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步网
作者:
在
在横山山脉以北,毛乌素沙漠以南,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域。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的荒原,亦有水草丰盛的原野,还有成片被开垦耕种的农田。一条并不清澈的无定河蜿蜒而行,穿过整片狭长地带,流至宋朝的绥州后方转而往南,注入黄河。这块土地被称为“平夏”地区,在西北称得上富饶美丽的地方。
然而这片土地并非平静无波。六月底的一个傍晚,在距离无定河很远的原野上,一队骑兵正缓缓向东方夏州城的方向行进。这些士兵们穿戴的铠甲全黑,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只在关键部位采用冷锻的钢片遮护,其余部分则是漆成黑色的猪皮。队伍排成长列,虽然前面的红色军旗猎猎飞舞,但战士们的疲惫却无法掩饰。兵器全部交给了心爱的战马,许多士兵甚至将头盔摘下,与敌人的首级一起挂在马上。
这队骑兵的人数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说明。队伍中有三四百匹各色战马,其中包括数十匹刻着西夏文字的良种河套马、宋军从辽国买回的战马以及来自陕西与吐蕃的战马。但这么多的马匹,却只有一百余骑在马上的战士。种建中便走在这队骑兵的前面,现在他是这队骑兵——神锐军第三军第一营第二指挥中官衔最高的军官。
这次遭遇的敌人出乎意料的顽强,或者说英勇。种建中承认这些西夏人有着不逊于最精锐宋军的勇气。最终宋军只是取得了惨胜——在付出了两百余士兵战死,正副指挥使全部殉国的代价之后,任何胜利都只能称为惨胜。
那颗首级不断地撞击着种建中的马靴,勾起他对这场激烈战斗的回忆。尽管他疲惫不堪,尽管他想找个地方躺下来喝上一大碗酒好好睡一觉,但他仍然忍不住要回忆那一个个画面。战斗中,种建中不知多少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回想起来背心发凉,冷汗直冒。
远处传来哀怨的胡笳之声,感染了归营的战士们。有人用羽箭敲打着捧在手中的头盔,伴着这节奏慨声唱起歌来。“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慷慨悲歌,扬于塞上黄昏之时。
种建中的队伍回到夏州城时,夕阳露在山外的部分已经与新月无异。夏州城的军民看到这支回城的骑兵的情形,脸上露出几分讶异。宋军以夏州为据点,抄掠夏州以西地区的策略已经实施了一个月,很久没有宋军遇到真正激烈的战斗了。看来这支宋军的运气真是不太好,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
但让种建中感到奇怪的是夏州城中突然多出了许多衣甲光鲜的禁军士兵来。相比那些神锐军部下无法掩饰的好奇,种建中对这支禁军却实在是太熟悉了。这是拱圣军,位列“上四军”之一,号称精锐之精锐,禁军之禁军,扈驾警跸,担当着保卫天子与京师之重任。
街上有回营的西军与河东军士兵带着好奇向这些拱圣军热情地打招呼,却遭到冷遇。他们列着整齐的队伍,目视前方上空,假装没有看见向他们招呼的友军。眼神中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表露无疑。
种建中被一位自称是军行军参军江知古的武官询问陆指挥使的位置。得知陆大人已战死后,江知古要求种建中速带人回营休整,并随他一道去见慕容将军。
夏州出现文武之争后,原本仅仅由河东折克行统率的以飞骑军、飞武军第三军为核心的河东军集团驻扎的夏州城,陆续又进驻了两支禁军力量:振武军第三军与神锐军第三军。规定所有军事力量归折克行节制,同时严禁军方干涉夏州之民政。
振武军第三军最早的军都指挥使是西军名将姚兕,现任军都指挥使赵尽忠虽祖籍开封,却久在西军。而神锐军第三军的军都指挥使慕容谦则是西军系统中有名的新贵。小隐君将这两支在延绥行营诸军中有点“自成派系”的禁军派到夏州城,由折克行节制。
据种建中所知,赵尽忠与慕容谦对于折克行都是不太买账的。河东军的人凭什么指挥西军的部队?在心里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接连的胜利让西军在大宋禁军中出尽风头,特别是绥德城下几乎生擒夏主秉常,更加让这些西军将领多了几分傲气。
