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与情感

  • 小红书社会学:社会阶层伪装、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近年来,小红书迅速崛起,成为观察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女性生活方式的绝佳窗口。本文将深入探讨小红书中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以及这一平台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阶层的伪装。

    小红书上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据统计,小红书用户中有七成是女性,从平台上流行的“姐妹”称呼中便可见一斑。即便是男性用户,也常常被称为“姐妹”。为何小红书上女性用户如此之多?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父权制社会中,社会给予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本就不多,尤其是经济独立方面,女性往往比男性面临更多障碍。因此,女性更需要通过生活方式的展演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小红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女性用户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获得认同和满足感。

    消费主义的“天鹅绒监狱”

    小红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种草”,即引导消费。平台上的内容常常呈现一种消费体验的图文景观堆积,诸如“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为自己而变美”、“人生在于体验”等话语表面上鼓励女性实现自我价值,实则是在引导女性消费。这种虚伪的消费主义话语,正是现代社会男性规训女性的表现,让女性成为依附的“天鹅绒监狱”。

    另外,男性欲望的“凝视”也是一种明显的父权制规训。在小红书上,化妆护肤、美容减肥、日常穿搭等内容非常重要,这其实是女性为了迎合父权凝视的自我规训。

    “擦边”行为与男性凝视

    更为赤裸的迎合男性凝视的行为则是“擦边”,即带有性意味的图片、视频及直播内容。例如,有女律师博主表示自己做律师收入太低,月入5000元,但靠“擦边”直播却能月入两万元。这种现象在小红书上并不罕见,反映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为了经济利益而被迫迎合男性欲望的现实。

    社会阶层的伪装

    小红书不仅是女性展示生活方式的平台,也是中产阶级伪装和炫耀的场所。通过分享奢侈品、豪宅、名车等内容,用户们在平台上构建起一个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然而,这种展示往往只是表面的伪装,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中产阶级的虚假繁荣

    中产阶级因为没有真正的资产积累,往往通过消费来维持和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小红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中产阶级用户通过分享奢侈品购物、豪华旅游等内容,来构建自己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小红书上的生活方式展示,也反映了当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中产阶级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这种展示往往是短暂和脆弱的。一旦经济状况发生变化,这种虚假的繁荣便会迅速崩塌。因此,小红书上的生活方式展示,既是对现有社会阶层的维护,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结语

    小红书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交平台,反映了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通过分析小红书上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这个平台上既展示了自我价值,也被迫迎合父权制社会的规训。同时,小红书上的消费主义和社会阶层伪装,也反映了中产阶级的虚假繁荣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 罗成. 小红书社会学:社会阶层伪装、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罗成读书. 2024年5月9日
  • 外包式儿童陪伴师:高薪背后的隐忧

    月入四万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虎嗅网 (huxiu.com)


    近些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育儿工作外包给所谓的“儿童成长陪伴师”。这种现象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中愈发普遍。然而,这种外包育儿的模式真的能解决家长们的育儿难题吗?还是说它反而在无意间掏空了孩子们的童年?

    外包式儿童陪伴师:高薪背后的隐忧

    “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听起来颇为高大上的职业,其实就是代替家长陪伴孩子,监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到接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这些陪伴师几乎包办了家长的所有职责。根据虎嗅网的报道,这些陪伴师的月薪可以高达四万元,市场需求也异常火爆。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这个行业并没有被官方认定,自然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陪伴师的资质也良莠不齐,有些只是换了个马甲的补课老师,实际提供的服务并不值那么高的费用。

    家长角色的缺位

    家长们选择外包陪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忙碌,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然而,真正的亲子关系需要的是家长的亲身参与和情感支持,而不是靠外人来完成。长期依赖外包,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当孩子遇到青春期叛逆、厌学等问题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最终只能再次依赖外部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赵菊英式教育:短期见效的陷阱

    “网红”家庭教育专家赵菊英,以其极端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不少家长的关注。她通过砸烂孩子的玩具,来逼迫孩子形成所谓的“梦想”。这种“羞辱惩罚式”教育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发孩子的极端反抗和对家长的仇恨。

    赵菊英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反映了家长们在教育上的焦虑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希望通过短期的努力和金钱的投入,迅速把孩子培养成“学霸”,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真正的亲子关系:不可外包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传递,这是任何外聘的专家和陪伴师都无法替代的。家长们与其花钱买陪伴,不如多花时间学习如何真正成为一个好父母。我们不是孩子一出生就自动会当爹妈了,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孩子的情感需求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的,家长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家长只是通过花钱来解决问题,最终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甚至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结语

    短期内,外包育儿看似能够解决家长们的时间和精力问题,但却忽视了亲子关系中的核心:爱与陪伴。真正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的亲身参与和无条件的接纳与理解。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意识到,育儿不是一场可以外包的任务,而是一段需要用心经营的旅程。

