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称的变迁与危机的化解
在学术界,一个研究所的名称往往承载着它的使命与愿景。桑塔费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名称并非一开始就确定下来。起初,他们不得不接受「里奥格兰德研究所」这个名字,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来开展工作。然而,在作为「里奥格兰德研究所」存在了一年后,一家当地公司找到了他们,表示对这个名称感兴趣,并愿意帮助他们找回他们真正想要的名字——「桑塔费研究所」。于是,一场交易就此达成,研究所终于拥有了符合其精神内涵的名称🎉。
但研究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其早期阶段,内部也面临着管理上的挑战。作为董事会主席和基金募集负责人,马瑞·盖尔曼(Murray Gell-Mann)虽然是一位才华横溢、富有创意的演讲者,还为研究所招募了新的董事会成员,但在行政管理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尚未审阅的文件,也不回电话,这让同事们十分不满。这种状况持续到1985年7月的一次执行会议,才得以缓解。最终,盖尔曼同意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转而主持新成立的科学委员会,专注于制定研究计划。这一调整让研究所的运作更加顺畅,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研究所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考温和其他成员努力争取支持,但一些主要基金会并不急于资助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项目。毕竟,在当时,那些传统的研究项目急需资金度过财政困难时期。正如卡罗瑟斯所言:「我们要解决的是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焦点问题,但许多人却对此置之一笑。」研究所亟需找到一位带着一亿美元的天使投资人,以解决燃眉之急。
第二章:约翰·里德的到来
就在研究所陷入困境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带来了转机。1986年3月9日的董事会议上,鲍勃·亚当斯提到了他在纽约参加罗素·赛奇基金会董事会议时遇到的一位人物——约翰·里德(John Reed),花旗银行的新任总裁。里德不仅年轻有为,而且对学术界充满兴趣。他渴望了解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因为传统的经济学家未能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亚当斯向里德介绍了桑塔费研究所的研究目标,引起了里德的浓厚兴趣。他甚至提出亲自前往桑塔费,探讨合作的可能性。这一提议得到了潘恩斯和其他成员的热烈响应。尽管这项研究可能超前了二十年,但研究所别无选择,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为了促成这次会面,潘恩斯极力游说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安德森参与其中。尽管安德森起初因繁忙的日程拒绝了邀请,但在潘恩斯的劝说下,最终决定搭乘里德的私人飞机前往桑塔费。这次旅程不仅让安德森体验到了私人飞机的便利,还加深了他对里德的印象。里德表现出的随和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使得双方的合作前景更加明朗。
第三章:研讨会的筹备
1986年8月6日,星期三傍晚,安德森夫妇登上了花旗银行的专机,飞往桑塔费。在这次飞行中,安德森与里德及其助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里德明确表达了他对现有经济理论的不满,认为这些理论无法应对现实中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他希望桑塔费研究所能够帮助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反映社会和政治现实。
第二天早上,由亚当斯和考温共同主持的会议在距桑塔费以北十英里的一个旅游牧场召开。会上,里德详细阐述了他的问题: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基于此的计算机模型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这些模型过于依赖静态均衡假设,忽略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在面对经济突变和动荡时显得束手无策。
随后,尤金尼亚·辛格(Eugenia Singer)介绍了全球计算机模型的情况。她指出,尽管这些模型包含大量方程式和变量,但它们在处理经济变化和震荡时仍然显得乏力。这进一步坚定了桑塔费研究所学者们探索新方向的决心。
经过一番讨论,双方达成共识:将组织一个研讨会,邀请顶尖的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如果里德愿意为此捐资几千美元,桑塔费研究所就可以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第四章:经济学研讨会的参与者
安德森与阿罗的合作
安德森虽然答应了组织研讨会的任务,但一开始并不知道从何下手。他首先想到了耶鲁大学的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但托宾婉拒了邀请,并推荐了斯坦福大学的肯·阿罗(Ken Arrow)。阿罗是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对传统理论持批判态度,对非线性数学和混沌理论应用于经济学尤其感兴趣。因此,当他听到安德森的计划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安德森和阿罗开始共同开列研讨会的参与者名单。他们希望邀请那些既有深厚学科背景,又思想开放的人。阿罗认为,需要一些对正统经济学了如指掌的人,同时也需要有偏重经验的人加入。最终,名单上包括了多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关键人物的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
第五章:修道院的新起点
1986年秋天,乔治·考温与桑塔费教区的克里斯特雷修道院达成了三年租赁协议。这座砖砌平房结构的建筑位于坎杨路的一条蜿蜒小路上,紧邻画廊林立的昂贵地段。随着麦克阿瑟基金会等机构开始拨款,研究所逐渐步入正轨。1987年2月,职员搬进修道院办公,尽管空间狭小,但却充满了知识的活力。
布赖恩·阿瑟的初体验
1987年8月24日,布赖恩·阿瑟第一次踏入修道院的大门。尽管环境略显拥挤混乱,但他立刻被这个地方吸引住了。研究所的项目主任金戈·里查德森带他参观了整个建筑,包括考温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修女们的旧寝室改造而成的小办公室。从窗子望出去,可以眺望到远处的桑格里德克里斯托山脉,景色令人陶醉。
阿瑟对这里的氛围感到无比兴奋。他说:「我不可能想象出一个比这儿更适合我的兴趣和性情的地方了。」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学术氛围,这让他预感到即将举行的经济学研讨会将会非常激动人心。
第六章:未来的展望
桑塔费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跨学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与约翰·里德的合作,研究所得以将物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探索复杂系统的本质。这种尝试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可能。正如菲尔·安德森所说:「当代均衡经济学无法预测里德所谈及的经济震荡,这个经济学究竟缺少了什么呢?」正是这样的疑问推动着研究所不断前进。
未来,桑塔费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并为人类理解复杂系统开辟新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质疑,但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使命🌟。
以上便是关于桑塔费研究所早期发展的故事。从名称的变更到危机的化解,从偶然的机遇到精心的筹备,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研究所成员们的智慧与毅力。他们的努力不仅为研究所赢得了生存的空间,更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