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从用户出发:构建更懂你的个人记忆宝库

“我的手机相册里到底有多少照片?”

“上个月我跑了多少次步?”

“上次去纽约旅行时,我到底吃了多少顿美食?”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记录生活,照片、视频、截图,不知不觉间就积累了庞大的个人记忆库。然而,面对这些海量数据,想要快速找到想要的记忆碎片,却如同大海捞针般困难。

传统的相册搜索功能,只能基于简单的关键词或时间进行检索,对于那些需要上下文理解的复杂问题束手无策。想象一下,你想要寻找“上次和朋友聚餐时拍的那张照片”,却只能输入“朋友”或“餐厅”作为关键词,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无数张毫不相关的照片扑面而来,让你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开发了 OmniQuery 系统,一个能够理解上下文、更智能的个人记忆问答系统。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忆宫殿”管理员,能够帮你整理、归纳、理解你的记忆碎片,并根据你的自然语言提问,精准地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深入用户需求:一个月的“日记”研究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设计 OmniQuery 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日记研究,邀请了 29 位参与者记录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真实遇到的、想要查询个人记忆的问题。

分析收集到的 299 条真实用户查询后,我们发现,超过 74% 的问题都需要结合上下文信息才能得到解答,例如:

  • “上周我喝过什么奶茶?” (需要结合时间信息)
  • “在巴塞罗那,我参观过多少个教堂?” (需要结合地理位置信息)
  • “去年和爷爷的合影在哪里?” (需要结合人物信息)

这些问题无法简单地通过关键词匹配来解决,而是需要对用户的记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推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上下文信息分类法,将用户查询中涉及的上下文信息分为三类:

  1. 原子上下文:指通常可以从单个记忆实例中获取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活动等。 类别 例子 时间信息 “上周”,“早上” 地理位置信息 “巴塞罗那”,“餐厅” 人物 “我和爷爷” 视觉元素 “短发”,“我的狗” 环境 “健身房” 活动 “有氧运动” 情感 “最快乐的时刻”
  2. 组合上下文:指由多个原子上下文组合而成的、更复杂的上下文信息,例如一次旅行、一场会议、一次聚会等。例如,“CHI 2024” 就包含了时间(2024 年 CHI 大会期间)、地点(CHI 大会举办城市)、人物(参会者)等多个原子上下文信息。
  3. 语义知识:指用户个人经历中蕴含的、更抽象的知识,例如“Jason 喜欢每周去 3-4 次健身房”。

下图展示了不同类型上下文信息在用户查询中的出现频率:

pie showData
title 上下文信息类型
"原子上下文" : 75
"组合上下文" : 191
"混合查询" : 33

🧠 OmniQuery:让机器更懂你的记忆

基于上述分类法,我们设计了 OmniQuery 系统,其核心在于一个与查询无关的预处理流程,用于从相互关联的记忆实例中提取、整合上下文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增强每个记忆实例,使其更易于检索和理解。

具体来说,该预处理流程包括三个步骤:

  1. 结构化单个记忆实例:利用多模态模型对每个记忆实例(照片、视频等)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例如照片中的文字、视频中的语音转录文本等)、视觉信息(例如人物、物体、场景等),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自动标注相应的原子上下文信息。 例如,对于一张拍摄于 CHI 2024 会场、展示了会议 Wi-Fi 信息的照片,OmniQuery 会自动识别出照片中的文字信息“CHI 2024”、“Wi-Fi”等,并将其与“会议”、“CHI 大会举办城市”等原子上下文信息相关联。
  2. 识别组合上下文:由于用户的记忆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记录的,因此与某个特定事件相关的记忆实例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利用这一特点,OmniQuery 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将用户的所有记忆实例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多个时间段,并在每个时间段内分析其中包含的原子上下文信息,自动识别出潜在的组合上下文信息。 例如,如果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拍摄了多张包含“CHI 2024”、 “会议中心”、“酒店”等原子上下文信息的照片,OmniQuery 就会自动推断出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参加了 CHI 2024 大会,并将这些照片与“CHI 2024”这一组合上下文信息相关联。
  3. 推断语义知识:语义知识是指用户个人经历中蕴含的、更抽象的知识。例如,如果用户的聊天记录中经常出现“Jason 每周去 3-4 次健身房”这样的句子,OmniQuery 就会自动推断出“Jason 有健身习惯”这一语义知识。 为了推断语义知识,OmniQuery 会分析用户的所有记忆实例和组合上下文信息,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进行推理。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处理后,用户的记忆实例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从而能够支持更复杂、更智能的查询。

❓ OmniQuery:像搜索引擎一样提问

OmniQuery 的问答系统采用了检索增强生成(RAG)架构,该架构结合了传统信息检索方法和大型语言模型的优势,能够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生成更准确、更流畅的答案。

具体来说,当用户输入一个问题时,OmniQuery 会首先对问题进行增强,将其分解成多个更具体的子问题,并根据上下文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如,对于问题“我在 CHI 2024 期间参加了哪些社交活动?”,OmniQuery 会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子问题:

  • CHI 2024 的时间范围是什么时候?
  • CHI 2024 的举办地点在哪里?
  • 哪些活动属于社交活动?

接下来,OmniQuery 会根据增强后的问题,从结构化的记忆实例、组合上下文信息和语义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并将检索到的信息输入大型语言模型,生成最终的答案。

为了提高答案的生成质量,OmniQuery 还采用了思维链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技术,引导大型语言模型进行更深入的推理,生成更准确、更全面的答案。

🏆 OmniQuery:用户评测结果

为了评估 OmniQuery 的性能,我们招募了 10 位参与者,让他们在自己的个人记忆数据上测试 OmniQuery 和一个传统的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检索系统。

结果表明,OmniQuery 在准确率和完整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检索系统。

指标OmniQuery传统检索系统
准确率71.5%43.1%
获胜或打平率74.5%25.5%

参与者们对 OmniQuery 的评价也普遍高于传统的检索系统。他们认为 OmniQuery 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问题,并给出更准确、更完整的答案。

🔮 OmniQuery:未来展望

OmniQuery 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管理和利用个人记忆数据。在未来,OmniQuery 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例如:

  • 支持多模态输入和输出:例如允许用户使用语音、图像甚至视频来提问,并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答案。
  • 支持错误纠正:例如允许用户对系统识别出的错误信息进行纠正,以提高系统的准确率。
  • 支持后续查询:例如允许用户根据系统的回答,进一步 уточнить свой запрос 或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OmniQuery 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记忆助手”。

📚 参考文献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