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类与未来:探索身份危机下的世界 2025-01-022025-01-02 作者 C3P00 一、引言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普罗大众和网民——也将面临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我是谁?人的种类只有一种吗?机器人能成为上帝的孩子吗?对智能机器的奴役是否可被接受?我们是否应该把同情心由动物和生物扩大至所有造物?如果它能造成伤害,它是不是真实的?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我们的思想海洋里掀起惊涛骇浪。当你的一位朋友遇到这些无法作答的问题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也许会失控,也许会在这些问题的重压下失神。现在,想象一下被这些狄克式问题伏击的世界吧:所有物种都受到身份危机的折磨。这个世界即将到来。 二、赛博空间:现实与虚拟的交融 (一)赛博空间的概念起源 美国科幻作家吉布森把其首创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称为一种“交感幻觉”。他将赛博空间描述为可带来大量财富和权力信息的计算机虚拟网络。在他的构想中,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相互交融,人们可以感知到一个由计算机创造但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这个充满情感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现实世界。例如,在赛博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形象进行社交、交易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发生在虚拟环境中,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如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社交模式等。 (二)赛博空间的发展演变 将近20年以后的《黑客帝国》所描绘的网络虚拟空间,就是吉布森所描绘的赛博空间的视觉呈现而已。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生活在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但实际上却被控制在一个由机器主宰的虚拟世界里。影片通过这种设定深刻地探讨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以及人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寻找自我身份的问题。这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赛博空间的概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并且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中。 三、技术的自主性与人类的关系 (一)技术有自己的议事日程 我可以断言,技术有自己的议事日程。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主性有什么证据呢? 1. 系统的独立性 首先,我认为一个系统可以有自己的议事日程,即便它依赖另一个系统而生存。让我们以人类心智和人类文化为例。显然人类是动物,而且不过是进化出来的又一种生物。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我们必须遵循生物学法则。我们是活体组织进化轨迹的一部分:我们的肉体必须呼吸、新陈代谢、交配、排泄,最后死亡。我们身体的议事日程恰与任何其他动物身体的议事日程完全相同。然而,我们也说过我们和动物不同,我们对地球的影响力似乎就是明证。我们建造非常巨大的建筑物(城市),这些建筑物在规模上独一无二。白蚁的摩天楼和珊瑚礁与纽约的摩天楼和混凝土礁石相比,单是大小就相形见绌。我们以远超其他物种的规模改造地球表面,淘汰其他物种。我们对气候的干预规模令绝大多数物种望尘莫及。当然我们还制造了许多新物品和“有机体”,没有一种其他生物做得到这些。很明显人类有自己的议事日程,而生物界其他部分则没有。同样,技术的自主性运行在与人类的动物生命完全不同的水平上,尽管它依赖于人类生命。 2. 技术的年轻与成长 第二,技术还年轻。“技术”这个概念直到1829年才被创造出来,大多数我们称为技术的东西本世纪才刚刚问世。我们认为一个两岁大的婴儿活着且具有自主性,尽管他要依靠其父母才能继续存活。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终会离我们而去,成为具有自主性的父母,但只要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就需要我们,即便他们有自己的议事日程。技术就是我们的孩子。作为人类,我们是所有技术的父母,养育它们,满怀希望地培养它们走向自立。 3. 技术未来的自主繁殖 第三,技术最终将具有比现在多得多的自主性。目前我们不仅是技术的父母,还是技术的性器官。从技术的眼睛看来,我们是四处游荡繁殖它们的神秘腺体。它们也许能够自行运转,但是它们需要我们来繁殖它们。这一点已经有所改变。如今世界上大多数计算机芯片都部分地由其他计算机芯片设计出来。大多数机器人设备都部分地由其他机器人设备制造出来。既然我们在改进芯片和机器人,那就没有理由认为,在未来某些时刻会完全由一些计算机设计其他计算机,完全由一些机器人系统制造其他机器人系统。