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架构师

  • 创建型设计模式详解:通俗易懂的例子

    在软件设计中,创建型设计模式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系统中更好地管理对象的创建过程。以下是五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的通俗易懂的例子。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解析: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了一种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方式,而不需要指定具体的类。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工厂的工厂”:它定义了一个抽象接口,具体的工厂类实现这个接口,负责创建一组相关的对象。

    通俗例子:想象你在一个家具店里,你可以选择“现代风格”或“古典风格”的家具套装。如果你选择“现代风格”,工厂就会给你一套现代风格的沙发、茶几和灯具;如果选择“古典风格”,工厂则会提供一套古典风格的家具。这就是抽象工厂模式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厂生成不同风格的家具,但你只需要决定想要哪种风格的套装。

    速记句抽象工厂是创建相关对象的工厂的工厂。

    构建器模式(Builder)

    解析:构建器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它的表示分离,允许相同的构建过程生成不同的表示。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多种配置方式的对象构建。

    通俗例子:你去快餐店点餐,服务员会问你要哪种面包、哪种肉类、要不要奶酪和蔬菜。这些步骤总是一样的,但最终你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组合出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汉堡。构建器模式就像这个点餐过程一样,通过不同的步骤来灵活定制产品。

    速记句构建器模式分离了对象构建过程与表示,从而允许灵活定制。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解析: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接口用于创建对象,但具体的类实例化过程推迟到子类实现。

    通俗例子:假设你是一个玩具制造商,你生产的玩具有汽车、飞机和船。每种玩具的生产方式不同,但你可以通过一个通用的“玩具工厂”来调用各自的生产方法。具体生产哪种玩具,这个决定权交给了“玩具工厂”的子类,这样你不需要每次都重新编写生产逻辑。

    速记句工厂方法将对象创建的决定权交给子类。

    原型模式(Prototype)

    解析:原型模式通过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通过类实例化来生成。

    通俗例子:想象你在一场派对上,想要复制一份你非常喜欢的甜点食谱。你不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写这份食谱,只要把现有的食谱复制一份即可,然后你还可以对它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比如加点巧克力。这就是原型模式的工作方式:通过复制已有的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速记句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单例模式(Singleton)

    解析: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来获取这个实例。

    通俗例子:假设你在一个小镇上,镇上只有一个供水站,所有居民都从这个供水站取水。这个供水站就是单例模式的例子:它确保整个镇子上只有一个供水站,并且所有人都能通过这个唯一的供水站获取水资源。

    速记句单例模式保证全局只有一个实例。

    总结

    创建型设计模式提供了多种在软件系统中管理对象创建的方式。抽象工厂模式用于创建一系列相关对象,构建器模式则将对象的构建与表示分离。工厂方法模式允许子类决定对象的实例化,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单例模式则确保全局只有一个实例。这些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极大提升代码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 Gamma, E. , Helm, R., Johnson, R., & Vlissides, J. (1994).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2. Freeman, E. , & Robson, E. (2004).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 O’Reilly Media.
    3. Fowler, M. (2002).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ddison-Wesley.
  • 接口分离原则的详细教程

    接口分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是软件设计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之一。它主张在设计接口时,应尽量将接口定义得小而专注。通过减少客户端对接口的依赖性,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1. 什么是接口分离原则?

    接口分离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接口时,应该使接口尽量小、精简,只包含客户端所需的功能。这意味着,每个接口应该只提供一个特定的功能,而不是包含多个不相关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客户端依赖于那些它们不需要的方法。

    速记句:接口要小而专,避免大而全。

    2. 为什么要使用接口分离原则?

    在软件开发中,不同的客户端可能需要不同的功能。如果我们将所有功能都放在一个庞大的接口中,那么每个实现该接口的客户端都必须实现所有的方法,即使它们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还可能导致代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依赖。

    速记句:减少冗余,降低复杂度。

    3. 接口分离原则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接口分离原则可以通过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接口来实现。比如在设计一个媒体播放器时,我们可以将音频和视频播放功能分别定义在不同的接口中。

    interface AudioPlayer {
        void playAudio();
    }
    
    interface VideoPlayer {
        void playVideo();
    }

    这样,如果某个客户端只需要音频播放功能,它只需实现 AudioPlayer 接口,而无需关心 VideoPlayer 接口中的方法。

    速记句:功能分离,接口独立。

    4. 接口分离的好处

    接口分离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因为每个接口都非常简洁,客户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实现某个具体接口,而无需被迫实现所有功能。这种设计方式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易于扩展和维护。

