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困境:朱元璋与皇位继承的隐忧 New

一、午门朝会:权力的仪式与威严

九月十三日,这一天看似平常,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臣们午夜起床,穿越大半个京城来到午门。凌晨四更,大臣们在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排好队伍;等到下一时刻的钟声响起,宫门徐徐开启。百官鱼贯而入,穿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逐一记录下来,听候处理。这一系列严格的礼仪制度,体现了朱元璋对朝廷秩序的高度重视。

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在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等着他们,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和朱元璋直接对话,大臣向他报告政务,他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是政务的传递,更是君臣之间权力关系的体现。

然而,这一天是皇太孙册立大典,诸子藩王早早地就来到明皇宫,站立在奉天殿的两侧。只有燕王朱棣姗姗来迟,他故意走到皇太孙朱允炆的身旁,用手重重地拍打朱允炆的后背,满脸不屑地说:“小子,没想到你也会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这一幕刚好被坐于金銮殿之上的朱元璋尽收眼底,让他极为愤怒。朱元璋故意大声责问:“你怎么敢当着我的面打皇太孙(何为挞皇太孙)?”这还是发生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的事,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在了,不知道燕王还能将谁放在眼里。

朱元璋的一声断喝,吓得朱棣呆立当场,不知如何应答。这时候,朱允炆赶紧打破沉默,站出来为四皇叔朱棣解围。朱允炆说:“皇上息怒,这是叔叔喜欢我的缘故(臣叔父爱臣故耳)!”朱元璋向来对国法家规极其重视,对儿孙的管教从来都是一个“严”字当头。他看出这是朱允炆在帮叔叔打圆场,可他必须要为皇太孙朱允炆立威。于是当殿厉声斥责朱棣,并将其关了几天禁闭。

二、朱元璋的忧虑:皇权传承的隐忧

朱元璋这么做不光是惩戒朱棣,更是向他的那些皇子皇孙们传递一个信号:朱允炆是皇太孙,将来是大明王朝的接班人,你们在他面前要执礼数。囚于斗室的朱棣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呼唤侄儿朱允炆的名字时,对方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儿。没有成为天子的任何预兆,出生时更没有出现诸如衔珠而生,或者天象异常之类。他不过是长兄朱标的第二个儿子,赤裸的身体与那些降临在农家土炕上的婴孩没有任何区别。时间真快,那时的朱棣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时至今日,随着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曾经在他怀里安然入睡的婴孩已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世事太过无常,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随着年岁渐高,朱元璋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有时候到了难以自控的程度,皇宫里那些服侍他的下人经常会获罪遭戮。见此境况,朱允炆于心不忍,就主动地承担起照料朱元璋的重任。他要吃药,朱允玟自己先尝一尝;他要如厕,朱允炆亲手搀扶;他要吐痰,朱允炆马上就提痰盂……即使是半夜说梦话,朱允炆也是闻声即起,并和颜悦色地进前侍候。

他所做的这一切,朱元璋看在眼里,心里既喜且忧。喜的是朱允炆具备一个仁德之君的品质,他没有看错这个孩子;忧的是一个君主太过温和驯良,有可能会被大臣们欺瞒和主宰,让自己主持的朝政陷入被动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炆或许会逐步成长起来,可是时间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一切皆是未知。既然四皇子朱棣敢当着他的面拿朱允炆开玩笑,那么背地里能够做出什么事就更难说了。透过朱棣的那双眼睛,朱元璋能够读出他心底蓬勃而出的羡慕嫉妒和恨。朱棣的存在,让此时的他如芒在背。

三、藩王的威胁:朱元璋的未竟之业

朱元璋也明白,不光是朱棣,那些藩王们又有几人愿意臣服于性情温和的朱允炆?朱允炆不能不有所警觉,这帮藩王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力,就连驻扎在地方上的朝廷军队也要听从他们的节制和调度。朱允炆警觉之事,当然也是朱元璋最为顾虑之处。朱元璋曾经做过一个梦:有一条白龙和一条黄龙邂逅,双方缠斗一处,他们天上地下,鏖战许久,最终白龙抵挡不住,蜿蜒于地,而黄龙却得胜腾空而去。

朱元璋被这梦中的情景惊醒,这个梦到底隐含什么?他琢磨了半天,也无法理出一个头绪。于是带着疑惑,来到奉天殿临朝。刚坐定就觉得眼前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定睛往朝堂下观望,燕王朱棣居然站在皇太孙朱允炆的左前方。按照中国人历来的规制,左为上、为大。按照家族本分,朱允炆是朱棣的侄儿。但是在朝堂上则应以官方规制为准,朱允炆为皇太孙,是皇位继承人,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朱棣是他的叔叔,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他同样也是朱允炆的臣下。一个臣下,怎么能够站到皇太孙朱允炆的上方左边呢?很显然他压根儿就没把朱允炆放在眼里。

