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边疆理论与新政的深度剖析

边疆与美国早期的发展

最糟糕的情况下,人们仍可以爬上篷车西进,那里有尚未开垦的草原,为那些在东部无法挣得一席之地的人们提供避风港。这一景象仿佛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传统上,发生经济萧条的时候,西部总是有新的土地供我们使用;而我们暂时的不幸最终亦会照亮我们的昭昭天命 ✨。

然而,随着工业化以及通讯、交通与农业机具的快速进步接踵而来 😲,结果资本主义的步伐开始超越拓荒者,政治与经济势力也结成一体。罗斯福表示:这种生产模式一度带来巨大好处,并创造了前所未闻的财富 💰,美国及其人民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了。他说:「机械时代的优势如此明显,以至于美国无所畏惧、甚至欣然地拥抱其优缺点,而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不过,进入二十世纪后,时移势易 —— 美国已经抵达「最后的边疆」 🛤️。再也没有新的无主地。这样的情势打破了政治势力的平衡,使其往「工业集团」的一端倾斜。

罗斯福的新政理念

罗斯福并未利用这个论点(边疆安全阀的关闭将令美国招牌的自由放任经济更容易陷入危机)推出一个替代性的、首尾一贯的经济政策。正如他的传记作家写道:他是一名思想过于跳跃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突发奇想的政策制定者 🤔。罗斯福反而用这个论点,提出了一种理解个人与政府的关系的新构想。一名作家指出:正如罗斯福在联邦俱乐部所做的那样,他经常提出边疆理论的「缩小版草图」,以解释为什么长久以来鲜少实施管制的民主政府,会被主张大幅管制的政府所取代。

例如,一九三六年,罗斯福在阿肯色州的小岩城(Little Rock)提供了一幅这样的草图,他特别花了些时间颂扬安德鲁.杰克森开垦了密西西比河谷,接着又用几句话推翻刚刚说过的话:「今日这样的生活不复存在。这种朴实已经消逝,如今我们既是个人也是整体,无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都是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文明的一份子。」罗斯福在说明社会安全法案时又说:「我们必须掌握事实,即经济法则并非由自然决定,而是由人类所制定。」罗斯福说:「我们这个由人类打造的社会」传达了一种新的社会团结的道德观。

大萧条中的生态危机

大萧条不仅是经济危机,也是生态危机,而边疆理论有助于新政推动者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 🍃。一九三五年,农业次长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Rexford Tugwell)在〈不要再有更多的边疆〉(No More Frontiers)这篇石破天惊的论文中表示:几百年来,美国在大陆的任意扩张已导致「不受约束的农耕方式」。特格韦尔说:这个迁徙与向前进的「民族史诗一度非常浪漫」,但是它也令美国农民习惯使用不可持续的技术,因此产生了广泛的土壤侵蚀问题。

由于假设土地无限,美国农田比露天矿场还少,而持续无视上限,也令美国人最终在大萧条时触底。引进拖曳机与打谷机等技术,只是进一步将浪费的农耕习惯传播至更广大地区 —— 一如特纳本人写道:「砍伐并烧毁浓密而广大的森林」,令南方的森林倒下、北美大平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摧毁,同时也令农民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直到一九二○年代,沙尘暴卷起东部土壤表土并形成巨大阴云,将城市笼罩在黑暗之中,「在全国其他地方则下起泥巴雨……饲料作物枯萎、水道干竭,饥饿的牲畜等待救援」,「数百万名经济难民」绝望地在土地上找寻食物。

罗斯福的新政应对这场生态危机的方式令人惊艳,它对于集体公共利益的眼界之深远,是自由民局后所前所未见的:政府重新安置家庭、提供工作、植树、复原壤土、重新植草、扩大国家公园、归还土地给美洲原住民放牧,以及夯实沙土。

