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禹藏花麻的无耻策略 🚩
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禹藏花麻采取了一种极为狡诈且无耻的策略。他从不正面与宋军对抗,而是通过广布斥候的方式,保持对宋军动态的高度敏感。一旦双方稍有接触,他立即选择逃窜,但始终保持在宋军三十里以内的距离。这种行为不仅显示出他对整个战局的漠视,甚至对于防守兴灵也毫无兴趣。根据情报显示,禹藏花麻的主力部队并不在宋军北面,而是在南面!这表明禹藏花麻只是远远尾随着李宪部向兴庆府进军。
禹藏花麻对待宋军使者的态度同样令人侧目。无论使者是威逼还是利诱,他都热情款待,殷勤地回赠礼物与书信,却始终不做任何表态,既不说降,也不说不降。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宋军高层极为头疼,仿佛陷入了一场没有终点的政治游戏之中。
禹藏花麻的行为模式更像是一种独立于宋夏之外的第三种势力。他的存在使李宪与王厚的战略部署变得异常困难,原本制定的策略逐渐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尽管明知道禹藏花麻在玩弄政治手腕,但一时半会却也无计可施。梁永能尚有底线,而禹藏花麻则是彻头彻尾的无底线操作。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李宪与王厚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战略方向。王厚的一句“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道出了无奈的心境。在这种情况下,分兵作战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李宪深知,无论招降或大破禹藏,挟威而进,则青铜峡固不足虑。然而,现实却是禹藏尚存,青铜峡之贼必据险死斗,宋军前临天险,后有强敌,大局将定之时,必须考虑万全之策。
李宪与王厚的对话充满了深思熟虑。李宪认为,为贪一将之功而陷军于险境,并非报效国家皇上的正确方式。况且,他们本来兵马就少,分兵之后,王厚领区区三千之众,如何抵挡禹藏?因此,李宪最终感叹道:“看来你我终究没有那个福分。”这一句话,饱含着对当前困境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走向的无奈接受。
二、叶悖麻的守城抉择 💀
与此同时,在西平府府衙内,叶悖麻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抉择。他再一次认真打量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耶亥和耶寅。耶亥身上的新伤是他守城时被震天雷所伤,虽然仅伤及皮肉,但几日下来,这个平素生龙活虎的儿子也显出几分疲态。而耶寅的目光则深幽得让人感到心里发寒,甚至连叶悖麻也不愿意与他对视。
叶悖麻心中明白,西平府已经守不住了。他说完这句话后,整个人仿佛都要垮了下来,双手使劲抓紧椅子的扶手,挤出一丝笑容继续说道:“一两日之内,宋军必然发动总攻。他们要在下雪之前攻下西平府,我们不可能再守得住……”他用眼神制止住欲要说话的耶亥,转头望着耶寅,“你曾经劝我诈降,但我不能答应你。”
叶悖麻的决定并非草率。他认为,如果自己投降宋朝,无论是真降还是假降,都会让兴庆府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石越的奸猾众所周知,那种简单的诈降手段根本瞒不过他。夏国自唐中和年间割据定难军以来,享国已有二百年,自太祖神武皇帝起,也有八十年。若果真天数已尽,断非人力所能挽回。因此,叶悖麻决心即使亡国,也要亡得轰轰烈烈,不可有辱祖宗之威名。
接下来,叶悖麻开始安排后续事宜。他命令耶亥和耶寅兄弟率领城中的数千精壮战士连夜渡河,先到静州,保护皇上退回兴庆,听候太后分派。他特别叮嘱耶亥看好弟弟,强调未来是战是和,是守城还是西狩,自有太后与皇上决断,尔等不得擅作主张。
耶亥性格寡言少语,此时却双眼通红,简短地表示宁愿决一死战。而耶寅则跪在叶悖麻面前,请求一同留在城中与宋人决一死战。叶悖麻拍案怒道:“留着你们在,难道便挡得住下一次宋人的主攻?”随后,耶寅提出一个大胆的反击计划。
三、耶寅的反击计划 🛡️
耶寅的计划基于对宋军营地的细致观察。他认为,环庆所来的宋军中有数营不及其余宋军,这是可以利用的薄弱点。具体步骤如下:
- 挑选精壮敢死之士:利用悬槌而下的方式,偷袭这些薄弱的宋军军营。