下一步似乎不可避免:技术将自主繁殖。必须承认的是,现在还没有自主繁殖的技术,也没有自主维持的技术。相反,现在的技术宛如婴儿,有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小孩子都能很快训练父母满足他的愿望及需求。它用自己弱小的力量获取资源(食物、关注、许可)以成长。如果我们离得够远,我们就能看出技术意图创造一个有助于更多技术成长的环境。技术极少使创造更多技术变得更加困难。技术须适应于不断扩展技术的需要。技术培养了我们——它的父母或者说性腺。技术使人类更健康,有更多闲暇去消费,这导致了更多技术的出现。我们创造的技术越多,我们就需要创造更多东西来保证它完全运转。这个正向反馈回路正是有自己议事日程的系统会发展出来的那种自我保护策略。没有我们此刻的帮助,技术不可能自我繁殖,但是它在膨胀,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聪明。更重要的是,技术每天都在进化得更快。尽管它依赖我们,我们也越来越依赖它。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它有自己的要求。迄今为止,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在否认自己居然有个孩子。 四、技术与个人成长: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 (一)明星的独特性 即便人人生来就是明星,但每个人的潜能、新生见解和未来经历的组合也会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即使是DNA相同的双胞胎,生命潜能也不同。当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那套天赋,他们就会绽放光芒,因为没有人能做到他们所做的事。他们无可比拟,这也是我们欣赏他们的原因。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会在百老汇上唱歌、在奥运会上比赛或赢得诺贝尔奖。这些仅仅是成为明星的三个俗套途径,且由于经过精心设计,这些特别的机会很有限。但我们错以为这是所有人成功之路。事实上,这些卓越才能和明星地位是牢笼,别人出类拔萃的历程是你的束缚。名人们激励了大批人试图复制他们的成功之路。他们的追随者试图在别人的电影里成为明星。毫无意外,他们通常都失败了。 (二)寻找自己的人生电影 读过一千本传记你会了解,大多数人要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活在别人的电影里很容易,尤其当别人的电影十分精彩时。但做你自己是乐趣无穷的。成功的人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做自己。为什么不走捷径而去模仿那些生活精彩的人呢?与此同时,你自己的人生电影却止步不前。如果被模仿的人非常令人钦佩和伟大,那么真正可怕的诱惑就到来了。这些崇拜模仿者身上雄心和不诚实的必然碰撞是很可悲的。当你成为自己电影中的明星时,你就不同于他人。 (三)寻找过程中的障碍 虽然成为自己电影中的明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简单则表示你走在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但是,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是极其艰巨的工作,无法一个人独自完成。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别人的反馈和外部观点的情况下——包括朋友和敌人,切实评估和培育他们的才华。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他人的作用。但是,如果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你就会被别人的人生拉着跑,他们当然很乐意让你来饰演他们电影的配角。寻找自己的电影还有另一个障碍。有时候,我们的天赋与我们身边的人很接近,比如父母和兄弟姐妹。这需要伟大的洞察力来察觉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真的拥有在我们父亲或母亲身上所看到的特质吗?我们要对这些察觉到的特质进行测试、尝试、研究和实验,看它是否确实属于我们。这种测试被称为生活。但找寻我们自己的电影的真正障碍是,我们只能通过创造它来找到它。我们的电影并不是已经存在,藏在某个地方等我们去打开。我们必须创造自己主演的电影,它是我们编写的!最困难之处是,我们必须在知道我们的故事如何结束之前写好剧本。更糟糕的是,我们的人生影片中所有的配角,在自己电影中都是主演(或应该是主演)!因此,情况很快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我的生活是你的舞台布景,随着我慢慢成长,我又重新安排你电影中的道具。难怪保持自己的角色是如此困难。但这种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件好事。这生命的交集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最佳台词、自己的角色和故事的地方。 (四)天赋与潜力的发展 那些我们用一生开发的特定天赋并非与生俱来。它们不像蛋白质由DNA决定。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我们生来具有有限的和不同的能力。我们一开始就不同。有些人的开头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生的时间地点和父母这些既定事实,对你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然而,这些与生俱来的属性不包含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特质并不完全是在我们出生时形成的。