    速记句:简洁易扩展,模块化设计。

    5. 类比: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选择

    接口分离原则可以用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选择来类比。在一个运动俱乐部中,会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游泳、篮球或瑜伽等活动,而不是被迫参加所有的活动。每个活动对应一个小的接口,会员只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即可。

    速记句:兴趣选择,灵活自由。

    6. 违背接口分离原则的后果

    如果我们忽视接口分离原则,将多个功能混合到一个接口中,可能会导致代码的复杂度增加,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客户端需要实现一些它们不需要的方法,导致代码臃肿且难以管理。

    速记句:混杂功能,维护困难。

    7. 如何判断接口是否需要分离?

    判断一个接口是否需要分离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包含了多个不相关的功能。如果一个接口的方法过多,且这些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那么就有可能需要将其拆分为多个更小的接口。

    速记句:方法多且杂,考虑分离。

    8. 接口分离与依赖倒置

    接口分离原则与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密切相关。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而接口分离原则则进一步要求这些接口应该尽量小而专注,避免不必要的依赖。

    速记句:依赖倒置,接口专注。

    9. 接口分离与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要求一个类只做一件事情。而接口分离原则则扩展了这一思想,要求一个接口只包含客户端所需的功能。二者共同作用,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清晰、易于维护的系统。

    速记句:职责单一,接口专注。

    10. 总结

    接口分离原则强调在设计接口时,应尽量将接口定义得小而专,使其只包含客户端实际需要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接口来实现接口分离原则,从而使系统更加模块化、易于扩展。

    速记句:小而专,简而精。

    参考文献

    1. Robert C. Martin, Clean Architecture: A Craftsman’s Guide to Software Structure and Design, Prentice Hall, 2017.
    2. Martin Fowler, 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18.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接口分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场景:家用电器的遥控器

    假设你家里有多种家用电器,比如电视、空调、音响等。传统设计方式下,你可能会拥有一个“万能遥控器”,这个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钮,用来控制所有的家用电器。虽然这听起来很方便,但实际上,这个遥控器可能非常复杂,而且你可能只会用到其中的一部分功能。对于只想开关电视的人来说,遥控器上那些用来调节空调温度或选择音响模式的按钮都是多余的,甚至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引入接口分离原则

    按照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可以将遥控器的功能按设备类型进行分离。也就是说,我们设计几个小巧的、专门的遥控器,每个遥控器只控制一种设备。例如:

    1. 电视遥控器:只有开关、音量调节和频道选择按钮。
    2. 空调遥控器:只有开关、温度调节和风速调节按钮。
    3. 音响遥控器:只有开关、音量调节和播放模式选择按钮。

    通过这种方式,每个遥控器只包含用户实际需要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简洁、直观。

    interface TV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changeChannel();
        void adjustVolume();
    }
    
    interface AC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setTemperature();
        void adjustFanSpeed();
    }
    
    interface AudioRemote {
        void powerOn();
        void adjustVolume();
        void selectMode();
    }

    通俗解释

    在这个设计中,每个遥控器(接口)都只负责一种设备的控制功能。这避免了将所有功能都堆在一个遥控器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复杂性,使得不同设备的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他们的设备。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类似的思路在软件开发中也非常实用。比如,在设计一个大型系统的接口时,某个模块可能只需要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如果我们将所有功能都放在一个大的接口里,那么实现该接口的每个模块都必须实现所有的方法,即使其中一些方法是它们不需要的。这不仅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还可能导致冗余代码和不必要的依赖。

    通过遵循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可以将大型接口拆分为多个小型接口,每个接口只包含与特定模块相关的功能。这样,每个模块只需要实现它实际需要的接口,代码更加简洁,系统也更加灵活易于维护。

    现实中的例子

    在很多软件系统中,尤其是大型企业系统,可能会涉及多种功能模块,比如财务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按照接口分离原则,我们应该为每个模块设计专门的接口,而不是将所有功能混合在一个大型接口里。

