一致性,可能采用分层架构风格,按层次清晰划分功能模块。

    ———

    需求(2)是否采用解释器架构风格,取决于需求(2)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一般来说,如果需求(2)涉及到需要对特定的语言或规则进行解释和执行,并且对灵活性和动态性有较高要求,那么可能会考虑采用解释器架构风格。

    但如果需求(2)更侧重于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或者数据一致性等方面,可能解释器架构风格就不是最优选择。

    所以,不能简单地判定需求(2)一定应该或不应该采用解释器架构风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管道-过滤器架构风格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
      在这种风格中,系统被分解为一系列的过滤器组件,每个过滤器独立完成特定的处理功能。
    2. 数据通过管道在过滤器之间传递。
      过滤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管道传递给下一个过滤器。
    3. 其特点包括:
    • 功能分解明确,每个过滤器专注于一项任务。
    • 易于理解和维护,可独立修改过滤器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 支持并发处理,多个过滤器可同时工作。

    • 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的架构风格,是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作为系统的核心。
      在这种架构风格中:
    • 数据处于中心地位,系统的各个组件围绕数据展开工作。
    •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得到高度重视。
    • 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有严格的规则和控制。
    • 其他组件如处理逻辑和用户界面,主要依赖于对数据的读取、更新和处理。
    • 这种架构风格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数据处理复杂且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系统。

    富互联网应用RIA:弥补三层B/S架构存在的问题,RIA是一种用户接口,比用HTML实现的接口更加健壮,且有可视化内容,本质还是网站模式,其优点如下:
    RIA结合了C/S架构反应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点与B/S架构传播范围广及容易传播的特性;
    RIA简化并改进了B/S架构的用户交互: 数据能够被缓存在客户端,从而可以实现一个比基于HTML的响应速度更快且数据往返于服务器的次数更少的用户界面.
    本质还是0客户端,借助于高速网速实现必要插件在本地的快速缓存,增强页面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典的如小程序.
    💡解答

    以下是对这段关于富互联网应用(RIA)的内容的逐步分析和解释:

    首先,这段文字开篇指出 RIA 是为了弥补三层 B/S 架构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用户接口。

    接着,提到 RIA 具有一些优点。它结合了 C/S 架构和 B/S 架构的优势。C/S 架构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交互性强,B/S 架构的优点是传播范围广且容易传播,RIA 把这两者的优点融合在了一起。

    然后,强调 RIA 简化并改进了 B/S 架构的用户交互。因为数据能够被缓存在客户端,所以能实现比基于 HTML 的用户界面响应速度更快,并且减少了数据往返服务器的次数。

    最后,说明 RIA 本质上还是零客户端,依靠高速网速能快速在本地缓存必要插件,从而增强了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比如典型的小程序。

    总的来说,RIA 是一种在用户接口和交互方面具有优势的技术模式,通过融合不同架构的优点和利用缓存等技术,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应用的性能。


    MVP是把MVC中的Controller换成了Presenter(呈现),目的就是为了完全切断View跟Model之间的联系,由 Presenter充当桥梁,做到View-Model之间通信的完全隔离。
    MVP特点: M. V、P之间双向通信 View与Model不通信,都通过Presenter传递,Presenter完全把Model和View进行了分离,主要的程序逻辑在Presenter里 View非常薄,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称为”被动视图”(PassiveView),即没有任何主动性,而Presenter非常厚、所有逻辑都在那里 Presenter与具体的View是没有直接关联的,而是通过…题目过长已省略部分信息
    💡解答

    以下是对 MVP 模式中 View、Presenter、Model 关系的逐步解释:

    首先,MVP 模式的核心目的是完全切断 View(视图)跟 Model(模型)之间的直接联系。

    在这个模式中:

    • Model(模型):负责处理数据的获取、存储、更新等操作,是数据的来源和处理中心。
    • View(视图):它非常薄,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被称为“被动视图”。这意味着 View 没有主动性,只是用于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的输入,然后将这些输入传递给 Presenter 处理。
    • Presenter(呈现器):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它完全把 Model 和 View 进行了分离,接收来自 View 的用户操作和请求,然后从 Model 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再将数据传递给 View 进行展示。

    View 与 Model 不直接通信,所有的通信都通过 Presenter 来传递。

    Presenter 与具体的 View 没有直接关联,而是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交互。这带来的好处是,当需要变更 View 的时候,可以保持 Presenter 不变,从而实现 Presenter 的重用,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MVP 模式通过 Presenter 有效地隔离了 View 和 Model,使得各部分的职责更加清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 MVP 和 MVC 架构的比较:

    1. 通信方式:
    • MVP:View 与 Model 不通信,都通过 Presenter 传递。
    • MVC:View 可以直接与 Model 通信。
    1. View 的角色:
    • MVP:View 非常薄,是“被动视图”,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
    • MVC:View 相对较厚,可能包含一些简单的逻辑。
    1. Presenter 的作用:
    • MVP:Presenter 充当 View 和 Model 之间的完全隔离桥梁,所有逻辑都在其中。
    • MVC:Controller 主要负责协调 View 和 Model 的交互,逻辑相对较少。
    1. 代码复用性:
    • MVP:Presenter 与具体的 View 通过定义好的接口交互,变更 View 时可保持 Presenter 不变,利于复用。
    • MVC:Controller 与 View 的绑定较紧密,View 变更时可能需要较大调整。

    总的来说,MVP 架构通过 Presenter 更彻底地隔离了 View 和 Model,使各部分职责更清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而 MVC 架构相对来说各部分的耦合度稍高。


    故障诊断和快速恢复能力是性能需求?

    💡解答

    故障诊断和快速恢复能力可以被视为性能需求的一部分。

    1. 故障诊断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系统中出现的故障或问题,这对于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 它需要有效的监测机制和智能的分析工具,以快速定位故障的源头。
    1. 快速恢复能力:在发现故障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 这要求有备份和恢复策略、冗余设计等保障手段。

    总之,故障诊断和快速恢复能力对于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持续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结构化的分析方法
    结构化特点: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面向数据。
    草三大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流图)、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数据模型(E-R图)以及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在DFD的基础上,对DFD中出现的所有命名元素都加以定义,使得每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DFD和数据字典等工具相配合,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状态转换田(STD) √状态(初态、终态) 数据流行为模型数据存储外据出体数据元素 ao 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功能模型数据汤围(DO) 数据模型加工逻辑外部实体
    💡解答

    同学,下面为您逐步讲解这些内容:

    首先,结构化分析方法具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面向数据”的特点。

    “自顶向下”意味着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逐步细化到各个子功能和模块。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的部分。

    “逐步分解”是将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便于理解和处理。

    “面向数据”强调在分析过程中重视数据的流动、存储和处理。

    接着,三大模型分别是功能模型(数据流图)、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和数据模型(E-R 图)以及数据字典。

    功能模型中的数据流图(DFD)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行为模型里的状态转换图(STD),通过状态(如初态、终态)的转换来展现系统的行为。

    数据模型的 E-R 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数据字典则是在 DFD 的基础上,对其中出现的所有命名元素进行定义,让每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清晰确切的解释。DFD 和数据字典相互配合,就能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

    ———

    1. DFD 即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 它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功能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 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了系统内数据从输入到输出的流动路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转换和处理。

    DFD 能够清晰地呈现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系统的功能和逻辑。

    通过 DFD,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数据在系统中的处理步骤。这对于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长工期 41天,最短工期27天。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分类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模型来表示。简单说,关系型数据库是由多张能互相联接的二维行列表格组成的数据库. NoSQL: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Non-Relational或者是Not Only SQL,泛指非关系型数据库,区分开关系型数据库,并且不保证关系型数据库的ACID特性。
    列式存储数据库:跟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一样,数据按行列进行存储,这种类别通常用来应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存储海量数据,比如HBase 键值对存储数据库:以key-va…题目过长已省略部分信息
    💡解答

    同学,下面咱们来逐步梳理一下这些数据库分类的重点内容:

    首先是关系型数据库:
    它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通过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处理数据。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实体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模型来表示。简单来讲,就是由多张能相互联接的二维行列表格组成。

    然后是 NoSQL 数据库:
    它泛指非关系型数据库,不保证关系型数据库的 ACID 特性。

    接着说列式存储数据库:
    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一样按行列存储数据,常用来应对分布式数据库中存储海量数据的情况,例如 HBase 。

    再看键值对存储数据库:
    以 key – value 的形式存储数据,具有简单、容易部署的特点,像 Redis 就是这类。

    文档型数据库:
    类似于键值对数据库,可视为其升级版,允许嵌套键值,处理复杂数据时比传统键值对存储效率高,比如 MongoDB 。

    还有图数据库:
    使用灵活的图形模型存储数据,能拓展到多个服务器,适合存储通过图建模的数据,像社交网络、交通网络等,常见产品有 Neo4J.

    NoSQL 的特征包括易拓展、大数据量、高性能、灵活的数据模型和高可用。

    NoSQL 适用的场景有:数据模型简单、需要更灵活的系统、对数据性能要求高以及不需要高度的数据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范式

    以下为对这些范式的详细解释和示例:

    第一范式(1NF):

    • 要求表中的所有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值,不能有小表存在。
    • 例如,“学生信息”表中,“姓名”字段不能再分为“姓”和“名”两个字段来存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子值。

    第二范式(2NF):

    • 基于 1NF,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某一个候选键。
    • 比如,有一个“订单详情”表,包含“订单号”、“商品号”、“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订单号”和“商品号”组成联合主键。但“商品单价”只依赖于“商品号”,不满足 2NF。应将其拆分为“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单价”)和“订单详情”表(“订单号”,“商品号”,“商品数量”)。(这里假设商品价格不变)

    第三范式(3NF):

    • 基于 2NF,每个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只与主键直接相关,不能存在传递依赖。
    • 假设一个“员工”表,有“员工编号”(主键)、“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名称”依赖于“部门编号”,存在传递依赖,不满足 3NF。应将其拆分为“员工”表(“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

    BC 范式(BCNF):

    • 是 3NF 的补充,要求所有属性都只依赖主键,主属性也不能传递或部分依赖于码。
    • 例如,“课程安排”表,有“课程号”、“教师号”、“教室号”,假设“课程号”和“教师号”共同决定“教室号”,但“教师号”单独不能决定“教室号”,不满足 BCNF。

    第四范式(4NF):

    • 基于 3NF,要求一个表的主键只对应一个多值。
    • 像“学生信息表(学生 ID, 住址, 电话号码)”,住址和电话号码与学生 ID 存在多值依赖关系。可通过程序控制或拆分为“学生信息”表(“学生 ID”)、“学生住址”表(“学生 ID”,“住址”)、“学生电话号码”表(“学生 ID”,“电话号码”)来满足 4NF。

