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这几天在网上冲浪,偶然刷到一篇署名「乐子」的奇文,看得我时而倒吸一口凉气,时而又忍不住拍大腿叫好。这篇文章啊,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把苏联老大哥当年为啥说散就散的「病根儿」给剖了个底朝天。作者「乐子」兄说了,太阳底下没新鲜事,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事儿对那些有头有脸的「权贵们」有利!这话糙理不糙,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咱们老祖宗那句让人扼腕的感叹:「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合着闹了半天,都是自家的小九九在作祟啊!
💰 「我的,我的,通通都应该是我的!」——特权阶层心里那点小算盘
您可能也纳闷儿:苏联那些当官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小日子过得比蜜甜,干嘛非要把自家的「大锅」给砸了呢?这不是傻吗?嘿,「乐子」兄说了,这您就想简单了。他打了个比方,特形象:
假设您是当年苏联某个大国企的一把手。苏联还在,您工资高,福利好,出门有专车,看病有特供,美滋滋。可要是苏联没了,您就有机会把整个厂子都捣鼓成自个儿的私人产业,那厂房、那设备、那土地,摇身一变都姓了您的姓。您说,您盼不盼着苏联赶紧「拉闸」?
这话一说,我这脑子「嗡」一下就亮堂了!这不就是人性嘛!好比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派赵佗领着五十万大军去南边开疆拓土。赵佗在那边站稳了脚跟,成了土皇帝,您说他是盼着远在咸阳的秦始皇万岁万万岁,中央集权牢不可破呢?还是巴不得「天高皇帝远」,自个儿说了算?再想想亚历山大大帝,年轻轻就挂了,他手底下那些握着兵权的大将军们,是哭天抢地呢,还是心里偷着乐,盘算着怎么瓜分那偌大的帝国?还有咱们清朝那会儿,康熙爷驾崩前,手握重兵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他是真心希望京城稳如泰山呢,还是盼着能出点啥乱子,自个儿好有机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历史的剧本,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出戏码。想当年春秋末年,强大的晋国被六家卿大夫瓜分了,那六家哪个不是喜上眉梢,磨刀霍霍准备「吃大户」?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赵佗在岭南按兵不动,压根儿不理中央的求救信号,其他各路诸侯也大多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秦帝国这艘破船早点沉。大家都盼着它完蛋,它能不完蛋吗?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大卫·科兹,他也研究过这事儿。他说啊,苏联那些精英,虽然物质上比老百姓强太多,但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有钱人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苏联那套体制里,官再大,工资可能也就比普通工人高个几倍、十几倍。可在美国呢?大老板的收入是工人的几百倍都不稀奇!更要命的是,在苏联,你想通过正当渠道攒下万贯家财,难于上青天。就算偷偷摸摸弄了点,也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运动」来了,或者被人举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啊,科兹老爷子总结,苏联这艘大船之所以沉了,就是因为它船上的那些「大副」、「二副」们,为了自个儿的腰包,主动把船给凿了!这就像达芬奇画的那幅《最后的晚餐》,出卖耶稣的犹大,怀里紧紧揣着那袋银币。为了那点「碎银几两」,啥事儿干不出来?
🦷 从「临时工」到「铁饭碗」:把权力变现的强烈冲动
「乐子」兄还提出了一个特有意思的说法,叫「乳牙换恒牙」理论。啥意思呢?他说,权力这玩意儿,本质上是「暂时的」。俗话说「人走茶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您今天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可万一哪天退了、调了、或者「运动」又来了呢?那手里的权力不就成了「过眼云烟」?
对于那些已经实际上控制了大量国家财富(比如国企、矿山、土地)的当权者来说,他们心里最痒痒的是啥?就是怎么把这种靠着职位得来的「临时占有权」(好比小孩子早晚要掉的乳牙),变成受法律保护、能传给子子孙孙的「永久产权」(好比坚固耐用的恒牙)。
这么一看,当年咱们的教员同志提出要警惕「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真是目光如炬,看穿了人性啊!就算一开始不是所有当官的都这么想,但制度的漏洞摆在那儿,人性的贪婪又是个无底洞,时间长了,保不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动这份心思。毕竟,真金白银揣在自己兜里,还能传给后代,这诱惑谁能顶得住?
戈尔巴乔夫搞的那些「改革」,在「乐子」兄看来,简直就是给这帮特权阶层「换牙」提供了天赐良机。改革一乱,机会就来了。他们打着各种旗号,把国家的厂子、矿山、资源,半卖半送,甚至直接就划拉到自个儿名下了。以前也就是偷偷摸摸占点小便宜,现在可好,直接「鲸吞」!他们不再满足于多拿点工资、多享受点特供,他们要的是把整个「锅」都端回家,而且还要让这「锅」永远姓他们家的姓。
当他们发现,以前挂在嘴边的那些「主义」、那些「光环」,不但不能帮他们捞更多好处,反而成了束手束脚的「紧箍咒」时,您猜他们会怎么选?那还用说,肯定是把「紧箍咒」一扔,奔着能让他们发大财、还能让财富「名正言顺」的道儿上去了。
于是乎,在苏联老大哥眼瞅着要「断气」的节骨眼上,这帮所谓的「人民公仆」们,毫不犹豫地撕下了伪装。他们大搞「翻牌经济」,把国有的变成私有的;他们利用权力倒买倒卖,把国家的资源、军火变成自己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他们在新兴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里呼风唤雨,一夜暴富。有统计说,1991年那会儿,莫斯科新冒出来的上万个大富翁里,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更吓人的是,同年6月份有个调查,苏联高层干部里,居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好」!我的天,这不就是「监守自盗」,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吗?