    总之,接口分离原则通过将接口划分为小而专的部分,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这种设计方式不但让每个模块的开发更加容易,也使得系统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场景。


  •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详解教程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它的核心主张是: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减少模块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逐步讲解,深入理解这一原则。

    1. 模块依赖的传统方式

    在传统的设计方式中,高层模块通常直接依赖于低层模块。例如,一个订单处理类 OrderProcessor 可能直接调用 CreditCardPayment 类的方法来进行支付。这种设计方式的问题在于,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紧密耦合,如果需要更换支付方式,必须修改 OrderProcessor 类的代码。

    速记句:直接依赖,耦合紧密。

    2. 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思想

    依赖倒置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依赖方式: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都应该依赖于抽象(如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不修改高层模块的情况下,轻松地替换或扩展低层模块。

    速记句:依赖抽象,降低耦合。

    3. 示例
    解析:支付系统中的依赖倒置

    假设我们有一个 OrderProcessor 类,它用于处理订单。按照依赖倒置原则,OrderProcessor 类不应该直接依赖于某种具体的支付方式(如 CreditCardPayment),而应该依赖于一个抽象的 PaymentGateway 接口。这样,如果未来需要添加新的支付方式,比如 PayPalPayment,只需实现 PaymentGateway 接口,并在配置中进行替换,而不需要修改 OrderProcessor 类的代码。

    interface PaymentGateway {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class CreditCard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 信用卡支付的具体实现
        }
    }
    
    class PayPal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 PayPal支付的具体实现
        }
    }
    
    class OrderProcessor {
        private PaymentGateway paymentGateway;
    
        public OrderProcessor(PaymentGateway paymentGateway) {
            this.paymentGateway = paymentGateway;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double amount) {
            paymentGateway.processPayment(amount);
        }
    }

    速记句:高层依赖接口,扩展更灵活。

    4. 旅行者租车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理解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比喻:旅行者租车。旅行者(高层模块)需要租一辆车来完成旅行。旅行者并不关心租车公司(低层模块)提供的具体车型或品牌,而是依赖于租车公司提供的抽象服务(如“可用的车”)。通过这种方式,旅行者可以轻松地换车,而不必了解每种车的具体情况。

    速记句:依赖服务,使用无忧。

    5. 抽象与实现的分离

    依赖倒置原则强调抽象与实现的分离。在设计系统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抽象的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直接实现具体的细节。这种抽象使得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的实现需求,而不需要对高层模块进行修改。

    速记句:先抽象,后实现。

    6. 如何应用依赖倒置原则

    要应用依赖倒置原则,首先要识别系统中的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然后,为这些模块设计抽象的接口或抽象类,让高层模块依赖这些抽象,而不是具体的实现。最后,在具体实现中继承或实现这些抽象,从而确保高层模块与低层模块解耦。

    速记句:识别模块,抽象依赖。

    7. 依赖倒置与接口隔离

    依赖倒置原则通常与接口隔离原则(ISP)一起使用。接口隔离原则要求我们为各个模块提供精简的、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为所有需求设计一个庞大的接口。结合这两个原则,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和可维护的系统。

    速记句:倒置与隔离,共筑灵活系统。

    8. 依赖倒置的好处

    依赖倒置原则的最大好处在于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这使得系统在添加新功能、修改现有功能以及进行单元测试时更加容易。通过依赖抽象接口,我们可以轻松替换模块的具体实现,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其他部分。

    速记句:降低耦合,便于扩展。

    9. 反例分析:直接依赖的弊端

    如果一个系统中高层模块直接依赖于低层模块的具体实现,则会导致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变差。任何对低层模块的修改都可能引发高层模块的连锁反应,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出错的风险。

    速记句:直接依赖,风险增加。

    10. 实践中的依赖注入

    在实际开发中,应用依赖倒置原则的常见做法是使用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通过依赖注入框架,我们可以动态地将具体的实现注入到高层模块中,使得高层模块与低层模块之间的耦合进一步降低。

    速记句:依赖注入,动态解耦。

    总结

    依赖倒置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旨在通过让高层模块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从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通过应用这一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Martin, R. C. (2003).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2. Fowler, M. (2004). Inversion of Control Containers and the Dependency Injection pattern. MartinFowler.com.
    3. Larman, C. (2001). 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Iterative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