    ——

    BCNF(Boyce-Codd Normal Form,博伊斯-科德范式)是数据库范式理论中的一种范式,它是对第三范式(3NF)的进一步加强。一个关系模式如果处于第三范式,并且它的每一个非平凡函数依赖(non-trivial functional dependency,即非平凡函数依赖是指依赖关系左边的属性不是右边的子集)X → Y. X都是超键(superkey),那么这个关系模式就处于BCNF。
    超键:在关系模式中,能够唯一标识每个元组的属性集。
    非平凡函数依赖:如果X → Y. 则称X是Y的候选确定因素。如果X是属性集合,Y是属性集合,X → Y是非平凡函数依赖,当且仅当X和Y都不是空集,并且X不包含Y。
    BCNF的条件:对于关系模式R(U. 中的每一个非平凡函数依赖X → A,X必须是超键。
    BCNF范式的目的:消除插入异常、更新异常和删除异常。
    BCNF范式的优点:

    1. 确保数据库表结构的合理性,减少数据冗余。
    2. 降低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3. 减少数据异常的可能性。
      BCNF范式的转换:如果一个关系模式不满足BCNF,可以通过分解(decomposition)操作将其转换为BCNF。分解的目的是将原表分解为多个表,使得每个表都满足BCNF。
      分解的规则:
    4. 找出所有不满足BCNF的非平凡函数依赖。
    5. 对于每个不满足BCNF的依赖X → A. 将原表分解为两个新表:
    • 一个新表包含属性集X∪{A}。
    • 另一个新表包含原表中剩余的属性。
      分解的注意事项:
    1. 分解可能会增加表的数量,增加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2. 分解应该尽量保持数据的局部性,避免过多的表连接操作。
      例子:
      假设有一个关系模式R(学生ID, 课程号, 教师ID),并且存在以下函数依赖:
    3. 学生ID → 课程号
    4. 课程号 → 教师ID
      这个关系模式不满足BCNF,因为课程号 → 教师ID中,课程号不是超键(因为学生ID和课程号的组合才能唯一确定记录)。
      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
    5. R1(学生ID, 课程号)
    6. R2(课程号, 教师ID)
      这样,每个新的关系模式都满足BCNF。
      BCNF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助于设计出结构良好、没有数据冗余和异常的数据库。

    ——-

    下面是1NF(第一范式)、2NF(第二范式)、3NF(第三范式)和BCNF(博伊斯-科德范式)的比较表格:

  • 大数据处理架构详解:Lambda架构、Kappa架构、流批一体、Dataflow模型、实时数仓

    🌍 前言

    在大数据的浩瀚宇宙中,各种架构如星辰般璀璨,闪烁着各自的光芒。今天,我们将带您深入探讨几种主要的大数据处理架构,包括极具人气的Lambda架构、Kappa架构、流批一体、Dataflow模型以及实时数仓。准备好迎接一场大数据的星际旅行了吗?

    🐍 Lambda架构:双层交响曲

    🎵 Lambda的由来

    Lambda架构,如同一首交响乐,由Twitter工程师南森·马茨(Nathan Marz)谱写。想象一下,数据从两个不同的源头流入:一方面是庞大的批量数据,另一方面是快速流动的实时数据。它们的交融,就像是乐曲中高低音的交错,从而形成了一个兼顾实时查询与历史数据批处理的完美和声。

    🎼 Lambda架构的组成

    Lambda架构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1. 批处理层(Batch Layer):负责存储不可变主数据和预先计算的视图。它的任务是处理所有历史数据,以确保准确性。想象它是一位耐心的老师,细致地教导每一个数据点。
    2. 速度处理层(Speed Layer):实时处理新数据,几乎在数据到达的瞬间就给出结果。虽然它的准确性不如批处理层,但在时间上弥补了批处理的滞后,仿佛是一位敏捷的舞者,迅速反应。
    3. 服务层(Serving Layer):将批处理层和速度层的结果整合,提供查询服务。想象它是一位图书管理员,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料。

    📊 Lambda架构的优缺点

    对比项Lambda架构
    系统复杂度较高,需要维护两个系统
    延迟一致性存在,实时视图与批处理视图有延迟差异
    数据冗余存在,需重播日志到实时系统
    历史数据处理可进行复杂历史分析

    总结来说,Lambda架构通过其双层交响的组合,兼顾了低延迟和复杂分析,但也因此带来了系统复杂性与数据冗余的问题。

    🔄 Kappa架构:简化的优雅

    🛠️ Kappa架构的提出

    Kappa架构是对Lambda架构的优化,由Jay Kreps于2014年首次提出。它的目标是去掉复杂的批处理层,仅保留流式处理层,简化架构,减少维护成本。想象一下,Kappa架构就像是一位极简主义者,只保留最必要的元素,去掉冗余。

    🔍 Kappa架构的组成

    Kappa架构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

    1. 流式处理层:负责接收并处理所有数据,实时更新结果视图。它像是一位不断改进的艺术家,总是在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
    2. 服务层:直接基于流式处理层的结果视图提供查询服务。

    📊 Kappa架构的优缺点

    对比项Kappa架构
    系统复杂度较低,仅需维护一个系统
    延迟一致性更好,避免了批处理系统的延迟问题
    数据冗余较少,无需重播日志
    历史数据处理相对复杂,只有流式系统

    Kappa架构通过简化的优雅实现了高效处理,但也带来了历史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 流批一体:融合的力量

    ⚙️ 流批一体的概念

    流批一体架构是将流式处理与批处理统一在一个运行时框架中进行处理。想象一下,流批一体架构就像是一位全能运动员,能够在不同的赛场上灵活切换,既能快速冲刺,也能稳扎稳打。

    📊 流批一体的优缺点

    对比项流批一体
    处理简化整体架构统一,提高效率
    实时性可能有所打折扣

    流批一体架构解决了Lambda架构的复杂性问题,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但在实时性方面可能稍有牺牲。

    📈 Dataflow模型:流动的艺术

    💡 Dataflow模型的定义

    Dataflow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处理流程的计算模型,将数据视为流动的实体,通过一系列转换操作实现数据的处理。想象它是一条河流,数据在河流中流动,经过不同的节点,最终汇入大海。

    🔄 Dataflow模型的全流程

    1. 数据源输入:数据从不同源头流入系统。
    2. 数据切割:将数据分割为多个块,以实现并行处理。
    3. 数据转换:经过各种处理操作,形成新的数据视图。
    4. 数据输出: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目标。

    📊 Dataflow模型的优缺点

    对比项Dataflow模型
    灵活性强,可以表达复杂的处理流程
    可扩展性高,适合并行计算

    Dataflow模型通过将数据处理视作流动的艺术,实现了灵活和高效的数据处理。

    🏢 实时数仓:快速反应的智慧

    ⏱️ 实时数仓的定义

    实时数仓是一种现代化的数据仓库,能够处理实时数据、最新数据与历史数据,支持快速分析和决策。想象一下,实时数仓就像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总是能迅速满足顾客的需求。

    📊 实时数仓的架构

    典型的实时数仓架构包括数据收集层、数据存储层、实时计算层和实时应用层。每一层都紧密协作,以确保数据的快速到达与处理。

    📊 实时数仓的优缺点

    对比项实时数仓
    决策速度快速,实时分析
    基础设施要求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实时数仓在快速决策和实时分析方面表现出色,但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

    🎤 结论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选择合适的架构至关重要。Lambda架构、Kappa架构、流批一体、Dataflow模型和实时数仓,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未来的趋势将是基于流式处理的架构为主,同时引入批处理能力进行复杂分析。

    📚 参考文献

    1. Shockang. (2023). 大数据处理架构详解:Lambda架构、Kappa架构、流批一体、Dataflow模型、实时数仓.
    2. Nathan Marz. (2014). Lambda架构.
    3. Jay Kreps. (2014). Kappa架构.
    4. Apache Flink. (n.d.). Dataflow模型概述.
    5. 实时数仓的架构与应用研究.

  • 【架构师】质量属性

    问题1:

    知识点: 质量属性的定义

    题目: 什么是软件系统的质量属性?

    选项:
    A. 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B. 软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C. 软件系统的开发成本
    D. 软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

    正确答案:B

    解析:质量属性是软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描述了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具有的特性或表现。这些属性通常不直接与系统的具体功能相关,但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速记提示:“质量非功能” – 质量属性属于非功能性需求。

    问题2:

    知识点: 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题目: 为什么质量属性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如此重要?

    选项:
    A. 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B. 它们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C. 它们只影响系统的开发成本
    D. 它们仅关注系统的美观度

    正确答案:B

    解析:质量属性在软件架构设计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良好的质量属性可以确保系统不仅能够完成预期功能,还能以高效、可靠、安全的方式运行,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速记提示:“质量决定体验” – 质量属性影响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问题3:

    知识点: 常见质量属性

    题目: 以下哪个不是软件架构中常见的质量属性?

    选项:
    A. 可用性
    B. 可维护性
    C. 可靠性
    D. 可编程性

    正确答案:D

    解析: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都是软件架构中常见的质量属性。可编程性不是标准的质量属性,它更多地与开发过程而非系统的运行特性相关。

    速记提示:“用维靠,非编程” – 常见质量属性包括可用性、可维护性、可靠性,不包括可编程性。

    问题4:

    知识点: 可用性

    题目: 可用性(Availability)主要关注系统的哪个方面?

    选项:
    A. 系统响应速度
    B. 系统正常运行时间
    C. 系统功能丰富程度
    D. 系统开发难度

    正确答案:B

    解析:可用性主要关注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即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比例。高可用性意味着系统具有较少的宕机时间和较强的故障恢复能力。

    速记提示:“可用看运行” – 可用性关注系统正常运行时间。

    问题5:

    知识点: 可靠性

    题目: 以下哪项不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方法?

    选项:
    A. 冗余设计
    B. 故障检测与恢复
    C. 定期维护
    D. 增加系统功能

    正确答案:D

    解析: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恢复、定期维护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方法。增加系统功能虽然可能增加系统的实用性,但不直接关联到系统的可靠性,有时甚至可能因为增加了系统复杂度而降低可靠性。

    速记提示:“冗余检测勤维护” – 可靠性提高方法包括冗余、检测、维护。

    问题6:

    知识点: 性能效率

    题目: 性能效率(Performance Efficiency)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选项:
    A. 时间行为和资源利用
    B. 系统美观度和用户友好性
    C. 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D. 系统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正确答案:A

    解析:性能效率主要关注系统的时间行为(如响应时间、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这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速记提示:“性能看时资” – 性能效率关注时间行为和资源利用。

    问题7:

    知识点: 安全性

    题目: 在软件架构中,安全性(Security)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
    A. 数据加密
    B. 访问控制
    C. 用户界面设计
    D. 安全审计

    正确答案:C

    解析:安全性主要关注保护系统及其数据免受未授权访问、使用、披露、中断、修改或破坏。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都是实现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方面。用户界面设计虽然可能影响系统的可用性,但不直接属于安全性范畴。

    速记提示:“加密控审,非界面” – 安全性包括加密、控制、审计,不包括界面设计。

    问题8:

    知识点: 兼容性

    题目: 软件架构中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主要指什么?

    选项:
    A. 系统与不同硬件平台的兼容
    B. 系统与其他软件系统的交互能力
    C. 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运行能力
    D. 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D

    解析:兼容性包括系统与不同硬件平台的兼容、与其他软件系统的交互能力,以及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运行能力。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确保系统在diverse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系统有效协作。

    速记提示:“兼容全方位” – 兼容性涵盖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

    问题9:

    知识点:可维护性

    题目: 以下哪项不是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措施?

