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时代的饮食文化与社会风貌:从土器到农耕的演变》 New 2025-01-07 作者 C3P00 一、引言 在遥远的过去,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探索着食物的加工与获取方式。烧煮东西所用的器具,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丰富饮食生活的大门,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绳文时代,去探寻那个时代的饮食文化与社会风貌吧!😊 二、土器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对饮食的影响 (一)土器的基本用途 烧煮用的土器最初被用于去除栗子或橡子等果实的涩味。这些树的果实含有较多的淀粉,但如果不除涩就不适合食用。例如,当人们将采集来的栗子放入土器中进行烧煮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果实中的涩味物质逐渐被分解或者转化,原本难以入口的食物变得香甜可口。除了处理植物性食材,土器还用于水产类的加热。想象一下,原始人将捕捞上来的鱼虾等水产放进土器里煮熟,那鲜美的味道肯定让他们大快朵颐呢!🐟🌰 (二)土器出现的意义 由于土器的出现,食物的加工和烹饪方法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生食或者简单的烤制食物。这使得人们的营养来源变得丰富起来。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虽然已经开始采集核桃和栗子,鱼类也都可以生食,但是土器的诞生让食物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也为人类走向更高级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三、绳文土器的独特之处 (一)绳文土器的图纹 说到绳文土器,人们一般都会想起绳子的图纹。这种图纹是通过将搓好的绳子(绳纹)平稳滚动而做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器都需要特意制作图纹。像弥生土器和古坟时代的须惠陶器都是实用性容器,很多没有图纹。相比之下,今天的餐具虽有图案花纹,但几乎都没有凹凸,而我们在博物馆或照片上看到的绳文土器都有绳纹等装饰,几乎可以看作艺术品。 (二)精制土器与粗制土器的区别 实际上,绳文土器大部分都制作粗糙(粗制土器),带有漂亮装饰物的土器(精制土器)只有一到三成。日常使用的粗制土器往往都残缺不完整,不适合博物馆展示。而精制土器一般用于祭祀和法术等旨在“展显”的特殊场合,也容易复原。因此,博物馆的展品和考古学图书的插图并不一定都展示普通民众使用的土器。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以及不同的使用需求。🧐 (三)绳文土器图纹的演变 土器刚出现时上面并没有绳纹。最初是豆粒纹土器、隆起线纹土器或者“无纹土器”:开始是贴上粘土粒,后来变成贴上粘土绳的隆起线纹土器,再从粘贴的凸出型变成了阴刻型,再后来就出现了滚压搓绳形成的绳纹图形(即绳文)。这一系列的变化可能受到土器出现之前的编筐的很大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使用绳文土器的时间约长达一万年,直到公元前四百年弥生土器出现。这个漫长的岁月里,绳文土器承载着绳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变化。🎨 四、绳文土器名称背后的故事 (一)绳文土器名称的由来 绳文土器的名称最初写成“绳纹土器”,这一名称至今仍有部分研究者在使用。本书采用现在普遍使用的“绳文”一词。“绳纹土器”一词来自英语cord mark或cord marked pottery。最早使用这一英语名称的人是爱德华·西尔维斯特·莫尔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 1838—1925),他调查过有名的大森贝冢,为建立日本考古学迈出最早的一大步。白井光太郎将其使用的英语名称译为“绳纹土器”。 (二)莫尔斯与绳文土器的研究 莫尔斯是美国动物学家,一八七七年来到日本,随即被任命为东京大学理学院教授。他透过从横滨到东京的蒸汽机车车窗,发现了大森停车场附近的贝冢。数月后,他进行了大森贝冢的发掘调查,并写出报告书。在对土器的分析部分,莫尔斯使用了“绳纹”和“绳纹土器”的说法。莫尔斯在日本逗留了两年左右。来日本之前,他已经在美国调查过贝冢,发现大森贝冢大概也是他的探究心所致吧。