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界点到人工生命的探索:进化的力量与未来

1.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进化不再仅仅是生物学的专利。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开拓未知领域,甚至创造出全新的生命形式。本文将探讨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的应用,特别是在人工生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回顾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我们将看到进化如何被用于创造和理解生命,以及它对未来科学和技术的深远影响。


2. 进化:不仅仅是自然的选择

2.1 控制与进化的结合

雷(Ray)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开放的人工进化的科学家。他认为,启动一个开放的进化系统本身已经极具挑战性,但他并不需要让系统完全自主地进化到某个临界点。相反,他会通过控制来引导系统,直到它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进化。正如卡尔·西姆斯(Karl Sims)所说,进化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与控制相结合,帮助我们实现特定的目标。

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既能让系统自由发展,又能在必要时施加控制,以确保进化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这种控制与进化的结合,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复杂的系统中找到最优解,而不仅仅是依赖随机的变化。

2.2 进化的三种用途

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特别适用于以下三件事:

  • 如何到达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当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传统的线性思维往往无法提供解决方案。进化可以帮助我们在未知的空间中探索,找到那些我们无法预见的路径。

  • 如何到达你无法想象的领域:进化不仅限于已知的边界,它能够带我们进入那些从未被人类触及的领域。通过不断变异和选择,进化可以产生出全新的结构和功能,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 如何开辟全新领域:这是通向开放世界的门户。非监督式、非定向式的进化过程,就像霍兰德(Holland)设想的“恒新机器”,能够不断地自我扩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3. 生命的本质:动词而非名词

3.1 生命的定义之争

在首届“活系统合成与模拟跨学科研讨会”上,朗顿(Langton)开始思考生命的定义。传统的生命定义似乎过于狭隘,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生命形式。物理学家多恩·法默(Doyne Farmer)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特征的清单,包括:

  • 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
  • 自我复制的能力
  • 自我表征(基因)的信息库
  • 使特征持久的新陈代谢功能
  • 功能交互
  • 彼此相互依赖,或能够死亡
  • 在扰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 进化的能力

然而,这个清单引发了争议。例如,计算机病毒虽然符合大多数条件,但我们通常不认为它是“活”的。另一方面,有些生物体(如骡子)无法自我复制,疱疹病毒也没有新陈代谢功能。这表明,生命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定义也会随之演变。

3.2 生命是一个过程

朗顿提出,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由特定材料构成的实体。他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它的组成成分。换句话说,生命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尤其是那些从事人工生命研究的人。

在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逻辑单位来模拟DNA的功能,这些逻辑单位可以通过混合和配对形成天文数字般的蛋白质编码。细胞组织、疾病、药品、味道、遗传信息等所需的蛋白质,均来自于这张小小的功能字母表。这表明,生命的核心在于其逻辑结构,而不仅仅是物质基础。


4. 从滑翔意外到生命游戏

4.1 朗顿的启蒙时刻

克里斯·朗顿(Chris Langton)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启发性。作为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曾经参与过一些看似平凡的任务,但这些经历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

在一次搬运尸体的工作中,朗顿目睹了一具尸体突然坐起来的情景,这让他意识到,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状态,更是一种行为。随后,他在医院获得了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机会,并偶然接触到了约翰·康威设计的“生命游戏”。这个游戏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了细胞的生长、复制和繁衍,给朗顿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那一刻,他看到了计算机屏幕上那些自我复制的细胞模式,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本质。他意识到,计算机程序或许可以成为创造生命的一种手段。

4.2 从理论到实践

朗顿并没有止步于理论上的思考。他开始尝试设计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并最终在他的苹果II型电脑上成功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最小自我复制器只有94个字符,但却包含了完整的复制指令。这一成就让他更加坚信,生命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中实现,只要我们掌握了其背后的逻辑。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想法,朗顿召集了首届“活系统合成与模拟跨学科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这次会议成为了人工生命研究的起点,标志着科学家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计算机中创造生命。


5. 人工生命的未来

5.1 从封闭到开放的进化

杰拉德·乔伊斯(Gerald Joyce)是分子育种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致力于研究自发且能自我维持的进化系统,并希望能够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启动自组织过程。乔伊斯的目标是让分子学会如何复制自身,从而实现真正的进化。

目前,自发的进化对生物化学家来说仍然是一个梦想。尽管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进化来解决一些已知的问题,但他们还没有办法让系统迈出“进化的一步”,即发展出之前未曾有过的化学进程。乔伊斯认为,真正的进化是要闯出一片未知的新天地,而不是仅仅在现有的变异中打转。

5.2 人工生命的现实意义

如果科学家能够成功创造出一种自发进化的分子系统,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种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制造新的药物、材料或其他有用的产品,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乔伊斯相信,这将是生物学的巨大成就,相当于“在宇宙中找到了另一种乐于与我们分享这个世界的生命形式”。

然而,乔伊斯也承认,我们并不是要制造出拥有文明的人工生命。他强调,目标是创造一种与现有化学存在略有不同的人工生命形式,而不是试图复制自然界的复杂性。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


6. 结语

进化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强大的力量。无论是通过控制与进化的结合,还是通过创造全新的生命形式,科学家们都在不断拓展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朗顿、乔伊斯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现象,更是一种逻辑过程。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或许能够创造出更多种类的人工生命,进一步推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的进步,还要思考人工生命的社会伦理问题。毕竟,创造生命是一项充满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每一个决定。无论如何,进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Ray, T. S. (1991). An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life. Artificial Life II, 371-408.
  2. Sims, K. (1994). Evolving virtual cre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15-22.
  3. Langton, C. G. (1989). Artificial life: The proceeding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workshop on the synthesis and simulation of living systems. Santa Fe Institute Studies in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 6.
  4. Joyce, G. F. (2002). The antiquity of RNA-based evolution. Nature, 418(6894), 214-221.

附录

  • 元胞自动机:一种离散模型,由一系列网格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状态根据其邻居的状态变化。最著名的例子是“生命游戏”。
  • 核酶: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能够促进化学反应。
  • 冯·诺依曼自我复制器: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提出的理论模型,描述了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系统。

发表评论

Only people in my network can comment.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