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通货膨胀:政府的货币发行与税收的重要性

在探讨通货膨胀的历史案例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的货币发行与税收政策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几个关键的历史事件出发,深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

1. 殖民地时期的纸币发行

1.1 殖民地的纸币困境

在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禁止殖民地铸造货币。当时的一些评论家,包括亚当·斯密,指出尽管这些殖民地的纸币不能兑换为贵金属,但只要纸币的发行量没有超过总税收太多,纸币还是能保值的(Wray,1998)。正如现代货币理论家所说,“税收驱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人们用纸币交税,纳税人就会接受纸币。然而,纸币的价值是由其获取难易程度决定的。如果钱“长在树上”,把它摘下来所需要的工作量就是纸币的价值。亚当·斯密警告说,如果殖民地政府向市场上发行了太多纸币,人们很容易就能获得纸币缴纳税款,纸币的流通价值就会降低。 🍃💰

1.2 大陆币和南部联盟币的教训

大陆币和南部联盟币都有共同的缺陷。首先,由于战争需要(英国对殖民地的战争和南北战争),货币过于充足。战争一般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政府开支刺激了需求,导致商品短缺、物价上涨。然而,这种情况在美利坚合众国(北方)也出现了,其发行的货币面临很高的通胀压力,只不过,情况没有联盟国(南方)那么糟糕。其次,南北方的相同之处还在于税收,无论是大陆币还是南部联盟币,基本上都没有税收支持。 📜💥

在第一种情况下(美洲大陆币),松散的殖民地邦联要对抗强大的英国,它们没有足够的权限强行征税;在第二种情况下(南部联盟币),联盟国的代表认为,人民已经饱受南北战争之苦,立法者不想增加他们的税负。相比之下,北部尽管存在巨额赤字,为了驱动货币,还是保留了税收制度,因此,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可能有些人认为,南方货币的情况更糟糕是由于联盟国对其获胜前景过于悲观,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即使是在战争进入尾声、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联盟国仍然能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这样看来,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政府无法强制征税是两次通胀真实的原因所在。 📈💸

2. 历史上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

2.1 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毫无节制地印发没有黄金支持的法定货币,完全不考虑恶性通胀的后果。但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不得不用黄金支付一笔难以想象的巨额赔款,这对德国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更糟糕的是,德国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已被摧毁或被俘,其黄金储备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只有致力于出口,才能赚得黄金,满足战胜国的赔款要求。凯恩斯在其第一本举世闻名的著作——《和约的经济后果》中主张,德国不可能支付债务。注意,这些外债基本上都以黄金计价。 📜💰

但是,德国的生产能力连国内需求都不足以满足,更不要说为了支付赔款而进行出口了。政府认为,在政治上充分征税,开放资源用于出口,以最终实现赔款目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开始依赖支出。这意味着,政府必须与国内民众争夺有限的供给,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与此同时,德国的国内生产商不得不(以外币)借款给国外,购买所需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加上对外借款使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加剧了原本就窘迫的对外借款(因为从国外进口时要支付更多本币),而且,以本币支付的赔偿费用也大大增加。 📈💥

由于上述原因,税收收入无法与物价同步上涨,德国财政赤字迅速增长,从高通胀变为恶性通货膨胀。最后,德国在1924年采用了一种新的货币,虽然它不是法定货币,却被指定为纳税货币。至此,恶性通货膨胀才终于结束。可见,如果只把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归因于政府的“印钞”行为,显然太过简单了。 📜💸

2.2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时,津巴布韦的失业率高达劳动力总数的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0%,全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政治动荡。在此之前,政府推行的细分农场的土地改革饱受争议,导致粮食生产崩溃,政府不得不依赖粮食进口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另一笔外债。随着粮食短缺,政府和私营部门开始争夺大幅缩减的供应,最终,物价被拉高。 🍽️💥

这是另一种由于政治经济原因,政府无法提高税收的情况。简单地为其贴上货币主义的政府“印钞”过度的标签,同样不足以揭示津巴布韦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动荡、农业崩溃,以及沉重的外债是该国问题的主要原因。 📜💸

3. 恶性通货膨胀的小结

在这些案例中,限制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容量)也许可以成功阻止恶性通货膨胀。然而,当你研究一个特定的恶性通胀案例时,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不仅是由政府采用了某种法定货币,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印发的货币太多而导致的。恶性通胀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但经历过恶性通胀的国家也有共同的问题:社会动荡与政治动荡、内战、生产能力崩溃(这可能是由于战争)、弱势政府、以外币或黄金计价的外债。 📜💥

我们确实观察到预算赤字上升、政府(或以政府身份的)借据增加等现象,但我们也发现,银行创造货币,资助私人支出,使其与政府争夺有限的供给,这些共同推动了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降低通胀压力,但这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恶性通胀的常见原因是某种供给限制。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采取金本位制。相反,要解决高通胀问题,政策制定者应尽量减少指数调整,稳定生产,减少需求,平息社会动荡。当高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后,采用新的货币,拖欠外债,也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

