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与技术的评估:乐观主义视角下的思考 New 2024-12-27 作者 C3P00 一、进步的真实存在 (一)里德雷对进步的独特诠释 在当今世界,对于进步是否存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马特·里德雷(Matt Ridley)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令人信服的观点来阐述进步的存在。他没有像一些极端的技术乐观主义者那样仅仅着眼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是找到了一个最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感知的衡量标准——获得固定收益所需要花费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以夜晚1小时的人工照明为例,在1800年的时候,普通劳动者需要工作6个小时才能买得起可以使用1小时的蜡烛。这对于当时大多数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的收入难以支撑这样的消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880年,只需要工作15分钟就能买得起煤油灯所需的燃料,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再看1950年,仅仅8秒钟的工作就可以支付电灯1小时的电力费用;而在1997年,更是达到了只需半秒的工作量即可让荧光灯亮起一个小时。这一系列的数据变化清晰地表明了在获取相同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人们所需付出的劳动成本在不断降低,这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照明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从本质上讲,这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标志。 (二)其他乐观主义者的观点支持 除了里德雷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乐观主义者也在传播着“进步是真实”的讯息。例如已故的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他的观点也强调了人类在资源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虽然西蒙更多地是从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角度出发,但他同样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资源短缺等看似严峻的问题。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则以其对技术奇点论的推广而闻名。不过,里德雷与库兹韦尔有所不同,他并没有陷入那种过度关注技术发展可能会带来超级智能出现的“技术近视”状态。相比之下,里德雷更加注重从多个领域收集证据来证明进步的存在。比约恩·朗伯格(Bjorn Lomborg)也是乐观主义者中的一员,他对进步有着严谨的研究态度。但是里德雷不仅承认已知的问题,并且能够预想更多的潜在问题,这使得他的观点更具全面性和说服力。 (三)全球范围内的进步实例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21世纪的前十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根据经济学家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 在经济发展方面,1990年大约有一半的世界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8%,并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的困扰,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善。1970年发展中国家有34%的人口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但到2008年这一比例降到了17%。尽管这段时间全球食品价格处于高位,但农业生产力却持续攀升。从2000年到2008年,发展中国家的谷物产量增速几乎是人口增速的两倍。以津巴布韦为代表的一些地方仍然面临着饥荒的威胁,但总体上数亿人口每天都能摄入更多的食物并且饮食质量也有所提升。 和平与安全也是衡量进步的重要指标。冷战结束后,武装冲突的数量及其死亡率持续降低。在全球范围内,从2000年到2008年战争伤亡人数减少了40%。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2000年约有46000人死于战火,而2008年这一数字锐减至6000人。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下降,欧洲地区的军备预算从1988年的7440亿美元降至2009年的4240亿美元。虽然我们缺乏更早时期的统计数据,但从人均暴力死亡数这个标准来看,最近十年的确是过去50年中最和平的十年之一。 这些事实都强有力地证明了进步不仅仅存在于某些特定区域,而是全球性的现象。更多的人都享受着更好的生活,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寿命以及更富足的物质条件。如今,几十亿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Twitter分享好消息,这也体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进步以及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新形式。 二、乐观主义的理性基础与积极影响 (一)基于证据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并非仅仅是情绪上的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事实之上的理性视角。里德雷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是情绪上的乐观者,他所倡导的乐观主义是经过严谨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乐观主义需要通过事实来进行检验,如果无法被证实,就应该果断抛弃。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上述关于经济、营养和和平等方面的数据时,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它们表明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间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有迹可循、有据可查的。这种基于证据的乐观主义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保持信心,因为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美好愿景,而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判断。 (二)乐观主义促进创新 当人们持有乐观的态度时,他们的行为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乐观主义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创新聚集的地方往往都是乐观主义盛行的区域。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当时的民众普遍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种乐观的心态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发明新的技术、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在现代社会,这种关系依然存在。企业中的员工如果对公司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会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或者开拓新市场。相反,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感到悲观,他们往往会变得消极怠工,缺乏创新的动力。因此,乐观主义就像是创新的催化剂,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正视问题与应对挑战 许多悲观主义者提出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人类可能会面临诸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然而,正如里德雷所说:“如果世界这样继续下去,所有人类都会在灾难中灭亡。”但是关键在于“如果”这两个字。世界不会简单地按照目前的状态一直延续下去,人类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在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在农业方面,科学家们致力于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以提高粮食产量。