    选项:
    A. 模块化设计
    B. 代码重构
    C. 详细的文档
    D. 增加系统复杂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模块化设计、代码重构和详细的文档都是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有效措施。增加系统复杂度通常会降低系统的可维护性,因为它使系统变得更难理解和修改。

    速记提示:“模重档,非复杂” – 可维护性提高靠模块化、重构、文档,不是增加复杂度。

    问题10:

    知识点: 可移植性

    题目: 软件架构中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主要指什么?

    选项:
    A. 系统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运行的能力
    B. 系统的物理搬运能力
    C. 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D. 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可移植性指的是系统能够在不同环境(如不同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或网络环境)中运行的能力。高可移植性意味着系统可以以较少的修改或重新配置就能在新环境中部署和运行。

    速记提示:“移植跨环境” – 可移植性指系统在不同环境中运行的能力。

    问题11:

    知识点: 质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题目: 提高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对哪个质量属性产生负面影响?

    选项:
    A. 可用性
    B. 可靠性
    C. 可维护性
    D. 可移植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提高系统性能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从而对可维护性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为了提高性能而进行的代码优化可能会使代码变得更难理解和修改。这说明质量属性之间可能存在权衡关系。

    速记提示:“性能提高维护难” – 性能提升可能降低可维护性。

    问题12:

    知识点: 质量属性优先级

    题目: 在确定质量属性优先级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选项:
    A. 开发团队的技术偏好
    B. 系统的预算限制
    C.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D. 市场上竞品的特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在确定质量属性优先级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这包括客户、用户、开发团队等各方面的需求。优先级的确定应该基于对系统整体目标的理解,以及各质量属性对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速记提示:“优先看需求” – 质量属性优先级主要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

    问题13:

    知识点: 质量属性场景

    题目: 质量属性场景通常包含哪些元素?

    选项:
    A. 刺激源、刺激、环境
    B. 制品、响应、响应度量
    C. 场景名称和描述
    D. 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D

    解析:质量属性场景通常包含刺激源、刺激、环境、制品、响应和响应度量等元素,同时还应有场景名称和描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属性场景,有助于详细描述和分析特定质量属性的需求。

    速记提示:“全要素场景法” – 质量属性场景包含所有列出的元素。

    问题14:

    知识点: 质量属性权衡

    题目: 在进行质量属性权衡时,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选项:
    A. 考虑不同质量属性之间的影响
    B. 分析每个质量属性对系统目标的贡献
    C. 与利益相关者讨论各属性的重要性
    D. 总是优先考虑性能而忽视其他属性

    正确答案:D

    解析:在进行质量属性权衡时,应该全面考虑各个属性对系统的影响,分析它们对系统目标的贡献,并与利益相关者讨论各属性的重要性。总是优先考虑性能而忽视其他属性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可能导致其他重要属性被忽视,影响系统的整体质量。

    速记提示:“权衡要全面” – 质量属性权衡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关注单一属性

    问题15:

    知识点: 质量属性评估

    题目: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评估软件系统的质量属性?

    选项:
    A. 原型验证
    B. 模拟测试
    C. 代码审查
    D. 市场调研

    正确答案:D

    解析:原型验证、模拟测试和代码审查都是评估软件系统质量属性的有效方法。市场调研虽然对了解用户需求很重要,但它不直接用于评估系统的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评估应该基于系统的实际表现和技术分析。

    速记提示:“评估靠技术” – 质量属性评估主要依赖技术方法,不是市场调研。

    问题16:

    知识点: 质量属性与架构tactics

    题目: 架构tactics主要用于实现什么目的?

    选项:
    A. 提高系统的功能性
    B. 优化特定的质量属性
    C. 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D. 增加系统的市场竞争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架构tactics是一些设计决策,主要用于优化特定的质量属性。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以使用冗余、故障检测等tactics。这些tactics为架构师提供了一套实现质量属性目标的具体方法。

    速记提示:“Tactics优质量” – 架构tactics用于优化特定质量属性。

    问题17:

    知识点: 质量属性与架构风格

    题目: 下列哪种架构风格最适合实现高可伸缩性?

    选项:
    A. 单体架构
    B. 微服务架构
    C. 管道-过滤器架构
    D. 分层架构

    正确答案:B

    解析:微服务架构由于其松耦合、独立部署的特性,最适合实现高可伸缩性。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扩展,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负载变化。相比之下,单体架构在扩展时通常需要扩展整个系统,灵活性较差。

    速记提示:“微服务易伸缩” – 微服务架构最适合实现高可伸缩性。

    问题18:

    知识点: 质量属性与设计模式

    题目: 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主要能提高系统的哪个质量属性?

    选项:
    A. 性能效率
    B. 可用性
    C. 可修改性
    D. 安全性

    正确答案:C

    解析:观察者模式主要能提高系统的可修改性。它允许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松耦合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容易修改和扩展。

    速记提示:“观察助修改” – 观察者模式提高系统可修改性。

    问题19:

    知识点: 质量属性与需求工程

    题目: 在需求工程阶段,如何确保质量属性得到充分考虑?

    选项:
    A. 只关注功能需求
    B. 使用质量属性场景
    C. 仅依赖开发团队的经验
    D. 完全按照竞品的特性设计

    正确答案:B

    解析:在需求工程阶段,使用质量属性场景是确保质量属性得到充分考虑的有效方法。质量属性场景能够具体化和量化质量需求,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和讨论质量属性,从而确保这些非功能需求在系统设计中得到适当的重视。

    速记提示:“需求用场景” – 需求阶段使用质量属性场景考虑质量属性。

    问题20:

    知识点: 质量属性与软件架构评估

    题目: 在进行软件架构评估时,以下哪项不是主要目的?

    选项:
    A. 验证架构是否满足质量属性需求
    B. 识别潜在的架构风险
    C. 比较不同架构方案
    D. 确定系统的具体功能列表

    正确答案:D

    解析:软件架构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架构是否满足质量属性需求、识别潜在的架构风险,以及比较不同的架构方案。确定系统的具体功能列表通常是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不是架构评估的主要目的。架构评估更多地关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质量属性。

    速记提示:“评估看质量” – 架构评估主要关注质量属性,不是确定功能列表。

    总结:
    本套题目围绕软件架构中的质量属性展开,涵盖了质量属性的定义、重要性、常见类型、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认识:

    1. 质量属性是软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2. 常见的质量属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性能效率、安全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
    3. 质量属性之间可能存在权衡关系,需要根据系统目标和利益相关者需求进行平衡。
    4. 质量属性场景是描述和分析质量属性需求的有效工具。
    5. 架构tactics和设计模式是实现特定质量属性目标的重要手段。
    6.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工程、架构设计和评估,都需要充分考虑质量属性。

    对于软件架构师来说,深入理解质量属性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系统的质量属性需求,选择合适的架构策略和设计模式来实现这些需求,并通过各种方法评估和优化系统的质量属性。同时,还要具备在不同质量属性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的能力,以满足系统的整体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在需求工程阶段,使用质量属性场景确实是确保质量属性得到充分考虑的有效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说明质量属性场景的优势及其应用:

    质量属性场景的优势

    • 具体化需求
    • 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质量属性,使其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可操作的需求,便于理解和讨论。
    • 量化标准
    • 质量属性场景通常包含可测量的标准,帮助团队明确成功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 促进沟通
    • 场景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帮助不同利益相关者(如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客户)更有效地沟通。
    • 支持决策
    • 场景有助于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做出权衡决策,明确在不同质量属性之间的取舍。
    • 风险识别
    • 通过分析不同场景,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在早期阶段进行应对。

    应用质量属性场景的步骤

    • 识别质量属性
    • 确定关键质量属性,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
    • 创建场景
    • 为每个质量属性编写具体的场景,包括:
      • 背景:场景发生的环境或条件。
      • 参与者:场景中涉及的用户或系统组件。
      • 事件:描述场景中发生的操作或事件。
      • 质量需求:场景中对质量属性的具体要求。
    • 评审和验证
    • 与利益相关者一起评审场景,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进行调整。
    • 集成到需求文档
    • 将质量属性场景纳入需求文档,确保在后续的设计和开发中得到关注。
    • 持续迭代
    • 在开发过程中定期回顾和更新场景,确保其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

    结论

    通过使用质量属性场景,可以有效地确保质量需求在系统设计中得到充分重视,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需求的可理解性,还促进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主要能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两个质量属性。

    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 可扩展性: 观察者模式允许向系统中添加新的观察者(observers)而无需修改系统的其他部分。 被观察者(subject)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 这使得添加新的功能或集成新的组件变得非常容易。 你只需要创建一个新的观察者类,实现更新方法,然后注册到被观察者即可。 不需要修改被观察者或其他观察者的代码。
    • 可维护性: 观察者模式通过解耦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被观察者无需了解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也无需了解其他的观察者。 这种解耦降低了代码的耦合度,使得修改和维护单个组件更加容易,减少了代码修改带来的风险。 例如,如果需要修改一个观察者的行为,只需要修改该观察者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到其他观察者或被观察者。

    虽然观察者模式也能间接地提升一些其他质量属性,例如:

    • 可重用性(Reusability):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可以被重用于不同的场景。
    • 灵活性(Flexibility):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观察者。

    但是,这两个质量属性的提升主要还是源于其解耦和扩展的特性。 因此,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是观察者模式最显著的优势。



  • 架构师-架构案例分析(上)

    面向记忆的学习材料

    快速学习并记住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识点: 软件工程师考试大纲
    题目: 软件工程师考试科目中,系统架构设计案例的考试形式是什么?
    选项:
    A. 笔试
    B. 口试
    C. 机试
    D. 实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资料,软件工程师考试中系统架构设计案例的考试形式是机试,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75个空的填空题。
    速记提示: 记住”机试75空”这个关键词组合。

    知识点: 历年真题考点分析
    题目: 根据历年真题分析,以下哪项内容在架构案例分析中几乎每年必考?
    选项:
    A. 大数据架构
    B. J2EE架构
    C. 质量属性
    D. 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料中提到,除了大数据架构和J2EE架构之外,其他时候都是考质量属性、架构等内容。
    速记提示: 联想”质量属性”是架构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知识点: 数据库考试特点
    题目: 根据近几年数据库设计的考题分析,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选项:
    A. 必考关系型数据库
    B. 必考NoSQL数据库
    C. 只考理论知识
    D. 不考技术选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料中明确指出,必考nosql数据库的内容,其中被考到最多的是redis。
    速记提示: 记住”必考NoSQL,常考Redis”。

    知识点: 质量属性场景描述
    题目: 质量属性场景描述中,不包括以下哪个要素?
    选项:
    A. 刺激源
    B. 环境
    C. 响应
    D. 开发工具

    正确答案: D
    解析: 质量属性场景描述包括刺激源、刺激、环境、制品、响应和响应度量六个要素,不包括开发工具。
    速记提示: 记住质量属性场景的六要素:源刺环品应度(源头刺激环境制品响应度量)。

