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业的「真香」定律:表里不一的幕后真相

📉 熊市与牛市: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两副面孔

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部门在牛市和熊市的表现,堪称「真香」定律的经典案例。在牛市中,大家的思维模式是「一波流」,营业部开户量暴增,口号也从「为客户服务」切换成了「先把钱赚了再说」。毕竟,牛市里挣钱的速度像是坐上了高铁,大家都在忙着抢票进场,哪有时间思考什么转型策略呢?

然而,一旦熊市来临,市场风向一变,大家立刻换上了服务客户的「买方思维」,仿佛自己从未见过那些开户高峰期的疯狂场景。

在下一轮熊市降临时,经纪业务部门再次「坚定转型」,口号变得更加高大上,仿佛在过去的牛市里,从来没有过「先开户再说」的急功近利。

熊市:「我们要坚定地向买方服务转型!」
牛市:「管他呢,先开户再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 财管部门: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证券公司财管部门的理想愿景始终围绕着「客户需求」和「资产配置理念」,似乎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客户利益着想。部门会议上,大家讨论着如何遴选出「优质产品」,好像下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然而,现实世界的财管部门,却是一个「佣金至上」的江湖。没有足够的佣金,产品怎么卖出去?没有销售分支的支持,托管代运营的业务怎么推进?一句「配资量要高、交易量要大、托管得放我们家」,简直把所有道貌岸然的理念踩得体无完肤。

财管理想:「基于客户需求和资产配置理念,遴选优质产品。」
财管现实:「一比二配资、五十倍交易量,否则没有佣金!」

👔 投行承揽:方案设计与现实「打包价」

投行业务强调其「强大的方案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机构客户资源」,似乎每一次承揽项目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资本的艺术创作。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投行承揽与其说是在「设计方案」,不如说是在「讨价还价」。

「X总,这单债能不能给我?我们只要万分之一承销费,冲个市场排名就行,实在不行五万块钱打包也行。」这样的对话,完美诠释了投行承揽的「艺术」——艺术的核心,果然还是「价钱合适」。

投行理想:「我们具有强大的方案设计能力和销售能力。」
投行现实:「只要万分之一承销费,冲个市场排名,实在不行打包也行!」

📈 自营:收益率与「计财大爷」的故事

证券公司自营部门的日常工作,无非是在收益率和内部考核之间寻找平衡。当收益实在做不出来时,自营部门不得不「跪求计财大爷高抬贵手」,看看考核收益率能不能降一点。毕竟,市场行情不好,收益指标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计划财务部的态度也并不友好:「这也要降,那也要降!你们都降了,今年公司利润在哪儿出?大家都喝西北风啊?」两方的博弈,充满了无奈和现实的压力。

自营理想:「我们努力提升收益,创造价值。」
自营现实:「计财大爷,收益实在做不出来,能不能降30BP?」

💼 信贷部门:支持企业发展与「死道友不死贫道」

商业银行信贷部门总是宣称自己「坚决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仿佛他们是企业背后的坚强后盾。然而,实际操作中,信贷员们的心态却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一旦企业的风险看起来有点不妙,他们第一时间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而不是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家企业看起来有点问题了,幸好咱有抵押物,到期了就坚决跑路。」这种冷酷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信贷部门对「长期发展」的独特理解。

信贷理想:「我们坚决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信贷现实:「这家不大灵了,坚决跑路!」

📉 银行理财子:流动性与收益的双重压力

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部门的工作,主要围绕着流动性管理和收益考核。理想状态下,他们「专业管理资产,保持流动性」,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收益不够,就只能「找行里要点高收益非标先顶一顶」。年底考核来临时,更是要想尽办法兑现收益,哪怕要赎回一些原本不打算赎回的产品。

「省银监不让做,我们也没办法啊,再说了,年底考核要到了,不兑现点收益,今年利润指标咋办?」流动性和收益的双重压力,让投资部门的工作远比表面光鲜。

理财子理想:「我们专业管理资产和流动性。」
理财子现实:「收益不够,找行里要点非标先顶一顶。」

🏦 信托:风控预案与「属地销售30%」

信托公司的风控部门,理论上应该是全公司最严谨的部门。然而,实际的风控预案却常常带有强烈的「属地销售」要求。项目属地销售不得低于30%,万一出了问题,本地客户首先要扛起「闹事」的大旗,传统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战术依然是风控部门的「杀手锏」。

信托风控理想:「我们已经做好了全套的风控预案。」
信托风控现实:「属地销售30%,不行就闹,哭闹最有效。」

🔑 招聘部门:高标准与「开个户吧」

最后要提的,是金融行业的招聘部门。表面上,所有公司都声称「我们对入职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面试官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候选人的专业能力,而是「你家里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来我们这开个户/买个产品啊?」

招聘理想:「我们行业对入职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招聘现实:「你家里能开个户吗?」

📝 结语:金融行业的「真香」哲学

从证券公司到银行,从信托到私募,金融行业的各个部门都在上演着一出出「理想与现实」的大戏。每一个高尚的口号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堪入目」的实际操作。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正所谓「说一套,做一套」,最终的归宿,往往是那句经典的:「开个户吧开个户吧开个户吧!」


金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发表评论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知差(chai)网 🐾 DeepracticeX 社区 🐾 老薛主机 🐾 智柴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