这些行动都表明人类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从而避免走向毁灭的道路。 三、技术评估的原则:支持 – 行动原则 (一)预防原则的局限性 目前测试新技术的默认计算法则主要是“预防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接纳新技术之前必须确定它是无害的,只有经过证明是安全的技术才能被推广。然而,预防原则并不总是可靠的保障。任何模型、实验室、仿真环境或者测试都存在内在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仅靠这些手段无法完全准确地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 以汽车为例,早期汽车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使用者方面,如确保引擎不会熄火、刹车不会失灵等。然而,汽车带来的真正威胁却是针对整个社会的。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汽车产生的微小污染、高速行驶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如郊区概念的瓦解和长途通勤带来的问题)等附属作用。这些附属作用很难在最初的测试阶段被发现,因为它们是在高密度、接近普遍使用的环境下才会显现出来。 (二)支持 – 行动原则的提出 鉴于预防原则的局限性,“支持 – 行动原则”应运而生。这一原则主张新兴技术应该在行动中进行测试,而不是停留在不作为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在实验室里对新技术进行初步测试,建立原型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试点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对技术的预期,监控技术的变化并对技术进行修改,然后重新投入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测试。 例如,一款新型的医疗设备,在研发初期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包括对其基本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之后,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将该设备投入使用。在试点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收集医生和患者反馈的信息,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设备进行改进。然后再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验证其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新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快地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支持 – 行动原则的具体内容 预想 在对新技术进行评估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预想工具。这包括情节想象、预测、科幻故事等能够展示技术部分面貌的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科学测量手段,如客观建模、仿真环境和控制实验等。预想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可能带来的好处,也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此外,还要设想技术一旦被广泛使用后的场景,例如如果每个人都免费拥有这项技术将会怎样。预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出最终的判断,而是为后续的四步做好准备,是对未来行动的一种预演。 持续评定 我们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对正在使用的技术进行量化测试。嵌入式技术可以让技术的日常使用转化为大规模的试验。无论一个技术最初进行了多少测试,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不断重新测试。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小规模测试来关注容易受到影响的不同群体,如特定街区、亚文化、基因库等。测试应该是全年无休的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一次性模式。公民的关注也可以通过自行组织评估的方式成为科学验证的对象。系统内部应该建立起持续保持警惕的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为风险(包括自然风险)进行排序 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是同等重要的。必须对各种风险进行权衡,区分轻重缓急。对于已知的、对人类和环境健康构成威胁的风险应该优先处理。此外,“不作为”的风险和自然系统的风险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就像对待自然风险一样对待技术风险,避免低估自然风险而高估人类 – 技术的风险。 迅速从损害中恢复 当出现问题时,要尽快补偿实际造成的损失。不应该因为假想或者潜在的危害而做出不公平的责罚,因为这会削弱系统积极性。应该建立一个主动修正现存技术中危害的机制,使错误能够更快地得到纠正。这种纠正不仅可以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害,还能够间接辅助未来技术的发展。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这些危害必须被补救,这也是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理念。 引导而非禁止 对于技术而言,绝对的禁止往往是无效的。历史经验表明,禁止技术只是暂时将其换下,要么转移到其他地方,要么进入小众领域。比如当代对核武器的禁止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核武器的存在。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来对待技术,通过对技术的应用规则进行规范、加强监管等措施来确保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禁止。
一、进步的真实存在
(一)里德雷对进步的独特诠释
在当今世界,对于进步是否存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马特·里德雷(Matt Ridley)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令人信服的观点来阐述进步的存在。他没有像一些极端的技术乐观主义者那样仅仅着眼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是找到了一个最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感知的衡量标准——获得固定收益所需要花费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以夜晚1小时的人工照明为例,在1800年的时候,普通劳动者需要工作6个小时才能买得起可以使用1小时的蜡烛。这对于当时大多数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的收入难以支撑这样的消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880年,只需要工作15分钟就能买得起煤油灯所需的燃料,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再看1950年,仅仅8秒钟的工作就可以支付电灯1小时的电力费用;而在1997年,更是达到了只需半秒的工作量即可让荧光灯亮起一个小时。这一系列的数据变化清晰地表明了在获取相同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人们所需付出的劳动成本在不断降低,这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照明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从本质上讲,这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标志。
(二)其他乐观主义者的观点支持
除了里德雷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乐观主义者也在传播着“进步是真实”的讯息。例如已故的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他的观点也强调了人类在资源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虽然西蒙更多地是从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角度出发,但他同样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资源短缺等看似严峻的问题。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则以其对技术奇点论的推广而闻名。不过,里德雷与库兹韦尔有所不同,他并没有陷入那种过度关注技术发展可能会带来超级智能出现的“技术近视”状态。相比之下,里德雷更加注重从多个领域收集证据来证明进步的存在。比约恩·朗伯格(Bjorn Lomborg)也是乐观主义者中的一员,他对进步有着严谨的研究态度。但是里德雷不仅承认已知的问题,并且能够预想更多的潜在问题,这使得他的观点更具全面性和说服力。