不仅仅赵尽忠与慕容谦在心里对折克行这个“平夏行营副都总管”颇多腹诽,赵尽忠与慕容谦的两支部队也互相看不起。振武军第三军自认为是正宗的西军,在心理上排斥着神锐军第三军;而神锐军第三军则认为振武军第三军是一群有勇无谋、只会屠杀敌国百姓冒功的懦夫。
这样的情况也许是夏州城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仅种建中知道,想必折克行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也几乎从不干涉赵尽忠与慕容谦的军务。
慕容谦照例开门见山:“我刚刚在城墙上见到你们回城,这么说,陆轹战死了?”他甚至没有过多地看种建中,慕容谦知道他军中每一个指挥使的名字与长相。
“陆大人中了西贼的冷箭……”种建中脑海中回现出陆轹战死时的情形,当时他便在陆轹身后,亲眼见着陆轹将一个西夏人砍翻落马后,张嘴大吼,然后便被一枝弩箭射进嘴中,立时毙命。
“你们遇到多少人?”慕容谦问道。
“约有千余西贼,当时这些西贼正在无定河边饮马,陆大人便决定偷袭,不料……”
“不料却是个圈套?”慕容谦问道。
“正是。末将亦曾仔细观察地形,发现那里地势平坦,不易设伏,却不料西贼将弩手藏于马后……”种建中回答道。
西夏人开始真正还招了么?种建中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宋军原本的策略是以马军为先导,每次向几个方向出动数个指挥的兵力,遇到小股的夏军或部族便歼灭之,若遇到到大股的敌人,则立时退还,引大军来攻。但现在梁永能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来了。
“你们中了计,尚能以少胜多,想必有些缘故?”慕容谦问。
“末将侥幸,交战未多久,便射杀了贼首。西贼群龙无首,虽悍勇却不足为惧。”种建中回答道。
慕容谦沉默了好一阵子,似乎在做什么决定。种建中默默站立在帐中,上司没有开口,下属在礼貌上是不应当多嘴的。
“你见着了街上那些仪卫队吧?”慕容谦难得地说出了一句讥讽的话。
对趾高气昂的拱圣军的不满似乎是共同的情绪,种建中嘴角也不禁露出嘲讽的笑容。“末将回城时已领教了。”
“职方馆传来最新情报,契丹人有一只军队向阴山方向开拔,听说可能是耶律信部。”慕容谦说道。
“倘若辽人也派兵进入西夏,那么末将只能说,西夏已不可能不亡国了。”种建中平静地说道。
慕容谦似乎没有料到种建中会如此回答,他看了种建中半晌,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赞许之色。“但无论如何,碗里的肉被人抢走一块,总是煞风景之事情。”
五日之后,在夏州城呆了一个多月的宋军,终于数道大出。慕容谦部在夏州附近征集了大量的马与少量骆驼,在几个长期为大宋职方馆效力的本地人的带领下,向北方的毛乌素沙漠进发。他们一路上,将要经过泥泞的半沼泽地带、草原区以及沙漠,经历这一切以后,还要冒着遭遇梁永能主力的危险。
种建中甚至怀疑,即便不去提这一条行军路线的困难,以神锐军第三军的兵力,遭遇梁永能之主力,究竟能有多少胜算?若他不是种家的人,他甚至会怀疑同意这一计划的种古根本是想借机让神锐军第三军与梁永能部互相消耗掉。
毕竟,对于西军而言,这二者都是麻烦。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平夏地区的长久稳定。种建中深知此行的艰巨性,但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心中充满豪情壮志,立志要在此次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宋天空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这篇文章通过详实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北宋时期平夏地区的复杂局势,以及种建中和慕容谦两位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战略思考。文中既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有深刻的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英雄气概。🚀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第一章:平夏之地的局势 🏹