    让我们一同反思,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平衡点,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祝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共同成长。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致君,作者:格致君的后花园,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虎嗅网。)

  • 假期见闻:当“小仙女”遭遇现实,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

    五一假期,除了人山人海的景点和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间戏剧”在上演。这不,一位资深杂志专栏作家就分享了他在假期中遇到的两位“小仙女”的故事,剧情之精彩,堪比电视剧。

    故事一:备胎集体“阵亡”,小仙女地铁痛哭

    夜深人静的地铁车厢里,一位年轻女子正在和家人通话。原来,她的父亲生病了,需要做手术,但家里却拿不出钱来。这位女子表示自己工作多年,却因为一直投资自我提升,没有攒下钱,无法帮助家人。电话那头,母亲的语气充满了责备和讽刺,认为她投资了那么多,却连个对象都没找到,真是白费力气。

    挂断电话后,女子开始联系闺蜜,希望能够借到一些钱。然而,闺蜜却建议她去找以前的“备胎”们试试,毕竟年纪不小了,找个有钱人嫁了,就能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女子无奈之下,开始逐个联系以前的追求者,却发现他们都已结婚或有了女朋友。最后,她抱着最后的希望联系了一位曾经对她穷追不舍的“备胎”,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并被告知他已经有了未婚妻。

    接连的打击让女子情绪崩溃,在地铁上失声痛哭,并不断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这一幕,让车厢里的其他乘客都感到唏嘘不已。

    故事二:为“渣男”大打出手,小仙女餐厅上演全武行

    一家热闹的烤肉店里,突然闯进一群年轻女子,其中一位径直走到一对正在用餐的情侣面前,指着其中的男子大骂“渣男”。原来,这位女子是男子的前女友,两人曾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最终因为彩礼问题分手。女子认为男子背叛了她,于是带着姐妹们前来“讨伐”。

    面对前女友的指责,男子表示两人早已分手,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然而,女子却情绪激动,直接掀翻了餐桌,并扇了男子一巴掌。男子的现女友见状,也加入了战局,与女子扭打在一起。

    让人惊讶的是,女子的姐妹们全程都在一旁观战,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或劝架,仿佛事不关己。直到男子和现女友离开后,才有一位女子上前安慰她。这场闹剧最终以女子的哭泣和姐妹们的离去而告终。

    “小仙女”遭遇现实,引发思考

    这两位“小仙女”的故事,虽然情节不同,却都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她们追求独立自主,注重自我提升,却也面临着经济压力、婚恋难题等挑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她们该如何抉择?

    这两个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友谊和爱情的思考。真正的朋友应该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而不是袖手旁观。而爱情,更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指责。

    或许,这两位“小仙女”的故事能够给更多年轻人带来启示,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幸福。

  • 当丁克夫妻遇上“孩子般”的小猫:一场关于爱与失去的反思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对丁克夫妻与一只猫咪的故事,探讨了爱、失去和自我认知的主题。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与猫咪曲奇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曲奇患病离世后带给他们的反思。

    丁克的选择:追求简单平静的生活

    文章开头介绍了这对夫妻选择丁克的原因:并非赶时髦,而是追求简单平静的生活,避免无法承受的大喜大悲。他们享受着二人世界的“小确幸”,共同的爱好和彼此的陪伴让他们感到满足。

    猫咪的到来:意外的惊喜与挑战

    猫咪曲奇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他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曲奇,为它提供最好的食物和生活环境。然而,曲奇的食欲不振和健康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了焦虑和挑战。

    过度投入:将宠物视为孩子的误区

    作者坦言,她将曲奇视为孩子般的存在,投入了过多的情感和期望。这种过度拟人化的思维方式,让她在曲奇生病时感到极度的自责和悲伤。

    面对疾病:坦然接受与减少痛苦

    曲奇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根治。面对这个现实,夫妻俩选择坦然接受,并尽力为曲奇提供最好的治疗,减轻它的痛苦。

    离别时刻:爱与失去的反思

    曲奇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们。在宠物殡葬机构,他们为曲奇举行了告别仪式,并将其骨灰洒在小区的花坛里。作者意识到,她对曲奇的过度投入,其实是对失去孩子的遗憾的投射。

    丁克生活的反思:学会抽离与尊重

    经历了与曲奇的离别,作者对丁克生活有了更深的反思。她认识到,即使是养宠物,也需要学会抽离一部分情感,不过度期待和掌控,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

    结语:爱与失去的成长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宠物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爱与失去的反思。作者通过与曲奇的相处,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爱与被爱,如何坦然面对失去,以及如何在丁克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