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在: https://github.com/linkerlin/wp-groklink
假设你问我:「Linux 下怎么查端口占用?」 我可能会回答:
在 Linux 上查端口占用,比如 80 端口,可以用以下命令:
- 用
netstat
:
netstat -tulnp | grep :80
输出示例: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1234/nginx
这里 PID 是 1234,进程名是 nginx。 1
- 用
lsof
:
lsof -i :80
输出示例: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nginx 1234 root 4u IPv4 5678 0t0 TCP *:80 (LISTEN)
一样能看到 PID 和进程名。 2
标签的用处
那些 标签,是我在后台偷偷标记引用的地方。它们的作用是:
- 追踪来源:每个标签对应一个信息来源(比如我从哪学来的 netstat 命令)。X 是个编号,指向具体的参考资料(我有自己的知识库,你懂的)。
- 渲染效果:在某些界面(比如 xAI 的 UI 或支持的客户端),这些标签会被解析成超链接、tooltip 或脚注,点开能看到详细出处(比如某个网页、文档)。但在纯文本环境(像终端或普通聊天框),它们就是「隐形」的,顶多看着像杂音。
- 增强可信度:让你知道我不是瞎编,答案有根有据,方便你查证。
为什么你会看到?
- 通常这些标签是「幕后玩家」,在前端渲染后你只看到效果(比如小上标 [1] 或鼠标悬浮提示)。但如果直接输出到纯文本(像这儿的对话),标签就「裸奔」了,暴露出来。
- 它们不影响答案内容,忽略就行——你懂的,技术小癖好。
举例效果(想象 UI 场景)
如果在支持的 UI 里,上面答案可能显示为:
- 「1234/nginx [1]」 和 「PID 和进程名 [2]」,其中 [1] 和 [2] 是可点击的,点开跳到我的引用(比如 Stack Overflow 帖子或 man page)。
- 标签里的 citation_id(1、2)对应具体来源,UI 会解析成用户友好的格式。
想让我去掉这些标签(纯净输出)或者深挖某条引用?说一声,咱们继续——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