更讽刺的是啥?苏联解体后,这帮人非但没受影响,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俄罗斯的新贵。新总统身边的红人、新政党的头头、新政府里的高官,十个里面有七八个都是这些「前朝元老」。这真是应了托洛茨基那句老话:「官僚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会堕落成官僚资本主义。」
可笑啊,苏联的宣传机器天天骂西方资本主义是洪水猛兽,结果呢?真正把自家房子拆了的,恰恰是屋里的「自己人」。
🏃 「润」字诀:另一种精英的「求生之路」?
「乐子」兄在文章最后,还饶有兴致地对比了一下苏共特权阶层和(他观察到的)咱们这边一些特权阶层的不同「玩法」。他说,苏共那帮人主要是通过「和平演变」,也就是从内部把国家制度给改了,好名正言顺地「换牙」。而咱们这边呢,因为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者说通美利坚)」,所以有些人的主要策略似乎更倾向于一个「润」字——卷上钱,跑到国外去;或者先把老婆孩子送出去,自己在国内继续「捞金」,两头下注,进可攻退可守。
这种「润」的法子,比起直接把整个国家机器给拆了,风险确实小得多,也容易操作得多。但后果呢?就是大量的资金像水一样往外流。「乐子」兄因此做了个大胆的预测,他说:「前苏联死于突发性心脏病(指政权突然崩溃),咱们将来,大概率是死于失血过多(指财富持续外流)。」这话听得我心里直发毛。
🛡️ 绝境求生:「八字军」和脸上刻字的残酷智慧
剖析完苏联解体的「精英病」,您以为「乐子」兄就此打住了?那您可小瞧他了。他笔锋一转,突然聊起了一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细琢磨却又让人不寒而栗的话题:在国家危难关头,怎么才能保证军队,乃至整个官僚队伍,对你忠心耿耿,还能嗷嗷叫着去打仗?
他先是把咱们平时能想到的法子都给否了:
- 给高工资、发大红包? 国家哪有那么多钱烧!
- 派督战队,谁退崩谁? 容易激化矛盾,万一大家一起掉头,督战队也得玩儿完。
- 天天政治学习,灌输信仰?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年轻人不好糊弄了,搞不好还起反作用。
那还有没有更「给力」的招儿呢?「乐子」兄嘿嘿一笑,抛出了一个狠招——学南宋的「八字军」,在脸上刻字!
话说南宋那会儿,金兵厉害啊,打得宋朝皇帝到处跑。有个叫王彦的宋朝将军,带着七千多号人渡过黄河去打金兵。金兵恨透了他,悬赏要他的人头。王彦也怕手下人为了赏钱出卖他,晚上睡觉都不踏实,老换地方。他手下的兵看着也心酸啊,为了让主帅安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所有人都在自个儿脸上刺了八个大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王彦一看,感动得稀里哗啦,从此跟弟兄们心贴心。「八字军」的名号就这么叫响了,成了一支让金兵听了都腿软的王牌部队。
啥叫「投名状」?
这词儿最早出自《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简单说,就是你要加入某个团伙,得先干一件「出格」的事儿,比如杀个人,或者做点别的无法挽回的坏事,以此来表明你的忠心和决心,断了自己的后路,这样老大才能信你。在脸上刻字,那可真是把「投名状」玩到了极致!
「乐子」兄说,这脸上刻字的法子,狠就狠在它「断了所有人的后路」。你想想,脸上刺着「誓杀金贼」,你还怎么投降?金兵能要么?就算人家一时糊涂收了你,能真心待你吗?不把你当奸细防着才怪!逃跑?脸上那字儿就是你的「通缉令」,跑到哪儿都藏不住。唯一的活路,就是跟着大部队死磕到底,打赢了有肉吃,打输了大家一起玩儿完。
他甚至脑洞大开,说要是当年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大军团团围住,听到那「四面楚歌」动摇军心的时候,能当机立断,学「八字军」这招,强迫手下十万将士都在脸上刻上「誓死灭汉」之类的字,那历史可能就得改写了。那十万楚军,没了退路,还不个个都成了拼命三郎,跟韩信死磕到底?
🎯 「国家亡了,你也别想活!」——把精英的命运跟国家捆死
「乐子」兄把这种残酷的逻辑,从军队又推广到了整个官僚系统。他引用教员的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关键是,你怎么才能让这帮「干部」铁了心跟你干?「乐子」兄的答案是:把他们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死死地捆在一起,国家要是完了,他们也别想有好下场!