莫尔斯是一位进化论者,并且以在日本介绍达尔文《物种起源》而知名。这样看来,绳文土器的命名也是近代考古学的一个插曲。📜 五、绳文时代的土偶与精神世界 (一)土偶的特点 跟土器一样的土制品还有土偶。在东日本地区,出土较多的主要是模拟人的土制品(土俑除外),且几乎都是女性形象。保留全身的土偶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都有,形态也各不相同。这种土偶早期存在于东日本,到距今三千年前的绳文后期遍及西日本。 (二)土偶的用途推测 土偶大多数特别突出头、乳房和臀部等部位,因此有人推测其为与妊娠、生育、育儿等有关的制品,也有人认为是祈求生殖、丰饶的法术用具。出土的早期土偶都是完整形态,中期以后的往往都是有意损毁的状态,有的甚至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因此也有人猜测土偶为某种法术或仪式的用具。可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土偶的用途也不同吧。这反映了绳文人在精神信仰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六、绳文时代的生活画卷 (一)绳文时代的时光胶囊——鸟滨贝冢 福井县有一个连接若狭湾的三方五湖,在注入最内侧的三方湖的河流附近有一个鸟滨贝冢。在绳文时代,三方湖的南面还有一个鸟滨湖(古三方湖)。一九六二年开始的发掘调查从该处接连出土了绳文时代的生活用品,因此该贝冢被称为“绳文的时光胶囊”。这里依照参加发掘工作的森川昌和写的《鸟滨贝冢》一书,打开这个胶囊来倾听一下绳文人的留言吧。 贝冢就是贝壳的抛弃地点,所以贝冢的存在体现了绳文时代该地方水产资源的利用情况。鸟滨贝冢除了贝壳,还出土了食物残渣中的骨头和动植物的残留物、破损的土器、石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碎片等。五千五百年前是在贝冢丢弃垃圾的绳文村人最繁盛的时期。所谓“村庄”也就是五六个竖井式住处,约三十人一起生活的规模。这里的发掘成果为我们还原绳文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丰富的木制品和弓箭的出现 鸟滨贝冢出土的土器涵盖了从远古的绳文草创期的隆起线纹土器,到较新时期五千年前的贝冢末梢土器。遗物中最具特点的出土物,是各种木制品和植物性遗物。木制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优里遗迹出土的完整形态的独木舟。它被展示在若狭历史民俗资料馆,现在仍跟复制品一起陈列。独木舟是用粗约一米的杉树挖空做成的,根据另外发现的多支船桨可以估计,鸟滨村曾经有过数艘独木舟。湖中还有类似船的停靠站一样的遗址,估计是栈桥。研究探明,当时,人们不仅在湖中捕鱼,还在若狭湾划船出去捕鱼。随着气候变暖而开启的绳文时代,已经没有了纳玛象和大角鹿。有一种说法是,它们可能被旧石器时代的人吃灭绝了。旧石器人用石矛、石斧追捕纳玛象等大型野兽,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发明了木弓和箭(箭头装有石镞)以后,人们就可以在远处射箭猎取动物和鸟类了。而且箭的速度快,对猎物的命中率很高。绳文时代的弓是用整根木头削制而成,这样的弓是如何在日本列岛使用起来的,还不得而知。🏹 (三)四季的生活和食物 考古学上把细长的试掘沟叫作trench,鸟滨贝冢第二次调查的试掘沟探明了堆积物层的季节性特点。根据遗物包含层分为淡水贝壳层,鱼骨层,含有核桃、栗子、橡子等的果实层等,我们弄清了居住在鸟滨的绳文人因季节变化而获取不同的食物。 春天,他们采集各种贝类、牡蛎和蚬类,在湖里撒网捕鱼,捕获鲫鱼、鲤鱼和鲥鱼(鲤鱼科的淡水鱼)。夏天,到近海用鱼叉(刺鱼的渔具)和渔网捕获洄游到若狭湾的金枪鱼、鲣鱼、鰤鱼等。出土物中还有河豚骨、鲸鱼骨、荣螺壳等。 秋天,他们采集森林里大量的栗子、核桃、橡子等果实,这些果实的外壳坚硬,所以叫坚果,具有高热量高营养价值。另外,据说湖里采集到的菱角味道像栗子。在竖井式住处的附近发现了堆满橡子的洞穴,被用作储物的仓库。 到了冬天,猎人们开始活跃起来,猎物的大半部分是哺乳类的鹿和野猪,鹿占到了三分之二。出土物中有类似于柴犬的头骨,狗似乎是作为家畜来养,用于狩猎。绳文人绝不是“贫穷凄惨的原始人”。从绳文人的生活状况可知,他们的食物种类相当丰富。树上的果实作为主食,被保存在地上挖掘的洞穴内,随时可以食用。从绳文时代的遗迹中还出土了曲奇状的炭化物,被爱称为“绳文曲奇”。绳文人的食物中不仅有坚果类的果实,还有鹿肉和野猪肉,很适合贮藏。因此,绳文时代的人们过着“丰富的饮食生活”。但是绳文人的生活受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有时还要直接面对天气变化等自然灾害,经常会陷入食物匮乏的危机。