朱元璋这才顿悟其中的玄机,再结合昨夜那场奇怪的梦,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遂下令将朱棣逐出皇宫。有人说,朱元璋终究要为他最初的抉择负责,他的行动加深了儿子们的困境,也加深了他自己的困境。他或许不会想到,在他连续除掉开国功臣,为皇孙朱允炆登基扫清道路之后,最后一勺毒汁也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酒杯里。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执政近三十年,他让他的官员时常处于惊骇之中,而今放眼望去,元勋宿将、列侯裨将、部院大臣、地方巨室全都像收割的麦子一样一排排倒下。长年的紧张和猜忌,使朱元璋的心时常像一根绷紧的弦。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时常在混沌中梦见天上的宫阙,梦见那些死去的大臣和将领们。这时的他已预感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已不远了,他相信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整肃,他的帝国根基已经稳如磐石,因为他把亲手打造的制度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了子孙们。

四、朱允炆的智慧:应对藩王的策略

在这一年晚些时候颁布的《皇明祖训》中,他声言,自己所定的制度不容变更,后世有言更改祖制者将以奸臣论处。同时要求“诸王来朝冕服见天子,次见东宫,先坐受拜,次叙家礼。坐则正中,诸王侍”。他这是在敲打以朱棣为首的诸子藩王,告诉他们做臣子应该遵守的本分,不要拿皇太孙朱允炆不当回事。

或许是对平生杀戮过多生出了一丝悔意,在这一年,他又下了一道手谕停止重刑,日后臣下有敢用黥刺、劓、阉割之刑者,一经发现处以重刑。以刑制刑,他的这一愿望又如何落到实处呢?他那种用别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恐惧的虐待狂式的病症,又何尝真正痊愈过?

朱元璋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几近完美,他也曾不无得意地对朱允炆说:“朕已将边疆防御的重任交给你的那些藩王叔叔们,从此以后,你可以做个太平无忧的皇帝了。”他的话刚讲完,皇太孙朱允炆就反问起来:“边疆上不太平的事情由我的皇叔叔们去解决;要是诸位藩王叔叔不安分,有了非分之心和非分举动,又能派谁去平定呢?”朱元璋没想到皇太孙竟然会提出如此尖锐却又让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沉默了好一阵子,接着反问皇太孙朱允炆:“那依照你的意思,该怎么办呢?”

朱允炆也不含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如不可,则削其封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朱允炆在这里讲了四步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步,以德义来感化藩王们的非分之心,以礼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第二步,如果以德服人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就削了他们的封地;第三步,如果上述的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废了他们的封爵;最后一步,如果前面这些做了都不管用,那就只有兴兵讨伐了。

在朱元璋与朱允炆祖孙二人的这段对话中,昔日朱允炆的那副文弱相至此荡然无存。设身处地地站在朱允炆的角度来看,性格再软弱的人也会对皇叔们咄咄逼人的气势做出一种本能的反应。

年轻的朱允炆虽然文弱,但是他却不弱智。朱元璋将皇位传于他,同时也将一个棘手的难题交到了他的手中。他那九个如狼似虎的皇子从帝国的东北到西北一字排开,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朱元璋先后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藩王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三个护卫并不是指三个人。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而在具体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人,要与中央政府叫板显然以卵击石。九个藩王将帝国的边界割成了九大军区,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

藩王们瞪着血红的眼睛盯着朱元璋身后的皇帝宝座,如此一来,原本性格文弱、与世无争的儒生朱允炆就成了众矢之的。原本就对君主宝座充满了无限欲望的诸子藩王,由于朱元璋钦定了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转眼间他们就如恶狼一般地将文弱侄儿朱允炆视为一只待宰的羔羊。嫡长子继承制,真的可以使江山社稷稳固吗?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已经来不及做出更周全的部署。

五、朱元璋的遗命与朱允炆的挑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对于苦心经营帝国数十寒暑的朱元璋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左右折冲和上下折腾,他的执政理念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帝国的政治肌体,写在旗帜上的施政纲领也将被长期高举和坚持。可见此人内心足够强大,一旦认定了什么就很难再去改变,这些都决定了这个王朝的质地和他个人在历史上的作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七十一岁了,五月病倒,不能动弹,在御榻上足足躺了三天三夜。

在他混沌弥留之际,也曾出现过回光返照的迹象,紧紧抓住朱允炆的双手,再三谕令:千万不要让藩王们回京,既不准回来探视朕,更不准在他死后回来奔丧。命他们各守封地,防止内患外乱。要他们听命于朝廷。

在一场没有醒来的梦境中,朱元璋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结束了一生未了的恩怨。朱允炆随即便将洪武皇帝的遗诏颁示天下,这也是这个开国君王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这个在废墟上仓皇建立起来的王朝也终于完成了自己滴血的成人礼,在开国君王的身后,一个略显平庸、压抑,却也可称繁荣的时代就这样全面开启。

