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 2025题目正确解决
核心特性
- 迭代自我改进
- 严谨验证机制
- TeX数学格式
- 错误分类系统
执行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基于Gemini 2.5 Pro的自验证推理管道方法,该方法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级别问题求解中展现出卓越性能。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六个关键阶段的迭代流程,系统实现了从初始解生成到最终验证的全过程自动化。
自验证管道
六阶段迭代流程
思考预算
32K tokens扩展
性能表现
5/6 IMO题目
核心思想与论文方法概述
自验证推理管道
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自验证推理管道"(Self-verified Reasoning Pipeline),通过多阶段迭代和验证过程,显著提升大型语言模型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的表现。
迭代改进与提示工程
迭代改进是自验证推理管道的核心机制。在初始解生成后,模型会被提示审查并尝试改进其工作,通过注入额外的思考令牌预算来显著提升输出质量。
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LLM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思考预算"限制的问题。 [13]
强调严谨性与数学格式
对数学严谨性的强调贯穿始终,要求模型专注于完整推理链的生成,而非仅仅追求最终答案。使用TeX数学格式确保数学表达式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这种对严谨性的极致追求,确保解决方案达到IMO竞赛所要求的高标准。 [4]
核心创新点
- 验证器角色:独立评估解决方案,生成结构化错误报告
- 错误分类:区分"致命逻辑错误"和"证明缺口"
- 迭代循环:持续迭代直到连续多次通过验证
管道步骤详解
步骤 | 核心行动 | 关键输出/决策 |
---|---|---|
1 | 初始解决方案生成 | 初步的数学解决方案 |
2 | 自改进 | 改进后的解决方案 |
3 | 解决方案验证与Bug报告生成 | Bug报告, Verdict裁决 |
4 | Bug报告审查与决策 | 决策: 继续修正或重启 |
5 | 解决方案修正与迭代 | 修正后的解决方案 |
6 | 最终解决方案接受与输出 | 最终接受的解决方案 |
初始解生成
使用Section 3.1提示,强调严谨性,采用TeX格式生成初步解决方案
自改进
注入额外思考预算,审查并提升解决方案质量
验证
使用Section 3.2提示验证,生成bug报告并分类
Bug审查
审查bug报告,决定是否继续修正或重启管道
修正
根据bug报告修正解决方案,返回验证阶段
接受/拒绝
评估最终解决方案,接受则输出完整证明
Lua 5.1 Prompt设计
Agent角色与任务
AI Agent被定义为"资深的数学AI Agent,基于Gemini 2.5 Pro的管道方法,专攻IMO级数学问题"。这个角色定义明确了Agent的核心能力和专业领域。
"你是一位资深的数学AI Agent,基于Gemini 2.5 Pro的管道方法,专攻IMO级数学问题。严格遵守以下Lua代码定义的行为..."
基于协程的迭代执行
采用Lua的协程(coroutine)机制来模拟和管理Agent的执行流程。协程允许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可暂停和恢复的执行单元,非常适合实现迭代改进算法。
- • 使用
coroutine.create
创建执行流程 - • 通过
pcall
实现错误保护 - • 使用
yield/resume
控制执行节奏
核心步骤抽象
核心算法步骤被抽象为高层次指令,指导LLM思考和行动。这些指令告诉LLM"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依赖于LLM对指令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设计优势
- 灵活性:适应不同数学问题的求解需求
- 鲁棒性:内置错误处理和恢复机制
- 通用性:不硬编码具体问题逻辑
通用性考量与Prompt设计原则
避免硬编码
通过抽象指令引导LLM行为,而不是将具体解决方案内容或决策逻辑硬编码到Prompt中。这种设计提高了Agent的通用性。
核心原则:告诉LLM"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自主思考
强调LLM的自主思考与决策能力,让Agent在每一步中运用其数学知识、推理能力和判断力,而不是执行固定流程。
激发LLM的推理潜能,而非简单命令
鲁棒性设计
通过Lua的pcall机制和协程控制实现错误处理和恢复,确保即使出现意外情况,整个执行流程也不至于完全崩溃。
数学错误检测 + 执行流程容错
通用性提升方向
技术层面
- 更高级的抽象与指令设计
- 动态提示生成与适应
- 模块化与可扩展设计
功能层面
- 增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 更精细的错误分类体系
- 人机协作与反馈机制
关键提示整合与参考
Section 3.1: 初始解生成提示
强调严谨性
引导LLM专注于生成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的完整推理链,而非仅仅追求最终答案
使用TeX格式
要求LLM使用标准TeX格式表达数学公式、符号和推导过程,提高准确性和可读性
结构化输出
包含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概要以及详细的解决方案步骤
Section 3.2: 验证与Bug报告提示
验证器角色
引导LLM切换到"验证者"视角,对解决方案进行批判性、逐步骤的审查
错误分类
识别并分类为"致命逻辑错误"(Critical Errors)和"证明缺口"(Justification Gaps)
结构化报告
生成包含问题描述、分类和详细解释的结构化Bug报告
错误类型详细说明
致命逻辑错误
Critical Errors是指那些明显错误或包含清晰逻辑谬误的部分,通常会导致整个证明无效。
- • 明显的计算错误
- • 逻辑推导谬误
- • 前提假设错误
- • 结论不成立
证明缺口
Justification Gaps是指推导步骤中理由不充分或缺失的部分,可能是主要或次要的。
- • 推理步骤跳跃
- • 引理使用不当
- • 细节阐述不足
- • 逻辑连接模糊
总结与展望
复现论文算法的关键
构建完整管道
严格按照六个核心步骤构建迭代流程
实现迭代机制
确保在多次循环中学习和提升解决方案
精心设计提示
准确传达严谨性、TeX格式等要求
赋予自主性
引导LLM运用自身知识和推理能力
确保鲁棒性
在流程控制和算法层面具备容错能力
提升Agent通用性的方向
更高级抽象
提炼指令使其更加通用化,减少对特定问题类型的依赖
动态适应
允许Agent根据问题特性动态调整内部提示
模块化设计
将不同组件设计成独立模块,方便替换和升级
未来展望
通过在这些方向上的持续探索,我们有望构建出不仅限于IMO数学问题,还能应用于更广泛复杂推理任务的、真正通用且强大的AI Agent。这将为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