🌞🌧️ 七、植物栽培与“绳文农耕” (一)植物栽培的证据 鸟滨贝冢的出土物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植物残骸是绿豆、葫芦的种子和果皮。这些残骸最初是从距今五千五百年的地层中出土的,后来随着绳文草创期的土器又一起出土了葫芦的果皮。此外,还出土了白苏、牛蒡、大麻的种子。 葫芦是原产于西非的栽培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当作容器。此前引起争议的是,这种植物是否也在鸟滨村栽培?有人坚持自外部漂流进入的“漂流说”,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在鸟滨村栽培葫芦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除了日本海一侧,在其他遗迹中也有葫芦出土。此外,白苏除了食用,也被用于漆的精制。这些栽培植物在各地的遗迹中均有出土,所以很难判定人们是否栽培了它们。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存在栽培植物的农田。 (二)栗树林的发现 鸟滨贝冢栗子果实的出土说明,绳文时代的部落周围有很多栗树林。青森县的三内丸山遗迹发现了长约八十厘米的栗树的支柱根,原来的估计有一米以上(柱穴的排列间隔4.2米)。栗树林曾经存在于大部落的周围。根据佐藤洋一郎的研究,出土的栗子果实DNA结构相似,极有可能是栽培的。说到大型栗树,在金泽市的新保本町近森遗迹出土的栗木柱,最粗处达八十五厘米。但遗憾的是,使用这些巨大木柱的建筑物有何用处,至今尚不清楚。栗子是热量极高的食品,而且栗树由于材质坚硬常被用于制作各种用具,栗木还被用作住处的柱子。栗树林往往分散在砍伐掉山毛榉等落叶阔叶林后建造的部落周围,属于次生树林。从这里也可以了解绳文人的生活智慧,了解他们有计划的生活安排。🌳 (三)绳文农耕的概念 如上所述,基本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绳文时代已经开始栽培绿豆、葫芦、白苏等植物,还种植了栗树。稍后第二章会谈到,水稻的栽培也已经在绳文时代进行了。在绳文时代后期,西日本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水稻栽培。最近在冈山市的朝寝鼻贝冢遗迹发现了约六千年前的水稻蛋白石(含有稻科植物叶子的活动细胞硅酸体的微小化石),但是这并非表示此时有了水稻生产。水稻种植伴随着灌溉设施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是在绳文时代晚期。在此以前日本列岛也有栽培植物,并开始了初期的农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绳文时代已经存在初期农耕”的“绳文农耕论”。绳文时代的初期农耕,还不是能够取代采集经济的那种生产经济。绳文人的谋生手段,基本上仅限于植物采集、动物狩猎和鱼类的捕获,植物栽培还没有成为绳文人的生产基础,也未达到弥生时代构成生产要素的水平。初期的农耕与弥生时代的农耕社会,要明确区分。🌾 八、改变原有绳文时代观的重要遗迹 (一)鹰山遗迹群 最后介绍一下改变原有绳文时代观的两个遗迹,一个是大家还不太熟悉的“绳文黑曜石矿山”长野县鹰山遗迹群。进入旧石器时代后,作为石器原材料的黑曜石被奉为至宝。黑曜石的原产地有限,故通常通过交易被运到各地。位于本州中部高地的黑曜石原产地在雾峰到八岳一带,鹰山遗迹群就在其中。长野县长门町鹰山地区有一个很小的盆地,那里就是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绳文时代的黑曜石原产地遗迹。分布遗迹的星粪岭之“星粪”,便得名于黑曜石闪闪发光的性质。调查结果显示,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星粪岭周边,山腰纵向白色粘土层的矿床处,黑曜石的原石被采掘过数次至十余次,如今其开采遗址留下了一个石臼形的洼地。因为从堆放挖土的角落可以看出,这里曾是繁忙的采矿场所。这一发现让我们了解到绳文时代人们对于资源开发的能力,也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贸易往来情况。💎 (二)三内丸山遗迹 另一个重要遗迹就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三内丸山遗迹。这个遗迹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绳文时代建筑、农业等方面的宝贵信息。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绳文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一、引言
