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和饮料糖浆安全:当“混装”成为行业潜规则

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利润收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漠视消费者生命健康,在食用油运输过程中,频频出现令人触目惊心的乱象。近日,《新京报》就对罐车运输乱象进行了深度调查,揭露了食用油行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食用油和化工液体混装运输

罐车混装:卸完煤制油,转头就拉食用油

《新京报》的记者通过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更令人震惊的是,很多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并不清洗罐体,导致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以煤制油为例,这是一种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这些煤制油产品虽然不属于危化品,但其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从宁夏运送煤制油到河北的罐车,在卸货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这些未经清洗的罐车,残留的煤制油少则几公斤,多则十几公斤,最终与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流入市场。

把关不严:食用油厂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乱象,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一些食用油厂家虽然对运输车辆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罐体有“食用油专用”字样,工人在装油前会验罐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要求形同虚设。

以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都声称会对运输车辆进行验罐,但实际上,司机只要擦干净罐体泄油口就能过关,甚至有的公司只需要司机提供几张照片就能蒙混过关。

此外,一些食用油厂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默许罐车不清洗就直接装载食用油。 这种“默契”的存在,使得食用油在运输过程中,几乎处于一种脱管失控的状态。

监管缺位: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亟待完善

食用油运输乱象的背后,是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的缺失。

目前,我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一部推荐性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由于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对厂家约束力有限。

专家指出, 相关企业应参照《运输规范》执行,使用专用运输车辆,否则食用油在运输过程中就存在被污染的风险。

呼吁:加强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其质量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面对食用油运输过程中的乱象,我们呼吁:

  •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 明确食用油运输的专用车辆要求、罐车清洗标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
  •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用油流通环节的监督抽查力度, 增加检验频次和密度,将食用油厂家验罐、运输车辆选择、油品收货方检验等环节都纳入监管范围。
  • 食用油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把关罐体清洗环节,确保食用油运输安全。

“舌尖上的安全”不容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完善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食用油运输乱象,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 新京报. (2024). 煤制油罐车未清洗直接拉食用油?令人震惊的乱象与成谜的去向. 腾讯新闻.
  • 新京报. (2024). 装完化工油再装食用油,别让罐车运输“脱轨运行”. 新京报快评.
  • 新京报. (2024). 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又装食用油. 新京报电子报.
  • 麦杰逊先生. (2024). 新京报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新浪财经头条.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7A074X400

https://finance.sina.com.cn/cj/2024-07-08/doc-incckxrq1590249.shtml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24-07/02/content_845675.htm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19909398168176.html


食用油罐车运输乱象调查:隐藏的危机与监管缺失

近日,《新京报》发布了一篇震惊全国的调查报道,揭露了我国食用油运输行业中存在的严重乱象。这篇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诸多漏洞。让我们深入分析这一事件,探讨其中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触目惊心的行业乱象

根据《新京报》的调查,一些罐车司机为了节省几百元的清洗费用,在运输完煤制油等化工产品后,不经清洗就直接装载食用油。这种行为不仅存在于个别司机中,甚至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和运输公司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种危险行为的存在。

主要涉事方

  1. 中储粮和汇福粮油等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
  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及相关企业
  3. 部分食用油生产企业
  4. 罐车运输行业
  5. 相关监管部门

潜在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指出,这种混装行为的风险难以预料。煤制油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果毒性较大的化工液体残留在罐体内,直接接触或吸入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伤。

调查报道的不足与疑问

尽管《新京报》的报道揭露了行业内的严重问题,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 报道未能追踪食用油的最终去向,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责任认定变得模糊。
  2. 对于"车队"这一关键角色的描述不够详细,未能深入调查其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3. 未能提供更多关于监管部门在此事中角色的信息。

这些不足之处可能会影响读者对整个事件的全面理解,也为后续的监管和整改工作留下了一些盲点。

各方反应与应对

中储粮集团的回应

7月6日,中储粮集团发表声明,表示将开展粮油运输工具污染风险大排查。这一举措显示出企业对问题的重视,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其实际执行情况。

社会反响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许多消费者对日常食用油的安全产生了担忧,甚至有人开始重新考虑使用传统的土法榨油方式。这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监管部门的责任

虽然报道中未直接点名监管部门,但从问题的普遍性来看,相关部门在执法力度、监管标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这需要监管部门进行深刻反思并采取积极行动。

深层次问题分析

  1. 利益驱动:为节省成本,一些企业和个人选择漠视安全规定。
  2. 监管缺位: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种普遍存在的违规行为。
  3. 行业自律缺失: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
  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最终受害者是毫不知情的普通消费者。

解决方案建议

  1. 强化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2. 完善追溯系统:建立从原料到终端的全程可追溯系统。
  3. 提高行业标准:制定更严格的食用油运输标准,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5. 鼓励举报: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内部人员和公众举报违规行为。
  6. 技术创新:研发能够快速检测罐体污染的技术,提高监管效率。

结语

《新京报》的这篇调查报道无疑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尽管报道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揭露的问题确实触目惊心,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真正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体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深入、全面的调查报道,以及各方的积极行动,共同维护我们的"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新京报 (2024). 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又装食用油. 新京报电子报.
  2. 新京报 (2024). 装完化工油再装食用油,别让罐车运输"脱轨运行". 新京报快评.
  3. 麦杰逊先生 (2024). 新京报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新浪财经.
  4. 反做空研究中心 (2024). 煤制油罐车未清洗直接拉食用油?令人震惊的乱象与成谜的去向. 腾讯新闻.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