他替明朝末代皇帝崇祯鸣不平。崇祯皇帝最后吊死在煤山上,留下遗言说「文臣皆可杀」,那得多绝望啊!「乐子」兄说,崇祯老哥要是早点学到「八字军」这招,给满朝文武大臣的脸上都刻上「大明忠臣」四个大字,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你想啊,脸上刻着这字儿,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清兵入关,他们还想投降?门儿都没有!新主子一看他们脸上的字,就知道是「前朝余孽」,不杀你杀谁?为了活命,他们除了死保大明,还有别的选择吗?
他甚至开玩笑说,应该把钱谦益这种后来投降清朝还说出「水太凉」这种屁话的软骨头抓来,第一个在他脸上刻字,看他还怎么有脸去当汉奸!清朝搞的那个「留发不留头」政策,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也是一种残酷的「投名状」。吴三桂当年剃了头发,归顺了满清,多尔衮才信他。郑成功坚决不剃发,也表明了他抗清到底的决心。
「乐子」兄认为,这种「与国同休」不能光是嘴上说说,得变成实实在在的、让每个当官的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命捆绑」。苏联1991年解体了,可戈尔巴乔夫老先生一直活到2022年才舒舒服服地去世,这在「乐子」兄看来,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得有一种制度,保证国家一旦完蛋,那些负有主要责任的头头脑脑们,也得跟着「原地去世」,前后脚不能差太远。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船长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这才是「榜样」!
🔗 「信不信我弄死你?」——脸上刻字背后的心理游戏
在文章后面的评论里,「乐子」兄还进一步解释了为啥「脸上刻字」这招这么管用。他说,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叫「猜疑链」的心理游戏。
你想啊,不管是自愿在脸上刻字的「八字军」,还是被逼着刻字的朱温(五代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以手段残忍著称)的军队,为啥战斗力都那么强?因为他们都被逼到了绝境,除了拼命,没别的活路了。「一个人豁出命去,能吓跑一千个怕死的。」打仗的时候,讲的是野兽般的求生本能,不是和平时期的温良恭俭让。
更重要的是,脸上那块抹不掉的「印记」,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 对自己人来说:比如王彦和他的「八字军」,大家脸上都有一样的「标记」,等于是都交了「投名状」,彼此间的猜疑就少了,信任就多了。
- 对敌人来说:那可就麻烦了。一个脸上刻着「誓杀金贼」的宋兵,跑到金兵大营说要投降,金兵敢信吗?就算一时收留了你,心里也得天天犯嘀咕,生怕你是派来的奸细。这种猜疑,几乎是无解的。
清朝让吴三桂剃头,让郑成功剃头,也是这个道理。通过一个不可逆的外部标记,来判断你是不是真心投降,大大减少了自己猜来猜去的麻烦。
「乐子」兄总结说,「脸上刻字」的核心目的,就是「打上标记」,让敌人和自己人都能一眼认出来,从而堵死一部分人的退路,逼着他们只能跟国家「一条道走到黑」。这个标记,可以是刻字,可以是剃头,甚至可以是武侠小说里那种吃了就得听话的「毒药」。关键是,它得是抹不掉的,而且谁都能认出来。
他还提出,这种「标记制度」最好还要分等级。比如,只给当官的、当将军的刻字,而且刻了字的人地位更高,待遇更好。这么一来,刻字就不光是「捆绑」,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能让下面的人抢着去刻,好升官发财。
💔 冷飕飕的警告,还是无解的死循环?
各位,听我白话了半天「乐子」兄的这篇文章,您是不是也觉得后背有点发凉?从苏联那些权贵们打着「分家产」的小算盘,到「八字军」脸上那血淋淋的忠诚誓言,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对人性和权力运行规律的冷酷洞察。
如果说,苏联老大哥的解体,很大程度上是它内部的精英们为了把手里的「临时权力」换成「永久财富」,主动把国家这台大机器给拆了;那么,「乐子」兄提出的这种「脸上刻字交投名状」的法子,就是想用一种极端到近乎野蛮的手段,把精英们的命运和国家机器死死地「焊」在一起。
这就引出了一连串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 一个靠恐惧和「断绝后路」来维持的忠诚,它能叫真正的忠诚吗?它能持久吗?
- 当「看门狗」普遍都动了「分家产」的念头时,光靠这种外部的强制手段,真能救活一个内部已经开始腐烂的政权吗?
「乐子」兄的这篇文章,与其说是给了我们答案,不如说是抛出了一堆更沉重、更尖锐,也更让人睡不着觉的问题。历史这辆大车,总是轰隆隆地往前开,人性的黑暗与光辉,在权力的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交替上演。或许,真正的长治久安,不是靠这种极端的手段去压制人性,也不是靠扭曲人性来换取一时的稳定,而是要努力去建立一个能让绝大多数人——无论是精英还是平头百姓——都从心底里认同它的价值,并且愿意为它去奋斗的,一个公正、合理,又充满活力的共同体。
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去了。「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句历史的魔咒,好像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在我们身边上演。而我们也只能在这历史的长河里,一边摸索,一边感叹,一边继续寻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