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美与自然智能:从胡佛大坝到互联网的沉思

一、胡佛大坝:技术力量的象征 🏞️

当我第一次站在胡佛大坝前,那40英尺高的发电机仿佛成为了时间与空间的永恒见证者。它不仅仅是一个机械装置,更像是一种包含寓意的力量,正如早期天主教徒对十字架的敬畏。这个巨大的轮子以令人眩晕的速度旋转,却只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某种超越人类理解的语言。它不会惊醒附近的婴儿,偶尔响起的嗡嗡警报声,更像是在提醒人们它为了维持电能而承担的细微压力。

琼·狄迪恩(Joan Didion)在她的《白色相册》中描述了她对胡佛大坝的朝圣之旅。她写道,自从1967年那个下午她第一次见到这座大坝后,它的影像从未完全离开她的内眼。无论是在洛杉矶还是纽约,当她与某人交谈时,大坝的白光会突然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与红石峡谷的铁锈色、灰褐色和淡紫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胡佛大坝的多重意义

胡佛大坝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杰作,它还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与技术关系的深刻思考。高耸的大坝阻碍了鲑鱼的洄游,洪水淹没了家园,这使得人们对技术的敬畏与恐惧交织在一起。我们对待最大的科技创造物,就像对待那些让我们既反感又敬畏的人一样,它们激起了我们最深切的爱与恨。一方面,大坝展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也提醒我们河流有自己的愿望,最终河水将漫过大坝,回归自然的怀抱。

二、技术崇拜:从工具到图腾 🛠️

技术崇拜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几乎每一件人类制造的事物都有其崇拜者。汽车、枪、饼干桶、钓竿卷盘、餐具……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在某些人眼中却是不可替代的宝贝。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家谢里·特尔克(Sherry Turkle)将这种对特定技术的推崇称为“唤起情感的事物”。这些技术元素成为图腾,帮助爱好者自我定位、回忆或思考。

医生可能热爱自己的听诊器,作家可能珍爱某支特定的笔,调度员可能中意他的无线电设备,程序员可能因为计算机的逻辑之美而一见倾心。特尔克指出,我们的思维与我们喜爱的事物同步,而我们所喜爱的就是与我们思维同步的事物。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存在于个人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对技术的整体态度上。

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家园 🌐

对于许多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家园”。它是分布广泛的电子发电机,接收信息的装置,但随着它的成熟,它更像是我们的科技家园。在这个没有路标的地带,我们可以真正迷失自我,沉浸在未知的信息海洋中。尽管它的创造者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意图,但它仍然是一块未开垦的荒地,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

我发现自己从网络中受益颇多。它是意志坚定的行善者,总是在奉献。我用激动不安的手指抚摸它,它被我的欲望支配,就像情人。想要了解神秘知识?这里有。预测未来?这里有。前往隐秘去处的地图?这里有。网络的美丽在于它的无限扩展性,它悄悄地将链接的卷须伸入一切事物,一切地方。它的知识如此渊博,以至于我每次遨游其中时,都感觉自己得到了扩展。

三、技术的进化:从功利到艺术 🎨

技术并不希望只有功利色彩。它也希望成为艺术,美丽而“无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原本实用的技术逐渐转向娱乐用途。帆船、开放式敞篷车、钢笔和壁炉,这些曾经的功能性物品如今已成为美丽的装饰品。灯泡价格低廉时,谁会想到有人还会使用蜡烛?但现在,使用蜡烛已经成为了富人的无用之举。未来,一些最常用的技术可能会变成美丽的无用之物,甚至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

机器动物:未来的伴侣 🤖

随着机器的进化,机器动物(如宠物机器人)将逐渐赢得我们的心。即使是最简单的仿生机器动物,也能让我们产生感情。互联网显示了人们可能产生的热情。全球互联网近乎有机的相互依存和自然形成的感知力赋予它野性,而这股野性抓住了我们的感情。我们被它的美丽深深吸引,它的美丽来自进化。

未来,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将创造显而易见的非人类智能、机器人和非地球生命。所有这些创造物将释放出经过进化的魅力,令我们惊叹不已。当这样的前景真的到来时,我们将会发现承认对科技的迷恋不再像以前那么难。数以千万计的新型人造品的加速出现将为技术元素增添更多附属层,赋予现有技术更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加嵌入式知识的层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它的美感将逐年提高。

四、自然智能:从岩蚁到乌鸦 🐜🐦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对自然界的智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岩蚁个头极小,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不超过10万个,但却能够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它们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测量洞穴的体积,甚至估算不规则空间的体积。岩蚁采用的斜线交叉计算方法,是人类直到1733年才发现的布丰投针法。这些不可思议的小蚂蚁展示了令人吃惊的强大计算能力。

动物的大脑像军团一样发挥集体作用,即使相当愚笨者也能有惊人之举。亚洲象可以扯下树枝作为甩鞭,赶走苍蝇;海狸在开始建造大坝之前会囤积建筑材料,表现出制订未来计划的能力;松鼠则不断凭智慧战胜那些非常聪明的大学毕业的郊区居民,控制他们后院里的鸟食罐。

植物也具有分布式智能。生物学家安东尼·特瓦斯(Anthony Trewavas)在其论文《植物智能的各个方面》中指出,植物展示了缓慢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我们对动物智能的多数定义。它们极为精细地感知周边环境,评估威胁和竞争,然后采取行动。查尔斯·达尔文曾写道:“认为根尖的作用与某种低等动物的大脑相似,不能算夸大其词。”

超凡智能的独立进化 🧠

超凡智能并不是灵长类动物的专利。鲸类和鸟类也展现了类似的智慧模式。海豚和鲸类不仅展现出智慧,而且偶尔还显露出与人类相同的智慧模式。例如,被驯化的海豚会训练刚被捉住的海豚。乌鸦、渡鸦和鹦鹉则是鸟类中的“灵长类”,它们的前脑与非人猿类的前脑大小相当,脑重与体重的比例也和猿类相同。新喀里多尼亚乌鸦像黑猩猩那样制作小鱼叉,有时还会保存制作好的鱼叉。这些动物的行为表明,超凡智能至少独立进化了三次:带翅膀的鸟类、回归大海的哺乳动物和灵长类。

五、技术与自然的融合 🌱

技术与自然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技术不仅模仿自然,还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然。我们创造了能够自主学习的机器,开发了能够模拟生物行为的算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令人惊叹的智能形式。岩蚁的计算能力、植物的分布式智能、鸟类的复杂行为,这些都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

在未来,技术将继续进化,创造出更多美丽而无用的物品。我们将更容易爱上这些技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备艺术性。机器动物将成为我们的伴侣,互联网将成为我们的家园,而技术的美感将与自然界的壮丽媲美。

结语

技术与自然的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我们不仅要欣赏技术的美,还要理解它背后的智能。无论是胡佛大坝的宏伟,还是岩蚁的微小计算,都是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的见证。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技术的边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技术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步子哥
2023年10月

发表评论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知差(chai)网 🐾 DeepracticeX 社区 🐾 老薛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