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明和冲突

  • 美国为何围猎 TikTok?

    继华为之后,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应用 TikTok(抖音国际版)成为了美国政府和特朗普的“新靶子”。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信息安全”为由,对 TikTok 展开了一系列打压行动,甚至要求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 美国业务。

    TikTok 在美国市场的迅速崛起

    TikTok 在美国等海外市场发展迅速,用户数量不断增长。2020 年,TikTok 的美国用户数量预计达到 4540 万人,2021 年将达到 5220 万人。其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担忧。

    美国政府的打压行动

    • 国家安全审查: 2019 年 11 月,美国政府宣布对 TikTok 收购 musical.ly 的交易展开国家安全审查。
    • 军事禁令: 美国海军、陆军相继发布针对 TikTok 的禁令,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 TikTok。
    • 国会法案: 2020 年 7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联邦政府雇员在政府设备上下载 TikTok。
    • 行政命令: 特朗普表示将签署行政命令,封禁 TikTok。
    • 强制出售: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 (CFIUS) 要求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 美国业务。

    美国政府的担忧

    • 信息安全: 美国政府声称 TikTok 收集用户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一些美国政客和公司认为,TikTok 的成功代表着中国公司对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出,对美国年轻人产生影响。

    字节跳动的回应

    字节跳动否认了美国政府的指控,并表示愿意采取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同时,字节跳动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包括与美国公司合作或出售 TikTok 美国业务。

    事件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 TikTok 的打压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也有人认为这是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事件的后续发展

    目前,TikTok 的命运仍未确定。字节跳动正在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微软等美国公司也表示有意收购 TikTok 美国业务。

    总结

    美国政府对 TikTok 的打压行动,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TikTok 事件的后续发展,将对中美关系和全球科技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反思与启示

    2016 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在知乎上,也有许多用户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用户“宁南山”的回答颇具代表性,他认为特朗普的当选反映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从中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启示:

    1. 保护高考制度,维护教育公平:

    “宁南山”认为,美国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撕裂严重,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脱节,而高考制度是保障中国底层人民上升通道的重要机制。他主张中国应继续坚持高考制度,并加大对寒门学子的扶持力度,以维护教育公平。

    2. 保护本土工业,抑制产业外流:

    “宁南山”指出,美国去工业化导致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失,底层民众就业困难。他认为中国应吸取教训,保护本土工业,防止产业过度外流,以保障就业和经济发展。

    3. 反对非法移民,警惕“政治正确”:

    “宁南山”认为,美国非法移民问题严重,导致社会治安恶化,底层民众利益受损。他主张中国应坚决反对非法移民,并警惕“政治正确”思潮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4. 弘扬主流价值观,避免过度关注特殊群体:

    “宁南山”认为,美国对 LGBT 等特殊群体过度关注,导致社会价值观混乱。他主张中国应弘扬主流价值观,同时包容特殊群体,避免过度关注和宣传特殊群体,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宁南山”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支持者认为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问题,并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反对者则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偏激,忽视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一些社会群体存在偏见。

    无论如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事件都值得我们深思。 它提醒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 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希拉里华人粉丝的三重奴性:批判与反思

    希拉里华人粉丝的三重奴性 – 知乎 (zhihu.com)

    这篇文章以犀利的笔触,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华人支持者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三重奴性”:对男权的崇拜、对白人尤其是白左的崇拜,以及对谎言的偏执和对主流媒体的愚忠。

    第一重奴性:对男权的崇拜

    文章认为,希拉里之所以获得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丈夫比尔·克林顿的政治影响力。这种对强权和男权的崇拜,使得人们忽视了希拉里自身的缺陷和问题,将其视为男权的附庸和延续。

    第二重奴性:对白人尤其是白左的崇拜

    文章指出,受美国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容易不自觉地模仿白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白左的“奴才”。这种盲目的崇拜,使得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辨别是非,甚至认同一些荒谬的观点。

    第三重奴性:对谎言的偏执和对主流媒体的愚忠

    文章认为,希拉里的支持者对不利于她的信息视而不见,对主流媒体的报道深信不疑,即使面对大量证据也无法改变他们的观点。这种对谎言的偏执和对主流媒体的愚忠,使得他们无法认清事实真相。

    批判与反思

    文章的观点虽然尖锐,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希拉里支持者心理的思考。

    •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文章提醒我们,在面对信息时,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崇拜权威或被主流观点所左右。
    • 文化影响的反思:文章指出,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警惕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
    • 对政治人物的评价:文章提醒我们,在评价政治人物时,要客观公正,不能因为其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而给予特殊待遇或偏见。

    总结

    对希拉里华人支持者的批判,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引发了人们对独立思考、文化影响和政治人物评价等问题的反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 美国拟永久封杀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科技霸凌何时休?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再次挥舞“国家安全”大棒,提出一项提案,拟永久禁止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参与无线设备认证项目,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

    事件回顾:FCC提案,无理打压

    FCC主席以“国家安全”为由,提出一项提案,旨在永久禁止华为、中兴通讯、海能达、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被列入“受管制清单”的中国企业参与无线设备认证项目,禁止其成为测试实验室或认证机构。该提案将于本月在FCC委员会全会上进行表决。

    背后动机:科技霸凌,遏制中国

    美国此举并非首次,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以各种理由打压中国科技企业,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其背后的动机主要包括:

    • 维护科技霸权:美国一直以来都占据着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感到担忧,试图通过打压来维持其科技霸权。
    • 遏制中国发展: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来遏制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 保护本土企业: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避免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影响分析:损人不利己,破坏秩序

