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阿里

阿里巴巴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旗下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提供全面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同时,阿里巴巴在GitHub上维护着庞大的开源项目集合,涵盖了分布式训练框架、深度学习模型压缩工具、微服务治理组件等,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开放协作。

阿里开源模块深度解析了阿里巴巴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战略和技术贡献,构建了从底层框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AI开源生态图谱。该模块系统性地介绍了EasyNLP自然语言处理框架、EasyRec大规模推荐算法框架、EasyCV计算机视觉框架、EasyRL强化学习平台等核心AI开源项目的技术特色和应用场景。技术栈还包括GraphScope一站式超大规模图计算系统、TuGraph图数据库、AntV-G6图可视化框架等图计算解决方案,详细解析了Alink机器学习算法平台、DeepRec大规模稀疏模型训练框架等核心开源项目。

内容涵盖阿里云ModelArts、百炼大模型平台、智能开放搜索等AI服务,以及天池竞赛平台、AI学习课程等技术普及平台。模块深入分析了在电商推荐、智能客服、图像搜索、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经验,从分布式训练部署到联邦学习,阿里开源为AI产业化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此外,还提供了阿里云AI服务的使用指南、开源项目的贡献方式、技术社区的参与渠道和学习资源,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中AI技术的落地方案和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全面了解阿里AI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0.阿里落地产品

简介

阿里云提供全面的AI能力体系,涵盖机器学习平台、视觉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交互、机器翻译、文档智能以及大模型服务等。这些服务依托阿里云领先的云基础设施、大数据和AI工程能力,旨在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AI解决方案,加速AI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提升业务效率和价值。此外,阿里云还提供Workbench等工具,便于用户操作云上数据库和进行远程连接。

核心功能

  • 机器学习平台 (PAI):提供AI模型的构建、部署和管理全链路服务,支持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推理。
  • 地址标准化 (Address Purification):基于海量语料库和NLP算法,提供地址数据清洗、标准化、解析和真伪辨别。
  • 开放搜索 (OpenSearch):企业级搜索服务,提供强大的站内搜索、个性化推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支持海量数据和高并发查询。
  • 机器翻译 (AliMT):基于神经网络翻译技术,提供精准流畅的在线文本、文档、图片、实时语音翻译。
  • 自然语言处理 (NLP):集文本分析、理解、生成和应用能力于一体,深度挖掘文本数据价值。
  • 视觉智能 (FaceBody):包含人脸识别、人体识别、手势识别等AI服务,实现人脸检测、活体检测、人体姿态识别、人像分割等。
  • 智能语音交互 (NLS):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等服务,实现语音到文字和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 文档智能 (DocMind):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档处理服务,提供文档解析、识别、理解能力,实现票据、证件、合同等自动化处理。
  • 大模型服务平台 (百炼Bailian):提供大模型的训练、微调、评估、部署等一站式服务,并支持Prompt工程、RAG等工具。
  • 云上数据库操作与远程连接 (Workbench):方便用户在浏览器中操作云上数据库,进行SQL查询,以及远程连接ECS实例。
  • 数据同步:支持将日志服务SLS中的数据同步到OpenSearch进行索引和分析。

技术原理

  • 机器学习平台 (PAI):基于MaaS(Model-as-a-Service)理念,整合大数据处理框架(如MaxCompute、Flink等)和分布式AI训练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实现大规模模型的高效训练与推理。
  • 地址标准化 (Address Purification):利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 (NLP) 算法,通过语义理解、命名实体识别、规则匹配等技术对地址进行结构化、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坐标解析与校验。
  • 开放搜索 (OpenSearch):核心技术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合全文检索、结构化数据过滤、多维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排序算法,构建高可用、高性能的分布式搜索系统,通过倒排索引、分词技术、Query Parsing、Ranking等实现高效搜索。
  • 机器翻译 (AliMT):采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NMT) 技术,通过大规模平行语料训练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跨语言文本的端到端翻译,利用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架构提升翻译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 自然语言处理 (NLP):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 (RNN)、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Transformer等,实现文本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情感分析、文本摘要、文本生成等功能。
  • 视觉智能 (FaceBody):运用卷积神经网络 (CNN) 和生成对抗网络 (GAN) 等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人脸检测、关键点定位、活体检测、人体姿态估计、背景分割等视觉任务。
  • 智能语音交互 (NLS):结合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神经网络技术。语音识别 (ASR) 将声学信号转换为文本序列;语音合成 (TTS) 则通过深度学习生成自然语音波形;语音唤醒则利用关键词识别模型在低功耗下检测特定唤醒词。
  • 文档智能 (DocMind):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光学字符识别 (OCR) 提取文本信息,再结合多模态学习和语义理解模型对文档结构、实体、关系进行解析和抽取。
  • 大模型服务平台 (百炼Bailian):基于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如Transformer架构的LLM(Large Language Model),提供模型微调(Fine-tuning)、Prompt Engineering、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等技术,使用户能高效地基于基座模型进行定制化开发和应用。