六、皇帝的职业:权力与人性的交织

在我看来,历史永远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走着走着就分作两路,一路奔了制度,一路奔了人性。张宏杰先生说,自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制度以来,当皇帝,就成了几乎所有中国男人的梦想。在中国,当皇帝的门槛很低,不论你出身是什么,都有机会。出身再低贱的人,也有机会当皇帝。他还拿朱元璋和刘邦举例,说,你看前者是个乞丐,后者是个流氓,他们都凭着个人奋斗,成了皇帝,开创了新王朝。

当皇帝,真是所有中国男人的梦想?我并不这么看。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一个关于梦想的调查。在我所调查的一百二十个男人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梦想锁定在“当皇帝”这件事上。只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填了一个“将来当美国总统”,或许在他看来,当美国总统比当皇帝更具有可操作性。人失去梦想,与一条咸鱼何异?

还是让我们回到朱元璋这个人身上,一个人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而为帝王,这是一个奇迹。对于不习惯于变化的国人来说,这种奇迹完全超越了他们的想象范畴。一个男人得了天下,尤其是他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站在领奖台上,获奖感言总要说得冠冕堂皇些。“上膺天命,下餍民心”是必须要说的,尽管其中是满满的套路。天命如何,神不知鬼不觉,你说什么便是什么;至于民心,似乎是件高大上的事,不但帝王借此来证明合成王朝的合法性,老百姓也会跟腔学调,拿它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朱元璋出身于佃农家庭,父亲连个像样的名字也没有,叫朱五四。一生从盱眙到濠州,迁徙四次,早在他祖父时期就脱离了宗族所在地句容(今属江苏)朱家巷。虽然脱离了宗族序列,但尚未成为游民,只是在农村之间辗转,租种土地,以农为生。

至正四年,天灾流行,淮河流域一带也遭到旱灾、蝗灾和瘟疫的祸害。父母和长兄皆病饿而死,一家陷入了没吃没喝、没有钱埋葬逝去亲人的困境。朱元璋在《御制皇陵碑》描写了自己这段苦难的经历:

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逝,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此去,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兄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全明文》卷12)

在中国古代社会,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族脱离了自己的宗族序列,即使遇到天灾人祸,也很少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只有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与发展。当生活将朱元璋推向游民的生活路径时,他除了感到凄凉悲哀外,并没有表现出少年人的慌乱无措。对于已经触底的生活,坏又能坏到哪里?无奈之下,他进了寺庙当了和尚,与信仰无关,只是“托身缁流”,混口饭吃而已。一个辗转于天灾人祸的游民,与文化扯不上半点关系,他所做出的选择,也很难有理性的自觉。包括他投身于造反行列,与所谓的政治理想也没有半毛钱关系。一饱难求之人谈什么抱负和理想,一切都是为了活命。后来看到与他争夺天下者,不过是些没有什么远谋深虑、“志骄”“器小”的庸庸碌碌之徒,他才确定了夺取天下的“远略”。

至正十三年,当李善长来到他身边,为他献上一套儒法杂糅的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之术。他才算睁开眼看世界,并将刘邦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随着儒生陶安、朱升、宋濂、刘基、叶琛、章溢等人的陆续到来,儒家所主张的那一套“革命”造反的“顺天应人”之理和夺取天下后的治国安邦之术才算全盘灌输给了朱元璋,使他从只知道造反求生的山大王变成立志一统天下的群雄之一。

陶宗仪《辍耕录》中的“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正是乱世之中这种报复情绪的一种反映。参加反元斗争第二年,朱元璋确定向自己的偶像汉高祖刘邦看齐,不乱杀人,收揽人心。他为自己树立一个仁者之师的形象,最大限度地争取各个阶层的人物。

出身下层社会的皇帝往往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心怀自卑、怕被他人轻慢。刘邦对故旧功臣的哄闹感到厌烦,从而由儒臣制订礼仪,把自己与那帮没素质的哥儿们隔离起来。朱元璋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朕本农夫”“朕本布衣”“朕起寒微”等等,让文武大臣们不胜其烦。这些话听来,并不显得谦逊有礼,不过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因为自卑,则更追求无上的权力。

七、结语:历史的轮回与反思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一代帝王,建立了大明王朝,但也为后来的纷争埋下了伏笔。他的儿子们,尤其是燕王朱棣,对皇位的渴望和不满,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朱元璋的遗产不仅仅是他的帝国,还有他对权力的执着与恐惧。他试图通过严格的制度和严厉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的不确定性。朱允炆接手的,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更是一个充满隐患的政治局面。他能否化解这些隐患,成为了大明王朝未来命运的关键。

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与必然,朱元璋的决策和朱允炆的应对,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权力的分配与传承,不仅关乎制度的设计,更关乎人性的理解与把握。朱元璋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多投票
最新 最旧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