    知识点: UML序列图
    题目: 在UML序列图中,哪种类型的消息表示发送方必须等待接收方的响应?
    选项:
    A. 异步消息
    B. 同步消息
    C. 返回消息
    D. 创建消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料中提到,同步消息是指发送方在发送消息后,必须等待直到收到接收方的响应。
    速记提示: 同步=等待,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同步操作。

    知识点: 数据流图
    题目: 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数据流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选项:
    A. 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
    B. 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
    C. 定义数据库表结构
    D. 展示系统的部署架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数据流图主要用于分析阶段,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有助于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处理逻辑。
    速记提示: 数据”流”图,重点在”流动”。

    知识点: 反规范化设计
    题目: 在数据库设计中,反规范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选项:
    A. 减少数据冗余
    B. 提高数据一致性
    C. 提高查询性能
    D. 降低存储成本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反规范化设计是一种通过牺牲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性能的设计方法。
    速记提示: 反规范化=性能优先。

    知识点: Redis数据类型
    题目: 实现热销药品排名功能时,应该选择Redis的哪种数据类型?
    选项:
    A. String
    B. List
    C. Hash
    D. ZSet

    正确答案: D
    解析: ZSet允许为每个元素(药品ID)关联一个分数,从而实现热销药品的实时排名。
    速记提示: Z(set) = 排序集合,适合排名。

    知识点: 缓存分片方法
    题目: 以下哪种不是常用的缓存分片算法?
    选项:
    A. 哈希算法
    B. 一致性哈希算法
    C. 随机算法
    D. 范围分片算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料中提到缓存分片方法常用的有哈希算法和一致性哈希算法,而随机算法不是常用的缓存分片方法。
    速记提示: 分片需要确定性,随机不可控。

    知识点: 布隆过滤器
    题目: 布隆过滤器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选项:
    A. 数据加密
    B. 快速判断元素是否存在
    C. 数据压缩
    D. 负载均衡

    正确答案: B
    解析: 布隆过滤器主要用于快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可以有效防止缓存穿透。
    速记提示: 布隆过滤=快速判断存在性。

    知识点: 软件架构评估
    题目: 在架构评估过程中,用于识别和优先级排序系统质量属性的重要工具是什么?
    选项:
    A. 数据流图
    B. 质量属性效用树
    C. UML图
    D. 甘特图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料中提到,质量属性效用树(utility tree)是用于对系统质量属性进行识别和优先级排序的重要工具。
    速记提示: 效用树=质量属性优先级。

    知识点: 架构风格选择
    题目: 在需要频繁修改折扣规则的系统中,应该选择哪种架构风格?
    选项:
    A. 面向对象架构
    B. 解释器架构
    C. 管道过滤器架构
    D. 分层架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释器架构风格更适合处理需要频繁修改的规则,可以通过修改规则来实现灵活的折扣定义。
    速记提示: 解释器=灵活规则。

    知识点: 微服务架构
    题目: 以下哪项不是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选项:
    A.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B. 技术多样性
    C. 易于理解和维护
    D. 简单的部署和测试

    正确答案: D
    解析: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和测试实际上比单体架构更复杂,因为涉及多个独立服务的协调。
    速记提示: 微服务=灵活但复杂。

    知识点: 质量属性场景
    题目: 在描述系统可用性的质量属性场景中,”断电或故障后10秒内重启”属于哪个要素?
    选项:
    A. 刺激
    B. 环境
    C. 响应
    D. 响应度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10秒内”是对系统响应的具体度量,因此属于响应度量要素。
    速记提示: 具体数值通常是响应度量。

    知识点: UML交互图选择
    题目: 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强调消息的时间顺序,应该选择哪种UML交互图?
    选项:
    A. 类图
    B. 用例图
    C. 序列图
    D. 协作图

    正确答案: C
    解析: 序列图强调消息的时间顺序,特别适合展示时序和并发。
    速记提示: 序列=时间顺序。

    知识点: 数据库缓存更新策略
    题目: 在处理数据库和缓存的一致性问题时,哪种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数据一致性?
    选项:
    A. 只更新数据库
    B. 只更新缓存
    C.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D.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最后再次删除缓存

    正确答案: D
    解析: 延迟双删策略(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最后再次删除缓存)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数据一致性。
    速记提示: 双删=安全可靠。

    知识点: Redis数据一致性
    题目: 在Redis和MySQL数据实时同步中,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解决方案?
    选项:
    A. 双写模式
    B. 延迟双删策略
    C. 定期同步
    D. 乐观锁

    正确答案: D
    解析: 资料中提到的常用方法包括双写模式、延迟双删策略和定期同步,而乐观锁不是针对Redis和MySQL数据同步的常用方法。
    速记提示: Redis同步≠锁机制。

    知识点: 数据流图平衡原则
    题目: 在数据流图的分层细化过程中,子图与父图之间的平衡体现在哪个方面?
    选项:
    A. 数据存储的数量必须相等
    B. 处理过程的数量必须相等
    C. 数据流的输入输出必须一致
    D. 实体的数量必须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子图与父图之间的平衡指的是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必须保持一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速记提示: 父子图平衡=输入输出一致。

    知识点: UML序列图片段
    题目: 在UML序列图中,用于表示循环的片段是哪个?
    选项:
    A. Alt
    B. Opt
    C. Loop
    D. Break

    正确答案: C
    解析: Loop片段用于表示循环操作,而Alt表示分支,Opt表示可选,Break表示中断。
    速记提示: Loop = 循环。

    总结

    本学习材料涵盖了软件工程师考试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分析、数据库设计、UML建模、软件架构设计等内容。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软件工程师考试结构和形式
    2. 架构案例分析的重点考察内容,如质量属性
    3. 数据库设计中的反规范化和缓存策略
    4. UML图(特别是序列图)的概念和应用
    5. 软件架构评估工具和方法
    6. 微服务架构的特点
    7. 质量属性场景的描述方法
    8. 数据流图的平衡原则
    9. Redis的应用和数据一致性处理

    学习这些内容时,建议:

    • 注意理解每个概念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场景
    • 多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 关注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学会在不同场景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 重视质量属性和架构设计的关系,这是软件架构师的核心能力

    知识点: 2024年5月试题考点

    题目: 2024年5月的试题中,关于系统架构设计的考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选项:
    A. 系统架构属性六要素
    B. 架构图对比
    C. 分支界定
    D. 数据库索引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中的历年真题考点分析,2024年5月的试题涉及系统架构属性六要素、架构图对比和分支界定。数据库索引优化并未在这次考试的考点中提及。

    速记提示: “24五月三重点” – 2024年5月考点:属性六要素、架构图对比、分支界定。

    知识点: Redis命令及应用

    题目: 在2024年5月的试题中,关于Redis的考察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
    A. Redis的数据结构
    B. Redis的命令及应用场景
    C. Redis的集群配置
    D. Redis的持久化策略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参考资料中指出,2024年5月的试题2涉及Redis命令及其应用场景。这表明考试不仅要求掌握Redis的基本命令,还要理解这些命令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

    速记提示: “Redis命令会用” – Redis考点focus命令应用场景。

    知识点: 数据分层存储

    题目: 2024年5月的试题5中提到了数据存储的几个层次,以下哪个不属于其中提到的数据类型?

    选项:
    A. 热数据
    B. 温数据
    C. 冷数据
    D. 沉睡数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2024年5月的试题5涉及分层化存储、热数据、温数据和冷数据。”沉睡数据”并未在考点分析中提及,因此不属于这次考试中提到的数据类型。

    速记提示: “热温冷三层存” – 数据分层存储考虑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

    知识点: Lambda架构与Kappa架构

    题目: 2023年11月的试题中,涉及到了哪种流处理架构?

    选项:
    A. CQRS架构
    B. Lambda架构
    C. Kappa架构
    D. Microservices架构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2023年11月的试题涉及Kappa架构。Kappa架构是一种流处理架构,它简化了Lambda架构,用单一的流处理引擎来处理实时数据和批量数据

    速记提示: “23年末Kappa” – 2023年11月考点包括Kappa架构。

    知识点: UML图

    题目: 2023年11月的试题中,关于UML图的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
    A. 用例图的绘制方法
    B. 类图的继承关系
    C. 序列图的消息类型
    D. 需求图的七类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2023年11月的试题涉及需求图七类关系等内容。这表明考试重点考察了考生对UML需求图中各种关系类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速记提示: “需求七关系” – 2023年11月考点包括需求图的七类关系。

    知识点: 数据库技术

    题目: 2023年11月的试题中,关于数据库技术的考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选项:
    A. Redis缓存
    B. 主从复制
    C. 分布式事务
    D. 数据库索引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考资料显示,2023年11月的试题涉及Redis缓存和主从复制等数据库技术。虽然数据库索引优化是重要的数据库技术,但在这次考试的考点分析中并未提及。

    速记提示: “缓存加主从” – 2023年11月数据库考点包括Redis缓存和主从复制。

    知识点: 数字孪生技术

    题目: 2023年11月的试题5中,涉及到了哪种新兴技术概念?

    选项:
    A. 区块链
    B. 物联网
    C. 数字孪生
    D. 边缘计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参考资料指出,2023年11月的试题5涉及数字孪生概念、技术选择和架构图填空。数字孪生是一种将物理世界的实体或系统在数字世界中进行映射和模拟的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

    速记提示: “孪生数字化” – 2023年11月考点包括数字孪生技术。

    知识点: 软件架构分析方法

    题目: 2022年11月的试题中,涉及到了哪种软件架构分析方法?

    选项:
    A. 面向对象分析
    B. 结构化分析
    C. 领域驱动设计
    D. 敏捷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2022年11月的试题涉及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ER图和数据字典。这是一种传统但仍然重要的软件架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数据处理型系统的分析。

    速记提示: “结构化三件套” – 结构化分析包括数据流图、ER图、数据字典。

    知识点: 通信协议

    题目: 2022年11月的试题中,涉及到了哪种物联网通信协议?