我们培养它们,或成长为那样的人。它们源于我们的创造天性。它们来自于我们,就像故事来源于我们一样。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为了找出我们是谁而对自己讲的故事。随着我们编写自己的故事,在应对别人上演的变化背景时,我们有机会为自己的角色、新想法以及新能力创造新的回应。许多具体的例子都揭示了这一创造性力量。例如,在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打破了4分钟一英里的记录,这个英勇的成就改变了运动发展潜力的格局,使成千上万在他后面的赛跑者,发现了能够完成以前所不可想象的事情的能力。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见解,开辟了一个在以前不可见的巨大艺术天赋领域。(不会画画也能成为艺术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的想象力,释放了人类以前无法想象的能力,比如说多维空间或相对论。合适的朋友也能同样伸展我们的能力。其实,一个人的想象力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内部潜力。(反之亦然:一个人的邪恶能破坏另一个人的潜力。) (五)生活的动态循环 生活总有一个奇怪的矛盾。为了达到我们最终的潜力,我们的生活必须走到终点,但生活的轨迹会改变一切,包括潜力。这种循环的本质令人不安,但这恰恰是我们热爱生活的原因。如果生活缺乏这种动态的循环,它就只是一种模拟、一个单调的理论、一部能猜到结局的索然无味的电影。正是有了这一本质,生活才充满了惊喜——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书写着自己。我们能制造惊奇,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集体。归根结底,我们在社会上为他人创造的可能性会继续开拓其他的可能性。我们通常不这样看待机会,但这些可能性被称作“技术”振弦技术发掘了(创造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油画颜料和帆布技术释放了几百年来画家的天赋。胶片技术成就了电影人才。写作这种软技术,或者数学和法律制定,扩大了我们创造和做有用之事的潜力。我们作为集体——朋友、家庭、宗族、民族和社会,在让每个人都成为明星方面起着直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贡献。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人扩大可能性,而是削弱它们,那将是一种罪过。为他人扩大创造力的范围是一种义务。你能想象如果巴赫在钢琴技术发明之前出生,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不幸吗?或者梵高在我们发明油画颜料之前来到这个世界?再或者希区柯克出生之前还没有人发明胶片技术?然而,今天的儿童(包括我的孩子)的潜力都可能受阻。因为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理想技术还尚未发明。也许要在某个小设备出现之后,我们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才能创造他们的杰作。如果没有这些制造的可能性,他(她)就会受到阻碍,由此人类所有的创造力就会减少。因此,我们有道义责任提高技术。当我们扩展了技术的种类和影响范围,我们就增加了选择。当我们扩大了可能性,我们也为每个人成为明星打开了机会之门。 五、技术与人类身份的重塑 (一)人工智能的担忧 计算机科学家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最近以85岁高龄辞世。魏泽鲍姆在40年前发明了著名的伊莱扎(Eliza)聊天机器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伪人工智能仍然具备取悦和糊弄我们的能力。但在这之后的生涯里,魏泽鲍姆成为人工智能的批评者。他主要关注计算隐喻——认为所有有趣的事情都可计算——对我们文化的全面征服,担心在我们试图制造具备思维能力的机器时,我们自己就会变成机器。魏泽鲍姆的离世引起人们对其著作《计算机力量和人类理性》中相关论点的重审。在Edge.org上,尼克·卡尔称该书“仍然是有关计算机及其对人类影响最好的书之一。书中一些细节已经过时,但其所传递的信息仍像以前一样重要,而且现在看来,依然令人困扰。基本上,魏泽鲍姆坚持认为,计算机向其用户——也就是我们——强加了一种机械化视角,而这一视角能轻易取代其他——也许更人性化的——视角的位置”。尼克强调了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段落:“一旦计算机与结构完全整合,与众多关键子结构相杂合,计算机就会成为该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去除计算机,必然会对整个结构造成致命的损害。这基本上是旧话重提。其作用在于,它能重新唤醒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些人类活动——如将计算机引入一些复杂的人类活动——可能会没有回头路可走……计算机并不是战后时期及其后现代社会存在的前提;最具‘进步性’的美国政府部门及工商界热情地、不加批判地欢迎计算机,这使计算机很快成为社会存在的必要资源,而计算机本身也成为塑造社会形态的工具。”这段文字极为精彩地总结了一种普遍担忧:我们正让机器接管一切,包括我们自己。 (二)印刷术与技术的相似性 读到这一担忧,我想起BBC的一个新节目《造就我们的机器》。