新政中的社会道德观

其他改革者也运用边疆理论,提出新的社会道德观。罗斯福的劳工部长弗朗西丝.珀金斯(Frances Perkins)同样主张,广泛的边疆扩张导致土壤甚至是人类价值等各方面的侵蚀:即「人命贬值与通货紧缩」。过剩的人口在农地上劳作直至早逝,之后他们的孩童也重复同样的过程。她同意国家繁荣是在边疆创造的,但这并不源于「无主地」的分配创造了价值。相反地,一九三四年,珀金斯在一本名为《工作中的人们》(People at Work)的书中指出了边疆理论的性别化基础,即财富是由家庭生产的「免费劳动」所创造(因为无偿所以免费)。妇女与孩童的无偿劳动,令「国家财富净利」增加。

换句话说,拓荒者的「自由」与其说是能随时逃逸至无尽边疆,不如说是能够控制家庭劳动。珀金斯呼吁新一波的「良心觉醒运动」,至少提供足够的报酬、有尊严的劳动条件并限制童工,而这也是一九三八年《公平劳动标准法案》的目标。

新政对多元文化的推动

新政将边疆理论社会主义化,令改革者们得以拒绝种族主义与白人至上主义者。本土主义运动的领袖们正想像着盎克鲁人、撒克逊人与北欧的庄稼汉在边疆上朝着伟大迈进。然而,新政推动者们未将边疆视为某种神话,而是一种病理,象征在追求国家独特性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失序。这种看法为包容与开放性开启了新的空间。

罗斯福本人是哈德逊河谷荷兰裔仕绅,是美国最神圣的撒克逊系谱中的一员(「这是一个清教徒国家」,他曾经对一名经济顾问说道,而这名顾问是爱尔兰移民的儿子,「天主教徒与犹太人在这里都得接受苦难」)。然而,罗斯福的顾问们仍是提出文化多元主义等概念的先锋,即所有人在这个国家都有一席之地。

新政与墨西哥的比较

将边疆理论社会主义化,也意味着将美国历史去例外化或相对化。相比之下,新政推动者们则强调共通性,即各国被压迫与政治斗争的历史。以鲁伯特.万斯(Rupert Vance)的《另一半的人是如何居住》(How the Other Half Is Housed)以及亚瑟.拉珀(Arthur Raper)的《农民序言》(Preface to Peasantry)等研究为代表的新乡村社会学,不仅提供联邦政府农业政策的相关资讯,也揭示了美国与另一个国家的共通点:墨西哥。这个国家经历的种族统治、劳役偿债制、破败的住房,以及农场主的巨大势力,反映了美国一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与西南方的历史。

时至罗斯福竞选之际,力图战胜压迫历史的墨西哥革命,其各个阵营已经团结成为一个稳定的政府,并在一九一七年实施了全球首部社会民主宪法,保障公民教育与医疗权利、合理工资与组织工会的权利。墨西哥总统拉萨洛.卡德纳斯(Lázaro Cárdenas)在一九三四年胜选后,加速了一项包括土地改革的经济改革计划。

当他在一九四○年卸任时,卡德纳斯已经把将近四千五百万英亩的土地(许多土地都被美国企业强占)分配给八十一万户家庭。重新分配土地的计划,包括将一大部分原本属于亚奎人家园的土地恢复为单一原住民集体农场(ejido) —— 集体持有、经营与管理的土地(卡德纳斯的行动相当于罗斯福将原本属于契罗基人的乔治亚土地归还给他们,或是将田纳西西部归还给克里克人)。墨西哥也将大量美国持有的财产国有化,包括标准石油的财产。

此前,自威尔逊政府起的美国国务院与企业界都联手谴责墨西哥宪法曲解个人权利的理念,特别是财产权方面。不过,罗斯福政府内阁成员却前往墨西哥朝圣,将其土地改革视为模范,且有可能在美国尝试。他们研读其宪法,思索是否能将类似的社会权利放入美国宪法。

新政的经济政策

实际上,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连贯一致。在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罗斯福政府历经长达八年的摸索过程。他的新政蹒跚地向前,时而左倾,突然右转,接着再度靠左,尝试这个计划(监管银行)后,接着又再演练另一个计划(公共工程),或是在尝试新的计划(社会安全局与农业安全管理局)前,又被最高法院告知前一项计划(像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案〔National Recovery Act〕)违宪)。大部分施政为工人和农民提供巨大的纾缓,而且有助于在乡村重建一个可行的家庭农业式经济。