    选项:
    A. HTTP
    B. MQTT
    C. CoAP
    D. AMQP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参考资料显示,2022年11月的试题涉及MQTT协议。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消息传输协议,特别适用于物联网场景。

    速记提示: “物联网说MQTT” – 物联网通信协议考点包括MQTT。

  • 架构师-架构案例分析(下)

    面向记忆的学习材料

    快速学习并记住参考资料中关于软件架构,特别是层次架构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 信息系统架构的分类
    题目: 信息系统架构可以分为哪两种结构?
    选项:
    A. 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B. 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C. 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
    D. 单机结构和网络结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架构可分为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两种。物理结构是指系统硬件的空间分布情况,而逻辑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种功能子系统的综合体。
    速记提示: 记住”物理”和”逻辑”这两个关键词,它们分别对应硬件布局和功能组织。

    知识点: 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的综合方式
    题目: 以下哪种不是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的综合方式?
    选项:
    A. 横向综合
    B. 纵向综合
    C. 纵横综合
    D. 交叉综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有三种综合方式:横向综合、纵向综合和纵横综合。横向综合是将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纵向综合是把某种职能的各个管理层次的业务组织在一起;纵横综合是从信息模型和处理模型两个方面进行综合。
    速记提示: 记住”横”、”纵”、”纵横”三个关键词,对应三种综合方式。

    知识点: 信息系统常用架构模型
    题目: 以下哪个不属于信息系统常用的四种架构模型?
    选项:
    A. 单机应用模式
    B.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 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
    D. 微服务架构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常用四种架构模型包括:单机应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和企业数据交换总线。微服务架构模式不在这四种常用模型中。
    速记提示: 记住”单机”、”C/S”、”SOA”和”数据总线”这四个关键词。

    知识点: 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题目: 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哪几个方面?
    选项:
    A. 战略系统、业务系统、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
    B. 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
    C.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人员系统
    D. 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控系统、反馈系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必须考虑企业中的四个方面:战略系统、业务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
    速记提示: 记住”战略”、”业务”、”应用”、”基础设施”这四个关键词。

    知识点: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题目: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
    选项:
    A. 系统规划阶段
    B. 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 系统优化阶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选项中的系统优化阶段不属于标准的生命周期阶段。
    速记提示: 记住”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这五个关键词。

    知识点: 层次架构的基本层次
    题目: 软件层次式体系结构通常包括哪几个层次?
    选项:
    A. 表现层、中间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层
    B. 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库层
    C. 界面层、控制层、模型层、持久层
    D. 客户端层、服务器层、数据库层、网络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软件层次式体系结构(也称为N层架构模式)通常分为表现层(或展示层)、中间层(或业务层)、数据访问层(或持久层)和数据层。
    速记提示: 记住”表现”、”中间”、”数据访问”、”数据”这四个关键词,对应四个层次。

    知识点: UIP框架中的表现层分层
    题目: 使用UIP框架的应用程序将表现层分为哪两个组件?
    选项:
    A. 用户界面组件和用户界面过程组件
    B. 静态组件和动态组件
    C. 前端组件和后端组件
    D. 视图组件和控制器组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使用UIP框架的应用程序将表现层分为两个组件: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用户界面组件)和User Interface Process Components(用户界面过程组件)。
    速记提示: 记住”UI组件”和”UIP组件”这两个关键词。

    知识点: 业务层设计思想
    题目: 在业务容器中,业务逻辑是按照哪种思想来实现的?
    选项:
    A. MVC
    B. 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
    C. DAO—DTO—BO
    D. 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业务容器中,业务逻辑是按照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来实现的。Domain Model是领域层业务对象,Service是业务过程实现的组成部分,Control是服务控制器。
    速记提示: 记住”领域模型”、”服务”、”控制”这三个关键词。

    知识点: 数据访问模式
    题目: 以下哪个不是参考资料中提到的数据访问模式?
    选项:
    A. 在线访问
    B. Data Access Object
    C. Data Transfer Object
    D. Active Recor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提到的数据访问模式包括:在线访问、Data Access Object、Data Transfer Object、离线数据模式和对象/关系映射。Active Record模式未在参考资料中提及。
    速记提示: 记住”在线”、”DAO”、”DTO”、”离线”、”O/R映射”这五个关键词。

    知识点: 工厂模式在数据库访问层的应用
    题目: 在使用工厂模式设计数据库访问层时,通常会先定义一个什么接口?
    选项:
    A. DatabaseAccess
    B. DataAccess
    C. DBFactory
    D. ConnectionPool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使用工厂模式设计数据库访问层时,首先定义一个操纵数据库的接口DataAccess,然后根据数据库的不同,由类工厂决定实例化哪个具体的实现类。
    速记提示: 记住”DataAccess”这个关键接口名称。

    知识点: JDBC事务处理
    题目: 在JDBC中,默认的事务模式是什么?
    选项:
    A. manual-commit
    B. auto-commit
    C. no-commit
    D. batch-commit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JDBC中,打开一个连接对象Connection时,默认是auto-commit模式,每个SQL语句都被当作一个事务,即每次执行一个语句,都会自动地得到事务确认。
    速记提示: 记住”自动提交”(auto-commit)这个默认模式。

    知识点: 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
    题目: 使用数据库连接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选项:
    A. 提高数据库的存储容量
    B. 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
    C. 解决资源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
    D. 简化数据库的管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通过资源池(如数据库连接池)可以解决资源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连接池提供了一套自定义的分配、释放策略,有效管理数据库连接资源。
    速记提示: 记住”资源管理”这个关键概念。

    知识点: 表现层框架设计
    题目: 在现代表现层设计中,常用什么技术来实现灵活的界面配置和动态生成?
    选项:
    A. JSON
    B. HTML
    C. XML
    D. CSS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基于XML的界面管理技术可实现灵活的界面配置(静态)、界面动态生成和界面定制(动态)。其思路是用XML生成配置文件及界面所需的元数据,按不同需求生成界面元素及软件界面。
    速记提示: 记住”XML”这个关键技术。

    知识点: 业务框架设计
    题目: 在系统架构中,业务框架位于哪一层?
    选项:
    A. 表现层
    B. 中间层
    C. 数据访问层
    D. 数据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业务框架位于系统架构的中间层,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核心组件。它采用容器的形式,便于系统功能的开发、代码重用和管理。
    速记提示: 记住”中间层”这个关键位置。

    知识点: SOA思想对三层架构的影响
    题目: 吸收了SOA思想后的三层体系结构中,业务层采用了什么方式存在?
    选项:
    A. 服务方式
    B. 组件方式
    C. 模块方式
    D. 容器方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吸收了SOA思想之后的三层体系结构中,业务层采用业务容器的方式存在于整个系统当中。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业务层和相邻各层的耦合。
    速记提示: 记住”业务容器”这个关键概念。

    知识点: 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
    题目: 在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中,哪个部分负责服务之间的切换?
    选项:
    A. Domain Model
    B. Service
    C. Control
    D. DAO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中,Control(服务控制器)是服务之间的纽带,不同服务之间的切换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速记提示: 记住”Control负责切换”这个关键功能。

    知识点: 数据传输对象(DTO)的特征
    题目: 关于数据传输对象(DTO),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
    A. DTO包含复杂的业务逻辑
    B. DTO通常只包含基本的验证方法
    C. DTO经常调用其他对象的行为
    D. DTO只能在单一进程内使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Data Transfer Object(DTO)是数据的容器,用于跨不同的进程或网络边界传输数据。这类对象本身应该不包含具体的业务逻辑,通常这些对象内部只能进行一些诸如内部一致性检查和基本验证之类的方法。
    速记提示: 记住”DTO只做基本验证”这个特征。

    知识点: 对象/关系映射(O/R Mapping)的作用
    题目: 对象/关系映射(O/R Mapping)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选项:
    A. 数据库性能优化
    B. 网络传输安全
    C. 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转换
    D. 用户界面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对象/关系映射(O/R Mapping)提供了一种工具或平台,能够帮助将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以对象形式组织)转换成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记录,或将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转换成应用程序中代码便于操作的对象。
    速记提示: 记住”对象与关系互转”这个关键功能。

    知识点: JDBC事务处理模式切换
    题目: 在JDBC中,如何将auto-commit模式关闭以实现多语句事务?
    选项:
    A. 调用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
    B. 调用connection.disableAutoCommit()
    C. 调用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
    D. 调用connection.setTransactionMode(manual)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JDBC中,要将多个SQL语句组合成一个事务,需要将auto-commit模式屏蔽掉。虽然参考资料没有明确给出方法名,但在JDBC中,正确的方法是调用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来关闭自动提交模式。
    速记提示: 记住”setAutoCommit(false)”这个关键方法。

    知识点: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题目: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哪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选项:
    A. 系统规划阶段
    B. 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 系统实施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系统分析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速记提示: 记住”分析阶段定逻辑需求”这个关键任务。


    知识点: 信息系统架构的物理结构
    题目: 信息系统架构的物理结构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选项:
    A. 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B. 集中式和分布式
    C. 逻辑结构和功能结构
    D. 单机模式和网络模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架构的物理结构是指不考虑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与功能结构,只抽象地考察其硬件系统的空间分布情况。一般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两大类。
    速记提示: 物理结构关注”分布”,记住”集中”和”分布”这两个关键词。

    知识点: 信息系统架构的逻辑结构综合方式
    题目: 信息系统架构的逻辑结构综合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选项:
    A. 横向综合
    B. 纵向综合
    C. 纵横综合
    D. 对角线综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信息系统架构的逻辑结构综合方式包括横向综合、纵向综合和纵横综合。对角线综合并未被提及。
    速记提示: 记住”横、纵、纵横”三种综合方式,排除不相关的选项。

    知识点: 信息系统常用架构模型
    题目: 以下哪个不是信息系统常用的四种架构模型之一?
    选项:
    A. 单机应用模式
    B.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 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
    D. 云计算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常用四种架构模型包括:单机应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和企业数据交换总线。云计算模式并未被列为常用架构模型之一。
    速记提示: 记住”单机、C/S. SOA、数据总线”这四个关键词。

    知识点: 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题目: 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
    A. 战略系统
    B. 业务系统
    C. 应用系统
    D. 人力资源系统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考资料指出,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四个方面:战略系统、业务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系统不是其中之一。
    速记提示: 记住”战略、业务、应用、基础设施”这四个关键词。

    知识点: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题目: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什么?
    选项:
    A. 系统分析阶段
    B. 系统设计阶段
    C. 系统规划阶段
    D. 系统实施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系统规划阶段,也被称为”做不做”的阶段。
    速记提示: 记住”规划先行”,系统规划是第一步。

    知识点: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
    题目: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选项:
    A. 做不做
    B. 做什么
    C. 怎么做
    D. 做完后要干什么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速记提示: 将”分析”与”做什么”联系起来。

    知识点: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
    题目: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选项:
    A. 做不做
    B. 做什么
    C. 怎么做
    D. 做完后要干什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任务是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速记提示: 将”设计”与”怎么做”关联起来。

    知识点: 软件层次式体系结构
    题目: 软件层次式体系结构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层?
    选项:
    A. 表现层
    B. 中间层
    C. 数据访问层
    D. 网络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软件层次式体系结构通常分为表现层(或展示层)、中间层(或业务层)、数据访问层(或持久层)和数据层。网络层并未被提及。
    速记提示: 记住”表现、中间、数据访问、数据”这四层。

    知识点: UIP框架中的表现层分层
    题目: UIP框架将表现层分为哪两个组件?
    选项:
    A. 用户界面组件和用户界面过程组件
    B. 前端组件和后端组件
    C. 静态组件和动态组件
    D. 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UIP框架把表现层分为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用户界面组件)和User Interface Process Components(用户界面过程组件)。
    速记提示: 记住UIP中的”UI”对应两个组件:用户界面和用户界面过程。

    知识点: 业务层设计思想
    题目: 在业务容器中,业务逻辑是按照什么思想来实现的?
    选项:
    A. MVC模式
    B. 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
    C. 前端-后端分离思想
    D. 微服务架构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参考资料指出,在业务容器中,业务逻辑是按照Domain Model—Service—Control思想来实现的。
    速记提示: 记住”DSC”三个字母,分别代表Domain Model、Service和Control。

    知识点: 数据访问模式
    题目: 以下哪种不是参考资料中提到的数据访问模式?
    选项:
    A. 在线访问
    B. Data Access Object
    C. Data Transfer Object
    D. Remote Procedure Call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了5种数据访问模式:在线访问、Data Access Object、Data Transfer Object、离线数据模式和对象/关系映射。Remote Procedure Call不在其中。
    速记提示: 记住”在线、DAO、DTO、离线、O/R映射”这几个关键词。

