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探索者们常常因偶然事件而改变其研究方向,甚至整个人生轨迹。本文将讲述克里斯·朗顿(Chris Langton)的故事,一个从严重事故中重生,并最终开创「人工生命」领域的大胆科学家。他的故事充满了挑战、思考与创新,正如他所说:「宇宙学和天文学似乎符合这种感觉,但对它们我基本上一无所知。我仍然在寻找,因为我尚不知其所在。」 🌟
一场改变命运的事故
事故现场与初步救治
1974年的一天,在法国班奈埃尔克的山间滑雪场,朗顿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滑雪事故。这场事故不仅改变了他身体的结构,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救护人员赶到时,朗顿全身剧痛,被迅速送往山下最近的急救站——加能纪念医院。
医院中的初步诊断
朗顿躺在特护室里,护士们告知他:「你摔断了双腿,必须在这儿呆上几周,然后就可以离开这儿,和以前一样到处跑了。」当时由于吗啡的作用,他对此深信不疑。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
损伤的具体情况
朗顿的头盔保护住了头部,双腿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骨盆受损。但他的整体状况却极其糟糕:
– 三十五根骨头断裂:包括双腿、双臂,几乎将右臂错位。
– 筋骨损伤:多数筋骨断裂,一扇肺部受损。
– 面部伤害:双膝撞击脸部,导致膝盖、脸颊以及大部分身体部件受伤。
– 药膏覆盖的脸:眼睛无法转动,脸颊骨和眼窝骨裂开,大脑功能异常。
急救手术与恢复过程
在急救室中,医生为朗顿进行了多次接骨手术,并向肺部充气。尽管如此,朗顿苏醒的时间大大延迟,一度让人担心他会成为植物人。最终,他清醒过来,但整个恢复过程漫长且艰难。
朗顿描述道:「我有一种看着自己的思维恢复正常的奇怪感觉。我的知觉被撞得七零八碎,就像观察生命游戏,看着蚂蚁王国被打散后重新聚拢起来。」这种自我组织的过程让他深感生命的奇妙与复杂。
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初期康复阶段
1975年圣诞节前,朗顿飞往麻省康考德的爱默森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此时,他已经经历了十四次矫形手术。康复过程中,他面临着诸多困难:
身体变化
- 肌肉萎缩:体重从180磅骤降至110磅,肌肉消失殆尽。
- 关节僵硬:韧带和肌腱紧绷,四肢无法正常活动。
- 鬼脸形象:上下颚固定,控制上下颚的肌肉组织萎缩,嘴巴只能张开至约一英寸,进食和说话极为困难。
心理状态
朗顿坦言:「我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有时候,我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知道谈话从何而起。」他的神志处于一种重新组合的过程中,抗抑郁剂和止痛剂的使用也使他处于半麻醉状态。
学术兴趣的萌芽
在亚利桑那大学的求学生涯
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朗顿于1976年秋季进入亚利桑那大学学习。此时,他拄着拐杖,脸色灰白,显得与众不同。
理疗与心态调整
大学医院提供了第一流的理疗措施和康复运动。朗顿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现状,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不应该对此抱不良感觉,而要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学术探索
然而,亚利桑那大学并非理想的天文学学习之地。本科物理学课程混乱不堪,教师语言障碍严重,实验室设备简陋。相反,哲学系和人类学系吸引了朗顿的注意。
- 科学哲学的魅力:韦斯利·赛尔蒙教授的课堂让朗顿对时空哲学、量子机制等产生了浓厚兴趣。
- 人类学的启发:史蒂芬·泽古拉教授引导朗顿了解人类丰富多彩的行为规范、信仰和习惯,以及文明的兴衰与进化。
朗顿逐渐意识到,「信息进化的概念」成为了他的主要兴趣点。「这很快成为我的主要兴趣,非常合我的胃口。」
寻找文化进化的理论
人类学中的裂缝
朗顿发现,人类学学科存在明显的分裂现象:
– 生物进化方面有完整的化石记录和达尔文理论支持。
– 文化进化则缺乏相应的理论探讨,研究者似乎刻意回避这一领域。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朗顿认为,文化进化的理论研究受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较大,常被用来为战争和社会不公辩护。他决心创建真正的文化进化理论,以此反对伪科学,推动社会公正。
人工生命的构想
初步尝试
1978年春,朗顿撰写了一篇26页的论文《信仰的演化》,提出生物和文化进化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虽然这篇论文略显天真,但它标志着朗顿学术思想的正式形成。
名称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的理念,朗顿将其研究领域命名为「人工生命」。他说:「我不是要准确模仿爬行动物的进化,而是想在计算机上抓住进化的抽象模型。」
遭遇冷遇
尽管朗顿满怀热情,但他四处寻求导师时屡遭拒绝。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都难以理解他的想法。朗顿回忆道:「我一直受到类似把你当疯子看待的眼光。」
家庭的支持与夜晚的创造
婚姻生活
1979年底,朗顿与图书馆学硕士生爱尔维拉结婚。他们的生活暂时稳定下来,但朗顿仍需做出重要抉择。
夜晚的工作
朗顿购买了一台苹果二型个人电脑,开始在夜晚进行编程工作。他说:「我的脑子总是在夜晚这段时间最活跃、最清醒。」尽管妻子起初并不支持,但她最终理解并接受了朗顿的需求。
自我繁衍的研究
简单模型的建立
朗顿最初尝试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生物体模型,包含基因类型如寿命、繁殖周期、颜色等。然而,这个模型过于线性,缺乏复杂的演化特征。
冯·诺意曼的启示
通过阅读冯·诺意曼的著作,朗顿了解到自我繁衍的逻辑基础。冯·诺意曼曾设想一台机器能够在池塘中找到合适的零部件,从而复制自身。这一理论为朗顿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结语:科学探索的未来之路
朗顿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战胜困境的传奇,更是科学探索精神的真实写照。从事故后的迷茫,到人工生命领域的开创,朗顿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追求。正如他所言:「事情最终在我头脑里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未来的科学道路上,还有无数奥秘等待我们去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