应用场景

0.阿里图计算

简介

主要介绍了两款图学习相关工具。Ant Graph Learning (AGL) 为工业级大规模图学习任务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可应对复杂图数据、任务类型和使用场景等挑战。GraphScope 是统一的分布式图计算平台,通过 Python 接口在集群上提供一站式图操作环境,支持图分析、交互式查询和图学习任务。

核心功能

  • AGL:包括图采样,利用 Spark 预提取目标节点邻域信息;图训练,将图特征转换为模型所需组件,支持分布式训练;提供多种图表示方式,解决数据依赖问题。
  • GraphScope:具备交互式查询,采用 Gremlin 语言进行图遍历;图分析,内置多种算法;图神经网络,将图结构和属性信息压缩为节点嵌入向量;支持在单机或 Kubernetes 集群运行。

技术原理

  • AGL:通过将大图转换为小图解决数据依赖问题,采用图采样、图表示和图训练等技术,利用成熟的 DNN 训练架构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复用 Spark、MapReduce 和 DNN 基础设施保证稳定性和一致性。
  • GraphScope:结合 GRAPE、MaxGraph、Graph-Learn 和 vineyard 存储技术,使用 Gremlin 语言进行图查询,内置图算法进行分析,通过图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支持在集群上分布式处理图数据。

应用场景

------------------------------------------------------------

1.AntV-G6 图可视化框架

简介

G6 是 AntV 旗下一款开源的图可视化引擎,致力于提供简洁、易用、完备的图可视化解决方案。它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专业的图可视化、图分析和图编辑应用,支持对关系型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和深度分析。

核心功能

  • 图绘制与渲染: 提供丰富的图元素(节点、边、组合)和自定义能力,支持高质量的图形渲染。
  • 布局算法: 内置多种图布局算法,支持自定义布局,以优化图的可读性和结构呈现。
  • 交互与动画: 提供丰富的交互事件(如拖拽、缩放、点击、框选)和节点/边的动画效果,增强用户体验。
  • 图分析能力: 支持对图数据进行基础分析,帮助用户洞察数据间的关系。
  • 定制化与扩展: 具备高度可定制性,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扩展功能和样式。

技术原理

G6 基于 JavaScript 构建,作为一个前端图可视化框架或引擎运行在浏览器环境中。其核心技术原理包括:
  • Canvas/SVG 渲染: 通常采用 Canvas 或 SVG 技术进行图元素的绘制,以实现高性能和丰富的图形效果。
  • 数据驱动视图: 遵循数据驱动的模式,通过数据绑定和状态管理,动态更新图的渲染。
  • 模块化架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图的绘制、布局、交互等功能解耦,便于独立开发和维护。
  • 算法集成: 内部集成各种图布局算法(如力导向布局、圆形布局、树状布局等)和部分图论算法,用于处理复杂图数据。
  • 事件机制: 构建完善的事件监听和分发机制,支持用户与图的实时交互。

应用场景

----------------------------------------------------------

GraphScope交互查询引擎Gremlin查询

简介

GraphScope是一个多功能统一的图计算平台,旨在简化大规模图数据在计算集群上的多阶段处理。它整合了阿里巴巴在图分析、图查询和图学习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交互式引擎、图分析引擎和图学习引擎,并通过内存共享存储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图处理能力。

核心功能

  • 多阶段图处理能力:支持图数据的分析、交互式查询和图神经网络(GNN)计算等多种工作负载。
  • 整合阿里巴巴核心技术:集成了GRAPE(图分析)、MaxGraph/GraphCompute(交互式图计算)和Graph-Learn (GL)(图学习)等技术。
  • 高效内存数据传输:通过Vineyard存储实现不同引擎之间的数据高效共享和传输。
  • 大规模图数据处理:专为处理大规模图数据设计,可在计算集群上进行扩展。

技术原理

GraphScope的实现基于一套解耦但又紧密协作的系统架构。其核心技术原理包括:
  • 分布式图存储与计算:利用集群资源对大规模图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
  • 专用图引擎
* GRAPE:作为图分析引擎,可能采用消息传递或聚合机制进行大规模图算法的并行计算。 * MaxGraph/GraphCompute:作为交互式图查询引擎,其技术原理可能涉及低延迟的图遍历、路径查找、模式匹配等,通常采用优化后的查询执行计划和高效的内存访问模式。 * Graph-Learn (GL):作为图学习引擎,专注于图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涉及复杂的图特征提取、节点嵌入、边预测等,可能利用深度学习框架和分布式训练策略。
  • 内存共享与数据管理 (Vineyard):Vineyard作为内存数据存储层,提供高效的进程间通信和数据共享机制,避免了在不同引擎之间进行数据拷贝,从而显著提升了多阶段任务的执行效率。这通常通过共享内存、零拷贝技术和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
  • 统一接口:提供统一的API或查询语言,方便用户在不同图处理阶段之间进行切换和组合。

