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美国大选中,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亿万富翁的财力与科技巨头的身份,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再次当选倾注了巨大资源。然而,仅仅数月后,这对曾经的「最佳盟友」却走向分裂。2025年6月6日,《华尔街日报》报道,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起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民意调查,询问其超过2亿粉丝是否应创建一个新政党。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热议,也让人们开始思考:这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是否正在为自己的政治野心铺路?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公开指责特朗普「忘恩负义」,称自己为特朗普的胜选花费了数亿美元,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场从亲密合作到公开对峙的戏剧性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又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与商业格局?
本文将深入剖析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的起伏,探讨民意调查背后的动机,以及马斯克可能的未来布局。通过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我们将带您走进这场权力与理念的博弈,揭示科技与政治碰撞的火花。
🚀 从「金主」到「弃子」: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恩怨始末
2024年,美国大选如同一场史诗级的角斗。特朗普作为共和党候选人,面对资金短缺和主流媒体的围剿,处境艰难。此时,马斯克挺身而出,化身「硅谷钢铁侠」,为特朗普的竞选注入强心剂。他不仅通过X平台为特朗普宣传造势,还豪掷2.5亿美元创建「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America PAC),甚至在摇摆州推出「百万美元抽奖」活动,激励选民投票。马斯克的加入,宛如给特朗普的竞选装上了一枚SpaceX火箭,助力其冲破阻力,最终重返白宫。
注解: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是一种允许个人或组织为政治候选人筹集和支出无限资金的实体,但不得直接与候选人竞选团队协调。马斯克的America PAC在2024年大选中为特朗普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
特朗普投桃报李,任命马斯克为「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简称DOGE)的负责人。这个非正式部门,旨在削减联邦政府开支、优化官僚体系,成为马斯克施展抱负的舞台。2025年初,马斯克以一贯的雷厉风行,带领团队在财政部、小企业管理局等11个联邦机构中寻找浪费与低效,宣称在执政百日内为政府节省了1600亿美元。他的「双帽」造型——一顶写着「美国湾」,另一顶带有特朗普标志——在白宫会议上成为媒体焦点,象征着两人亲密的合作。
然而,好景不长。马斯克的激进改革触动了华盛顿的官僚体系,也引发了利益集团的反扑。民主党人指责他「以权谋私」,共和党内阁成员则对他的强势作风颇有微词。更致命的是,马斯克的商业帝国——特斯拉、SpaceX、X等——因其高调政治参与而受到冲击。特斯拉股价因左翼消费者的抵制而下滑,利润一度暴跌71%。投资者开始质疑马斯克是否将过多精力投入政治,而忽视了企业的核心业务。
到了2025年3月,裂痕开始显现。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逐渐减少提及马斯克,而马斯克则公开抱怨政府效率部成了「替罪羊」,所有裁员风波都被归咎于他。4月,马斯克与特朗普的首席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爆发激烈争吵,马斯克在X上称纳瓦罗「比一袋砖头还蠢」,进一步暴露了与特朗普团队的紧张关系。到5月,马斯克宣布大幅减少在政府效率部的时间,并于5月28日正式辞职,结束了为期130天的「特殊政府雇员」生涯。
注解:根据美国法律,「特殊政府雇员」(Special Government Employee, SGE)可在365天内为政府工作不超过130天,需遵守道德规范和财务披露要求。马斯克的辞职与其任期限制到期有关,但也反映了其与特朗普团队的矛盾。
🗳️ 民意调查的深意:马斯克要「另起炉灶」?
2025年6月6日,马斯克在X平台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询问粉丝是否支持创建一个新政党。这一举动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网络讨论。民意调查的具体措辞虽未公开,但结合马斯克的后续发言——「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还有3.5年,但我还会活跃40多年」——不难看出,他正在试探公众对新政治力量的接受度。
马斯克为何选择此时抛出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 对共和党的失望:马斯克在2024年大选中全力支持共和党,但特朗普上台后,其政策立场逐渐偏向反科技、反新能源。例如,特朗普提议削减电动车(EV)补贴,这直接威胁到特斯拉的利益。马斯克在X上公开批评特朗普的税改法案,称其「会让美国负债更多,老百姓更难受」,并威胁资助反对该法案的共和党人。这种公开对抗表明,马斯克对共和党的忠诚已荡然无存。
- 个人野心的延伸:马斯克从不掩饰自己的宏大愿景——无论是殖民火星,还是重塑人类智能。他曾自称「温和民主党人」,但近年来因文化议题(如变性争议)与民主党决裂,转而支持共和党。如今,共和党也无法完全承载他的理念,一个新政党或许是他实现「最大化个人自由与才华」愿景的新平台。
- 商业利益的保护:马斯克的商业帝国高度依赖政府政策。SpaceX与NASA和美国空军的合同价值220亿美元,特斯拉则需应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审查。特朗普政府对新能源和AI的保守态度,可能迫使马斯克寻求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以确保企业利益。
为了直观展示马斯克政治参与的转折点,以下图表总结了其与特朗普关系的关键节点:

注解:图表中的「亲密度」基于事件分析主观估算,反映马斯克与特朗普合作的紧密程度。2024年7月为马斯克公开支持特朗普的高峰,2025年6月则因民意调查和公开批评降至低点。
⚡ 特朗普的「忘恩负义」:马斯克的愤怒从何而来?
