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的舞台上,一场高风险的博弈正在上演。2025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若各国不「本着诚意」谈判,美国将恢复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最高关税水平。这一警告如同一道闪电,撕裂了原本就脆弱的贸易谈判氛围,点燃了市场的不安情绪。与此同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应声上涨,现货黄金价格在亚洲市场开盘后突破3230美元/盎司,涨幅超1%。
这场贸易风暴的中心,不仅有美国的强硬态度,还有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盟友的激烈回应。谈判桌上的分歧如同暗礁,政治因素的暗流涌动,让市场对七月初前的「平稳期」预期蒙上阴影。究竟是什么让美国态度骤然转向强硬?盟友们为何难以妥协?这场关税之战又将如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让我们深入这场贸易博弈的漩涡,一探究竟。
🔔 贝森特的关税警告:一场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特朗普政府贸易策略的延续与升级。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税率高达20%至50%。这一决定曾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股市下跌,供应链紧张情绪弥漫。 随后,特朗普宣布暂停90天执行高额「对等关税」,试图为谈判争取时间,但10%的基础关税依然如同一把悬在贸易伙伴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贝森特在5月18日的电视采访中明确表示:「一些国家的税率是10%,一些则大幅更高。如果你不想谈判,那么关税将回弹到4月2日的水平。」 这一表态不仅是对贸易伙伴的直接施压,也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诚意测试」。据报道,各国将收到贝森特的信函,详细列明若不认真谈判将面临的最高关税率。这种策略如同在谈判桌上摆出一副扑克牌,逼迫对手亮出底牌。
然而,贝森特的强硬态度与特朗普近期「乐观」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曾宣称「150个国家争相与华盛顿谈判」,试图营造一种全球趋之若鹜的氛围。但他随后又坦言:「不可能与所有国家逐一会面并达成协议。」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贸易策略上的复杂博弈:既想通过高关税施压,又希望通过谈判换取实质性让步。
贝森特的警告并非仅仅针对中国等传统竞争对手,更指向了欧盟、日本、韩国等长期盟友。这些国家不仅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全球汽车、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玩家。美国的强硬姿态让盟友们感到被「背叛」,谈判氛围迅速恶化。
🚗 汽车关税:盟友谈判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贸易谈判中,汽车关税无疑是最大的「雷区」。美国自2018年起便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理由是这些进口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 这一政策对汽车出口大国——日本、韩国和欧盟——造成了沉重打击。
日本:每小时百万美元的损失
对日本而言,25%的汽车关税如同经济命脉上的紧箍咒。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公开表示,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小时因关税损失100万美元」。 丰田、本田和日产等巨头在最新财报中下调了利润预期,明确将关税列为主要负面因素。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汽车约170万辆,若25%关税全面恢复,每年可能导致数百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日本的谈判策略也在悄然调整。《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在连续两轮谈判未果后,日本已从要求彻底取消关税转为接受降低关税的可能性。 日本政府正在准备一揽子「底牌」,包括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放宽对美国汽车的进口限制,甚至在造船领域寻求合作。然而,7月即将举行的参议院选举让石破茂政府如履薄冰——增加农产品进口可能激怒国内农业游说团体,而汽车行业的妥协又可能削弱经济支柱。
韩国:33万个就业岗位的隐忧
韩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在济州岛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时,明确指出汽车零部件行业支撑了约33万个就业岗位,25%的关税将对韩国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韩国力争豁免美国预告的25%「对等关税」,并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争取优惠待遇。