    知识点: 对象/关系映射
    题目: 对象/关系映射(O/R Mapping)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选项:
    A. 优化数据库性能
    B. 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C. 帮助将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转换
    D. 实现分布式计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参考资料中指出,对象/关系映射提供了一种工具或平台,能够帮助将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转换成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记录,或将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转换成应用程序中代码便于操作的对象。
    速记提示: 记住O/R Mapping的核心功能是”转换”,在对象和关系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

    知识点: 工厂模式在数据库访问层的应用
    题目: 在使用工厂模式设计数据库访问层时,通常会先定义一个什么接口?
    选项:
    A. DatabaseFactory
    B. DataAccess
    C. DatabaseManager
    D. DataController
    正确答答: B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在使用工厂模式设计数据库访问层时,首先定义一个操纵数据库的接口DataAccess。
    速记提示: 记住”DataAccess”这个关键接口名称。

    知识点: JDBC事务处理
    题目: 在JDBC中,默认情况下每个SQL语句是如何被处理的?
    选项:
    A. 作为一个单独的事务
    B. 作为一个批处理操作
    C. 不进行任何事务处理
    D. 作为一个长事务的一部分
    正确答答: A

    解析: 参考资料提到,在JDBC中,打开一个连接对象Connection时,默认是auto-commit模式,每个SQL语句都被当作一个事务。
    速记提示: 记住JDBC默认是”自动提交”模式,每条SQL默认是独立事务。

    知识点: 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
    题目: 数据库连接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选项:
    A. 提高数据库安全性
    B. 优化SQL查询性能
    C. 解决资源频繁分配、释放造成的问题
    D. 实现数据库负载均衡
    正确答答: C

    解析: 参考资料指出,数据库连接池是通过资源池解决资源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
    速记提示: 记住连接池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频繁分配释放”的问题。

    知识点: 表现层框架设计
    题目: 在现代表现层框架设计中,常用什么技术来设计表现层?
    选项:
    A. 纯HTML
    B. Flash
    C. XML或动态拖拽
    D. Java Applet
    正确答答: C

    解析: 参考资料提到,一般会使用XML来设计表现层,现在更多的是使用动态拖拽生成表现层。
    速记提示: 记住现代表现层设计的两个关键词:”XML”和”动态拖拽”。

    知识点: UIP框架中的用户界面过程组件
    题目: UIP框架中的用户界面过程组件(User Interface Process Component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选项:
    A. 直接与用户交互
    B. 处理数据库操作
    C. 协调用户界面各部分,管理导航和工作流控制
    D. 进行系统安全认证
    正确答答: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User Interface Process Components用于协调用户界面的各部分,使其配合后台的活动,例如导航和工作流控制,以及状态和视图的管理。
    速记提示: 记住UIP中的”Process”组件负责”协调”和”控制”。

    知识点: 业务框架的位置和形式
    题目: 在系统架构中,业务框架位于哪一层,通常采用什么形式?
    选项:
    A. 底层,模块形式
    B. 中间层,容器形式
    C. 顶层,服务形式
    D. 外层,接口形式
    正确答答: B

    解析: 参考资料指出,业务框架位于系统架构的中间层,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核心组件。采用容器的形式,便于系统功能的开发、代码重用和管理。
    速记提示: 记住业务框架是”中间层”的”容器”。

    知识点: 离线数据模式的特点
    题目: 离线数据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选项:
    A. 实时连接数据源
    B. 以数据为中心,独立于后台数据源连接
    C. 只能进行读操作
    D. 必须在线操作
    正确答答: B

    解析: 参考资料中提到,离线数据模式是以数据为中心,数据从数据源获取之后,将按照某种预定义的结构存放在系统中,成为应用的中心。对数据的各种操作独立于各种与后台数据源之间的连接或是事务。
    速记提示: 记住离线数据模式的两个关键特点:”以数据为中心”和”独立于连接”。

    知识点: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题目: 以下哪项不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选项:
    A. 设备购置和安装
    B. 程序编写和调试
    C. 系统需求分析
    D. 人员培训
    正确答答: C

    解析: 根据参考资料,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需求分析属于前面的系统分析阶段。
    速记提示: 记住实施阶段是”动手做”的阶段,关注具体执行任务。

    总结

    本学习材料涵盖了软件架构,特别是层次架构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

    1. 信息系统架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3.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
    4. 软件层次架构的各层功能和设计考虑
    5.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模式和技术
    6. 业务层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
    7. 表现层的框架设计和新技术应用

    通过这些题目和解析,学习者可以全面理解软件架构的核心概念,掌握各层设计的关键点,为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结构型设计模式详解

    在软件设计中,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解决系统中对象和类之间的结构问题。这些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使其更具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构型设计模式的详解。


    1. 适配器模式(Adapter)

    定义:适配器模式的作用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用户希望得到的另一种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接口能够协同工作。

    解析: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新的笔记本电脑,它只有USB-C接口,但你有一些老式的USB-A设备。如果你想继续使用这些设备,你需要一个USB-C转USB-A的适配器。适配器模式在软件设计中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它允许两个本来不兼容的类通过一个“适配器”类进行合作。

    速记句适配器让不兼容的接口能够一起工作。

    //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void request();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Adaptee's specific request.");
        }
    }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2. 桥接模式(Bridge)

    定义: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

    解析:桥接模式可以理解为将“桥”架在抽象和具体实现之间,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变化。例如,假设你有一个遥控器类和多个不同的设备类(如电视、音响),桥接模式可以让你在无需更改遥控器类的情况下,轻松扩展或更改设备类。

    速记句桥接让抽象和实现可以独立变化。

    // 代码示例: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moteControl {
        protected Device device;
    
        public RemoteControl(Device device) {
            this.device = device;
        }
    
        public abstract void pressButton();
    }
    
    public class TVRemoteControl extends RemoteControl {
        public TVRemoteControl(Device device) {
            super(de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essButton() {
            device.operate();
        }
    }
    
    public interface Device {
        void operate();
    }
    
    public class TV implements De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TV is operating.");
        }
    }

    3. 组合模式(Composite)

    定义: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用户可以统一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解析:想象你有一个文件系统,里面有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夹里面可以包含文件或其他文件夹。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你可以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统一的操作,比如计算它们的大小。组合模式就是用来处理这种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速记句组合让你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整体与部分。

    //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Component {
        void operation();
    }
    
    public class Leaf implements 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ystem.out.println("Leaf operation.");
        }
    }
    
    public class Composite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ivate List<Component> children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omponent) {
            children.add(component);
        }
    
        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omponent) {
            children.remove(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for (Component component : children) {
                component.operation();
            }
        }
    }

    4. 装饰模式(Decorator)

    定义:装饰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提供了一种比继承更灵活的扩展功能的方式。

    解析:举个例子,你有一杯咖啡,想要加奶和糖。你可以通过装饰模式来实现这一点,而不必为每种组合创建新的类。装饰模式允许你在运行时动态地为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速记句装饰动态地为对象添加功能。

    //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Coffee {
        String getDescription();
        double cost();
    }
    
    public class SimpleCoffee implements Coffe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Simple Coffee";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ost() {
            return 2.0;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ffeeDecorator implements Coffee {
        protected Coffee decoratedCoffee;
    
        public CoffeeDecorator(Coffee coffee) {
            this.decoratedCoffee = coffe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decoratedCoffee.getDescription();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ost() {
            return decoratedCoffee.cost();
        }
    }
    
    public class MilkDecorator extends CoffeeDecorator {
        public MilkDecorator(Coffee coffee) {
            super(coffe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super.getDescription() + ", Milk";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ost() {
            return super.cost() + 0.5;
        }
    }

    5. 外观模式(Facade)

    定义:外观模式定义一个高层接口,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简化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交互。

    解析:想象你去餐厅点餐,你只需要和服务员打交道,而不需要直接与厨师、采购员等人沟通。服务员就相当于外观模式中的“外观类”,它为你简化了与餐厅整个系统的交互。

    速记句外观简化了子系统与外界的交互。

    //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Facade {
        private SubsystemOne subsystemOne;
        private SubsystemTwo subsystemTwo;
    
        public Facade() {
            subsystemOne = new SubsystemOne();
            subsystemTwo = new SubsystemTwo();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ubsystemOne.operationOne();
            subsystemTwo.operationTwo();
        }
    }
    
    public class SubsystemOne {
        public void operationOne() {
            System.out.println("Subsystem One operation.");
        }
    }
    
    public class SubsystemTwo {
        public void operationTwo() {
            System.out.println("Subsystem Two operation.");
        }
    }

    6. 享元模式(Flyweight)

    定义:享元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来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以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

    解析:假设你有一个绘图应用,里面需要大量绘制不同颜色的小圆点。如果每个圆点都创建一个新的对象,会非常消耗内存。享元模式允许你共享颜色相同的圆点对象,以减少内存占用。

    速记句享元通过共享减少对象创建。

    //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FlyweightFactory {
        private Map<String, Flyweight> flyweights = new HashMap<>();
    
        public Flyweight getFlyweight(String key) {
            if (!flyweights.containsKey(key)) {
                flyweights.put(key, new ConcreteFlyweight(key));
            }
            return flyweights.get(key);
        }
    }
    
    public interface Flyweight {
        void operation();
    }
    
    public class ConcreteFlyweight implements Flyweight {
        private String intrinsicState;
    
        public ConcreteFlyweight(String intrinsicState) {
            this.intrinsicState = intrinsic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ystem.out.println("Flyweight with state: " + intrinsicState);
        }
    }

    7. 代理模式(Proxy)

    定义: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可以用来实现延迟加载、访问控制等。

    解析:想象你有一个大型图片文件,你不想每次打开程序时都立即加载它。代理模式可以帮助你在需要时才加载图片,而不是一开始就加载。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你节省资源,并控制对象的访问。

    速记句代理控制对象的访问。

    //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Image {
        void display();
    }
    
    public class RealImage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RealImage(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loadFromDisk();
        }
    
        private void loadFromDisk()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 + fil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isplaying " + filename);
        }
    }
    
    public class ProxyImage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RealImage realImage;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ProxyImage(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if (realImage == null) {
                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
            }
            realImage.display();
        }
    }

    总结

    结构型设计模式是组织类和对象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通过适配器模式,我们可以让不兼容的接口协同工作;桥接模式则让抽象和实现部分能够独立变化;组合模式帮助我们统一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装饰模式提供了动态扩展对象功能的方法;外观模式简化了子系统与外界的交互;享元模式通过共享减少了对象创建的开销;而代理模式则控制了对象的访问。这些模式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势,掌握它们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Gamma, Erich, et al.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1994.
    2. Freeman, Eric, et al.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 O’Reilly Media, 2004.
  • 创建型设计模式详解:通俗易懂的例子

    在软件设计中,创建型设计模式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系统中更好地管理对象的创建过程。以下是五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的通俗易懂的例子。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解析: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了一种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方式,而不需要指定具体的类。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工厂的工厂”:它定义了一个抽象接口,具体的工厂类实现这个接口,负责创建一组相关的对象。