这一系列视频纪念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还有其他造就我们的机器——印刷机。BBC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印刷在我们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感觉,魏泽鲍姆所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一切也许也适用于印刷术。于是我搜索了魏泽鲍姆的文字,用另一种更古老的技术“印刷术”替换了“计算机”,并得到如下文字:“一旦印刷与结构完全整合,与众多关键子结构相杂合,印刷就会成为该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去除印刷,必然会对整个结构造成致命的损害。这基本上是旧话重提。其作用在于,它能重新唤醒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些人类活动——如将印刷引入一些复杂的人类活动——可能会没有回头路可走……最具‘进步性’的美国政府部门及工商界热情地、不加批判地欢迎印刷,这使印刷很快成为社会存在的必要资源,而印刷本身也成为塑造社会形态的工具。”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印刷的重要性及其基础作用,也的确如此。我可以用“书写”或“字母表”等技术做相同的替换。 六、结论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重塑着我们的身份认知。我们要在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和挑战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也要在寻找自我价值和独特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是面对赛博空间带来的虚实交融的困惑,还是技术自主性引发的对人类主体地位的担忧,亦或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电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既不迷失自我,又能充分利用技术为我们创造的美好未来。
一、引言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普罗大众和网民——也将面临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我是谁?人的种类只有一种吗?机器人能成为上帝的孩子吗?对智能机器的奴役是否可被接受?我们是否应该把同情心由动物和生物扩大至所有造物?如果它能造成伤害,它是不是真实的?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我们的思想海洋里掀起惊涛骇浪。当你的一位朋友遇到这些无法作答的问题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也许会失控,也许会在这些问题的重压下失神。现在,想象一下被这些狄克式问题伏击的世界吧:所有物种都受到身份危机的折磨。这个世界即将到来。
二、赛博空间:现实与虚拟的交融
(一)赛博空间的概念起源
美国科幻作家吉布森把其首创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称为一种“交感幻觉”。他将赛博空间描述为可带来大量财富和权力信息的计算机虚拟网络。在他的构想中,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相互交融,人们可以感知到一个由计算机创造但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这个充满情感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现实世界。例如,在赛博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形象进行社交、交易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发生在虚拟环境中,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如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社交模式等。
(二)赛博空间的发展演变
将近20年以后的《黑客帝国》所描绘的网络虚拟空间,就是吉布森所描绘的赛博空间的视觉呈现而已。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生活在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但实际上却被控制在一个由机器主宰的虚拟世界里。影片通过这种设定深刻地探讨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以及人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寻找自我身份的问题。这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赛博空间的概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并且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中。
三、技术的自主性与人类的关系
(一)技术有自己的议事日程
我可以断言,技术有自己的议事日程。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主性有什么证据呢?
