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通过直接公共事业就业创造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美国、瑞典、印度、南非、阿根廷、埃塞俄比亚、韩国、秘鲁、孟加拉国、加纳、柬埔寨等国家在私营部门需求不足时,实施了“最终雇主”计划。这种计划最早由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韩国,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政府通过“处理失业问题的总规划”(Master Plan for Tackling Unemployment),占政府支出的10%来雇用大量工人,进行包括森林培育、小型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修复、环境清洁、社区与福利中心任职及信息科技项目等一系列工作。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Papadimitriou, D. (2012). Job Creation Programs: A Path to Full Employment. ✅Los Angeles Times.
Tcherneva, P. , & Wray, R. (2005). The Employer of Last Resort: Designing a Policy to Eliminate Unemploy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39(3), 737-746.
Hirway, I. (2006). ✅Unpaid Work and the Economy: The Case of India. Routledge.
Lakoff, G. (2002).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引言
步入现代社会,我们见证了无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失业。面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尝试了多种政策,其中直接就业创造计划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计划的实际效果,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
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成功案例
20世纪各国实践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通过直接公共事业就业创造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美国、瑞典、印度、南非、阿根廷、埃塞俄比亚、韩国、秘鲁、孟加拉国、加纳、柬埔寨等国家在私营部门需求不足时,实施了“最终雇主”计划。这种计划最早由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韩国,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政府通过“处理失业问题的总规划”(Master Plan for Tackling Unemployment),占政府支出的10%来雇用大量工人,进行包括森林培育、小型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修复、环境清洁、社区与福利中心任职及信息科技项目等一系列工作。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最近的例子:阿根廷和印度
阿根廷:家长计划
阿根廷在经济危机后,实施了家长计划,保证每个贫困家庭的户主都能获得一份工作。这项计划成功创造了200万个新就业岗位,不仅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工作和收入,还为贫困社区带来了所需的公共服务和免费商品。这证明了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印度: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
印度通过了《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2005),承诺为每一个农村成年居民提供公共事业项目的工作。居民在注册后的15天内即可获得工作,且每年的工作时间至少为100天。这些计划展示了政府可以,并应当成为最终雇主。事实上,印度就业计划被视为一项人权承诺,即每个人都享有有薪就业的权利。
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家长计划的成功之处
阿根廷组织者曾表示:“那些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实际上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将政策对准他们的需求,那么绝对不会做错。”这说明,直接就业创造计划能够以民主的方式实现,通过政治过程增加参与度,并减少腐败和官僚主义资源浪费。实用的就业计划应当被实施,即使一个就业计划规模大到要为5%的人口提供就业,社区仍然能够为参与者找到适合的工作。
解决失业的途径
进步派经济学家迪安·贝克主张增加带薪休假来解决失业问题,但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他认为如果所有雇员减少工作量,雇主就需要雇用失业者进行生产。然而,这种方法并未真正解决失业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社会支出。相比之下,直接就业创造计划不仅为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还促进了社区发展,提升了整体经济水平。
成本与效益分析
虽然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成本较高,但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超成本。对于可以提供基本生活工资的就业保障计划,其成本占GDP的1%~3%,但这笔支出不仅解决了失业问题,还减少了其他社会支出,如扶贫支出等。同时,它确保了私营部门职位将提供丰厚的薪水,从而减少了对企业的补贴和税项减免。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理论到实践
许多批评家对直接就业创造计划表现出担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计划取得了成功。计划的参与者们乐于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其视为享有权利。家长计划的成功经验表明,就业计划能够以民主的方式实现,通过政治过程增加参与度,并减少腐败和官僚主义资源浪费。
价值观念的转变
乔治·莱科夫认为,进步派的政策往往基于不完整的“理性”观。实际上,人们的决策受到大脑结构的影响。对于许多人来说,提供更多的带薪假期可能是解决失业问题的“理性”方法,但这并不符合“通常情况下的理性”。例如,更多的带薪休假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政府为何应当为你的额外假期埋单?这些问题揭示了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必要性。
就业保障与不平等
不平等的加剧
近年来,尽管经济增长,但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现象。经济繁荣并未惠及所有人,反而加剧了不平等。当经济复苏时,富人总是能够获得更多收益,而政府的救援政策往往偏向于富人,忽视了中产阶级和贫困群体的需求。
政策制定者的视角
政策制定者往往倾向于通过减税、减少监管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政策并未真正惠及所有人。相反,提高最低工资、保护环境、为贫困儿童准备学校午餐等政策被视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障碍。然而,这些政策实际上有助于减少不平等,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结论
直接就业创造计划不仅解决了失业问题,还促进了社区发展,提升了整体经济水平。通过借鉴阿根廷和印度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就业创造计划成为最终雇主,为每个人提供工作机会。同时,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理性”观念,认识到直接就业创造计划是解决不平等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繁荣。
以上是对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深入探讨,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其在解决失业问题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希望本文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更多国家采取类似的措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附录
图表
希望这篇详细的博客文章能够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直接就业创造计划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