应用场景

  • 金融风控:通过图分析识别欺诈行为、异常交易模式,进行反洗钱。
  • 社交网络分析:用户关系分析、社区发现、影响力传播模拟。
  •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物品交互图构建推荐模型,提升推荐精度。
  • 知识图谱:构建、查询和推理知识图谱,支持智能问答、语义搜索。
  • 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基因调控网络研究。
  • 网络安全:检测网络攻击路径、恶意代码传播链。
  • GraphScope 交互查询引擎

------------------------------------------------------------

蚂蚁图数据库TuGraph

简介

TuGraph 是由蚂蚁集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高性能图数据库,旨在处理大规模图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它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经过严苛测试,并在国际基准测试LDBC-SNB中表现出色。同时,TuGraph 生态系统还包括 TuGraph Analytics (GeaFlow),这是一个高性能的流式图计算引擎,专注于实时图数据处理和分析。

核心功能

  • 高性能图数据库: 提供高效的图数据存储、查询和事务处理能力 (OLTP)。
  • 大规模图计算: 支持万亿级图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具备高吞吐量。
  • 流式图计算: TuGraph Analytics (GeaFlow) 提供分布式流式图计算引擎,支持实时图计算和交互式图分析。
  • 混合图表处理: 能够处理图数据与表格数据的混合模式。
  • 灵活的API: 提供丰富的API接口,方便开发者集成和使用。
  • 在线分析处理 (OLAP): 支持复杂的图分析查询,以应对在线分析需求。

技术原理

TuGraph 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其高性能图数据库和分布式流式图计算引擎。
  • 图数据库核心: 采用优化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机制,实现高效的节点和边管理,支持 ACID 事务特性,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其高性能体现在大规模并发查询和复杂图遍历操作上。
  • 分布式架构: TuGraph Analytics (GeaFlow) 采用分布式架构,能够横向扩展处理海量图数据。通过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克服单机瓶颈,实现万亿级数据的管理和实时处理。
  • 流式处理: GeaFlow 专注于流式图数据处理,这意味着它能够持续地摄入、处理和分析不断产生的图数据流,提供近实时的洞察。这通常涉及到事件驱动、增量计算等技术。
  • 图计算优化: 内部可能采用图分区、负载均衡、异步通信等技术来优化大规模图算法的执行效率,例如最短路径、社区发现、中心性计算等。
  • 内存与存储协同: 结合内存计算和持久化存储,平衡性能与数据持久性,针对不同访问模式进行优化。

应用场景

------------------------------------------------------------

graphlearn:大规模神经网络分布式框架

简介

本内容综合介绍了多个开源项目,包括阿里巴巴的Graph-Learn(大规模图神经网络分布式框架)、libgrape-lite(C++并行图处理库)、v6d (Vineyard,内存数据管理器) 和 Kind (Kubernetes in Docker),它们共同旨在解决大规模图数据处理、图神经网络训练与推理、分布式数据共享以及本地Kubernetes环境搭建等领域的挑战。这些工具和框架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原生应用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提升了效率和易用性。

核心功能

  • Graph-Learn: 提供大规模图神经网络(GNN)的分布式训练与在线推理服务,支持图采样、离线与增量模型训练,并兼容TensorFlow和PyTorch,提供数据层和模型层接口。
  • libgrape-lite: 一个高效的C++并行图处理库,能够通过GRAPE的PIE编程模型,将顺序图算法并行化,以处理大规模图数据。
  • v6d (Vineyard): 作为内存中不可变数据管理器,旨在实现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不同系统间的高效零拷贝数据共享,简化不同计算框架间的集成。
  • Kind: 提供一种在Docker容器中运行本地Kubernetes集群的工具,便于Kubernetes的本地测试、开发和CI/CD流水线。

技术原理

  • Graph-Learn: 采用分布式架构处理大规模图数据,通过GraphLearn-Training支持批图采样、GNN模型训练(离线/增量),提供Python和C++接口以及GSL(图采样语言)。在线推理服务通过Dynamic-Graph-Service实现,支持实时图数据采样和模型推理。其兼容TensorFlow和PyTorch的后端计算框架。
  • libgrape-lite: 基于GRAPE的PIE (Process-Compute-Exchange) 编程模型实现并行图处理。该模型将图算法分解为一系列迭代步骤,每个步骤包括本地计算和消息交换,从而将顺序算法高效地并行化以处理大规模图。
  • v6d (Vineyard): 作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沙盒项目,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高性能、不可变的内存数据共享层,通过共享内存机制实现进程间或跨节点间数据零拷贝传输,从而提高分布式应用的数据处理效率。
  • Kind: 利用Docker容器作为Kubernetes节点,在单个主机上模拟多节点Kubernetes集群环境。它通过Docker socket与容器交互,并在容器内部运行Kubernetes组件,如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let等,提供一个轻量级且功能完整的本地Kubernetes体验。

应用场景

------------------------------------------------------------

1.EasyNLP

简介

EasyNLP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个基于PyTorch的综合性自然语言处理(NLP)开发与应用工具包,于2021年首次发布。它旨在提供易用、全面且高性能的NLP解决方案,尤其擅长于大型预训练模型的落地应用。与EasyNLP紧密相关的EasyTransfer是另一个由阿里巴巴开发的深度迁移学习框架,专注于简化NLP领域的迁移学习应用,自2017年起已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内部的多个业务场景。这两个工具共同致力于解决NLP领域数据稀缺和模型部署的挑战。