马斯克在X上的发言中,直指特朗普「忘恩负义」,称自己为特朗普的胜选花费了数亿美元,却未得到尊重。这一指控背后,是两人理念与利益的深刻冲突。
首先,马斯克的贡献不容小觑。据报道,他在2024年大选期间向America PAC投入至少7500万美元,部分媒体甚至估算总金额高达2.5亿美元。这些资金不仅用于竞选广告,还支持了选民动员和数据分析,弥补了特朗普竞选团队的资金短板。此外,马斯克利用X平台的影响力,亲自为特朗普站台,并在宾夕法尼亚州等摇摆州组织集会。他的高调参与,显著提升了特朗普在科技界和年轻选民中的吸引力。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回报却未能满足马斯克的期待。马斯克希望通过政府效率部推动系统性改革,但其提案(如裁减428个联邦机构)遭到官僚体系和国会的强烈抵制。特朗普虽然在公开场合称赞马斯克,但私下对其激进作风颇有保留。例如,特朗普在2025年4月30日的内阁会议上虽表示「马斯克受到不公平对待」,却调侃他「总是想着回家,回到汽车和家人身边」,暗示其政府角色只是临时性的。
更让马斯克愤怒的是特朗普的政策转向。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提出削减电动车补贴,并对AI和新能源技术采取保守监管态度。这些政策直接冲击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计划和市场竞争力。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表示,他希望建立「自动驾驶汽车的联邦审批程序」,但特朗普政府的优先级显然更倾向于传统制造业和能源行业。
注解:电动车补贴是美国政府为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提供的税收优惠,特斯拉作为电动车龙头企业,高度依赖这些政策。特朗普的保守能源政策可能导致特斯拉失去市场优势。
🌌 新政党的可能性:马斯克的「第三条路」
马斯克的民意调查引发了一个大胆的问题:他真的会创建一个新政党吗?从历史看,美国两党制根深蒂固,新政党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如19世纪的共和党)。然而,马斯克的独特优势——巨额财富、社交媒体影响力、跨行业影响力——让他具备了挑战传统政治格局的潜力。
一个可能的「马斯克式政党」可能围绕以下核心理念:
- 个人自由与创新:马斯克多次强调「最大化个人自由和才华」,这与他对繁琐监管和官僚体系的厌恶一致。新政党可能倡导减少政府干预、加速科技创新。
- 科技优先:与特朗普的传统产业倾向不同,马斯克可能推动AI、电动车、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的发展。
- 文化中间派:马斯克对民主党激进左翼文化的反感和对共和党保守主义的保留态度,暗示他可能寻求一条中间路线,吸引对两党均不满的选民。
然而,创建新政党的挑战不容忽视。首先,马斯克需投入巨额资金和时间,而他已表示将减少政治开支。其次,新政党可能分裂共和党票仓,导致民主党渔翁得利。此外,马斯克的公众形象两极分化——支持者视他为「时代伟人」,批评者则认为他自私自利——这可能限制新政党的广泛吸引力。
注解:美国两党制下,新政党需在选民登记、竞选筹款和国会席位争夺中与民主、共和两党竞争,成功概率极低。历史上,罗斯·佩罗(Ross Perot)1992年的改革党是近期最接近成功的案例,但最终未获选举人票。
💡 商业与政治的权衡:马斯克的下一步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决裂,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科技与政治碰撞的缩影。作为特斯拉、SpaceX和X的掌舵人,马斯克的商业决策深受政治环境影响。2025年5月,他公开承诺「未来五年死磕特斯拉霸主地位」,并否认政治参与损害了品牌形象。他承认失去部分左翼消费者,但也在右翼市场中获得增长。这种两极化的市场反应,凸显了马斯克在政治与商业之间的艰难平衡。
从长远看,马斯克可能采取以下策略:
- 回归商业核心:特斯拉正加大对完全自动驾驶(FSD)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投入,马斯克需集中精力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
- 低调政治参与:虽然他表示将减少政治开支,但马斯克可能通过X平台和有限捐款,继续影响政策方向。
- 全球布局调整: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马斯克可能加速特斯拉和SpaceX在中国的业务,以分散风险。
🌍 全球视角:马斯克的博弈如何影响世界?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恩怨,不仅是美国的内部戏码,也对全球科技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马斯克因支持特朗普而受到部分网民的追捧,被称为「时代的伟人」。然而,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政策(如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可能波及特斯拉在中国的供应链。马斯克需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既维护特斯拉的全球市场,又应对美国国内的政策压力。
在欧洲,特斯拉面临宝马、丰田等传统车企的竞争,而特朗普的25%汽车进口关税可能推高欧洲车企成本,间接为特斯拉提供机会。然而,马斯克若继续高调参与政治,可能进一步疏远欧洲的左翼消费者。
注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但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特斯拉作为全球化企业,需灵活调整生产与销售策略。
🎭 结语:马斯克的下一幕
从「金主」到「弃子」,从白宫的座上宾到X上的批判者,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演变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马斯克的民意调查,或许是他对共和党失望的宣泄,或许是他政治野心的试探。无论结果如何,这位科技巨头的每一步都将牵动全球的目光。
马斯克曾说:「我还会活跃40多年。」这不仅是对特朗普任期的微妙讽刺,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无限可能。也许,他会回归特斯拉的车间,继续追逐自动驾驶的梦想;也许,他会在X上掀起更大的政治风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马斯克从不甘于平庸。他的故事,远未落幕。
参考文献
- 《由于投资者对马斯克感到不满,特斯拉董事会被曝正寻找新的CEO人选》,观察者网,2025年4月30日。
- 《马斯克不背锅》,新浪财经,2025年6月1日。
- 《马斯克真的会离开美国政府效率部吗?》,BBC News 中文,2025年4月25日。
- 《马斯克:世界首富改变美国白宫的五种方式》,BBC News 中文,2025年5月29日。
- 《晨枫:马斯克对特朗普有多重要?》,观察者网,2025年3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