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时期的美洲:瘟疫、战争与文明冲突

引言

17世纪新英格兰,当英国清教徒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当地的印第安人几乎被天花等疾病消灭殆尽。对于这些殖民者来说,这不仅是对当地原住民的巨大打击,更是上帝的旨意,表明他们的殖民事业得到了神的认可。正如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第一任总督在1634年写道:「由于主的特殊恩典……去年只有两三个成年人和差不多数量的孩子去世,很少听到有人患疟疾或其他疾病。」然而,他顺便提到,「至于印第安人,他们几乎全部死于天花,因此主已经清理了我们对我们所拥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神的意志与殖民者的行动

尽管有「神的帮助」,殖民者最终还是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巩固他们在新大陆的地位。虽然旧世界的疾病对印第安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仍有少数印第安人生存了下来。这些幸存者对殖民者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这种威胁被英国人夸大了。不仅因为印第安人的数量大幅减少,还因为他们对殖民者的态度以及战争方式都显得相对温和。

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自主与慷慨的文化

我们已经在前一章中看到,这个地区的原住民(和其他地方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了个人自主性和社区慷慨性,这是早期欧洲人不断评论的一个特点。只要与他们打交道的人也分享这些价值观,并接受一系列适当的文化回应,这种文化优势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然而,一旦欧洲人带着对本土尊重和互惠制度的蔑视入侵他们的土地,结局注定是灾难性的。

战争观念的差异

这一点在比较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待战争的态度时尤为明显。我们已经观察到一个结果,即欧洲和美洲在战争仪式上的不同。例如,蒙特祖玛欢迎科尔特斯进入特诺奇蒂特兰,部分原因是科尔特斯声称自己是和平使团的一员;而中美洲战争的一个不可侵犯的规则是在开战前宣布战争的原因。科尔特斯宣称的和平意图被认为是他的真实意图。类似的态度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印第安人中也存在。一位十七世纪的伦纳佩族印第安人在与一位英国殖民者讨论时解释道:

「我们打算和平生活:如果我们打算在任何时候对你们发动战争,我们会通知你们,并说明我们发动战争的理由;如果你们为你们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做出赔偿,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你们发动战争。同样,如果你们打算在任何时候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也希望你们通知我们,并说明你们发动战争的理由,然后如果我们没有为你们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做出赔偿,你们就可以对我们发动战争,否则你们不应该这样做。」

这种简单的态度对现代观察者来说似乎天真甚至有些过时,但在当时对那些不以欧洲人为目的发动战争的土著人民来说却是完全合理的。一位军事法学者写道:「拥有充足的土地和对物质积累漠不关心的价值观,新英格兰部落很少怀有推动欧洲战争的经济和政治野心。」相反,一场印第安战争通常是对个人侮辱或跨部落暴力行为的回应。因此,它可以通过「为造成的伤害做出赔偿」来避免(如上述引文中所述),即使实施了,印第安战争通常旨在象征性的胜利,通过向胜利者支付少量贡品来传达地位,而不是欧洲式征服通常伴随的统治。

领导者权力的局限性

此外,鉴于印第安领导人对其高度自治的追随者相对缺乏权力,印第安战士可能会选择不参与某些战斗。甚至在行军中的印第安战争队伍中,个体战士可能因改变主意而返回家园的情况也很常见。

印第安战争的本质

大规模战争的概念缺失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整个大陆的印第安人对战争的正当进行持有相似的态度。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半个世纪前写道,大规模战争的概念对所有这些民族来说都是「陌生」的。即使是后来几乎被白人恶意消灭的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本尼迪克特也写道:「他们对战争的理解是浅薄的。他们的文化中没有战争概念存在的基础。」至于被美国流行文化(以及太多严肃历史学家)描绘成侵略和凶残形象的平原印第安人,乔治·伯德·格林内尔写道:

「在我熟悉的平原部落中——其他我了解的部落也是如此——实际与敌人接触,用手持物或身体部位触碰敌人为最勇敢的行为……这被称为『计数』,即触摸或击打一个活着且未受伤的人并让他活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被认为是一个人勇敢的表现,带入战场的武器不能在远处造成伤害。携带长矛比弓箭更有信誉;携带战斧或战棍比长矛更有信誉;最勇敢的事情是只带一根鞭子或一根长树枝——有时称为『计数棒』进入战斗。我从未听说过石质头部的战斧被称为『计数棒』。」

人类学家的评论

对此段落及其对土著战争普遍适用性的评论,人类学家斯坦利·戴蒙指出,对像美洲印第安人这样的民族来说,「夺去生命是一种场合」,而描述的那种战争「是一种游戏。无论敌对的原因是什么,它都是具体化、个性化、仪式化的。」相比之下,在美洲入侵时期,欧洲战争早已变成戴蒙所描述的「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上的强迫」,导致「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无礼的杀戮」。

欧洲与印第安战争方式的对比

英国人的轻蔑

毫不奇怪,高度纪律化且受意识形态驱动的英国人表达了对印第安人所谓「无力战斗方式」的蔑视。约翰·梅森船长称其为「无力的方式……几乎不配称之为战斗」。亨利·斯佩尔曼船长抱怨说,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没有「纪律」,因此当印第安人作战时,双方都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反而一旦「射出大部分箭矢」,双方通常都会「高兴地撤退」。约翰·安德希尔补充道:「他们可以战斗七年而不杀死七个人。」罗杰·威廉姆斯补充道:「他们的战争远不如欧洲残酷的战争血腥,战场上很少有超过二十人死亡……当他们在平原上战斗时,他们会跳跃和跳舞,很少有箭命中目标,当一个人受伤时,除非射击者继续追击受伤者,否则他们会很快撤退并拯救受伤者。」此外,印第安人的荣誉准则「通常会放过对手的妇女和儿童」。

殖民者的残忍

相比之下,英国人在战场上很少「跳跃和跳舞」,而且在殖民者袭击时常伴有大火,往往连同印第安妇女和儿童一起被吞噬。毕竟,他们的目的很少是为了报复对荣誉的侮辱——尽管这可能是战斗规定的理由——而是为了在战争结束后能够像约翰·梅森在一次特别血腥的战斗结束时所说那样:「主很高兴打击我们的敌人,赐予我们他们的土地作为遗产。」

结论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殖民时期的美洲不仅是地理上的碰撞,更是文明与文化的剧烈冲突。印第安人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面对着来自欧洲的强大力量。尽管他们试图通过和平共处和有限的战争方式来应对挑战,但最终仍无法抵挡欧洲殖民者的无情扩张。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美洲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全球历史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印第安人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而欧洲殖民者则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秩序和技术手段。两者之间的碰撞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对抗。通过理解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过去,也能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宝贵的借鉴。


以上内容涵盖了殖民时期美洲的历史背景、文化冲突以及战争方式的差异,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现这一复杂而重要的历史阶段。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

发表评论

Only people in my network can comment.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知差(chai)网 🐾 DeepracticeX 社区 🐾 老薛主机 🐾 智柴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