核心功能

  • 全面的NLP算法支持: EasyNLP支持涵盖多种NLP任务的算法,包括机器阅读理解、文本摘要、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
  • 大模型高效落地: 提供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和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能力,支持在少量数据上微调大型预训练模型,并将其压缩为高效的小模型以满足线上部署需求。
  • 可扩展的分布式训练: 内置可扩展的分布式训练策略,支持处理大规模数据和模型。
  • 深度迁移学习: EasyTransfer框架专注于深度迁移学习,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利用预训练模型进行各种NLP任务的迁移学习。
  • 中文友好: 支持常用的中文NLP数据和模型,方便中文NLP技术评测和应用。

技术原理

  • PyTorch框架: EasyNLP基于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构建,利用其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
  • 分布式训练: 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训练技术,优化了模型训练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 预训练模型集成: 集成了包括DKPLM、KGBERT等前沿知识预训练模型,增强模型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样本学习算法: 支持PET、P-Tuning等小样本学习算法,通过少量样本对大模型进行高效调优,解决模型与小训练集不匹配的问题。
  • 知识蒸馏: 应用知识蒸馏技术,将大型复杂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小型模型中,实现模型压缩和加速,同时保持性能。
  • 深度迁移学习范式: EasyTransfer通过提供易用的接口和模块,支持将预训练模型的通用知识迁移到特定下游任务中,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

应用场景

1.EasyRec

简介

EasyRec 是阿里巴巴开发的用于大规模推荐算法的易用框架,实现了常见推荐任务中的深度学习模型,能通过简单配置和超参数调优提高生成高性能模型的效率。DeepRec 是基于 TensorFlow 的推荐引擎,但当前获取其具体内容失败。

核心功能

  • 多场景运行:支持本地、MaxCompute、EMR - DataScience 等平台,适配多种 TensorFlow 版本。
  • 多样化数据输入:可处理 MaxCompute 表、HDFS 文件、OSS 文件等多种格式数据。
  • 简单配置:具备灵活的特征配置和简单的模型配置,通过组合组件构建模型。
  • 智能特性:有 EarlyStop、超参数搜索、特征选择等功能。
  • 大规模部署:支持大规模嵌入和在线学习,有多种并行策略,易部署到 EAS。
  • 多模型支持:涵盖 DSSM、W&D、DIN 等多种模型。
  • 自定义开发:支持基于组件的开发,便于实现自定义模型和组件。
  • 快速向量检索:可在分布式环境运行向量的 knn 算法。

技术原理

基于深度学习,通过实现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处理推荐任务,利用灵活的特征配置和组件组合构建模型。采用多种并行策略支持大规模嵌入和在线学习,保障训练和服务的一致性。利用智能特性如超参数搜索、特征选择等优化模型。

应用场景

2.easydispatch:实时调度算法:启发式、优化、强化学习

简介

EasyDispatch主要指代阿里巴巴开源的一个实时现场服务调度规划器(alibaba/easydispatch),其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调度算法实现对任务和工作人员的自动化高效分配。

核心功能

阿里巴巴的EasyDispatch核心功能在于实现实时、自动化的作业调度。它能够:
  • 实时任务分配:根据当前业务需求和资源可用性,动态地将工作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现场服务人员或工人。
  • 遵守业务限制:在调度过程中考虑多种业务约束条件,如工作时间、技能要求、地理位置、任务优先级等,确保调度方案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 优化资源利用:旨在通过智能算法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减少空闲时间,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技术原理

阿里巴巴EasyDispatch的调度系统融合了多种先进的算法和技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实时调度挑战:
  • 启发式算法 (Heuristics):这类算法用于在有限时间内找到接近最优的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大规模、高复杂度的调度问题。它们通过经验法则或搜索策略快速生成可行解,例如基于贪婪策略、局部搜索或遗传算法的变体来处理任务排序和资源匹配。
  • 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利用数学规划(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优化等技术,寻求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目标(如最小化总行程时间、最大化服务满意度)的精确或近似解。在实时场景下,可能采用滚动时域优化等方法。
  •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RL技术允许调度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执行调度决策并观察结果)来自主学习最佳调度策略。系统能够通过试错和奖励机制,学习如何在动态变化的业务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高、需要长期收益最大化的调度问题。RL模型可以学习如何预测需求、分配资源和优化路径,以适应实时变化。

应用场景

阿里巴巴EasyDispatch这类的实时调度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
  • 现场服务管理:如家电维修、宽带安装、设备维护等,将服务请求高效分配给技术人员。
  • 物流配送:包裹、外卖、快递的实时路线规划和配送员任务分配,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 按需服务:网约车、共享单车调度,实现车辆和司机的智能匹配与调度。
  • 智能制造:工厂内部的物料运输、机器人任务分配和生产线调度,优化生产流程。
  • 应急响应:紧急救援、消防、医疗资源调度,实现快速有效的响应。
  • easydispatch:实时调度算法:启发式、优化、强化学习
  • EasyDispatch
  • Easy Dispatch
  • Main Concepts | EasyDispatch

