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T. S. (1991). An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life. ✅Artificial Life II, 371-408.
Sims, K. (1994). Evolving virtual cre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15-22.
Langton, C. G. (1989). Artificial life: The proceeding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workshop on the synthesis and simulation of living systems. ✅Santa Fe Institute Studies in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 6.
Joyce, G. F. (2002). The antiquity of RNA-based evolution. ✅Nature, 418(6894), 214-221.
1.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进化不再仅仅是生物学的专利。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开拓未知领域,甚至创造出全新的生命形式。本文将探讨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的应用,特别是在人工生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回顾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我们将看到进化如何被用于创造和理解生命,以及它对未来科学和技术的深远影响。
2. 进化:不仅仅是自然的选择
2.1 控制与进化的结合
雷(Ray)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开放的人工进化的科学家。他认为,启动一个开放的进化系统本身已经极具挑战性,但他并不需要让系统完全自主地进化到某个临界点。相反,他会通过控制来引导系统,直到它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进化。正如卡尔·西姆斯(Karl Sims)所说,进化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与控制相结合,帮助我们实现特定的目标。
2.2 进化的三种用途
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特别适用于以下三件事:
如何到达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当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传统的线性思维往往无法提供解决方案。进化可以帮助我们在未知的空间中探索,找到那些我们无法预见的路径。
如何到达你无法想象的领域:进化不仅限于已知的边界,它能够带我们进入那些从未被人类触及的领域。通过不断变异和选择,进化可以产生出全新的结构和功能,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如何开辟全新领域:这是通向开放世界的门户。非监督式、非定向式的进化过程,就像霍兰德(Holland)设想的“恒新机器”,能够不断地自我扩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3. 生命的本质:动词而非名词
3.1 生命的定义之争
在首届“活系统合成与模拟跨学科研讨会”上,朗顿(Langton)开始思考生命的定义。传统的生命定义似乎过于狭隘,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生命形式。物理学家多恩·法默(Doyne Farmer)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特征的清单,包括:
然而,这个清单引发了争议。例如,计算机病毒虽然符合大多数条件,但我们通常不认为它是“活”的。另一方面,有些生物体(如骡子)无法自我复制,疱疹病毒也没有新陈代谢功能。这表明,生命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定义也会随之演变。
3.2 生命是一个过程
朗顿提出,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由特定材料构成的实体。他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它的组成成分。换句话说,生命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尤其是那些从事人工生命研究的人。
在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逻辑单位来模拟DNA的功能,这些逻辑单位可以通过混合和配对形成天文数字般的蛋白质编码。细胞组织、疾病、药品、味道、遗传信息等所需的蛋白质,均来自于这张小小的功能字母表。这表明,生命的核心在于其逻辑结构,而不仅仅是物质基础。
4. 从滑翔意外到生命游戏
4.1 朗顿的启蒙时刻
克里斯·朗顿(Chris Langton)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启发性。作为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曾经参与过一些看似平凡的任务,但这些经历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
在一次搬运尸体的工作中,朗顿目睹了一具尸体突然坐起来的情景,这让他意识到,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状态,更是一种行为。随后,他在医院获得了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机会,并偶然接触到了约翰·康威设计的“生命游戏”。这个游戏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了细胞的生长、复制和繁衍,给朗顿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4.2 从理论到实践
朗顿并没有止步于理论上的思考。他开始尝试设计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并最终在他的苹果II型电脑上成功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最小自我复制器只有94个字符,但却包含了完整的复制指令。这一成就让他更加坚信,生命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中实现,只要我们掌握了其背后的逻辑。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想法,朗顿召集了首届“活系统合成与模拟跨学科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这次会议成为了人工生命研究的起点,标志着科学家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计算机中创造生命。
5. 人工生命的未来
5.1 从封闭到开放的进化
杰拉德·乔伊斯(Gerald Joyce)是分子育种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致力于研究自发且能自我维持的进化系统,并希望能够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启动自组织过程。乔伊斯的目标是让分子学会如何复制自身,从而实现真正的进化。
目前,自发的进化对生物化学家来说仍然是一个梦想。尽管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进化来解决一些已知的问题,但他们还没有办法让系统迈出“进化的一步”,即发展出之前未曾有过的化学进程。乔伊斯认为,真正的进化是要闯出一片未知的新天地,而不是仅仅在现有的变异中打转。
5.2 人工生命的现实意义
如果科学家能够成功创造出一种自发进化的分子系统,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种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制造新的药物、材料或其他有用的产品,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乔伊斯相信,这将是生物学的巨大成就,相当于“在宇宙中找到了另一种乐于与我们分享这个世界的生命形式”。
然而,乔伊斯也承认,我们并不是要制造出拥有文明的人工生命。他强调,目标是创造一种与现有化学存在略有不同的人工生命形式,而不是试图复制自然界的复杂性。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
6. 结语
进化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强大的力量。无论是通过控制与进化的结合,还是通过创造全新的生命形式,科学家们都在不断拓展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朗顿、乔伊斯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现象,更是一种逻辑过程。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或许能够创造出更多种类的人工生命,进一步推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的进步,还要思考人工生命的社会伦理问题。毕竟,创造生命是一项充满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每一个决定。无论如何,进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