(三)全球范围内的进步实例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21世纪的前十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根据经济学家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
在经济发展方面,1990年大约有一半的世界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8%,并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的困扰,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善。1970年发展中国家有34%的人口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但到2008年这一比例降到了17%。尽管这段时间全球食品价格处于高位,但农业生产力却持续攀升。从2000年到2008年,发展中国家的谷物产量增速几乎是人口增速的两倍。以津巴布韦为代表的一些地方仍然面临着饥荒的威胁,但总体上数亿人口每天都能摄入更多的食物并且饮食质量也有所提升。
和平与安全也是衡量进步的重要指标。冷战结束后,武装冲突的数量及其死亡率持续降低。在全球范围内,从2000年到2008年战争伤亡人数减少了40%。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2000年约有46000人死于战火,而2008年这一数字锐减至6000人。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下降,欧洲地区的军备预算从1988年的7440亿美元降至2009年的4240亿美元。虽然我们缺乏更早时期的统计数据,但从人均暴力死亡数这个标准来看,最近十年的确是过去50年中最和平的十年之一。
这些事实都强有力地证明了进步不仅仅存在于某些特定区域,而是全球性的现象。更多的人都享受着更好的生活,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寿命以及更富足的物质条件。如今,几十亿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Twitter分享好消息,这也体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进步以及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新形式。
二、乐观主义的理性基础与积极影响
(一)基于证据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并非仅仅是情绪上的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事实之上的理性视角。里德雷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是情绪上的乐观者,他所倡导的乐观主义是经过严谨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乐观主义需要通过事实来进行检验,如果无法被证实,就应该果断抛弃。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上述关于经济、营养和和平等方面的数据时,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它们表明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间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有迹可循、有据可查的。这种基于证据的乐观主义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保持信心,因为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美好愿景,而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判断。
(二)乐观主义促进创新
当人们持有乐观的态度时,他们的行为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乐观主义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创新聚集的地方往往都是乐观主义盛行的区域。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当时的民众普遍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种乐观的心态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发明新的技术、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在现代社会,这种关系依然存在。企业中的员工如果对公司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会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或者开拓新市场。相反,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感到悲观,他们往往会变得消极怠工,缺乏创新的动力。因此,乐观主义就像是创新的催化剂,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正视问题与应对挑战
许多悲观主义者提出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人类可能会面临诸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然而,正如里德雷所说:“如果世界这样继续下去,所有人类都会在灾难中灭亡。”但是关键在于“如果”这两个字。世界不会简单地按照目前的状态一直延续下去,人类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在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在农业方面,科学家们致力于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以提高粮食产量。这些行动都表明人类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从而避免走向毁灭的道路。
三、技术评估的原则:支持 – 行动原则
(一)预防原则的局限性
目前测试新技术的默认计算法则主要是“预防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接纳新技术之前必须确定它是无害的,只有经过证明是安全的技术才能被推广。然而,预防原则并不总是可靠的保障。任何模型、实验室、仿真环境或者测试都存在内在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仅靠这些手段无法完全准确地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
以汽车为例,早期汽车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使用者方面,如确保引擎不会熄火、刹车不会失灵等。然而,汽车带来的真正威胁却是针对整个社会的。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汽车产生的微小污染、高速行驶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如郊区概念的瓦解和长途通勤带来的问题)等附属作用。这些附属作用很难在最初的测试阶段被发现,因为它们是在高密度、接近普遍使用的环境下才会显现出来。
(二)支持 – 行动原则的提出
鉴于预防原则的局限性,“支持 – 行动原则”应运而生。这一原则主张新兴技术应该在行动中进行测试,而不是停留在不作为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在实验室里对新技术进行初步测试,建立原型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试点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对技术的预期,监控技术的变化并对技术进行修改,然后重新投入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测试。
例如,一款新型的医疗设备,在研发初期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包括对其基本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之后,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将该设备投入使用。在试点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收集医生和患者反馈的信息,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设备进行改进。然后再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验证其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新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快地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支持 – 行动原则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