2.EasyRL:ReinforcementLearning

简介

EasyReinforcementLearning(简称 EasyRL)是由阿里巴巴开发的一个易于使用且全面的强化学习(RL)软件包。它旨在简化强化学习的实现过程,使得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将强化学习技术应用于各类实际场景。

核心功能

  • 全面的RL算法支持: EasyRL支持多种主流强化学习算法,包括但不限于Rainbow、DDPG、PPO、ApeX、IMPALA、IL(模仿学习)、ES(进化策略)以及多智能体学习等。
  • 易用性与集成: 该包设计理念强调易用性,便于开发者学习、集成到现有应用中,并可在不同平台间迁移。

技术原理

EasyRL纯粹基于TensorFlow框架实现。其计算和通信(在分布式模式下)均通过TensorFlow的计算图来表达。这区别于许多现有强化学习软件包通常依赖MPI、Ray或NCCL进行分布式通信的方式,使得EasyRL在架构上具有其独特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应用场景

3.EasyCv

简介

EasyCV 和 EasyRobust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两个基于 PyTorch 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包。EasyCV 是一个一体化的计算机视觉工具箱,旨在提供全面的模型和任务支持。而 EasyRobust 则专注于鲁棒计算机视觉研究,致力于加速鲁棒视觉领域的研发周期。两者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开源贡献,为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

核心功能

  • EasyCV:
* 支持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集成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 * 涵盖主流计算机视觉任务,包括图像分类、度量学习、目标检测和姿态估计等。
  • EasyRobust:
* 提供先进的鲁棒训练技术。 * 通过多样化的鲁棒性指标进行性能基准测试。 * 实现可复现的 State-of-the-Art (SOTA) 抗图像分类方法。 * 简化复杂模型的鲁棒性研究和评估流程。

技术原理

  • 统一框架: 两个工具包均基于 PyTorch 深度学习框架构建,利用其灵活性和强大的生态系统。
  •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用户快速集成、实验和部署不同的模型和算法。
  • EasyCV: 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 Transformer,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实现高精度预测。其支持的自监督学习旨在通过无标签数据学习有效的特征表示。
  • EasyRobust: 核心技术在于其集成和实现多种鲁棒优化算法,旨在提高模型在面对对抗攻击、噪声或数据分布偏移时的性能。通过对抗训练、数据增强、模型集成等策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并利用多种鲁棒性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应用场景

  • 学术研究与开发: 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实验平台,加速模型验证与创新。
  • 工业级应用部署: 可用于构建和部署实际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如智能安防中的目标检测、智能驾驶中的姿态估计、以及电商场景中的图像识别分类。
  • 鲁棒性模型开发: 针对需要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应用场景,如金融风控、医疗影像分析和自动驾驶等,EasyRobust 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抵抗干扰和攻击的鲁棒模型。
  • 教育与学习: 作为 PyTorch 计算机视觉实践的优秀案例,可供学生和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前沿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鲁棒性研究方法。
  • 阿里EasyCV/
  • EasyRobust鲁棒计算机视觉研究

4.训练部署

简介

BladeDISC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个端到端动态形状编译器项目,专注于机器学习工作负载的性能优化,是阿里PAI-Blade的关键组件之一。HybridBackend是阿里巴巴开源的高性能框架,旨在异构集群上训练宽深推荐系统。这两个项目均致力于提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的效率和性能。

核心功能

  • BladeDISC:
* 提供针对TensorFlow/PyTorch工作负载在GPGPU和CPU后端上的通用、透明且易用的性能优化。 * 支持动态形状机器学习模型的编译和优化。 * 端到端的编译器项目,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运行效率。
  • HybridBackend:
* 在异构集群上高效训练宽深推荐系统。 * 实现分类数据的内存高效加载。 * 优化嵌入层在GPU上的编排。 * 支持大规模、通信高效的训练和评估。 * 与现有AI工作流兼容,易于使用。

技术原理

  • BladeDISC:
* 动态形状编译: 核心在于能够处理和优化输入数据形状动态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编译器技术在运行时对计算图进行优化,生成高效的执行代码。 * 图优化与代码生成: 对TensorFlow/PyTorch等前端框架的计算图进行分析、转换和优化,并为GPGPU(如CUDA)和CPU后端生成高度优化的机器代码。 * 端到端优化: 从模型定义到硬件执行的全链路优化,旨在减少运行时开销并提升计算吞吐量。
  • HybridBackend:
* 异构计算优化: 利用CPU和GPU等不同硬件的优势,进行协同计算,尤其是在宽深模型训练中,将稀疏特征的处理和嵌入计算进行高效调度。 * 内存管理与数据加载: 采用高效的内存管理策略,特别是针对海量稀疏特征数据,实现内存高效加载和去重,减少数据传输开销。 * 分布式训练: 支持参数服务器(Parameter Server)模式或Embedding-Sharded Data Parallelism等分布式训练范式,优化跨设备/节点的数据同步和通信,以实现大规模模型的加速训练。

