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产品的交互,非对话不可吗?

最近 ChatGPT 火爆出圈,引发了人们对 AI 产品交互方式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对话和聊天是 AI 产品交互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一名资深科技专栏作家,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我认为,Chatbot 并非 AI 交互的终极形态,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糟糕的开端。

对话没有预设用途,用户无从下手

好的工具应该“自带说明书”。就像一双手套,它以手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我们会把它戴在手上。材料的特点也会告诉我们更多信息,金属网格的手套会保护我们防止物理伤害,橡胶手套是防止化学伤害,皮革手套很适合骑摩托的时候戴。

然而,面对 ChatGPT 这样的聊天界面,我们得到的唯一提示就是在一个文本框中输入字符。它没有清晰地告诉我们它能做什么,我们该如何提问,更没有告诉我们不应该如何使用它。用户只能像摸象的盲人一样,通过一次次试探来了解它。

提示工程门槛高,将用户拒之门外

诚然,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掌握 Prompt 的技巧,但了解哪些 Prompt 有效的代价,仍然由每个用户承担。而这些内容原本可以直接融入界面中,降低使用门槛。

以 AI 写作助手为例,为了更好地定制个性化回复,我们可以为用户添加一些控件,让他们指定使用情境:需要的写作类型?目标读者是谁?整体风格应该是什么感觉?……将这些信息嵌入到界面中,而不是让用户绞尽脑汁地将其破解到他们提问的每个问题中。

信息展示方式单一,阅读体验不佳

自然语言对于概括的方向很好用,比如“把我送到正确的街区”这种。但一旦 ChatGPT 做出了回应,我该如何让它把我带到正确的房子前面去?

目前的 Chatbot 界面只能以聊天的形式线性展示信息,用户被迫在回复之间来回滚动,逐行阅读,难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创作过程缺乏连贯性,打断用户思路

画家在创作时,会有两个动作:近距离在画板画布上绘画;拉开距离欣赏成果,进行评估和下一步规划。这样的流程——实践和评估的循环,适用于任何“手艺”,比如编程和写作。

然而,使用 Chatbot 时,我被迫频繁地在“提问-等待-阅读”三种模式之间切换,这让我失去了创作的 flow 状态。

过度依赖 AI 生成,削弱用户思考能力

内容消费趋势是:更短、更有冲击感。人们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而 Chatbot 类产品强化了这种趋势。当 AI 可以写篇文章、编写代码时,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动手?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工具,而不是操作的机器。 我们应该拥抱我们的人性,而不是盲目地提高效率。我们应该让人们更灵巧地使用 AI 工具,而不是成为 AI 生成内容的审查员。

未来 AI 交互形态的畅想

我认为,未来 AI 产品的交互形态应该是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

  • 多模态交互: 结合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更加自然、直观的交互体验。
  • 智能辅助: AI 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者,而是能够理解用户意图,提供个性化建议和解决方案的智能助手。
  • 人机协同: AI 与人类的关系不再是替代,而是协同。AI 负责处理重复性、机械性的任务,而人类则专注于创造性、决策性的工作。

我相信,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与简单的内容生成关系不大。我们应该构建一些真正能够提供建议来帮助我们清晰思考的工具。比如通过操纵潜在空间中的几何来塑造文学作品,通过幕后链接模型让我们更容易地在视频而非像素中操纵视觉内容。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个领域变得更加成熟,并开始创造能够包含我们人类能力的 AI 工具。

参考文献: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