在横山山脉以北,毛乌素沙漠以南,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域。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的荒原,亦有水草丰盛的原野,还有成片被开垦耕种的农田。一条并不清澈的无定河蜿蜒而行,穿过整片狭长地带,流至宋朝的绥州后方转而往南,注入黄河。这块土地被称为“平夏”地区,在西北称得上富饶美丽的地方。
然而这片土地并非平静无波。六月底的一个傍晚,在距离无定河很远的原野上,一队骑兵正缓缓向东方夏州城的方向行进。这些士兵们穿戴的铠甲全黑,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只在关键部位采用冷锻的钢片遮护,其余部分则是漆成黑色的猪皮。队伍排成长列,虽然前面的红色军旗猎猎飞舞,但战士们的疲惫却无法掩饰。兵器全部交给了心爱的战马,许多士兵甚至将头盔摘下,与敌人的首级一起挂在马上。
这队骑兵的人数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说明。队伍中有三四百匹各色战马,其中包括数十匹刻着西夏文字的良种河套马、宋军从辽国买回的战马以及来自陕西与吐蕃的战马。但这么多的马匹,却只有一百余骑在马上的战士。种建中便走在这队骑兵的前面,现在他是这队骑兵——神锐军第三军第一营第二指挥中官衔最高的军官。
第二章:惨烈的战斗与回忆 💀
这次遭遇的敌人出乎意料的顽强,或者说英勇。种建中承认这些西夏人有着不逊于最精锐宋军的勇气。最终宋军只是取得了惨胜——在付出了两百余士兵战死,正副指挥使全部殉国的代价之后,任何胜利都只能称为惨胜。
那颗首级不断地撞击着种建中的马靴,勾起他对这场激烈战斗的回忆。尽管他疲惫不堪,尽管他想找个地方躺下来喝上一大碗酒好好睡一觉,但他仍然忍不住要回忆那一个个画面。战斗中,种建中不知多少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回想起来背心发凉,冷汗直冒。
远处传来哀怨的胡笳之声,感染了归营的战士们。有人用羽箭敲打着捧在手中的头盔,伴着这节奏慨声唱起歌来。“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慷慨悲歌,扬于塞上黄昏之时。
第三章:夏州城的变局 🏯
种建中的队伍回到夏州城时,夕阳露在山外的部分已经与新月无异。夏州城的军民看到这支回城的骑兵的情形,脸上露出几分讶异。宋军以夏州为据点,抄掠夏州以西地区的策略已经实施了一个月,很久没有宋军遇到真正激烈的战斗了。看来这支宋军的运气真是不太好,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
但让种建中感到奇怪的是夏州城中突然多出了许多衣甲光鲜的禁军士兵来。相比那些神锐军部下无法掩饰的好奇,种建中对这支禁军却实在是太熟悉了。这是拱圣军,位列“上四军”之一,号称精锐之精锐,禁军之禁军,扈驾警跸,担当着保卫天子与京师之重任。
街上有回营的西军与河东军士兵带着好奇向这些拱圣军热情地打招呼,却遭到冷遇。他们列着整齐的队伍,目视前方上空,假装没有看见向他们招呼的友军。眼神中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表露无疑。
第四章:慕容谦的召见 👥
种建中被一位自称是军行军参军江知古的武官询问陆指挥使的位置。得知陆大人已战死后,江知古要求种建中速带人回营休整,并随他一道去见慕容将军。
夏州出现文武之争后,原本仅仅由河东折克行统率的以飞骑军、飞武军第三军为核心的河东军集团驻扎的夏州城,陆续又进驻了两支禁军力量:振武军第三军与神锐军第三军。规定所有军事力量归折克行节制,同时严禁军方干涉夏州之民政。
振武军第三军最早的军都指挥使是西军名将姚兕,现任军都指挥使赵尽忠虽祖籍开封,却久在西军。而神锐军第三军的军都指挥使慕容谦则是西军系统中有名的新贵。小隐君将这两支在延绥行营诸军中有点“自成派系”的禁军派到夏州城,由折克行节制。
第五章:复杂的军中关系 🤔
据种建中所知,赵尽忠与慕容谦对于折克行都是不太买账的。河东军的人凭什么指挥西军的部队?在心里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接连的胜利让西军在大宋禁军中出尽风头,特别是绥德城下几乎生擒夏主秉常,更加让这些西军将领多了几分傲气。