    通俗例子:想象你在一个家具店里,你可以选择“现代风格”或“古典风格”的家具套装。如果你选择“现代风格”,工厂就会给你一套现代风格的沙发、茶几和灯具;如果选择“古典风格”,工厂则会提供一套古典风格的家具。这就是抽象工厂模式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厂生成不同风格的家具,但你只需要决定想要哪种风格的套装。

    速记句抽象工厂是创建相关对象的工厂的工厂。

    构建器模式(Builder)

    解析:构建器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它的表示分离,允许相同的构建过程生成不同的表示。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多种配置方式的对象构建。

    通俗例子:你去快餐店点餐,服务员会问你要哪种面包、哪种肉类、要不要奶酪和蔬菜。这些步骤总是一样的,但最终你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组合出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汉堡。构建器模式就像这个点餐过程一样,通过不同的步骤来灵活定制产品。

    速记句构建器模式分离了对象构建过程与表示,从而允许灵活定制。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解析: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接口用于创建对象,但具体的类实例化过程推迟到子类实现。

    通俗例子:假设你是一个玩具制造商,你生产的玩具有汽车、飞机和船。每种玩具的生产方式不同,但你可以通过一个通用的“玩具工厂”来调用各自的生产方法。具体生产哪种玩具,这个决定权交给了“玩具工厂”的子类,这样你不需要每次都重新编写生产逻辑。

    速记句工厂方法将对象创建的决定权交给子类。

    原型模式(Prototype)

    解析:原型模式通过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通过类实例化来生成。

    通俗例子:想象你在一场派对上,想要复制一份你非常喜欢的甜点食谱。你不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写这份食谱,只要把现有的食谱复制一份即可,然后你还可以对它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比如加点巧克力。这就是原型模式的工作方式:通过复制已有的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速记句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单例模式(Singleton)

    解析: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来获取这个实例。

    通俗例子:假设你在一个小镇上,镇上只有一个供水站,所有居民都从这个供水站取水。这个供水站就是单例模式的例子:它确保整个镇子上只有一个供水站,并且所有人都能通过这个唯一的供水站获取水资源。

    速记句单例模式保证全局只有一个实例。

    总结

    创建型设计模式提供了多种在软件系统中管理对象创建的方式。抽象工厂模式用于创建一系列相关对象,构建器模式则将对象的构建与表示分离。工厂方法模式允许子类决定对象的实例化,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单例模式则确保全局只有一个实例。这些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极大提升代码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 Gamma, E. , Helm, R., Johnson, R., & Vlissides, J. (1994).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2. Freeman, E. , & Robson, E. (2004).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 O’Reilly Media.
    3. Fowler, M. (2002).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ddison-Wesley.
  • 接口分离原则的详细教程

    接口分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是软件设计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之一。它主张在设计接口时,应尽量将接口定义得小而专注。通过减少客户端对接口的依赖性,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1. 什么是接口分离原则?

    接口分离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接口时,应该使接口尽量小、精简,只包含客户端所需的功能。这意味着,每个接口应该只提供一个特定的功能,而不是包含多个不相关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客户端依赖于那些它们不需要的方法。

    速记句:接口要小而专,避免大而全。

    2. 为什么要使用接口分离原则?

    在软件开发中,不同的客户端可能需要不同的功能。如果我们将所有功能都放在一个庞大的接口中,那么每个实现该接口的客户端都必须实现所有的方法,即使它们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还可能导致代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依赖。

    速记句:减少冗余,降低复杂度。

    3. 接口分离原则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接口分离原则可以通过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接口来实现。比如在设计一个媒体播放器时,我们可以将音频和视频播放功能分别定义在不同的接口中。

    interface AudioPlayer {
        void playAudio();
    }
    
    interface VideoPlayer {
        void playVideo();
    }

    这样,如果某个客户端只需要音频播放功能,它只需实现 AudioPlayer 接口,而无需关心 VideoPlayer 接口中的方法。

    速记句:功能分离,接口独立。

    4. 接口分离的好处

    接口分离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因为每个接口都非常简洁,客户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实现某个具体接口,而无需被迫实现所有功能。这种设计方式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易于扩展和维护。

    速记句:简洁易扩展,模块化设计。

    5. 类比: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选择

    接口分离原则可以用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选择来类比。在一个运动俱乐部中,会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游泳、篮球或瑜伽等活动,而不是被迫参加所有的活动。每个活动对应一个小的接口,会员只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即可。

    速记句:兴趣选择,灵活自由。

    6. 违背接口分离原则的后果

    如果我们忽视接口分离原则,将多个功能混合到一个接口中,可能会导致代码的复杂度增加,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客户端需要实现一些它们不需要的方法,导致代码臃肿且难以管理。

    速记句:混杂功能,维护困难。

    7. 如何判断接口是否需要分离?

    判断一个接口是否需要分离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包含了多个不相关的功能。如果一个接口的方法过多,且这些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那么就有可能需要将其拆分为多个更小的接口。

    速记句:方法多且杂,考虑分离。

    8. 接口分离与依赖倒置

    接口分离原则与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密切相关。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而接口分离原则则进一步要求这些接口应该尽量小而专注,避免不必要的依赖。

    速记句:依赖倒置,接口专注。

    9. 接口分离与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要求一个类只做一件事情。而接口分离原则则扩展了这一思想,要求一个接口只包含客户端所需的功能。二者共同作用,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清晰、易于维护的系统。

    速记句:职责单一,接口专注。

    10. 总结

    接口分离原则强调在设计接口时,应尽量将接口定义得小而专,使其只包含客户端实际需要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接口来实现接口分离原则,从而使系统更加模块化、易于扩展。

    速记句:小而专,简而精。

    参考文献

    1. Robert C. Martin, Clean Architecture: A Craftsman’s Guide to Software Structure and Design, Prentice Hall, 2017.
    2. Martin Fowler, 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18.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接口分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场景:家用电器的遥控器

    假设你家里有多种家用电器,比如电视、空调、音响等。传统设计方式下,你可能会拥有一个“万能遥控器”,这个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钮,用来控制所有的家用电器。虽然这听起来很方便,但实际上,这个遥控器可能非常复杂,而且你可能只会用到其中的一部分功能。对于只想开关电视的人来说,遥控器上那些用来调节空调温度或选择音响模式的按钮都是多余的,甚至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引入接口分离原则

    按照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可以将遥控器的功能按设备类型进行分离。也就是说,我们设计几个小巧的、专门的遥控器,每个遥控器只控制一种设备。例如:

    1. 电视遥控器:只有开关、音量调节和频道选择按钮。
    2. 空调遥控器:只有开关、温度调节和风速调节按钮。
    3. 音响遥控器:只有开关、音量调节和播放模式选择按钮。

    通过这种方式,每个遥控器只包含用户实际需要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简洁、直观。

    interface TV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changeChannel();
        void adjustVolume();
    }
    
    interface AC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setTemperature();
        void adjustFanSpeed();
    }
    
    interface Audio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adjustVolume();
        void selectMode();
    }

    通俗解释

    在这个设计中,每个遥控器(接口)都只负责一种设备的控制功能。这避免了将所有功能都堆在一个遥控器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复杂性,使得不同设备的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他们的设备。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类似的思路在软件开发中也非常实用。比如,在设计一个大型系统的接口时,某个模块可能只需要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如果我们将所有功能都放在一个大的接口里,那么实现该接口的每个模块都必须实现所有的方法,即使其中一些方法是它们不需要的。这不仅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还可能导致冗余代码和不必要的依赖。

    通过遵循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可以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型接口,每个接口只包含与特定模块相关的功能。这样,每个模块只需要实现它实际需要的接口,代码更加简洁,系统也更加灵活易于维护。

    现实中的例子

    在很多软件系统中,尤其是大型企业系统,可能会涉及多种功能模块,比如财务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按照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应该为每个模块设计专门的接口,而不是将所有功能混合在一个大型接口里。

    总之,接口分离原则通过将接口划分为小而专的部分,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这种设计方式不但让每个模块的开发更加容易,也使得系统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场景。


  •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详解教程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它的核心主张是: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减少模块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逐步讲解,深入理解这一原则。

    1. 模块依赖的传统方式

    在传统的设计方式中,高层模块通常直接依赖于低层模块。例如,一个订单处理类 OrderProcessor 可能直接调用 CreditCardPayment 类的方法来进行支付。这种设计方式的问题在于,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紧密耦合,如果需要更换支付方式,必须修改 OrderProcessor 类的代码。

    速记句:直接依赖,耦合紧密。

    2. 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思想

    依赖倒置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依赖方式: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都应该依赖于抽象(如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不修改高层模块的情况下,轻松地替换或扩展低层模块。

    速记句:依赖抽象,降低耦合。

    3. 示例
    解析:支付系统中的依赖倒置

    假设我们有一个 OrderProcessor 类,它用于处理订单。按照依赖倒置原则,OrderProcessor 类不应该直接依赖于某种具体的支付方式(如 CreditCardPayment),而应该依赖于一个抽象的 PaymentGateway 接口。这样,如果未来需要添加新的支付方式,比如 PayPalPayment,只需实现 PaymentGateway 接口,并在配置中进行替换,而不需要修改 OrderProcessor 类的代码。

    interface PaymentGateway {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class CreditCard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 信用卡支付的具体实现
        }
    }
    
    class PayPal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 PayPal支付的具体实现
        }
    }
    
    class OrderProcessor {
        private PaymentGateway paymentGateway;
    
        public OrderProcessor(PaymentGateway paymentGateway) {
            this.paymentGateway =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double amount) {
            paymentGateway.processPayment(amount);
        }
    }

    速记句:高层依赖接口,扩展更灵活。

    4. 旅行者租车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理解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比喻:旅行者租车。旅行者(高层模块)需要租一辆车来完成旅行。旅行者并不关心租车公司(低层模块)提供的具体车型或品牌,而是依赖于租车公司提供的抽象服务(如“可用的车”)。通过这种方式,旅行者可以轻松地换车,而不必了解每种车的具体情况。

    速记句:依赖服务,使用无忧。

    5. 抽象与实现的分离

    依赖倒置原则强调抽象与实现的分离。在设计系统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抽象的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直接实现具体的细节。这种抽象使得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的实现需求,而不需要对高层模块进行修改。

    速记句:先抽象,后实现。

    6. 如何应用依赖倒置原则

    要应用依赖倒置原则,首先要识别系统中的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然后,为这些模块设计抽象的接口或抽象类,让高层模块依赖这些抽象,而不是具体的实现。最后,在具体实现中继承或实现这些抽象,从而确保高层模块与低层模块解耦。

    速记句:识别模块,抽象依赖。

    7. 依赖倒置与接口隔离

    依赖倒置原则通常与接口隔离原则(ISP)一起使用。接口隔离原则要求我们为各个模块提供精简的、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为所有需求设计一个庞大的接口。结合这两个原则,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和可维护的系统。

    速记句:倒置与隔离,共筑灵活系统。

    8. 依赖倒置的好处

    依赖倒置原则的最大好处在于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这使得系统在添加新功能、修改现有功能以及进行单元测试时更加容易。通过依赖抽象接口,我们可以轻松替换模块的具体实现,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其他部分。