    为了更通俗地理解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我们可以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场景:咖啡机和咖啡豆

    假设你是一位咖啡爱好者,你有一台咖啡机。传统的设计方式下,这台咖啡机只能使用某一种特定品牌的咖啡豆来制作咖啡。如果你想换一种咖啡豆——比如从阿拉比卡豆换成罗布斯塔豆——你就不得不对咖啡机进行一些修改,甚至可能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咖啡机。这种情况下,你的咖啡机(高层模块)直接依赖于特定品牌的咖啡豆(低层模块),二者紧密耦合。

    引入依赖倒置原则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更加灵活的咖啡机。按照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让咖啡机依赖一个“咖啡豆接口”(抽象),而不是依赖具体的咖啡豆品牌。这个接口定义了制作咖啡所需的基本功能,比如“研磨”和“煮咖啡”。每种咖啡豆品牌都实现这个接口,而咖啡机只需要调用接口的方法,不需要关心具体的咖啡豆实现。

    interface CoffeeBean {
        void grind();
        void brew();
    }
    
    class ArabicaBean implements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grind() {
            // 阿拉比卡豆的研磨方式
        }
    
        public void brew() {
            // 阿拉比卡豆的煮法
        }
    }
    
    class RobustaBean implements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grind() {
            // 罗布斯塔豆的研磨方式
        }
    
        public void brew() {
            // 罗布斯塔豆的煮法
        }
    }
    
    class CoffeeMachine {
        private CoffeeBean coffeeBean;
    
        public CoffeeMachine(CoffeeBean coffeeBean) {
            this.coffeeBean = coffeeBean;
        }
    
        public void makeCoffee() {
            coffeeBean.grind();
            coffeeBean.brew();
        }
    }

    通俗解释

    在这个设计中,咖啡机(高层模块)不再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咖啡豆,而是依赖于一个“咖啡豆接口”(抽象)。这样一来,如果你想换一种咖啡豆,只需要提供一个新的实现这个接口的类,而不需要修改咖啡机的代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模块之间的解耦,让系统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类似的思路在软件开发中非常常见。比如,假设你在开发一个支付系统,需要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信用卡、PayPal等)。如果系统中的订单处理模块直接依赖于某种具体的支付方式,那么每当你需要增加或更换支付方式时,都需要修改订单处理模块的代码。通过使用依赖倒置原则,你可以让订单处理模块依赖于一个“支付接口”,而不是具体的支付方式,这样就可以在不修改订单处理模块的情况下,轻松地添加或更换支付方式。

    总之,依赖倒置原则通过引入抽象层,避免了高层模块对低层模块的直接依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详解教程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它规定:在程序设计中,一个子类的对象应该能够替换掉其父类的对象,并且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这一原则确保了继承的合理性和代码的健壮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段讲解,深入理解这个原则的核心。

    1. 继承的本质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之一。继承不仅意味着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意味着子类应该能够在其父类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不会破坏父类原有的功能。打个比方,父类是一个基础的“模具”,子类是根据这个模具加工而来的成品,成品不仅拥有模具的基本形态,还可能增加了新的功能或特性。

    速记句:继承是扩展功能,而不是破坏功能。

    2. 里氏替换原则的核心

    里氏替换原则的核心在于确保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父类对象,而不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代码中用父类对象调用某个方法,那么子类对象也应该能够同样调用这个方法,并且产生预期的结果。

    速记句:子类能替父类,功能不打折。

    3. 示例
    解析:银行账户模型

    假设我们有一个 BankAccount 类,定义了一个存款方法 deposit(double amount)BankAccount 是一个父类,表示银行账户。现在,我们通过继承创建了一个 CheckingAccount 类,表示支票账户。支票账户可以在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增加透支功能,但它必须确保正确实现父类的 deposit 方法,以便在任何需要 BankAccount 的地方,用 CheckingAccount 替换不会出错。

    class BankAccount {
        double balance;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
            balance += amount;
        }
    }
    
    class CheckingAccount extends BankAccount {
        double overdraftLimit;
    
        @Override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
            // 支票账户的存款行为仍然和普通银行账户一样
            super.deposit(amount);
        }
    }