应用场景

  • BladeDISC:
* 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和推理,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动态输入形状的场景(如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 * 提高TensorFlow和PyTorch等框架在不同硬件后端上的运行效率。 * 云服务平台(如阿里云PAI)上机器学习服务的性能加速。
  • HybridBackend:
* 大规模工业级推荐系统训练,尤其是宽深模型,用于电商、广告等领域。 * 需要处理海量稀疏特征数据的机器学习场景。 * 在异构计算集群(CPU+GPU)上进行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 阿里妈妈定向广告业务等实际商业应用中已成功落地并展现出显著性能优势。

4.云原生

核心功能

  • 动态服务发现与管理: 支持发现、注册和管理几乎所有类型的服务实例,并提供统一的服务健康仪表盘,用于监控服务可用性和流量。
  • 集中化配置管理: 提供直观的UI界面,方便用户管理所有应用程序配置,支持配置的动态推送和更新。
  • 服务和流量治理: 允许从微服务平台构建者的角度管理所有服务及其元数据,实现对服务流量的精细控制。
  • Spring生态集成: 通过 nacos-spring-project 提供与Spring框架的深度集成,方便Spring Cloud应用使用Nacos服务。
  • 生态工具支持: 包含SDK、同步工具等生态组件,助力开发者高效使用Nacos。

技术原理

Nacos是为云原生微服务架构设计的核心中间件,其技术原理主要围绕服务注册与发现、分布式配置管理。它通过维护服务实例的注册信息,并支持客户端动态查询,实现服务的自动发现。在配置管理方面,Nacos采用发布/订阅模型,允许客户端实时获取配置更新。最新版本开始探索支持xDS协议MCP(Model Content Protocol)管理,旨在更好地与Kubernetes和Service Mesh生态融合。内部可能涉及基于Raft或Paxos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来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一致性,同时支持数据库持久化以存储服务和配置数据,并能进行自动数据迁移。

应用场景

  • 微服务架构: 作为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实现服务的动态注册、发现与负载均衡,以及分布式配置的统一管理。
  • 云原生应用: 适用于Kubernetes等云原生环境下的服务治理,通过API或特定协议(如xDS)与容器编排平台集成。
  • 分布式系统: 任何需要管理大量服务实例和动态配置的分布式应用场景,如电商、金融、大数据等。
  • 弹性伸缩: 结合Nacos的服务发现能力,可以实现服务的快速上线和下线,支持系统根据负载进行弹性伸缩。
  • DevOps实践: 简化了配置部署和管理流程,支持配置的灰度发布和回滚,提升了DevOps的效率。
  • 云原生nacos:

4.Easy Parallel Library (EPL) 是一个高效易用的分布式模型训练框架

简介

Easy Parallel Library (EPL) 是由阿里巴巴开发的一个通用且高效的深度学习分布式训练框架。它旨在简化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的并行训练过程,使用户能够通过少量代码注解实现多种并行策略。

核心功能

  • 多策略并行训练: 支持数据并行、流水线并行、张量模型并行以及这些策略的混合应用。
  • 易用性: 通过简洁的注解方式,大幅降低了实现复杂并行策略的门槛,用户无需深入了解分布式细节。
  • 高效性: 作为一个高效的分布式训练框架,它致力于优化训练性能。

技术原理

EPL 的核心技术原理在于其对分布式训练策略的抽象和自动化。通过提供上层注解,EPL 在底层自动管理和调度计算资源,实现各种并行模式。
  • 数据并行 (Data Parallelism): 将数据分发到多个设备上,每个设备独立计算梯度,然后进行梯度聚合(如AllReduce)。
  • 流水线并行 (Pipeline Parallelism): 将模型层切分并部署到不同的设备上,数据以流水线方式流经这些设备,减少通信开销。
  • 张量模型并行 (Tensor Model Parallelism): 将单个张量操作(如大型矩阵乘法)分解到多个设备上并行执行,适用于超大模型的层内并行。
  • 混合并行 (Hybrid Parallelism): 结合上述多种并行策略,以适应不同模型结构和硬件配置的需求,实现更优的训练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通过这些机制,EPL 提供了一种灵活且高性能的分布式训练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效率和规模。

应用场景

  • 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适用于训练参数量庞大、单设备难以承载的深度学习模型。
  • 大规模数据集训练: 当数据集规模巨大,单设备处理效率低下时,可利用分布式训练加速数据处理和模型收敛。
  • 研究与开发: 帮助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快速实验和验证不同的并行策略,提升研发效率。
  • 云计算与AI平台: 可作为构建高效AI训练平台的基础组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分布式训练服务。
  • EasyParallelLibrary/READMEcn.md at main · alibaba/EasyParallelLibrary

4.FederatedScope联邦学习

简介

FederatedScope 是阿里巴巴开发的一款全面且易于使用的联邦学习平台。该平台旨在促进联邦学习在学术研究和工业部署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便捷的使用体验和灵活的定制能力。