    速记句:降低耦合,便于扩展。

    9. 反例分析:直接依赖的弊端

    如果一个系统中高层模块直接依赖于低层模块的具体实现,则会导致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变差。任何对低层模块的修改都可能引发高层模块的连锁反应,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出错的风险。

    速记句:直接依赖,风险增加。

    10. 实践中的依赖注入

    在实际开发中,应用依赖倒置原则的常见做法是使用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通过依赖注入框架,我们可以动态地将具体的实现注入到高层模块中,使得高层模块与低层模块之间的耦合进一步降低。

    速记句:依赖注入,动态解耦。

    总结

    依赖倒置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旨在通过让高层模块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从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通过应用这一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Martin, R. C. (2003).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2. Fowler, M. (2004). Inversion of Control Containers and the Dependency Injection pattern. MartinFowler.com.
    3. Larman, C. (2001). 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Iterative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

    为了更通俗地理解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我们可以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场景:咖啡机和咖啡豆

    假设你是一位咖啡爱好者,你有一台咖啡机。传统的设计方式下,这台咖啡机只能使用某一种特定品牌的咖啡豆来制作咖啡。如果你想换一种咖啡豆——比如从阿拉比卡豆换成罗布斯塔豆——你就不得不对咖啡机进行一些修改,甚至可能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咖啡机。这种情况下,你的咖啡机(高层模块)直接依赖于特定品牌的咖啡豆(低层模块),二者紧密耦合。

    引入依赖倒置原则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更加灵活的咖啡机。按照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让咖啡机依赖一个“咖啡豆接口”(抽象),而不是依赖具体的咖啡豆品牌。这个接口定义了制作咖啡所需的基本功能,比如“研磨”和“煮咖啡”。每种咖啡豆品牌都实现这个接口,而咖啡机只需要调用接口的方法,不需要关心具体的咖啡豆实现。

    interface CoffeeBean {
        void grind();
        void brew();
    }
    
    class ArabicaBean implements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grind() {
            // 阿拉比卡豆的研磨方式
        }
    
        public void brew() {
            // 阿拉比卡豆的煮法
        }
    }
    
    class RobustaBean implements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grind() {
            // 罗布斯塔豆的研磨方式
        }
    
        public void brew() {
            // 罗布斯塔豆的煮法
        }
    }
    
    class CoffeeMachine {
        private CoffeeBean coffeeBean;
    
        public CoffeeMachine(CoffeeBean coffeeBean) {
            this.coffeeBean =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makeCoffee() {
            coffeeBean.grind();
            coffeeBean.brew();
        }
    }

    通俗解释

    在这个设计中,咖啡机(高层模块)不再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咖啡豆,而是依赖于一个“咖啡豆接口”(抽象)。这样一来,如果你想换一种咖啡豆,只需要提供一个新的实现这个接口的类,而不需要修改咖啡机的代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模块之间的解耦,让系统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类似的思路在软件开发中非常常见。比如,假设你在开发一个支付系统,需要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信用卡、PayPal等)。如果系统中的订单处理模块直接依赖于某种具体的支付方式,那么每当你需要增加或更换支付方式时,都需要修改订单处理模块的代码。通过使用依赖倒置原则,你可以让订单处理模块依赖于一个“支付接口”,而不是具体的支付方式,这样就可以在不修改订单处理模块的情况下,轻松地添加或更换支付方式。

    总之,依赖倒置原则通过引入抽象层,避免了高层模块对低层模块的直接依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详解教程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它规定:在程序设计中,一个子类的对象应该能够替换掉其父类的对象,并且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这一原则确保了继承的合理性和代码的健壮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段讲解,深入理解这个原则的核心。

    1. 继承的本质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之一。继承不仅意味着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意味着子类应该能够在其父类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不会破坏父类原有的功能。打个比方,父类是一个基础的“模具”,子类是根据这个模具加工而来的成品,成品不仅拥有模具的基本形态,还可能增加了新的功能或特性。

    速记句:继承是扩展功能,而不是破坏功能。

    2. 里氏替换原则的核心

    里氏替换原则的核心在于确保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父类对象,而不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代码中用父类对象调用某个方法,那么子类对象也应该能够同样调用这个方法,并且产生预期的结果。

    速记句:子类能替父类,功能不打折。

    3. 示例
    解析:银行账户模型

    假设我们有一个 BankAccount 类,定义了一个存款方法 deposit(double amount)BankAccount 是一个父类,表示银行账户。现在,我们通过继承创建了一个 CheckingAccount 类,表示支票账户。支票账户可以在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增加透支功能,但它必须确保正确实现父类的 deposit 方法,以便在任何需要 BankAccount 的地方,用 CheckingAccount 替换不会出错。

    class BankAccount {
        double balance;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
            balance += amount;
        }
    }
    
    class CheckingAccount extends BankAccount {
        double overdraftLimit;
    
        @Override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
            // 支票账户的存款行为仍然和普通银行账户一样
            super.deposit(amount);
        }
    }

    速记句:子类重写方法,仍需保留原意。

    4. 子类的行为约束

    子类不仅要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要保持父类的行为一致性。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方法,必须确保新方法的行为与父类方法的预期行为一致,否则会违反里氏替换原则。例如,如果 CheckingAccount 类在重写 deposit 方法时,改变了存款方式,这可能导致程序在处理 BankAccount 时出现意外行为。

    速记句:重写不改行为,继承不打折扣。

    5. 前置条件与后置条件

    在继承关系中,子类的前置条件不能比父类更严格,后置条件不能比父类更宽松。这意味着子类在方法执行前不能要求更多的条件(即前置条件),在方法执行后也不能提供比父类更少的保证(即后置条件)。

    速记句:前置不严,后置不松。

    6.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后果

    如果子类不能替换父类,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将受到严重影响。违背里氏替换原则的代码往往会导致难以调试的错误,因为子类的行为可能与预期不符,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

    速记句:违背替换,后患无穷。

    7. 多态性与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是实现多态性的基础。多态性允许我们以父类的形式使用子类对象,但这一前提是子类必须完全遵循父类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程序才能在父类和子类之间无缝切换,而不会产生问题。

    速记句:多态基于替换,替换确保一致。

    8. 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软件系统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创建灵活且可扩展的系统。通过合理的继承结构,我们可以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和类,增强代码的复用性。

    速记句:遵循替换,设计灵活。

    9. 反例分析

    一个常见的反例是“正方形-矩形”问题。如果我们有一个 Rectangle 类和一个 Square 类,Square 类继承 Rectangle 类。但实际上,正方形并不能完全替代矩形,因为正方形的宽高必须相等,而矩形则不要求这一点。因此,Square 继承 Rectangle 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

    速记句:正方形不是矩形,继承要分清。

    10. 代码的健壮性

    通过遵循里氏替换原则,我们可以确保代码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代码的健壮性意味着即使在面对意外的输入或使用场景时,程序仍然能够表现良好且不会崩溃。里氏替换原则的应用直接关系到代码的健壮性。

    速记句:替换原则,保障健壮。

    总结

    里氏替换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子类能够替换父类而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更为健壮、灵活和可扩展的系统。这个原则不仅仅是关于继承的技术规则,更是关于如何保持代码设计清晰和可维护的重要准则。

    参考文献

    1. Liskov, B. , & Wing, J. M. (1994). A behavioral notion of subtyping.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TOPLAS), 16(6), 1811-1841.
    2. Gamma, E. , Helm, R., Johnson, R., & Vlissides, J. (1994).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3. Martin, R. C. (2002).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在讨论正方形和矩形的关系时,涉及到面向对象编程中的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这个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如果类B是类A的子类,那么在程序中用类A对象的地方都可以用类B的对象替换,而不会导致程序行为的变化。

    正方形和矩形的类关系

    假设我们有一个Rectangle类表示矩形,并且考虑用Square类(正方形)继承Rectangle类:

    class Rectangle {
        int width;
        int height;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
        int getArea() { return width * height; }
    }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Override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width;
        }
    
        @Override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width = height;
            this.height = height;
        }
    }

    为何正方形不能继承矩形?

    在继承之后,正方形需要满足矩形的所有行为和特性。然而,正方形有一个特殊性质:它的宽和高必须相等。为了让Square类保持这个性质,我们必须重写setWidthsetHeight方法,使得在设置任意一边的长度时,另一边的长度也自动调整为相同的值。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程序中本来是使用Rectangle对象的地方,换成Square对象后,程序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原因

    假设我们有如下代码:

    Rectangle rect = new Rectangle();
    rect.setWidth(5);
    rect.setHeight(10);
    
    // 预期面积是 5 * 10 = 50
    int area = rect.getArea();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rect是一个Rectangle对象,计算出的面积将是50。但如果我们用Square对象替换它:

    Rectangle rect = new Square();
    rect.setWidth(5);
    rect.setHeight(10);
    
    // 实际面积是 10 * 10 = 100
    int area = rect.getArea();

    因为SquaresetWidthsetHeight方法会互相影响,使得宽和高总是相等,最终面积计算结果变成了100,这与预期的50不符。

    结论

    由于Square的特殊性质(边长必须相等),它在继承Rectangle时会导致程序行为的改变,从而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因此,在面向对象设计中,正方形不应该作为矩形的子类,因为它们在行为上的差异使得这种继承关系不合理。


    为了解决正方形和矩形之间不合理的继承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组合(composition)而不是继承(inheritance)的设计方式。这样,我们可以避免违反里氏替换原则,同时保持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思路

    1. 抽象类或接口: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公共的接口或抽象类Shape,定义所有形状共有的行为,比如计算面积的方法getArea()
    2. 矩形类Rectangle类实现Shape接口,拥有宽和高两个属性。
    3. 正方形类Square类不继承Rectangle,而是实现Shape接口,同时内部使用一个Rectangle对象来存储数据。正方形的边长设置会同时影响内部矩形的宽和高。

    示例代码

    以下是用Java编写的一个示例:

    // 定义一个通用的形状接口
    interface Shape {
        int getArea();
    }
    
    // 矩形类实现 Shape 接口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
        protected int width;
        protected int height;
    
        public Rectangle(int width, int height) {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height;
        }
    
        public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
    
        public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Area() {
            return width * height;
        }
    }
    
    // 正方形类也实现 Shape 接口
    class Square implements Shape {
        private int side;
        private Rectangle rectangle;
    
        public Square(int side) {
            this.side = side;
            this.rectangle = new Rectangle(side, side);
        }
    
        public void setSide(int side) {
            this.side = side;
            this.rectangle.setWidth(side);
            this.rectangle.setHeight(sid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Area() {
            return rectangle.getArea();
        }
    }

    解释

    优点

    1. 避免了继承带来的问题:因为正方形不再继承矩形,所以不会出现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情况。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正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未来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形状(如圆形或三角形),也可以轻松扩展。
    3. 职责单一:每个类只负责自己的行为,符合单一职责原则。矩形类只关心矩形的宽和高,正方形类只关心正方形的边长。

    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示矩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同时遵循面向对象设计的最佳实践。

  •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