    速记句:子类重写方法,仍需保留原意。

    4. 子类的行为约束

    子类不仅要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要保持父类的行为一致性。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方法,必须确保新方法的行为与父类方法的预期行为一致,否则会违反里氏替换原则。例如,如果 CheckingAccount 类在重写 deposit 方法时,改变了存款方式,这可能导致程序在处理 BankAccount 时出现意外行为。

    速记句:重写不改行为,继承不打折扣。

    5. 前置条件与后置条件

    在继承关系中,子类的前置条件不能比父类更严格,后置条件不能比父类更宽松。这意味着子类在方法执行前不能要求更多的条件(即前置条件),在方法执行后也不能提供比父类更少的保证(即后置条件)。

    速记句:前置不严,后置不松。

    6.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后果

    如果子类不能替换父类,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将受到严重影响。违背里氏替换原则的代码往往会导致难以调试的错误,因为子类的行为可能与预期不符,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

    速记句:违背替换,后患无穷。

    7. 多态性与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是实现多态性的基础。多态性允许我们以父类的形式使用子类对象,但这一前提是子类必须完全遵循父类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程序才能在父类和子类之间无缝切换,而不会产生问题。

    速记句:多态基于替换,替换确保一致。

    8. 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软件系统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创建灵活且可扩展的系统。通过合理的继承结构,我们可以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和类,增强代码的复用性。

    速记句:遵循替换,设计灵活。

    9. 反例分析

    一个常见的反例是“正方形-矩形”问题。如果我们有一个 Rectangle 类和一个 Square 类,Square 类继承 Rectangle 类。但实际上,正方形并不能完全替代矩形,因为正方形的宽高必须相等,而矩形则不要求这一点。因此,Square 继承 Rectangle 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

    速记句:正方形不是矩形,继承要分清。

    10. 代码的健壮性

    通过遵循里氏替换原则,我们可以确保代码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代码的健壮性意味着即使在面对意外的输入或使用场景时,程序仍然能够表现良好且不会崩溃。里氏替换原则的应用直接关系到代码的健壮性。

    速记句:替换原则,保障健壮。

    总结

    里氏替换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子类能够替换父类而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更为健壮、灵活和可扩展的系统。这个原则不仅仅是关于继承的技术规则,更是关于如何保持代码设计清晰和可维护的重要准则。

    参考文献

    1. Liskov, B. , & Wing, J. M. (1994). A behavioral notion of subtyping.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TOPLAS), 16(6), 1811-1841.
    2. Gamma, E. , Helm, R., Johnson, R., & Vlissides, J. (1994).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3. Martin, R. C. (2002).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在讨论正方形和矩形的关系时,涉及到面向对象编程中的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这个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如果类B是类A的子类,那么在程序中用类A对象的地方都可以用类B的对象替换,而不会导致程序行为的变化。

    正方形和矩形的类关系

    假设我们有一个Rectangle类表示矩形,并且考虑用Square类(正方形)继承Rectangle类:

    class Rectangle {
        int width;
        int height;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
        int getArea() { return width * height; }
    }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Override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width;
        }
    
        @Override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width = height;
            this.height = height;
        }
    }

    为何正方形不能继承矩形?

    在继承之后,正方形需要满足矩形的所有行为和特性。然而,正方形有一个特殊性质:它的宽和高必须相等。为了让Square类保持这个性质,我们必须重写setWidthsetHeight方法,使得在设置任意一边的长度时,另一边的长度也自动调整为相同的值。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程序中本来是使用Rectangle对象的地方,换成Square对象后,程序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原因

    假设我们有如下代码:

    Rectangle rect = new Rectangle();
    rect.setWidth(5);
    rect.setHeight(10);
    
    // 预期面积是 5 * 10 = 50
    int area = rect.getArea();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rect是一个Rectangle对象,计算出的面积将是50。但如果我们用Square对象替换它:

    Rectangle rect = new Square();
    rect.setWidth(5);
    rect.setHeight(10);
    
    // 实际面积是 10 * 10 = 100
    int area = rect.getArea();

    因为SquaresetWidthsetHeight方法会互相影响,使得宽和高总是相等,最终面积计算结果变成了100,这与预期的50不符。

    结论

    由于Square的特殊性质(边长必须相等),它在继承Rectangle时会导致程序行为的改变,从而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因此,在面向对象设计中,正方形不应该作为矩形的子类,因为它们在行为上的差异使得这种继承关系不合理。