核心功能

FederatedScope 提供了一系列核心功能,以支持多样化的联邦学习任务。它允许用户进行灵活的联邦学习任务配置和管理,涵盖从数据聚合、模型训练到评估的整个生命周期。该平台致力于简化联邦学习的实现过程,降低技术门槛,并支持不同场景下的定制化需求。

技术原理

FederatedScope 基于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范式构建,其核心技术原理在于允许多个参与方(客户端)在不直接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协同训练一个全局机器学习模型。具体而言,每个客户端在本地数据集上独立训练模型,并仅将模型更新(如梯度或权重)发送给中央服务器进行聚合。服务器将这些更新进行汇总,形成新的全局模型,再分发给客户端进行下一轮训练。这一过程迭代进行,从而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协同学习。FederatedScope 作为平台,可能封装了多种联邦学习算法(如联邦平均 FedAvg、联邦优化等),并处理了模型分发、聚合、安全通信等复杂机制。

应用场景

FederatedScope 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
  • 学术研究: 为联邦学习算法、隐私保护技术、模型鲁棒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和工具支持。
  • 工业部署: 适用于金融风控、医疗健康、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在数据隐私敏感或数据分散的场景下进行模型训练与部署。
  • 跨机构协作: 促进不同组织或企业之间在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协同分析和模型共建。
  • FederatedScope联邦学习

5.Flink的通用算法平台

简介

Alink 是阿里巴巴计算平台PAI团队开发的一款基于Apache Flink的机器学习算法平台。它旨在提供一个高效、稳定的机器学习处理框架,支持大规模数据上的算法开发、模型训练与预测。Alink的开源版本提供丰富的算法库和工具,方便用户进行机器学习任务。

核心功能

  • 大规模机器学习算法库: 提供基于Flink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涵盖分类、聚类、回归、特征工程、推荐系统等领域。
  • 分布式模型训练: 利用Flink的分布式计算能力,支持在集群上高效训练大规模机器学习模型。
  • 流批一体处理: 结合Flink的流处理和批处理特性,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离线数据分析的统一。
  • 易用性与扩展性: 提供易于使用的API和开发接口,支持用户自定义算法和集成现有系统。
  • 可视化与管理: 可能包含Web UI界面,用于模型管理、任务监控和结果展示。

技术原理

Alink的核心技术原理是构建于Apache Flink之上。Flink是一个开源的流处理框架,具有强大的状态管理、事件时间处理、容错机制和高吞吐量等特性。Alink利用Flink的这些能力,将机器学习算法的计算图映射到Flink的分布式数据流处理模型中。 具体来说:
  • 分布式计算图: 机器学习算法被抽象为一系列操作符,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DAG),由Flink引擎在集群中并行执行。
  • 状态管理: 利用Flink的强大状态管理能力,支持迭代算法和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的状态维护。
  • 数据流与批流统一: 通过Flink的统一API,实现批处理和流处理场景下的机器学习任务。
  • 内存计算: Flink支持内存计算,加速了机器学习任务的数据处理速度。
  • 高可用与容错: 继承Flink的容错机制,确保机器学习任务在分布式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应用场景

Alink作为基于Flink的机器学习平台,其应用场景广泛,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场景的机器学习任务:
  •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在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进行用户行为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趋势预测等。
  • 实时推荐系统: 基于用户实时行为数据,快速生成个性化推荐,如商品推荐、内容推荐。
  • 智能风控与反欺诈: 实时监测交易数据,识别异常模式,预警欺诈行为。
  • 物联网(IoT)数据分析: 处理传感器、设备产生的海量实时数据,进行故障预测、设备优化等。
  • AIOps: 运用机器学习对IT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告警、故障诊断和容量规划。
  • alibaba/Alink: Alink is th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platform based on Flink, developed by the PAI team of Alibaba computing platform.

阿里AI学习

简介

阿里云天池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者生态,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它通过提供AI学习课程、数据竞赛、优化建模平台和视觉AI服务等,构建了一个集学习、实践、竞赛和应用为一体的开放平台,致力于赋能全球AI开发者和企业。

核心功能

  • AI学习与培训: 提供由浅入深的实战式AI学习内容,涵盖Python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并支持AI训练营、免费算力及实验室环境。
  • 数据竞赛平台: 举办各类大数据、AI竞赛,包括气象海洋预测、金融智能创新、生成式大模型安全攻防等,提供真实业务场景和百万奖金,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挑战。
  • 优化建模与求解: 提供MindOpt云上建模求解平台,支持Notebook、Python编程、MindOpt APL优化建模语言及多种优化求解器,用于在线教学、开发调试和智能决策。
  • 视觉AI开放平台: 提供视觉智能API服务,涵盖人脸人体、文字识别、内容审核、图像理解、图像分割、图像生产、视觉搜索、目标检测、视频理解、视频生产、视频分割、行业能力、3D视觉能力等13大类100余种AI算法。