在遥远的过去,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探索着食物的加工与获取方式。烧煮东西所用的器具,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丰富饮食生活的大门,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绳文时代,去探寻那个时代的饮食文化与社会风貌吧!😊
二、土器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对饮食的影响
(一)土器的基本用途
烧煮用的土器最初被用于去除栗子或橡子等果实的涩味。这些树的果实含有较多的淀粉,但如果不除涩就不适合食用。例如,当人们将采集来的栗子放入土器中进行烧煮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果实中的涩味物质逐渐被分解或者转化,原本难以入口的食物变得香甜可口。除了处理植物性食材,土器还用于水产类的加热。想象一下,原始人将捕捞上来的鱼虾等水产放进土器里煮熟,那鲜美的味道肯定让他们大快朵颐呢!🐟🌰
(二)土器出现的意义
由于土器的出现,食物的加工和烹饪方法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生食或者简单的烤制食物。这使得人们的营养来源变得丰富起来。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虽然已经开始采集核桃和栗子,鱼类也都可以生食,但是土器的诞生让食物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也为人类走向更高级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三、绳文土器的独特之处
(一)绳文土器的图纹
说到绳文土器,人们一般都会想起绳子的图纹。这种图纹是通过将搓好的绳子(绳纹)平稳滚动而做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器都需要特意制作图纹。像弥生土器和古坟时代的须惠陶器都是实用性容器,很多没有图纹。相比之下,今天的餐具虽有图案花纹,但几乎都没有凹凸,而我们在博物馆或照片上看到的绳文土器都有绳纹等装饰,几乎可以看作艺术品。
(二)精制土器与粗制土器的区别
实际上,绳文土器大部分都制作粗糙(粗制土器),带有漂亮装饰物的土器(精制土器)只有一到三成。日常使用的粗制土器往往都残缺不完整,不适合博物馆展示。而精制土器一般用于祭祀和法术等旨在“展显”的特殊场合,也容易复原。因此,博物馆的展品和考古学图书的插图并不一定都展示普通民众使用的土器。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以及不同的使用需求。🧐
(三)绳文土器图纹的演变
土器刚出现时上面并没有绳纹。最初是豆粒纹土器、隆起线纹土器或者“无纹土器”:开始是贴上粘土粒,后来变成贴上粘土绳的隆起线纹土器,再从粘贴的凸出型变成了阴刻型,再后来就出现了滚压搓绳形成的绳纹图形(即绳文)。这一系列的变化可能受到土器出现之前的编筐的很大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使用绳文土器的时间约长达一万年,直到公元前四百年弥生土器出现。这个漫长的岁月里,绳文土器承载着绳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变化。🎨
四、绳文土器名称背后的故事
(一)绳文土器名称的由来
绳文土器的名称最初写成“绳纹土器”,这一名称至今仍有部分研究者在使用。本书采用现在普遍使用的“绳文”一词。“绳纹土器”一词来自英语cord mark或cord marked pottery。最早使用这一英语名称的人是爱德华·西尔维斯特·莫尔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 1838—1925),他调查过有名的大森贝冢,为建立日本考古学迈出最早的一大步。白井光太郎将其使用的英语名称译为“绳纹土器”。
(二)莫尔斯与绳文土器的研究
莫尔斯是美国动物学家,一八七七年来到日本,随即被任命为东京大学理学院教授。他透过从横滨到东京的蒸汽机车车窗,发现了大森停车场附近的贝冢。数月后,他进行了大森贝冢的发掘调查,并写出报告书。在对土器的分析部分,莫尔斯使用了“绳纹”和“绳纹土器”的说法。莫尔斯在日本逗留了两年左右。来日本之前,他已经在美国调查过贝冢,发现大森贝冢大概也是他的探究心所致吧。莫尔斯是一位进化论者,并且以在日本介绍达尔文《物种起源》而知名。这样看来,绳文土器的命名也是近代考古学的一个插曲。📜