    为了解决正方形和矩形之间不合理的继承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组合(composition)而不是继承(inheritance)的设计方式。这样,我们可以避免违反里氏替换原则,同时保持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思路

    1. 抽象类或接口: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公共的接口或抽象类Shape,定义所有形状共有的行为,比如计算面积的方法getArea()
    2. 矩形类Rectangle类实现Shape接口,拥有宽和高两个属性。
    3. 正方形类Square类不继承Rectangle,而是实现Shape接口,同时内部使用一个Rectangle对象来存储数据。正方形的边长设置会同时影响内部矩形的宽和高。

    示例代码

    以下是用Java编写的一个示例:

    // 定义一个通用的形状接口
    interface Shape {
        int getArea();
    }
    
    // 矩形类实现 Shape 接口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
        protected int width;
        protected int height;
    
        public Rectangle(int width, int height) {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height;
        }
    
        public void setWidth(int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
    
        public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Area() {
            return width * height;
        }
    }
    
    // 正方形类也实现 Shape 接口
    class Square implements Shape {
        private int side;
        private Rectangle rectangle;
    
        public Square(int side) {
            this.side = side;
            this.rectangle = new Rectangle(side, side);
        }
    
        public void setSide(int side) {
            this.side = side;
            this.rectangle.setWidth(side);
            this.rectangle.setHeight(sid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Area() {
            return rectangle.getArea();
        }
    }

    解释

    优点

    1. 避免了继承带来的问题:因为正方形不再继承矩形,所以不会出现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情况。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正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未来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形状(如圆形或三角形),也可以轻松扩展。
    3. 职责单一:每个类只负责自己的行为,符合单一职责原则。矩形类只关心矩形的宽和高,正方形类只关心正方形的边长。

    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示矩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同时遵循面向对象设计的最佳实践。

  • Lambda和Kappa的架构的区别

    Lambda 架构和 Kappa 架构是处理大数据流和数据处理的两种不同架构模式。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架构的特点和区别。

    Lambda 架构

    设计理念

    Lambda 架构由Nathan Marz提出,旨在解决大规模数据系统的复杂性问题,通过提供一种同时处理批处理和流处理的架构。Lambda 架构主要包含三个层次:

    1. 批处理层(Batch Layer):负责处理大量的存储数据,进行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这一层通常使用MapReduce等批处理技术来实现。
    2. 速度层(Speed Layer):对实时数据进行流式处理,以便快速响应和更新。这一层通常使用如Apache Storm、Apache Flink等流处理技术。
    3. 服务层(Serving Layer):将批处理层和速度层的结果合并,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供外部查询和分析。

    优点

    • 能够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
    • 结合批处理和实时流处理优势。

    缺点

    • 架构复杂,维护成本高。
    • 需要同步维护两套逻辑。

    Kappa 架构

    设计理念

    Kappa 架构由Jay Kreps提出,是对Lambda架构的简化,主要用于简化实时数据流处理。Kappa 架构只包含一个主要的处理层:

    1. 流处理层:所有数据,无论是实时的还是历史的,都通过同一个流处理系统处理。这意味着批处理在Kappa架构中通过在流处理系统上运行长时间窗口的操作来模拟。

    优点

    • 架构简单,只需要维护一套系统和逻辑。
    • 更容易维护和扩展。

    缺点

    • 对流处理系统的依赖性较高。
    • 需要流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大规模的历史数据重新处理。

    Lambda 与 Kappa 的区别

    • 架构复杂性:Lambda 架构比较复杂,需要维护批处理和流处理两套系统;Kappa 架构更为简洁,全部数据处理都在一个统一的流处理层完成。
    • 数据处理:Lambda 架构通过两个层面独立处理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而Kappa架构通过一个统一的流处理层处理所有数据。
    • 系统维护:Lambda 架构的维护成本和复杂性较高,因为需要同步管理两种技术栈;Kappa 架构由于只有一种处理层,因此维护更为简单。

    选择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团队的技术栈以及预期的系统复杂度。Lambda架构适合那些需要强大批处理能力的场景,而Kappa架构更适合追求架构简洁和实时处理的场景。

  •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