技术原理

  •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设施: 平台基于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基础服务和大数据能力,提供稳定的计算资源、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大规模AI训练和复杂数据分析。
  • 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框架: AI学习和视觉智能服务广泛采用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和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AI能力。
  • 优化算法与求解器: MindOpt平台融合了数学规划、组合优化等领域的优化算法,并提供多语言API接口及高效求解器,实现复杂业务问题的智能决策。
  • API服务化: 视觉智能开放平台将复杂的AI算法能力封装为标准API接口,方便开发者通过简单的调用集成到自身应用中,实现AI能力的快速复用。
  • 实战式学习与开发环境: 强调实战和动手能力,提供如天池实验室(基于PAI DSW)、Notebook等云端开发环境,支持在线编程、模型训练与调试。

应用场景

------------------------------------------------------------

阿里天池课程

简介

阿里云天池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学习与实践平台。它整合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实战训练营、数据竞赛和技术交流社区,旨在为不同学习阶段的用户(从AI新手到前沿探索者)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路径和实践机会,帮助用户掌握AI及数据科学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核心功能

  • 系统化学习课程: 提供涵盖AI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化在线课程。
  • 实战训练营: 组织Python、SQL、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数据挖掘等主题的训练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和任务提升实战能力。
  • 数据竞赛平台: 定期举办各类数据科学与AI算法竞赛,提供真实业务场景数据集,鼓励用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技能。
  • 免费算力支持: 通过天池实验室提供免费的云计算资源和Notebook环境,方便用户进行模型训练和代码实践。
  • 社区与答疑服务: 建立技术交流社区,并提供专家(KoL)答疑服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 职业发展导向: 课程和竞赛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前沿和企业需求,助力用户提升就业竞争力。

技术原理

天池平台所涵盖和教授的技术原理广泛,主要包括:
  • 机器学习: 涵盖监督学习(如回归、分类算法: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等)、无监督学习(如聚类算法:K-Means)、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Q-learning, DQN, PPO等)。
  • 深度学习: 核心内容包括神经网络基础、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循环神经网络(RNN/LSTM/Transformer)用于序列数据处理与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对抗网络(GAN)用于数据生成。涉及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
  • 数据挖掘与分析: 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关联规则、异常检测等。
  • 大数据与云计算: 利用阿里云的强大计算平台和分布式存储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例如基于Hadoop、Spark等分布式计算框架。
  • 计算机视觉: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人脸识别等基于CNN及Transformer的技术。
  • 自然语言处理: 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GPT系列)的应用与原理。
  • 图神经网络(GNN): 处理图结构数据的学习方法,用于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等。
  • 大模型技术: 涉及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如LLM)的原理、微调和应用部署。

应用场景

天池平台所教授和实践的AI及数据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

阿里天池历届比赛汇总

简介

阿里云天池是一个由阿里云打造的开发者竞赛与众智平台,旨在通过举办大数据和AI领域的竞赛、提供数据实验室、开放教学及人才认证等服务,挖掘和培养技术人才。它为全球开发者提供真实业务场景的演练机会,享受免费计算资源,并与顶尖AI人才进行技术交流与竞技,共同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核心功能

  • 大数据竞赛平台: 提供百万奖金级别的各类大数据和AI竞赛,涵盖金融科技、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
  • 数据实验室: 提供免费的计算资源和海量数据集,支持开发者进行数据探索和模型研究。
  • 开放式教学与培训: 针对竞赛学习者提供涵盖数据处理、模型优化等技巧的课程,并配合实践项目。
  • 技术社区与交流: 构建技术圈,促进开发者、技术人员和学生间的技术讨论、分享与学习。
  • 人才认证与输送: 致力于发现和认证优秀技术人才,助力其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职业发展。

技术原理

天池平台的基础架构依赖于阿里云的云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服务,特别是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这使得平台能够:
  • 分布式计算: 利用ODPS处理海量数据,支持大规模、高并发的计算任务,为竞赛和实验提供强大的后端支撑。
  • 数据隔离与安全: 提供安全的数据访问机制,保障竞赛数据集和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
  • 容器化技术: 可能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部署和管理竞赛环境,确保不同用户和项目之间环境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 模型部署与评估: 提供MaaS(模型即服务)或类似的工具,支持用户部署和评估机器学习模型。
  • 云原生架构: 整体平台构建于云原生技术之上,具备高可用、弹性伸缩和高效运维的特点。

应用场景

  • 数据科学与AI技能提升: 学生和开发者通过参与竞赛、学习课程,提升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实战能力。
  • 企业创新与问题解决: 企业通过发布竞赛形式的真实业务问题,借助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寻找创新解决方案和优秀人才。
  • 学术研究与教育: 高校和研究机构利用天池平台提供的大数据集和计算资源,进行科研项目或作为教学实践平台。
  • 技术人才招聘与培养: 阿里云及其生态伙伴通过竞赛发现和吸引具备潜力的技术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
  • 开源项目与社区贡献: 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可能衍生出相关的开源项目或共享代码库。
  • 【天池大赛】历届比赛资料-天池技术圈-天池技术讨论区
  • 天池技术圈-天池技术讨论区-天池开发者社区

------------------------------------------------------------

⬆ 返回README目录 ⬆ Back to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