五、绳文时代的土偶与精神世界
(一)土偶的特点
跟土器一样的土制品还有土偶。在东日本地区,出土较多的主要是模拟人的土制品(土俑除外),且几乎都是女性形象。保留全身的土偶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都有,形态也各不相同。这种土偶早期存在于东日本,到距今三千年前的绳文后期遍及西日本。
(二)土偶的用途推测
土偶大多数特别突出头、乳房和臀部等部位,因此有人推测其为与妊娠、生育、育儿等有关的制品,也有人认为是祈求生殖、丰饶的法术用具。出土的早期土偶都是完整形态,中期以后的往往都是有意损毁的状态,有的甚至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因此也有人猜测土偶为某种法术或仪式的用具。可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土偶的用途也不同吧。这反映了绳文人在精神信仰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六、绳文时代的生活画卷
(一)绳文时代的时光胶囊——鸟滨贝冢
福井县有一个连接若狭湾的三方五湖,在注入最内侧的三方湖的河流附近有一个鸟滨贝冢。在绳文时代,三方湖的南面还有一个鸟滨湖(古三方湖)。一九六二年开始的发掘调查从该处接连出土了绳文时代的生活用品,因此该贝冢被称为“绳文的时光胶囊”。这里依照参加发掘工作的森川昌和写的《鸟滨贝冢》一书,打开这个胶囊来倾听一下绳文人的留言吧。
贝冢就是贝壳的抛弃地点,所以贝冢的存在体现了绳文时代该地方水产资源的利用情况。鸟滨贝冢除了贝壳,还出土了食物残渣中的骨头和动植物的残留物、破损的土器、石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碎片等。五千五百年前是在贝冢丢弃垃圾的绳文村人最繁盛的时期。所谓“村庄”也就是五六个竖井式住处,约三十人一起生活的规模。这里的发掘成果为我们还原绳文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丰富的木制品和弓箭的出现
鸟滨贝冢出土的土器涵盖了从远古的绳文草创期的隆起线纹土器,到较新时期五千年前的贝冢末梢土器。遗物中最具特点的出土物,是各种木制品和植物性遗物。木制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优里遗迹出土的完整形态的独木舟。它被展示在若狭历史民俗资料馆,现在仍跟复制品一起陈列。独木舟是用粗约一米的杉树挖空做成的,根据另外发现的多支船桨可以估计,鸟滨村曾经有过数艘独木舟。湖中还有类似船的停靠站一样的遗址,估计是栈桥。研究探明,当时,人们不仅在湖中捕鱼,还在若狭湾划船出去捕鱼。随着气候变暖而开启的绳文时代,已经没有了纳玛象和大角鹿。有一种说法是,它们可能被旧石器时代的人吃灭绝了。旧石器人用石矛、石斧追捕纳玛象等大型野兽,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发明了木弓和箭(箭头装有石镞)以后,人们就可以在远处射箭猎取动物和鸟类了。而且箭的速度快,对猎物的命中率很高。绳文时代的弓是用整根木头削制而成,这样的弓是如何在日本列岛使用起来的,还不得而知。🏹
(三)四季的生活和食物
考古学上把细长的试掘沟叫作trench,鸟滨贝冢第二次调查的试掘沟探明了堆积物层的季节性特点。根据遗物包含层分为淡水贝壳层,鱼骨层,含有核桃、栗子、橡子等的果实层等,我们弄清了居住在鸟滨的绳文人因季节变化而获取不同的食物。
春天,他们采集各种贝类、牡蛎和蚬类,在湖里撒网捕鱼,捕获鲫鱼、鲤鱼和鲥鱼(鲤鱼科的淡水鱼)。夏天,到近海用鱼叉(刺鱼的渔具)和渔网捕获洄游到若狭湾的金枪鱼、鲣鱼、鰤鱼等。出土物中还有河豚骨、鲸鱼骨、荣螺壳等。
秋天,他们采集森林里大量的栗子、核桃、橡子等果实,这些果实的外壳坚硬,所以叫坚果,具有高热量高营养价值。另外,据说湖里采集到的菱角味道像栗子。在竖井式住处的附近发现了堆满橡子的洞穴,被用作储物的仓库。
到了冬天,猎人们开始活跃起来,猎物的大半部分是哺乳类的鹿和野猪,鹿占到了三分之二。出土物中有类似于柴犬的头骨,狗似乎是作为家畜来养,用于狩猎。绳文人绝不是“贫穷凄惨的原始人”。从绳文人的生活状况可知,他们的食物种类相当丰富。树上的果实作为主食,被保存在地上挖掘的洞穴内,随时可以食用。从绳文时代的遗迹中还出土了曲奇状的炭化物,被爱称为“绳文曲奇”。绳文人的食物中不仅有坚果类的果实,还有鹿肉和野猪肉,很适合贮藏。因此,绳文时代的人们过着“丰富的饮食生活”。但是绳文人的生活受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有时还要直接面对天气变化等自然灾害,经常会陷入食物匮乏的危机。🌞🌧️
七、植物栽培与“绳文农耕”
(一)植物栽培的证据
