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野化:城市生态修复的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严峻挑战。再野化(Rewil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理念,旨在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过程,重建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回顾了再野化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探讨了城市再野化的实践探索,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城市再野化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再野化;城市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公众参与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传统的城市绿化建设模式往往以人工干预为主,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再野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应用于城市生态修复实践。再野化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过程,重建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再野化的理论基础

2.1 再野化的概念与内涵

再野化是指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从而修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生态修复方法。它强调自然力量在生态恢复中的主导作用,旨在重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再野化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适度引导和管理,以促进其恢复和发展。

2.2 再野化的生态学基础

再野化基于一系列生态学理论,主要包括:

  • 自然演替理论: 强调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和演化的能力,再野化旨在通过减少人为干扰,促进自然演替过程,使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
  • 关键种理论: 强调某些物种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再野化可以通过引入或保护关键种,以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稳定。
  •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强调生境斑块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再野化可以通过构建生态网络,提升生境斑块的连通性,以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
  • 干扰生态学: 强调适度干扰对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活力的重要性,再野化可以通过模拟自然干扰,如火烧、洪水等,以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演替。

2.3 再野化的实施原则

根据 Carver 等人 (2021) 提出的再野化指导原则,再野化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几个关键原则:

  • 恢复核心区域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构建生态廊道,连接破碎化的生境斑块,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
  • 恢复自我维持和有弹性的生态系统: 减少人为干预,促进自然演替,使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
  • 考虑生态系统的动态特性: 认识到生态系统是动态变化的,允许自然干扰和演替过程的发生。
  • 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规划和实施再野化项目时,应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选择适应未来气候条件的物种和管理措施。
  •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交流合作: 再野化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利益。
  • 强调以生态为中心,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 再野化应以生态系统恢复为目标,而非以人类需求为中心,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让自然做功。

3. 城市再野化的实践探索

城市再野化是将再野化理念应用于城市生态修复的一种实践,旨在通过恢复自然过程,重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体验。

3.1 城市公园绿地的再野化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再野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减少人工干预,允许植被自然生长和演替,引入本地物种,营造多样化的生境,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例如,纽约高线公园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线性公园,通过种植本土植物,营造多样化的生境,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成为城市再野化的典范。

3.2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

城市郊野地区往往保留了较多的自然元素,是实施大尺度再野化的理想场所。通过恢复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提升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机会。例如,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的再野化项目,通过地形重塑、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措施,将废弃矿坑改造为城市郊野公园,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3.3 废弃工业用地的再野化

废弃的工业用地为城市再野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通过再野化,这些曾经被污染和破坏的场地可以转变为富有生机的城市野境。例如,上海原溶剂厂再野化项目,通过自然恢复和适度引导,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野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野生动物,成为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成功案例。

4. 城市再野化的实施策略

4.1 空间规划与设计策略

  • 构建城市生态网络: 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郊野公园、废弃地等生态空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
  • 划定再野化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根据场地条件和再野化目标,对再野化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实施差异化管理。
  • 保留和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要素: 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要素,减少人工改造,降低建设成本。
  • 设计多样化的生境类型: 根据不同物种的需求,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如草地、林地、湿地等,以提升生物多样性。

4.2 植被恢复与管理策略

  • 优先选用本地植物物种: 本地植物物种适应性强,维护成本低,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 采用近自然的植被配置方式: 模仿自然群落结构,营造多层次、多物种的植物群落,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 减少人工管理强度: 允许自然演替和适度干扰,减少修剪、施肥、喷药等人工干预措施,降低维护成本。
  • 建立长期监测机制: 对再野化区域进行长期监测,评估再野化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管理措施。

4.3 公众参与与教育策略

  • 开展再野化理念的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再野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野性景观的接受度。
  • 设计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项目: 在再野化区域开展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让公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
  • 鼓励公众参与再野化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测过程: 让公众参与再野化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升公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 培养“社区生态修复师”: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再野化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升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5. 案例分析:重庆中梁山矿坑群的再野化实践

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再野化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郊野地区生态修复案例。该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侧,占地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曾是大型露天煤矿,经过长期开采,形成了众多废弃矿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 2018 年起,重庆市启动了中梁山矿坑群生态修复工程,以再野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地形重塑、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水系恢复等措施,将废弃矿坑改造为城市郊野公园,取得了显著成效。

5.1 主要措施

  • 地形重塑: 对废弃矿坑进行填埋和地形重塑,恢复山体自然形态,构建多样化的地形地貌。
  • 土壤改良: 采用客土回填、生物改良等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 植被重建: 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构建多层次、多物种的植物群落,恢复自然植被景观。
  • 水系恢复: 利用矿坑汇水,构建湿地、溪流等水体景观,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
  • 生态监测: 建立长期生态监测系统,对再野化区域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再野化效果。

5.2 成效与经验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梁山矿坑群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

  • 坚持再野化理念,尊重自然规律: 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场地自然条件和生态过程,减少人工干预,让自然做功。
  • 科学规划设计,构建生态网络: 通过地形重塑、水系恢复、植被重建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网络,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机制。

6. 结语

再野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理念,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城市再野化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过程,重建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稳定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体验。

未来,随着再野化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再野化将在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再野化理论研究,探索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的再野化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再野化实施方案,并鼓励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再野化治理体系,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Carver S, Convery I, Hawkins S, et al. Guiding principles for rewilding. Conservation Biology, 2021, 35(6): 1882-1893.
  • 杨锐, 曹越. “再野化”: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 生态学报, 2019, 39(23): 8763-8770.
  • 张庆费.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及其实施途径探讨. 中国城市林业, 2022, 20(6): 10-14, 40.
  •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 中国园林, 2023.
  •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探析.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 魏方, 陈鲁, 昝鹏, 曹旭卿, 张宁. 机器与自然之间——后工业景观再野化的公众感知研究. 中国园林, 2022, 38(8): 36-41.

评论

发表回复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