- 派遣奇兵:一支多举火把,布疑阵,自北而来,诈为援兵大至;另一支则在四更时分,掘开七级渠与诸渠灌,引水淹营。
- 趁乱出击:当宋军慌乱之时,叶悖麻亲自率领大军出城,争取一举扭转战局。
叶悖麻听后大受鼓舞,连连赞道:“好!好!成王败寇,在此一举!”随即,他命令耶亥暗中派人堆积薪木于城内各处,以便在失败时一把火烧掉西平府,然后引兵北走。
夜幕降临,更夫敲响了锣声。一更到了。耶亥提着一坛酒,给站在他面前的三百名身着黑衣的死士倒酒。他与耶寅不同,宋朝能够吸引他的只有一样东西——酒。给最后一个人的碗中倒过酒后,耶亥将酒坛摔到地上,“哗”地一声,酒坛便被掼成一地的碎片。耶亥大步走回队伍前面,提起一个酒坛,撕开封泥,大声说道:“这是上路酒!喝!”说罢,举起酒坛,咕噜猛喝了一大口,一把便将酒坛砸了。那些死士们也跟着他一口干完碗中的美酒,一齐将碗摔得粉碎。
二更锣响。灵州城头,从宋军难以观察到的几个死角处,悄悄地放下了数以百计的黑影。他们弓着腰,利用夜色与地形的掩护,悄悄地向着目标中的几座宋军军营靠近。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因一个小细节而功亏一篑。
四、偷袭失败与叛变发生 🔥
耶亥和他的敢死队几乎已经可以看得清宋军营寨中夜间巡逻守望的脸孔了。然而,当他触摸到几块大石头时,内心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这些石头似乎是提醒自己人注意的标记。耶亥克制住内心的不安,决定继续前进,但他多留了一个心眼,先命令一个侍禁领着几十个人先行。
结果,炸炮突然爆炸,巨大的火光一闪,气浪卷起沙石扑面而来,耶亥下意识地扑倒在地上。宋军的号角声、喊叫声瞬间冒了出来,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刺耳难闻。弓箭手们迅速集结起来,向炸炮被引发的区域射出密如蝗雨的箭矢。耶亥甚至无法抬头,只能感受到火光越来越明亮,大地的震动表明宋军的骑军已经出营。
就在灵州城头,一直注视着宋军军营动静的叶悖麻堕入绝望的深渊当中。耶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不停地摇头,“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战争的模式已经开始改变。
更糟糕的是,叛变发生了。几名武官领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涌过来,将叶悖麻一家团团围住。景思明冷笑道:“宋朝是来帮皇上复辟的!你才是造反!”叶悖麻怒吼着拔刀,却被长枪刺中胸窝。谢夷劝降未果后,建议留下耶寅作为活口交给种将军去发落。
吕渡方面,守渡的夏军依然举着火把来回巡视。然而,一阵凌乱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几百名伪装成败兵的宋军冲向寨门,迅速砍杀并占领了渡口。守渡的夏兵军心涣散,根本无心抵抗,只能向渡口撤退。然而,把守渡船的夏兵却开始放火凿船,渡口顷刻间燃起了熊熊大火。王颂师无可奈何,只能投降。
五、兴庆府的危机与应对 🌪️
回到兴庆府,秉常与明空对坐在斗室内,低声念着佛经。屋外的侍卫都是梁乙埋的亲信,秉常被看守得更紧了。灵州失陷的消息传来,给西夏君臣心理上以沉重打击。梁乙埋惊惶失措,束手无策。文臣武将们分裂成数派,意见分歧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宋军迅速行动。九月八日,折克行放弃一切辎重,轻兵疾进,与吴安国合兵一处。三日之后,宋军在省嵬城大设疑兵,迷惑对岸夏军,主力悄悄渡过黄河,直扑定州。定州守军以为神兵天降,一触即溃。折克行一路追杀至兴庆府城下,梁乙逋领兵出战不利,只得退回城中闭守。折克行用系着铃铛的绳索与战犬将兴庆府城围了三匝,城中夏军屡屡出城邀战,却讨不到半点便宜。
眼看就要成为亡国之君,秉常满心不甘。梁太后轻轻走进斗室,责备秉常不应只顾念佛,而应关注身前之事。秉常反驳道:“母后连区区一座兴庆府都割舍不下!真正割舍不了的,是梁氏一族的命运吧。”这段对话揭示了西夏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
总之,西夏在这场战争中节节败退,局势岌岌可危。禹藏花麻的无耻策略、叶悖麻的英勇牺牲、耶寅的大胆反击以及兴庆府的内部矛盾,共同构成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其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