鸟滨贝冢的出土物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植物残骸是绿豆、葫芦的种子和果皮。这些残骸最初是从距今五千五百年的地层中出土的,后来随着绳文草创期的土器又一起出土了葫芦的果皮。此外,还出土了白苏、牛蒡、大麻的种子。
葫芦是原产于西非的栽培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当作容器。此前引起争议的是,这种植物是否也在鸟滨村栽培?有人坚持自外部漂流进入的“漂流说”,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在鸟滨村栽培葫芦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除了日本海一侧,在其他遗迹中也有葫芦出土。此外,白苏除了食用,也被用于漆的精制。这些栽培植物在各地的遗迹中均有出土,所以很难判定人们是否栽培了它们。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存在栽培植物的农田。
(二)栗树林的发现
鸟滨贝冢栗子果实的出土说明,绳文时代的部落周围有很多栗树林。青森县的三内丸山遗迹发现了长约八十厘米的栗树的支柱根,原来的估计有一米以上(柱穴的排列间隔4.2米)。栗树林曾经存在于大部落的周围。根据佐藤洋一郎的研究,出土的栗子果实DNA结构相似,极有可能是栽培的。说到大型栗树,在金泽市的新保本町近森遗迹出土的栗木柱,最粗处达八十五厘米。但遗憾的是,使用这些巨大木柱的建筑物有何用处,至今尚不清楚。栗子是热量极高的食品,而且栗树由于材质坚硬常被用于制作各种用具,栗木还被用作住处的柱子。栗树林往往分散在砍伐掉山毛榉等落叶阔叶林后建造的部落周围,属于次生树林。从这里也可以了解绳文人的生活智慧,了解他们有计划的生活安排。🌳
(三)绳文农耕的概念
如上所述,基本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绳文时代已经开始栽培绿豆、葫芦、白苏等植物,还种植了栗树。稍后第二章会谈到,水稻的栽培也已经在绳文时代进行了。在绳文时代后期,西日本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水稻栽培。最近在冈山市的朝寝鼻贝冢遗迹发现了约六千年前的水稻蛋白石(含有稻科植物叶子的活动细胞硅酸体的微小化石),但是这并非表示此时有了水稻生产。水稻种植伴随着灌溉设施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是在绳文时代晚期。在此以前日本列岛也有栽培植物,并开始了初期的农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绳文时代已经存在初期农耕”的“绳文农耕论”。绳文时代的初期农耕,还不是能够取代采集经济的那种生产经济。绳文人的谋生手段,基本上仅限于植物采集、动物狩猎和鱼类的捕获,植物栽培还没有成为绳文人的生产基础,也未达到弥生时代构成生产要素的水平。初期的农耕与弥生时代的农耕社会,要明确区分。🌾
八、改变原有绳文时代观的重要遗迹
(一)鹰山遗迹群
最后介绍一下改变原有绳文时代观的两个遗迹,一个是大家还不太熟悉的“绳文黑曜石矿山”长野县鹰山遗迹群。进入旧石器时代后,作为石器原材料的黑曜石被奉为至宝。黑曜石的原产地有限,故通常通过交易被运到各地。位于本州中部高地的黑曜石原产地在雾峰到八岳一带,鹰山遗迹群就在其中。长野县长门町鹰山地区有一个很小的盆地,那里就是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绳文时代的黑曜石原产地遗迹。分布遗迹的星粪岭之“星粪”,便得名于黑曜石闪闪发光的性质。调查结果显示,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星粪岭周边,山腰纵向白色粘土层的矿床处,黑曜石的原石被采掘过数次至十余次,如今其开采遗址留下了一个石臼形的洼地。因为从堆放挖土的角落可以看出,这里曾是繁忙的采矿场所。这一发现让我们了解到绳文时代人们对于资源开发的能力,也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贸易往来情况。💎
(二)三内丸山遗迹
另一个重要遗迹就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三内丸山遗迹。这个遗迹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绳文时代建筑、农业等方面的宝贵信息。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绳文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