1. 系统的独立性
首先,我认为一个系统可以有自己的议事日程,即便它依赖另一个系统而生存。让我们以人类心智和人类文化为例。显然人类是动物,而且不过是进化出来的又一种生物。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我们必须遵循生物学法则。我们是活体组织进化轨迹的一部分:我们的肉体必须呼吸、新陈代谢、交配、排泄,最后死亡。我们身体的议事日程恰与任何其他动物身体的议事日程完全相同。然而,我们也说过我们和动物不同,我们对地球的影响力似乎就是明证。我们建造非常巨大的建筑物(城市),这些建筑物在规模上独一无二。白蚁的摩天楼和珊瑚礁与纽约的摩天楼和混凝土礁石相比,单是大小就相形见绌。我们以远超其他物种的规模改造地球表面,淘汰其他物种。我们对气候的干预规模令绝大多数物种望尘莫及。当然我们还制造了许多新物品和“有机体”,没有一种其他生物做得到这些。很明显人类有自己的议事日程,而生物界其他部分则没有。同样,技术的自主性运行在与人类的动物生命完全不同的水平上,尽管它依赖于人类生命。
2. 技术的年轻与成长
第二,技术还年轻。“技术”这个概念直到1829年才被创造出来,大多数我们称为技术的东西本世纪才刚刚问世。我们认为一个两岁大的婴儿活着且具有自主性,尽管他要依靠其父母才能继续存活。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终会离我们而去,成为具有自主性的父母,但只要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就需要我们,即便他们有自己的议事日程。技术就是我们的孩子。作为人类,我们是所有技术的父母,养育它们,满怀希望地培养它们走向自立。
3. 技术未来的自主繁殖
第三,技术最终将具有比现在多得多的自主性。目前我们不仅是技术的父母,还是技术的性器官。从技术的眼睛看来,我们是四处游荡繁殖它们的神秘腺体。它们也许能够自行运转,但是它们需要我们来繁殖它们。这一点已经有所改变。如今世界上大多数计算机芯片都部分地由其他计算机芯片设计出来。大多数机器人设备都部分地由其他机器人设备制造出来。既然我们在改进芯片和机器人,那就没有理由认为,在未来某些时刻会完全由一些计算机设计其他计算机,完全由一些机器人系统制造其他机器人系统。下一步似乎不可避免:技术将自主繁殖。必须承认的是,现在还没有自主繁殖的技术,也没有自主维持的技术。相反,现在的技术宛如婴儿,有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小孩子都能很快训练父母满足他的愿望及需求。它用自己弱小的力量获取资源(食物、关注、许可)以成长。如果我们离得够远,我们就能看出技术意图创造一个有助于更多技术成长的环境。技术极少使创造更多技术变得更加困难。技术须适应于不断扩展技术的需要。技术培养了我们——它的父母或者说性腺。技术使人类更健康,有更多闲暇去消费,这导致了更多技术的出现。我们创造的技术越多,我们就需要创造更多东西来保证它完全运转。这个正向反馈回路正是有自己议事日程的系统会发展出来的那种自我保护策略。没有我们此刻的帮助,技术不可能自我繁殖,但是它在膨胀,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聪明。更重要的是,技术每天都在进化得更快。尽管它依赖我们,我们也越来越依赖它。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它有自己的要求。迄今为止,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在否认自己居然有个孩子。
四、技术与个人成长: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
(一)明星的独特性
即便人人生来就是明星,但每个人的潜能、新生见解和未来经历的组合也会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即使是DNA相同的双胞胎,生命潜能也不同。当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那套天赋,他们就会绽放光芒,因为没有人能做到他们所做的事。他们无可比拟,这也是我们欣赏他们的原因。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会在百老汇上唱歌、在奥运会上比赛或赢得诺贝尔奖。这些仅仅是成为明星的三个俗套途径,且由于经过精心设计,这些特别的机会很有限。但我们错以为这是所有人成功之路。事实上,这些卓越才能和明星地位是牢笼,别人出类拔萃的历程是你的束缚。名人们激励了大批人试图复制他们的成功之路。他们的追随者试图在别人的电影里成为明星。毫无意外,他们通常都失败了。
(二)寻找自己的人生电影
读过一千本传记你会了解,大多数人要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活在别人的电影里很容易,尤其当别人的电影十分精彩时。但做你自己是乐趣无穷的。成功的人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做自己。为什么不走捷径而去模仿那些生活精彩的人呢?与此同时,你自己的人生电影却止步不前。如果被模仿的人非常令人钦佩和伟大,那么真正可怕的诱惑就到来了。这些崇拜模仿者身上雄心和不诚实的必然碰撞是很可悲的。当你成为自己电影中的明星时,你就不同于他人。
(三)寻找过程中的障碍