    美国的这种科技霸凌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并破坏了全球科技产业的正常秩序:

    • 损害中国企业: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限制了其发展空间,对其国际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 损害美国利益:美国企业也失去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损害了其自身利益。
    • 破坏市场秩序:美国的科技霸凌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利于全球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应对之策:坚定发展,合作共赢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 坚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增强自身竞争力。
    •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 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反对美国的科技霸凌行为。

    结语

    科技发展应是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共同推动全球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 润学指南:认清自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润”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中,往往指离开中国,到国外生活。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润并非易事,需要慎重考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润学”,帮助大家认清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留学:并非逃避的捷径

    许多人将留学视为改变命运的途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留学。在国内学不好,指望出国就能突飞猛进,是不现实的。国外大学同样竞争激烈,需要学生具备自律、自理和自知的能力。

    适合留学的人群:

    • 自律: 能够自主学习,不需要他人督促。
    • 自理: 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适应独立的生活环境。
    • 自知: 了解自己的目标和未来规划,并为之努力。

    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外语能力也是关键,良好的外语水平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获得更多机会。

    打工:并非遍地黄金

    许多人选择出国打工,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然而,国外并非遍地黄金,同样需要付出辛勤劳动。

    适合出国打工的人群:

    • 技能型人才: 拥有一技之长,例如水电工、护士等。
    • 体力劳动者: 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例如服务员、清洁工等。
    • 追求自由者: 渴望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

    管理岗位:

    对于在国内已经处于管理岗位的人来说,出国打工可能意味着降级。国外管理岗位竞争激烈,且更倾向于本地人。

    认清自己,做出选择

    润与不润,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认清自己。你是猛犸象,还是小白兔?你原先在什么位置,以后会在什么位置?你得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是留学还是打工,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记住,生命的河流,能否顺利渡过,取决于你,而非河流本身。

  • 美国Z世代为何同情巴勒斯坦?

    近年来,美国大学校园内爆发了一波又一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年轻一代对巴以冲突的立场与他们的父辈祖辈截然不同。曾经的“大卫与歌利亚”的叙事在他们眼中已经发生了翻转,以色列不再是那个饱受苦难的弱者,而成为了强大的压迫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认知上的转变?

    历史记忆的淡化与现实冲击

    战后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的美国人,成长过程中深受纳粹大屠杀和以阿战争的影响,对以色列有着天然的同情。然而,对于Z世代来说,这些历史事件过于遥远,他们没有经历过以色列建国初期的动荡,也未曾见证过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希望与破灭。他们所看到的,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和军事打击,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持续压迫。

    社交媒体的影响

    与依赖传统媒体的父辈不同,Z世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社交媒体。TikTok、Twitter、Instagram等平台上,巴勒斯坦人民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加沙地带的惨状被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社交媒体算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让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得以不断放大。

    种族议题的共鸣

    近年来,美国社会种族议题持续发酵,“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部分有色人种青年看来,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与美国少数族裔的处境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和系统性的歧视。这种“跨界共情”使得他们更加同情巴勒斯坦,并对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感到不满。

    认知的转变与未来的走向

    Z世代对巴以冲突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色列不再是那个值得同情的弱者,而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压迫者。这种认知的转变将对未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巴以冲突的立场将越来越重要,美国政府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东地区的政策。

    总而言之,美国Z世代对巴勒斯坦的同情源于历史记忆的淡化、社交媒体的影响、种族议题的共鸣等多方面因素。这种认知的转变将对未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巴以冲突的走向也将因此而充满变数。

  • 美国大学生为何同情巴勒斯坦?从历史到社交媒体,解析年轻一代的立场转变

    近期的巴以冲突引发了全球关注,尤其在美国大学校园内,支持巴勒斯坦的声浪高涨,示威活动此起彼伏。这与老一辈美国人对以色列的支持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年轻人立场转变的思考。

    历史认知的代际差异

    文章指出,不同世代的美国人对以色列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他们的成长背景和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

    • 战后婴儿潮世代 (1946-1964): 他们成长于纳粹大屠杀的阴影之下,对犹太民族的苦难感同身受,视以色列为犹太人的避难所和应许之地。
    • X世代 (1965-1979): 他们继承了上一代的认知,但对“犹太人被迫害”的感受已不如前辈强烈。
    • 千禧世代 (1980-1996): 他们见证了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以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和封锁,更倾向于将巴勒斯坦人视为受压迫的一方。
    • Z世代 (1997-2012): 他们距离大屠杀更加遥远,成长过程中目睹的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持续压迫,对以色列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社交媒体的影响

    与老一辈依赖传统媒体不同,Z世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社交媒体。TikTok、Twitter 等平台上,巴勒斯坦人得以直接发声,展示加沙地带的真实状况,打破了传统媒体亲以色列的叙事框架。例如,#freepalestine 话题标签在 TikTok 上的观看次数高达 327 亿次,远超支持以色列的标签。

    种族议题的共鸣

    近年来,美国种族冲突不断,Black Lives Matter 运动更是引发了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的反思。部分有色人种示威者将巴勒斯坦人的遭遇与美国种族问题联系起来,认为两者都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和系统性的压迫,产生了“跨界的共情”。民调数据也显示,有色人种群体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程度明显高于白人群体。

    总结

    美国年轻一代对巴以冲突的认知和立场,是历史、社会环境和信息渠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反映了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也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随着 Z 世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声音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