韩美自5月14日至16日在济州岛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密集协商,但进展缓慢。韩国将于6月3日迎来大选,政府明确表示不会在大选前强行推动协议。 政治敏感期让韩国在谈判中更加谨慎,短期内达成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欧盟:95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面临的压力尤为巨大。目前,欧盟承担25%的汽车和钢铝关税,以及10%的基础关税。若「对等关税」恢复,税率将升至20%,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宝马和奔驰构成巨大威胁。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重申,欧盟将继续通过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但也在为反制措施做准备。欧盟已准备两份反制清单:第一份针对美国钢铝关税,涉及210亿欧元商品;第二份覆盖从飞机到烈酒的美国商品,总额高达950亿欧元。 此外,欧盟计划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考虑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采取限制措施,同时加速与亚洲国家的自贸谈判,以分散对美依赖。
欧盟官员谢夫乔维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当今地缘政治背景下,我们要确保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欧盟对美国强硬态度的失望,也暗示了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战略调整。
📉 市场反应:黄金飙升与「戏剧性事件」的阴影
贝森特的警告迅速引发市场震动。5月19日,现货黄金价格在亚洲市场开盘后涨超1%,突破3230美元/盎司,反映了投资者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而全球股市则因不确定性承压。
CFR高级研究员Brad Setser在其社交媒体上分析,特朗普的贸易提议本质上是一种「不对等交换」:盟友需做出重大让步以换取美国不提高关税,而美国现有的10%基础关税和25%的232条款关税已构成沉重负担。 他批评道:「重大贸易让步通常以双方互惠为前提,而不是在一方先行加征关税后。」
Setser进一步指出,市场目前押注的「TACO」交易(部分妥协+继续谈判)可能过于乐观。 由于各方分歧深重,加之日本、韩国和欧盟内部的政治约束,七月初前可能爆发更多「戏剧性事件」,如新一轮关税报复、WTO诉讼或供应链中断。
以下图表展示了2025年4月至5月黄金价格与贸易紧张局势的关系:

从图表可见,黄金价格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高关税后出现波动,随后在90天暂停期内逐步攀升,并在贝森特警告后突破3230美元/盎司。这反映了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敏感反应。
🌍 全球贸易格局的裂痕:盟友为何难以妥协?
美国与盟友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核心原因在于双方目标的根本冲突。美国希望通过高关税迫使盟友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逆差,但盟友们认为这种「单边主义」破坏了长期建立的互惠原则。
欧盟的「零对零」期待
欧盟提出工业品关税「零对零」的方案,即双方同时取消所有工业品关税,以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 然而,特朗普政府对此兴趣寥寥,更倾向于通过关税杠杆迫使对方单方面让步。这种立场让欧盟感到谈判「空间」极其狭窄,难以达成实质性突破。
日本的国内政治掣肘
日本面临的困境尤为复杂。汽车和零部件是对美出口的支柱,但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将触及国内农业利益集团的红线。 7月的参议院选举让石破茂政府在谈判中更加谨慎,避免因贸易妥协引发政治危机。
韩国的选举压力
韩国的情况与日本类似。6月3日的大选让政府在贸易谈判中倾向于「拖延战术」,避免在大选前做出可能引发争议的让步。 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就业压力进一步限制了韩方的妥协空间。
⚖️ 未来展望:戏剧性事件的引爆点?
贝森特的警告标志着美国贸易策略进入新阶段:从「威胁」到「行动」的临界点。七月初前,全球贸易格局可能面临以下几种情景:
- 局部突破:美国可能与部分国家(如英国)进一步深化协议,但与欧盟、日本、韩国的核心分歧难以弥合。
- 关税报复:若谈判破裂,欧盟的950亿欧元反制清单、日本的农产品进口限制或韩国的WTO诉讼可能迅速启动。
- 市场动荡:黄金等避险资产将继续上涨,全球供应链可能因关税不确定性进一步承压。
Setser的分析一针见血:「特朗普的提议并不特别有吸引力。」 盟友们不愿在「不对等交换」中屈服,而美国内部的强硬派——包括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似乎已做好了「硬碰硬」的准备。
这场关税之战不仅是经济博弈,也是地缘政治的试金石。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而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或许就取决于接下来几周谈判桌上的每一张牌。
📚 参考文献
- Setser, B. (2025). Social media posts on US trade negotiations. Retrieved from CFR Senior Researcher』s account.✅
- Reuters. (2025, May 19).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ill impose tariffs on trading partners that do not negotiate in 『good faith』.
- Nikkei Asia. (2025). Japan shifts strategy in US trade talks.
- Global Times. (2025). EU prepares counter-tariff lists amid US trade tensions.
- NHK. (2025, April 25). South Korea, US engaged in tariff 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