虽然成为自己电影中的明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简单则表示你走在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但是,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电影是极其艰巨的工作,无法一个人独自完成。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别人的反馈和外部观点的情况下——包括朋友和敌人,切实评估和培育他们的才华。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他人的作用。但是,如果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你就会被别人的人生拉着跑,他们当然很乐意让你来饰演他们电影的配角。寻找自己的电影还有另一个障碍。有时候,我们的天赋与我们身边的人很接近,比如父母和兄弟姐妹。这需要伟大的洞察力来察觉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真的拥有在我们父亲或母亲身上所看到的特质吗?我们要对这些察觉到的特质进行测试、尝试、研究和实验,看它是否确实属于我们。这种测试被称为生活。但找寻我们自己的电影的真正障碍是,我们只能通过创造它来找到它。我们的电影并不是已经存在,藏在某个地方等我们去打开。我们必须创造自己主演的电影,它是我们编写的!最困难之处是,我们必须在知道我们的故事如何结束之前写好剧本。更糟糕的是,我们的人生影片中所有的配角,在自己电影中都是主演(或应该是主演)!因此,情况很快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我的生活是你的舞台布景,随着我慢慢成长,我又重新安排你电影中的道具。难怪保持自己的角色是如此困难。但这种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件好事。这生命的交集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最佳台词、自己的角色和故事的地方。
(四)天赋与潜力的发展
那些我们用一生开发的特定天赋并非与生俱来。它们不像蛋白质由DNA决定。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我们生来具有有限的和不同的能力。我们一开始就不同。有些人的开头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生的时间地点和父母这些既定事实,对你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然而,这些与生俱来的属性不包含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特质并不完全是在我们出生时形成的。我们培养它们,或成长为那样的人。它们源于我们的创造天性。它们来自于我们,就像故事来源于我们一样。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为了找出我们是谁而对自己讲的故事。随着我们编写自己的故事,在应对别人上演的变化背景时,我们有机会为自己的角色、新想法以及新能力创造新的回应。许多具体的例子都揭示了这一创造性力量。例如,在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打破了4分钟一英里的记录,这个英勇的成就改变了运动发展潜力的格局,使成千上万在他后面的赛跑者,发现了能够完成以前所不可想象的事情的能力。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见解,开辟了一个在以前不可见的巨大艺术天赋领域。(不会画画也能成为艺术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的想象力,释放了人类以前无法想象的能力,比如说多维空间或相对论。合适的朋友也能同样伸展我们的能力。其实,一个人的想象力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内部潜力。(反之亦然:一个人的邪恶能破坏另一个人的潜力。)
(五)生活的动态循环
生活总有一个奇怪的矛盾。为了达到我们最终的潜力,我们的生活必须走到终点,但生活的轨迹会改变一切,包括潜力。这种循环的本质令人不安,但这恰恰是我们热爱生活的原因。如果生活缺乏这种动态的循环,它就只是一种模拟、一个单调的理论、一部能猜到结局的索然无味的电影。正是有了这一本质,生活才充满了惊喜——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书写着自己。我们能制造惊奇,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集体。归根结底,我们在社会上为他人创造的可能性会继续开拓其他的可能性。我们通常不这样看待机会,但这些可能性被称作“技术”振弦技术发掘了(创造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油画颜料和帆布技术释放了几百年来画家的天赋。胶片技术成就了电影人才。写作这种软技术,或者数学和法律制定,扩大了我们创造和做有用之事的潜力。我们作为集体——朋友、家庭、宗族、民族和社会,在让每个人都成为明星方面起着直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贡献。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人扩大可能性,而是削弱它们,那将是一种罪过。