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波动中的希望曙光 🌟
在益州之外,从汴京到陕西,一系列令人感到宽慰的消息正在传播开来。虽然物价依然呈现上涨趋势,但其涨幅已经开始逐渐缩小。交钞的信用度虽有所下降,不过交钞对铜钱的比价,在经历了一段缓慢下跌之后,似乎迎来了一个短暂的稳定期。吕惠卿与薛向经过商讨后推测,这一现象或许和秋收与秋税紧密相关。
从目前各地上报的情况来看,东南诸路均喜获丰收,这成为了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热点。为了平抑汴京的粮价和布价,韩忠彦在汴京由开封府公开卖粮卖布——一旦粮价布价得以稳定,其余商品的涨价势头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这表明朝廷的一系列措施开始显现成效,经济调控策略初见端倪。
然而,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尽管政事堂多次颁布敕令,严令各地官府不得拒收交钞,但由于秋税主要以征收粮食等实物税为主,辅以少量钞钱,朝廷能够回收的交钞数量十分有限。加之百姓对胥吏征税时的真实意图存疑,不愿轻易相信几道敕令,因此情况仅处于表面的稳定状态。
吕惠卿对此并非毫无担忧,毕竟益州路、陕西路、河北路等地的收成仅属中等,部分地区甚至需要赈济。而这些地区恰恰承担着繁重的军需供给任务!然而无论如何,吕惠卿不得不承认老天确实帮了他一把。这不仅让他在与旧党的斗争中保持住了优势,也使得他在复杂的朝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济政策的影响
- 物价控制:通过敞开卖粮卖布来平抑物价,这是直接作用于市场的手段。
- 货币管理:交钞作为流通货币之一,其信用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政府采取措施维护其价值稳定。
- 税收调整:改变传统的税收时间安排,给予边境地区特殊待遇,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二、政治漩涡中的暗流涌动 💥
随着局势的发展,高太后突然派遣韩忠彦与陈衍去看望司马光,此举让旧党士气大振。与此同时,吕公着离奇失踪事件愈演愈烈,朝中已有官员怀疑是舒亶所为。无论是畏罪潜逃还是自杀,甚至是被强盗劫杀,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更令人费解的是,查阅沿途州郡近五年的卷宗,竟无强盗出没记录!舒亶只能将失踪地的州县长官与驿吏抓来应付,而司马康则表现得极为强硬,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无法撬开他的嘴。朝野质疑之声不断升高,舒亶已陷入困境。更为糟糕的是,王安石正逐渐接近汴京。
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吕惠卿再也承受不起益州出现任何差错。他亲自送别即将前往前线的王厚与慕容谦至万胜门,并许诺满足他们一切要求,同时给予无数功成封赏的承诺,再三叮嘱要他们谨慎行事。即便如此,吕惠卿仍旧难以放心,因为王厚与慕容谦毕竟是石越的人,而石越的不可靠性让吕惠卿心存顾虑。
高太后的举动也让吕惠卿深感不安。相较于那个逆子,吕惠卿对雍王赵颢并无好感。尽管赵颢享有「贤王」的美誉,但在朝中大臣眼中,「二王皆贤」。与其选择赵颢,不如拥立曹王赵頵。赵頵缺乏势力且性格谨小慎微毫无野心,这可能反而成为他的优势。若事情发展到必须立长君的地步,朝中大臣与向皇后未必会选择赵颢。历史上不乏野心勃勃却遭弃置的藩王案例。如果赵頵意外登上皇位,他对吕惠卿必定感激不尽。
然而,在当前局面下,吕惠卿已无暇顾及赵颢之事,当务之急是尽快查明吕公着的下落并迫使司马康开口。皇帝病情加重,烧衣节本应进行百官授衣、赐木炭等活动并举行盛大宴会,但今年却无人有心思操办。政事堂除了维持大宋正常运转外,还需忙于为皇帝求医问药、祈祷祝福。此时此刻,吕惠卿即将前往大相国寺祈福,而那些旧党成员则试图借机请求大赦天下。
政治博弈的关键点
- 权力争夺:围绕着皇帝驾崩后的局势掌控,各方势力展开了激烈角逐。
- 舆论导向:通过探访司马光等方式,旧党试图扭转不利局面,赢得更多支持。
- 人事布局:对于潜在的皇位继承者的选择,反映了不同派系对未来权力架构的考量。
三、阴谋与反击:蔡京的冒险行动 ⚡
蔡京坐在某座酒楼楼上临窗的位置上,目光聚焦于窗外街道上的永顺钱庄。固子门之会当晚,蔡京向王谷提出要设法求见司马光一面。第二天,蔡京便被悄悄带进了司马光府邸,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怀疑。离开司马光府不久,便传来高太后遣使探望司马光的消息。蔡京意识到,机会来了。
当天深夜,王谷再次找到蔡京。按照计划,今天是烧衣节,朝中重要官员都会随吕惠卿、韩维一道分赴各处重要寺观为皇帝祈福,正是动手的好时机。蔡京以太府寺丞的身份,悄悄行文给开封府,声称永顺钱庄存在虚造账目、偷税漏税、违法交易交钞等问题。韩忠彦不动声色地调出兵力给蔡京,趁着十月一日烧衣节的时候,突然查封永顺钱庄。
这一行动风险巨大,所有风险由蔡京一人承担。若成功,则接下来的事情几乎无需他过多参与;若失败,司马光与王谷会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而蔡京则要独自面对吕惠卿的报复。为了防止打草惊蛇,蔡京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人手对永顺钱庄进行细致调查,只能赌运气。
蔡京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不指望能找到永顺钱庄与吕和卿、方泽往来的第一本账,但至少要拿到第二本账——即钱庄借给东南商人们的账。有了这本账,才会有蔡京的前途!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 个人风险:蔡京面临巨大的职业和个人安全风险,一旦失败可能遭受严厉惩罚。
- 政治收益:若能获取关键证据,则可对现有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为自己争取更大空间。
四、真相揭露:司马光的大胆之举 📜
司马光在右藏库局亲自查看熙宁十七年全部交钞出纳账目,这一举动本身便充满挑战意味。尽管他名为「计相」,但实际上权力远不及吕惠卿。然而,他成功建立了心理优势,使得从户部发往太府寺的公文几乎如同上级发往下属的指令。
睿思殿内,赵顼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对于鬼神之事,赵顼一贯秉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但在久病不愈的情况下,态度也开始微妙转变,对大臣们的祈福活动由反对转为默许。正当赵顼听取关于益州局势、今岁收成与秋税以及皇太子教育配置的报告时,司马光突然求见。
司马光进入殿中后直指要害,指控太府寺有人私自挪用左藏库交钞至少数百万贯放贷牟利,并递上详尽奏折。赵顼听后震惊不已,双手紧握扶手,脸色苍白,肌肉抽搐。殿中众人目光齐聚吕惠卿,后者已是冷汗直冒,失魂落魄。
赵顼强忍愤怒与失望,下令封左藏库,查对账库,并将李陶、吕和卿、方泽下御史台狱。同时要求李清臣草诏询问薛向是否知情,并等待李舜举和安惇回京参与审讯。最终决定由马默、蔡京、李舜举三人负责审理此案。
事件的核心意义
- 权力制衡:通过揭露挪用公款行为,展现了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与制衡。
- 制度完善:案件处理过程体现了宋代官僚体系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
- 历史教训:此事件提醒后人,即使在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下,也需要有效的监管以防滥用职权。
总结而言,这段历史展示了北宋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环境。从经济调控到权力斗争,再到具体案件的处理,无不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深刻矛盾与变革需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