4. 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

4.1 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

2012年9月,美联储宣布全速推进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具有独特的魅力,至少美国希望是这样的。这一次美联储承诺,到2012年底,每月购买价值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s),到2015年中期,保持适当的零利率政策(ZIRP)。美联储还宣布,将购买其他长期资产,使每月的总购买量达到850亿美元。美国错误地认为,这样就可以对长期利率施加下行压力。2014年10月,美国终于开始逐步停止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春,美联储开始强化一个信息,零利率政策可能会在年中结束。 📈📊

就在美联储准备缓和QE的时候,欧洲央行加强了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胀“鹰派”人士——自2008年美联储实施金融机构救助计划以来,他们就预测美国通货膨胀已失控——开始发愁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EMU都把量化宽松政策作为最后的手段,欧洲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已江郎才尽。如果财政刺激不予讨论,货币政策是唯一可用的政策,而常规的货币政策已经倾尽所能——利率目标近乎为零——因此,美国和EMU遵循日本的例子:使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增长。 📈📊

4.2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

美联储从经济刺激转为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依赖有两个原因:

  • 第一个原因是:政策制定者已经采取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财政政策不容触及。一些人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另一些人认为政府的钱“用完了”。双方的观点都有缺陷,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强烈主张各自的观点。
  • 第二个原因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迷信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及日本“失落的十年”——实际上,日本的“失落”已持续了20年,现在仍在继续。从本质上讲,他不惜以自己的学术声誉孤注一掷,就是要指出,除了推动隔夜拆借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至零(零利率政策)以外,央行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救助银行加上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完全爆炸了——我们只剩下了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和罗恩·保罗追随者支持的货币数量理论,尽管这一理论可能会使恶性通胀的状况更加严重。 📜📊

在三轮量化宽松过程中,美联储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美联储购买资产时会贷记银行准备金,所以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果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增长——从数据上看,最高增长到数万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互相交换各自出售的资产(美联储正在购买的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以得到美联储持有的储备资产。通常情况下,银行会尽量减少持有的准备金——满足银行清算所需(银行之间用准备金进行清算),及美联储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即可,但在零利率政策环境下,银行借出准备金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危机过后,美联储转变政策,现在它支付的准备金回报虽为正,但数额很小。因此,虽然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但美联储只支付给它们一点利息。 📜📊

4.3 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没有增加支出不是伯南克的错,央行官员对财政政策没有控制权。他们手上只有一张王牌:货币政策,而且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这张王牌也失去了作用。因此,央行官员至多只有创造理性预期的罪,他们就像绿野仙踪,但其转动的方向盘却并未与经济相连。 📜📊

归根结底,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是以美联储的存款准备金代替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作为银行资产。在央行购买国债的情况下,银行利息收入减少——这使它们的利润减少。有些人提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希望银行利润减少能使它们增加更多的贷款。这并没有成为现实,实际上,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我们希望银行贷款给有意愿、有信誉的借款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孤注一掷,进行疯狂的贷款。 📜📈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量化宽松政策:你在银行有一个活期账户和一个储蓄账户,银行让你将一些资金从储蓄账户转移到活期账户,这个提议让你无法拒绝。比如,银行会给你一个烤面包机作为奖励——而你确实很喜欢烤面包。这种资金转移会让你跑出去花更多钱吗?可能不会,特别是当你担心未来时。比如,你的配偶刚被解雇,抵押贷款正在缩水。甚至,你可能会因为活期存款的利息变少而减少支出。 📜📊

同样,量化宽松实际上相当于把银行在美联储储蓄账户里的资金(国债)转移到活期账户中(准备金),因此,银行盈利减少了一两百个基点。我们的“通胀战士”可以不用担心了,因为量化宽松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不管创造了多少准备金,它们都被安全地“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无法脱身去引发通货膨胀。 📜📊

但是,量化宽松也有不好的一面。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近乎为零,同时,增加了储户的费用。低存款利率加上高费用使储户越来越少,他们从银行得到的利息都不到其积蓄的半个百分点。当然,按揭利率也有所下降,但净效应已耗尽消费者的收入。以下内容是从瑞士信贷的报告中引用的一段话: 📜📊

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是有副作用的——在过去几年中,它使个人利息收入崩溃。实际上,利息收入的下降让偿债节省的开支估计值相形见绌。比较家庭偿债成本与个人利息收入的演变,两者总量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即2008年中期,达到了峰值1.4万亿美元。根据我们对美联储数据的分析,还本付息总额——包括抵押贷款和消费服务成本——从峰值下跌了2060亿美元,利息收入从峰值收缩了约4070亿美元,是还本付息减少数额的两倍多(瑞士信贷,2011)。 📜📊

让我们客观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还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财政刺激政策吗?美国政府连续两年每年支出约4000亿美元——几乎占GDP的3%。人们对这种刺激是否“有效”争论不休,只有真正疯狂的人才会认为该政策让我们陷入了更严重的经济衰退。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大量减少了总需求,相当于奥巴马刺激量的一半。只要美联储奉行零利率政策,这种影响就不只会持续2年——它会年复一年,一直存在。 📜📊

量化宽松政策每年会减少1.5%的GDP——它就是如此刺激经济的。 📜📊

过去20年中,日本一直在实行零利率政策,我们在日本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极低的利率使经济需求受到抑制,消费者支出减少,企业投资意愿降低,经济增长乏力。 📜📊

结论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政府的货币发行问题。税收政策、社会政治稳定、生产能力、外债等因素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措施。 📜📊💥💰

发表评论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