为他人扩大创造力的范围是一种义务。你能想象如果巴赫在钢琴技术发明之前出生,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不幸吗?或者梵高在我们发明油画颜料之前来到这个世界?再或者希区柯克出生之前还没有人发明胶片技术?然而,今天的儿童(包括我的孩子)的潜力都可能受阻。因为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理想技术还尚未发明。也许要在某个小设备出现之后,我们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才能创造他们的杰作。如果没有这些制造的可能性,他(她)就会受到阻碍,由此人类所有的创造力就会减少。因此,我们有道义责任提高技术。当我们扩展了技术的种类和影响范围,我们就增加了选择。当我们扩大了可能性,我们也为每个人成为明星打开了机会之门。
五、技术与人类身份的重塑
(一)人工智能的担忧
计算机科学家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最近以85岁高龄辞世。魏泽鲍姆在40年前发明了著名的伊莱扎(Eliza)聊天机器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伪人工智能仍然具备取悦和糊弄我们的能力。但在这之后的生涯里,魏泽鲍姆成为人工智能的批评者。他主要关注计算隐喻——认为所有有趣的事情都可计算——对我们文化的全面征服,担心在我们试图制造具备思维能力的机器时,我们自己就会变成机器。魏泽鲍姆的离世引起人们对其著作《计算机力量和人类理性》中相关论点的重审。在Edge.org上,尼克·卡尔称该书“仍然是有关计算机及其对人类影响最好的书之一。书中一些细节已经过时,但其所传递的信息仍像以前一样重要,而且现在看来,依然令人困扰。基本上,魏泽鲍姆坚持认为,计算机向其用户——也就是我们——强加了一种机械化视角,而这一视角能轻易取代其他——也许更人性化的——视角的位置”。尼克强调了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段落:“一旦计算机与结构完全整合,与众多关键子结构相杂合,计算机就会成为该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去除计算机,必然会对整个结构造成致命的损害。这基本上是旧话重提。其作用在于,它能重新唤醒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些人类活动——如将计算机引入一些复杂的人类活动——可能会没有回头路可走……计算机并不是战后时期及其后现代社会存在的前提;最具‘进步性’的美国政府部门及工商界热情地、不加批判地欢迎计算机,这使计算机很快成为社会存在的必要资源,而计算机本身也成为塑造社会形态的工具。”这段文字极为精彩地总结了一种普遍担忧:我们正让机器接管一切,包括我们自己。
(二)印刷术与技术的相似性
读到这一担忧,我想起BBC的一个新节目《造就我们的机器》。这一系列视频纪念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还有其他造就我们的机器——印刷机。BBC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印刷在我们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感觉,魏泽鲍姆所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一切也许也适用于印刷术。于是我搜索了魏泽鲍姆的文字,用另一种更古老的技术“印刷术”替换了“计算机”,并得到如下文字:“一旦印刷与结构完全整合,与众多关键子结构相杂合,印刷就会成为该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去除印刷,必然会对整个结构造成致命的损害。这基本上是旧话重提。其作用在于,它能重新唤醒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些人类活动——如将印刷引入一些复杂的人类活动——可能会没有回头路可走……最具‘进步性’的美国政府部门及工商界热情地、不加批判地欢迎印刷,这使印刷很快成为社会存在的必要资源,而印刷本身也成为塑造社会形态的工具。”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印刷的重要性及其基础作用,也的确如此。我可以用“书写”或“字母表”等技术做相同的替换。
六、结论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重塑着我们的身份认知。我们要在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和挑战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也要在寻找自我价值和独特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是面对赛博空间带来的虚实交融的困惑,还是技术自主性引发的对人类主体地位的担忧,亦或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电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既不迷失自我,又能充分利用技术为我们创造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