不仅仅赵尽忠与慕容谦在心里对折克行这个“平夏行营副都总管”颇多腹诽,赵尽忠与慕容谦的两支部队也互相看不起。振武军第三军自认为是正宗的西军,在心理上排斥着神锐军第三军;而神锐军第三军则认为振武军第三军是一群有勇无谋、只会屠杀敌国百姓冒功的懦夫。
这样的情况也许是夏州城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仅种建中知道,想必折克行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也几乎从不干涉赵尽忠与慕容谦的军务。
第六章:慕容谦的战略思考 📜
慕容谦照例开门见山:“我刚刚在城墙上见到你们回城,这么说,陆轹战死了?”他甚至没有过多地看种建中,慕容谦知道他军中每一个指挥使的名字与长相。
“陆大人中了西贼的冷箭……”种建中脑海中回现出陆轹战死时的情形,当时他便在陆轹身后,亲眼见着陆轹将一个西夏人砍翻落马后,张嘴大吼,然后便被一枝弩箭射进嘴中,立时毙命。
“你们遇到多少人?”慕容谦问道。
“约有千余西贼,当时这些西贼正在无定河边饮马,陆大人便决定偷袭,不料……”
“不料却是个圈套?”慕容谦问道。
“正是。末将亦曾仔细观察地形,发现那里地势平坦,不易设伏,却不料西贼将弩手藏于马后……”种建中回答道。
西夏人开始真正还招了么?种建中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宋军原本的策略是以马军为先导,每次向几个方向出动数个指挥的兵力,遇到小股的夏军或部族便歼灭之,若遇到到大股的敌人,则立时退还,引大军来攻。但现在梁永能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来了。
“你们中了计,尚能以少胜多,想必有些缘故?”慕容谦问。
“末将侥幸,交战未多久,便射杀了贼首。西贼群龙无首,虽悍勇却不足为惧。”种建中回答道。
慕容谦沉默了好一阵子,似乎在做什么决定。种建中默默站立在帐中,上司没有开口,下属在礼貌上是不应当多嘴的。
“你见着了街上那些仪卫队吧?”慕容谦难得地说出了一句讥讽的话。
对趾高气昂的拱圣军的不满似乎是共同的情绪,种建中嘴角也不禁露出嘲讽的笑容。“末将回城时已领教了。”
“职方馆传来最新情报,契丹人有一只军队向阴山方向开拔,听说可能是耶律信部。”慕容谦说道。
“倘若辽人也派兵进入西夏,那么末将只能说,西夏已不可能不亡国了。”种建中平静地说道。
慕容谦似乎没有料到种建中会如此回答,他看了种建中半晌,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赞许之色。“但无论如何,碗里的肉被人抢走一块,总是煞风景之事情。”
第七章:地斤泽之行 🗺️
五日之后,在夏州城呆了一个多月的宋军,终于数道大出。慕容谦部在夏州附近征集了大量的马与少量骆驼,在几个长期为大宋职方馆效力的本地人的带领下,向北方的毛乌素沙漠进发。他们一路上,将要经过泥泞的半沼泽地带、草原区以及沙漠,经历这一切以后,还要冒着遭遇梁永能主力的危险。
种建中甚至怀疑,即便不去提这一条行军路线的困难,以神锐军第三军的兵力,遭遇梁永能之主力,究竟能有多少胜算?若他不是种家的人,他甚至会怀疑同意这一计划的种古根本是想借机让神锐军第三军与梁永能部互相消耗掉。
毕竟,对于西军而言,这二者都是麻烦。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平夏地区的长久稳定。种建中深知此行的艰巨性,但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心中充满豪情壮志,立志要在此次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宋天空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这篇文章通过详实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北宋时期平夏地区的复杂局势,以及种建中和慕容谦两位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战略思考。文中既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有深刻的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