然而,与此同时,无论是立即纾困、赋予工会政治权利、为小农提供技术与金融援助,这些政策的重要性仍不及协助创造大型出口导向的工业和农业来得重要。

一九四一年的珍珠港遭袭事件,令美国汇集其集体能量,联邦政府开始增税、配给物资、征兵、控制价格,并征用底特律与迪尔伯恩(Dearborn)几乎所有的工厂来生产所需的军备物资。而战争的逼近,也让「边疆」一词逐渐回复至其原始意涵,指涉防御前线或警戒线。随着美国将拉丁美洲国家整合进共同防御条约当中,分析家们也开始将整个西半球的边陲地区视为美国的「边疆」。

罗斯福是否认为莱茵河是美国的边疆?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他确实凭借向外扩张,成功地建立一个崭新且稳定的政治联盟(这是就经济上而言,不过这也意味着将外交与军事力量拓展至亚洲,以便与日本日益壮大的势力竞争)。新政的持久性仰赖两大支柱。首先,罗斯福政府尽全力打开外国市场,此举有助于巩固由高度资本化产业构成的强大经济部门。这些产业包括银行、化学、石油、制药、电力以及底特律汽车企业,大部分都支持新政联盟在未来三十年的两个目标:资本主义向外扩张,以及允许公民权等政治自由主义在国内逐步扩展。

第二个支柱与美国农业部门有关,即有必要维持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以及打开外国市场以便出口。通常农业部门的成员 —— 南方棉花与蔗糖农场主、中西部与加州农民,以及西南部牧场主,很难称得上是新政改革的盟友。例如南方农场主,他们在一八七○年代重建时期、也就是北方撤军后恢复了势力。这些人视特格韦尔与珀金斯为别有用心的推手,甚或是革命份子。

对于新政机关的反对,如同针对自由民局一样,更多是不满它们所代表的价值观而非其实际作为。联邦机关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特别是在南方。在那里,农场主掌控了民主党。白宫为了取悦南方民主党人,下放许多计划的行政权,令当地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实际经营这些计划。这也意味非裔美国人无法享受到许多政府福利。新政通过的最重要的立法之一 —— 《全国劳资关系法案》(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提升了工人筹组工会与集体协商的权利,但是为安抚南方农场主,该法排除适用于乡村工人,而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非裔美国人。

「真的很糟糕,」一九三七年,特格韦尔致信罗斯福抱怨,认为联邦政府对农民的援助实在过于畏缩,「通过的佃农法案不允许集体与合作行为。」他说道:「如果我想看到新政目标付诸实现,就得去墨西哥一趟。」「你看到卡德纳斯对那些反对自己财产被没收的大农场主做了什么吗?」罗斯福无意像卡德纳斯那样对待农场主:即借由没收财产的方式瓦解其政治势力。很快地,两国改革运动中最有活力且最富实验性的时期将要告终。卡德纳斯的继任者相对保守,而到了一九四○年代初期,全神贯注于战事的罗斯福将采取措施,确保农场主持续有工资低廉的农场工人可用。

墨西哥季节性移工计划(Bracero Program)始于战事最严峻的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此时德国国防军包围史达林格勒,美国在太平洋对日本展开反击,距离诺曼第登陆的D日则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将近五百万名墨西哥工人将持旅游许可合法入境美国。稳定供应的低工资劳动力是美国农民的梦想,特别是那些位于加州、佛罗里达、西南部与太平洋沿岸的农场主。

总的来说,美国的边疆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从最初代表着希望与自由的象征 🌅,到后来成为理解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态等问题的重要视角 👓。罗斯福的新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边疆理论的重新诠释和应用,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阻碍,但新政的努力无疑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发表评论

Only people in my network can comment.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知差(chai)网 🐾 DeepracticeX 社区 🐾 老薛主机 🐾 智柴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